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1004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Ip数据包捕获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

笔记本,

windows764bit操作系统,

MicrosoftVisualC++6.0,

C语言。

2设计原理

2.1IP数据包格式说明

IP数据包格式包含了标头固定部分,标头可变部分和数据区三部分。

IP数据报标头部分固定为20个字节,其中包含了12个参数域,各参数域隐含着网间协议的传输机制。

IP具体的标头格式如图1所示。

各参数域的具体含义如下:

1)版本号:

长度4位,表示所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

IPv4版本号字段值为4;

IPV6版本号字段号的值为6.2)标头长:

长度4位,定义了一个以4B为一个单位的IP包的报头长度3)服务类型:

共8位,高3位组成优先级子域,随后4位组成服务类型子域。

4)数据报总长度:

总长度为2B(即6位)。

定义了以字节为单位的数据报的总长度。

5)重装标识:

长度16位,用于识别IP数据报的编号,让目的主机判断新来的数据属于哪个分组。

6)分片标识:

共3位,最高位为0;

DF禁止分片标识。

DF=0,可以分片;

DF=1,不能分片。

MF:

分片标识。

MF=0,表示接的是最后一个分片;

MF=1,不是最后一个分片。

7)片偏移值:

共13位,说明分片在整个数据报中的相对位置。

8)生存周期:

8位,用来设置数据数据报在整个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寿命。

常以一个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多的路由器跳步数来控制。

9)协议类型:

共8位,表示该IP数据报的高层协议类型。

10)标头校验和:

共16位,用于存放检查报头错误的校验码。

11)源、宿主机地址:

共32位,分别表示发送和接受数据报的源主机和宿主机的IP地址。

12)选项数据域:

0-40B,用于控制和测试。

IP数据包的格式为表2-1[1]:

表2-1数据包格式

4位版本

4位首部长度

8位服务类型TOS

16位总长度

16位标识

3位标志

13位片偏移

8位生存时间TTL

8位协议

16位首部检验和

32位源IP地址

32位目的IP地址

2.2IP数据包的定义

typedefstruct_IP_HEADER//定义IP头

{

union

{

BYTEVersion;

//版本(前4位)

BYTEHdrLen;

//报头标长(后4位),IP头长度

};

BYTEServiceType;

//服务类型

WORDTotalLen;

//数据报总长

WORDID;

//标识

WORDFlags;

//标识(前3位)

WORDFragOff;

//分段偏移(后13位)

BYTETimeToLive;

//生存周期

BYTEProtocol;

//协议

WORDHdrChksum;

//头校验和

DWORDSrcAddr;

//源地址

DWORDDstAddr;

//目地地址

BYTEOptions;

//选项

}IP_HEADER;

2.3套接字的使用

本程序使用套接字socket编程,将网卡设为能够接受流经网卡的所有类型的数据包。

首先,初始化套接字,然后监听数据包,解析数据包。

SOCKETsock=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用来创建套接字,其参数为通信发生的区字段和套接字的类型。

WSAIoctl(sock,IO_RCVALL,&

dwBufferInLen,sizeof(dwBufferInLen)函数用来把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

recv(sock,buffer,65535,0)函数用来接收经过的IP包,其参数分别是套接字描述符,缓冲区的地址,缓冲区的大小[2]。

3设计步骤

3.1程序流程图

此次课程设计的程序流程图如图3-1

开始

构造程序运行文件,生成输出文件

创建并初始化原始套接字

设置网卡混杂模式

监听网卡

捕获和解析IP数据报

输出解析信息,并存入文档

NO

是否达到需要次数

结束

YES

图3-1程序流程图

3.2主要程序分析

使用原始套接字

要进行IP层数据包的接收和发送,应使用原始套接字。

创建原始套接字的代码如下:

SOCKETsock;

sock=WSASoc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NULL,0,WSA_FLAG_OVERLAPPED);

