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021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文档格式.docx

⑶有条理的表达

2、课文解读

⑴《天狗》

总体评价:

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

最突出的特点:

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

主要技法:

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

知人论世:

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

⑵《井》

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

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

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写作年代: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

表层意义:

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

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描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

深层意义:

写井即写人,写“我”。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

虽然内心的丰富与遭遇的凄凉形成了难以接受的现实,但却用静默、孤独,用对外界的决不逃避、也不兴奋来保持自我的丰满,保持自我的独立。

咀嚼感悟:

人生肯定会有各种遭遇,甚至是命运多舛。

我们应对世间不幸遭遇,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我,随波逐流;

一是坚持自我,保持个性。

世间最可悲的到底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丧失自我顺从大流?

面对不幸,有没有勇气去坚持自我,耐住寂寞?

因为,保持自我,保持个性,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需要有肯定自我价值的智慧,需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抗拒一切世俗的嘲讽乃至遗弃。

抗战时期,1939年,作者到西南联大外语系就读,后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后又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

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

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难句理解:

“你们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

“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

“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内蕴,它实际上展示了“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这是一首抒写青春的比较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

赋予意向以最异常的感觉,隐晦地表达青春的热情与困惑,焦虑与迷惘。

拟人、拟物、象征、意象的变形,句式的变形。

1942。

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

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

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

这正是青春的象征。

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破与反抗的渴望。

青春是永恒的美丽季节,青春的理想,爱情的渴望,成为永远的谜,蛊惑者年轻人的心。

但这种渴望,却不可以无限地张扬,无限地膨胀。

等待也许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却绝不是懦弱;

不加节制地任其燃烧,青春之火将烧毁的,也许就是青春本身。

作者写此诗时24岁。

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

战争,不仅是爱情被沉重的战争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这个时期的青春的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充满了反抗感,以及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和渴望。

难句理解: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以火焰表现绿色之盛、之逼人,以摇曳突出绿色之动感。

整句突出地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也暗示青春的蓬勃气息。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倒装的句式。

突出花朵的无穷生命力。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缺无处归依”——“永远的谜”,那是生命的谜,是青春的谜,“泥土做成的鸟的歌”,既轻盈,又

浑沉,这奇妙的组合,使轻盈不至于轻飘轻率,使厚重不至于板滞沉重。

⑷《无题》

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设问、想象。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

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

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

作者曾经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8年初被迫去香港。

结构理解:

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形式特色:

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

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

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川江号子

这是一首气势雄浑、情感悲壮的现代抒情诗。

情感浓烈、炽热。

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复沓与对仗。

1958。

大跃进。

描写川江号子,川江船工。

表现号子和船工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动。

主要从最后六行表现。

一方面写船工,另一方面也表现自己的思考。

这是理想与现实错位交织的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感慨。

1938年进入延安鲁迅文学院文学系学习,1958年被划为“右派”。

两点可以思考:

船工的号子和呐喊,是为了让人倾听吗?

我们为理想而奋斗,是为了什么?

如果遭遇了挫折,蒙受了冤屈,我们将要如何面对?

妙处点拨:

本诗撼人心魄的力量来源,一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的描写所带来的心灵冲击,那是力量与血泪

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诗的发现

1、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发现美的外部条件

2、理解诗歌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3、领会诗歌“诗缘情而绮靡”的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

4、体会诗歌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

1、自读品味法

2、导读提升法

3、讨论交流法

4、读写结合法

1、阅读讲解讨论《诗的发现》

2、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一、挚情的呼唤——感悟诗歌情感

1、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2、说说你所感受到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写什么)

(1)《贺新郎》(毛泽东)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柔情,更表现了献身革命的激情。

二者水乳交融,互为映衬。

(2)《也许》(闻一多)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刻骨的爱,以及失去女儿的无限的痛苦。

(3)《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表达思乡之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4)《秋歌》(瘂弦)表达一种向往,一种追求。

诗行透露出的情感,至诚至柔。

(5)《妈妈》(江非)表达了对妈妈的歌颂和热爱。

二、柔软的心——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探究怎么写)

贺新郎

1、化用古诗典故和诗意

2、对比与衬托(异常)

把儿女私情与革命激情相对比,又相映衬,突出了青年革命者的追求理想的高大形象,又表现了真实的儿女情长。

3、以景衬情

凄清的秋天初晨之景,衬托别情离绪之沉重;

此沉重又反衬出青年革命者离家投身革命、实现伟大抱负的可敬可佩。

4、细节描写

“眼角”两句,写离愁别绪,是常理;

“住”字又突出了异常,表现对方(妻子杨开慧)的深明大义。

也许

以痴想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爱意柔情,其中隐含的悲怆与无奈,比捶胸顿足更令人不忍卒读,更加的撕心裂肺!