在WSASoccket函数中,第一个参数指定通信发生的区字段,AF_INET是针对Internet的,允许在远程主机之间通信。

第二个参数是套接字的类型,在AF_INET地址族下,有SOCK_STREAM、SOCK_DGRAM、SOCK_RAW三种套接字类型。

在这里,设置为SOCK_RAW,表示声明的是一个原始套接字类型。

第三个参数依赖于第二个参数,用于指定套接字所有的特定协议,这里使用IP协议。

第四个参数为WSAPROTOCOL_INFO位,该位可以置空。

第五个参数保留,永远置0。

第六个参数是标志位,WSA_FLAG_OVERLAPPED表明可以使用发送接收超时设置[3]。

创建原始套接字后,IP头就会包含在接收的数据中。

然后,可以设置IP头操作选项,调用setsockopt函数。

其中flag设置为true,并设定IP_HDRINCL选项,表明用户可以亲自对IP头进行处理。

BOOLflag=true;

setsockopt(sock,IPPROTO_IP,IP_HDRINCL,(CHAR*)&

flag,sizeof(flag));

之后,使用如下代码完成对socket的初始化工作:

/*获取主机名*/

charhostName[128];

gethostname(hostName,100);

/*获取本地IP地址*/

hostent*pHostIP;

pHostIP=gethostbyname(hostName);

/*填充SOCKADDR_IN结构的内容*/

sockaddr_inaddr_in;

addr_in.sin_addr=*(in_addr*)pHostIP->

h_addr_list[0];

addr_in.sin_family=AF_INET;

addr_in.sin_port=htons(6000);

/*绑定socket*/

bind(sock,(PSOCKADDR)&

addr_in,sizeof(addr_in));

填写sockaddr_in的内容时,其地址值应填写为本机IP地址,本机IP地址可以通过gethostbyname()函数获取;

端口号可以随便填写,但不能与系统冲突;

协议族应填为AF_INET。

使用htons()函数可以将无符号短整型的主机数据转换为网络字节顺序的数据。

最后使用bind()函数将socket绑定到本机网卡上。

绑定网卡后,需要用WSAIoctl()函数把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使网卡能够接收所有网络数据,其关键代码如下:

#defineSIO_RCVALL_WSAIOW(IOC_VENDOR,1)

DWORDdwBufferLen[10];

DWORDdwBufferInLen=1;

DWORDdwBytesReturned=0;

WSAIoct1(SnifferSocket,

IO_RCVALL,&

dwBufferInLen,sizeof(dwBufferInLen),&

dwBufferLen,sizeof(dwBufferLen),&

dwBytesReturned,NULL,NULL);

如果接收的数据包中的协议类型和定义的原始套接字匹配,那么接收到的数据就拷贝到套接字中。

因此,网卡就可以接收所有经过的IP包。

接收数据包

在程序中可使用recv()函数接收经过的IP包。

该函数有四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接收操作所用的套接字描述符;

第二个参数接收缓冲区的地址;

第三个参数接收缓冲区的大小,也就是所要接收的字节数;

第四个参数是一个附加标志,如果对所发送的数据没特殊要求,直接设为0。

因为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65535B,因此,缓冲区的大小不能小于65535B。

设置缓冲区后,可利用循环来反复监听接收IP包,用RECV()函数实现接收功能的代码如下:

#defineBUFFER_SIZE65535

charbuffer[BUFFER_SIZE];

//设置缓冲区

while(true)

recv(sock,buffer,BUFFER_SIZE,0);

//接收数据包

/*然后是解析接收的IP包*/

}

定义IP头部的数据结构

程序需要定义一个数据结构表示IP头部。

这个数据结构应该和IP数据包的格式吻合,其代码如下:

typedefstruct_IP_HEADER//定义IP头

{

//版本(前4位)

//报头标长(后4位),IP头的长度};

//服务类型

//总长度

//标识

//标志(前3位)

};

//生命期

//目的地址

//选项}

IP_HEADER;

这里只考虑IP头部结构,不考虑数据部分。

在捕获IP数据包后,可以通过指针把缓冲区的内容强制转化为IP_HEADER的数据结构。

IP_HEADERip=*(IP_HEADER*)buffer;

IP包的解析

通过IP_HEADER解析IP头各个字段的代码:

/*获取版本字段*/

ip.Version>

>

4;

/*获取头部长度字段*/

ip.HdrLen&

0x0f;

/*获取服务类型字段中的优先级子域*/

ip.ServiceType>

5;

/*获取服务类型字段中的TOS子域*/

(ip.ServiceType>

1)&

0x0f;

/*获取总长度字段*/

ip.TotalLen;

/*获取标识字段*/

ip.ID;

/*解析标志字段*/

DF=(ip.Flags>

14)&

0x01;

MF=(ip.Flags>

13)&

/*获取分段偏移字段*/

ip.FragOff&

0x1fff;

/*获取生存时间字段*/

ip.TimeToLive;

/*获取协议字段*/

ip.Protocol;

/*获取头校验和字段*/

ip.HdrChksum;

/*解析源IP地址字段*/

inet_ntoa(*(in_addr*)&

ip.SrcAddr);

/*解析目的IP地址字段*/

ip.DstAddr);

3.3运行结果

编译成功并运行,如图3-3-1,询问用户是否捕获并解析本机的数据包,输入Y进行捕获解析,输入N则退出程序。

图3-3-1程序启动界面

输入Y后,程序捕获并解析一个IP数据包,输出的信息为IP数据包头部的各项数据,如图3-3-2和图3-3-3.

以图3-3-2为例进行详细解释:

版本号为4(0100),说明采用的是IPv4的版本;

报头标长为20,IP包头的长度,最小为20字节;

服务器类型Routine,定义了包的优先级为普通;

总长度为10240字节,包括头部和数据;

标识位DF=0,M=0F该字段第一位不使用。

第二位是DF(Don'

tFragment)位,DF位设为1时表明路由器不能对该上层数据包分段。

如果一个上层数据包无法在不分段的情况下进行转发,则路由器会丢弃该上层数据包并返回一个错误信息。

第三位是MF(MoreFragments)位,当路由器对一个上层数据包分段,则路由器会在除了最后一个分段的IP包的包头中将MF位设为1;

分段偏移值为64,表示该IP包在该组分片包中位置,接收端靠此来组装还原IP包;

生存期为64,当IP包进行传送时,先会对该字段赋予某个特定的值。

当IP包经过每一个沿途的路由器的时候,每个沿途的路由器会将IP包的TTL值减少1。

如果TTL减少为0,则该IP包会被丢弃。

这个字段可以防止由于路由环路而导致IP包在网络中不停被转发;

协议为TCP;

头校验和为0x2dec,用来做IP头部的正确性检测,但不包含数据部分。

因为每个路由器要改变TTL的值,所以路由器会为每个通过的数据包重新计算这个值;

源IP地址为172.26.91.182(本机);

目的IP地址为101.199.97.165。

图3-3-2IP数据包捕获解析结果1

图3-3-3IP数据包捕获解析结果2

4总结语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关于网络数据传送及处理过程中,软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熟悉了VC++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应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此外,我们还掌了握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比较模糊,但是通过与同学共同探讨和向老师的虚心请教,最终我们成功掌握了。

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基本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让我们懂得如何去学习这累东西。

同时提高我们对所学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和挖掘我们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学们的默锲配合和合作精神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谨慎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Andrew 

S.Tanenbaum,David 

J.Wetherall.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 

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 

[2] 

Bob 

Quinn,Dave 

Shute. 

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M].北京:

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2.8 

[3] 

MSDN. 

TCP/IP原始套接字. 

附录:

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ostream.h>

Winsock2.h>

ws2tcpip.h>

#pragmacomment(lib,"

Ws2_32.lib"

#defineIO_RCVALL_WSAIOW(IOC_VENDOR,1)

char*parseServiceType_getProcedence(BYTEb)

switch(b>

5)//获取服务类型字段中优先级子域

case7:

return"

NetworkControl"

;

//网络控制

break;

case6:

return"

InternetworkControl"

//网络控制

case5:

CRITIC/ECP"

case4:

FlashOverride"

//最优先信号

case3:

Flsah"

case2:

Immediate"

case1:

Priority"

//协议

case0:

Routine"

//路由

default:

Unknow"

}

char*parseServiceType_getTOS(BYTEb)

b=(b>

//获取服务类型字段中的TOS子域

switch(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