对比。

想象。

至柔至痴。

不谐中的和谐。

一个小农家的暮

1、细节描写。

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日常细节画面,体现农村平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2、口语化的语言。

质朴无华滋味隽永。

3、声想结合,动静结合。

4、结尾异常。

引民歌入诗,与前面的和谐宁静情调迥异,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怀。

秋歌

1、化用古意。

前三节,意象的选择别有诗意,有古典的美。

为后两节的抒情营造了古朴典雅的诗歌意境。

2、朦胧含蓄。

文中的主体意象是“暖暖”。

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暖暖的深情与依恋,欣喜与呵护,但却对“暖暖”是谁颇费猜度。

妈妈

1、对比写法。

城市化与农村生活的对比。

撼人心魄的是最后五行。

前面都为这五行铺垫,它不止是反衬农村生活的艰苦,更是反衬生活在农村的妈妈的伟大,突出“我”对妈妈的赞美和思念。

2、欲扬先抑。

对现代城市化的生活,妈妈也许都没见过,都不懂。

但妈妈又勤劳,有爱,那一切其实都显得并不重要。

3、细节叙写。

白描,毫无渲染,却令人感动。

第二课时

重点:

探究与表达

一、阅读《诗的发现》一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些经典的篇章能够魅力永在。

1、博大的爱心。

2、纯真的童心。

3、独特的观察。

4、特异的思维。

二、探究与表达

㈠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写道:

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

闻一多又说:

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

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细读本单元各首诗歌,谈谈他们是用什么、怎么样表达对独特对象的爱。

㈡对比阅读《妈妈》与《生日》,从写作角度的选择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㈢诗歌虽然简短,但却有许多诗句写得可感可触、可视可听,它们化无形为有形,化平淡为神奇。

从第一、二单元中任选一个例子,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样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的。

㈣为你的亲人写一首诗歌。

三、鉴赏表达

从一、二单元中任选一首自己最有感觉的诗歌,结合两个单元的学习所得,写一篇鉴赏文字。

600字以上。

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从两个以上角度来写。

第三单元《爱的心语》——诗的意象

1、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

2、学习诗歌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

3、探究诗歌意象,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了解掌握有关知识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灌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主观化了的)客观物象,如:

景、物、人等。

2、意象的种类

⑴直接意象

①单纯意象:

独个,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②集合意象:

意象群,共同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⑵间接意象

①比喻意象:

诗人抓住与所表达情感、所抒写人或物具有某种相似点的物象,化抽象为具象,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般是个别组合为群体,成为一首诗歌;

或单独成为诗歌的一个部分。

一般来说,隐去了本体的暗喻,为诗人所青睐。

②象征意象:

代表某一实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内容的意象。

其特点,或者是具有传统的象征意义,或者是做作临时赋予的象征意义。

但一般是整体的,或者通篇围绕的。

一般来说,使人往往隐去象征的本体,仅保留象征体,从而使诗歌更加的耐人寻味。

⑶意象的破解

诗人营造诗歌,一般比较含蓄,有时还会尽力地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意念隐藏起来。

而隐藏的主要办法就是采用比喻意象和象征意象。

我们是否读懂一首诗歌,就要看是否找到了诗歌意象(显性的)所隐藏的本体。

这个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诗歌密码的破解。

一旦突破了作者有意设置的障眼法,读者会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

我们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艺术品位,往往就要从意象入手,由表及里,深入诗歌的内核,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深刻地把握诗歌。

3、意象的选择

⑴选取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情思的意象

⑵选取内蕴丰富的意象

⑶选取新鲜的意象

4、“意象突破法”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

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体会主要意象的表层意义和深刻内涵。

第二步:

抓住配合意象(次意象)或意象群,体会其辅助意味。

第三步:

扯出诗歌意脉,注意细节,把主意象放到意象群和诗歌整体意脉中去品味。

反复诵读,品味意象,鉴赏妙处,破解奥妙

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体会诗歌所采用的意象的妙处。

表达爱情的寂寞、苦闷,采用的主要意象是“蛇”。

配合意象有:

草原、乌丝、月影、花朵。

“蛇”这个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新意,一反常态,别有妙处。

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的笔触翻新蛇的形象。

这里,蛇不再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而是通灵的、温情的爱的化身,爱的使者。

在作者笔下,寂寞如蛇,“蛇”,取其相似点——静静、没有言语;

第二节托物言情,“蛇”“害着热烈的乡思”,其实隐喻的是自己热烈的“相思病”。

日思而不得,乃寄托于梦,梦境像“绯红的花朵”,竟然也是这“蛇”衔来的。

“你”是抒情的对象,没有具体的形象,但两个重要的意象,却令人浮想联翩:

浓郁的乌丝、绯红的花朵,这真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月影”这个用作比喻的意象,主要突出了轻悄、柔美的特点。

预言

表达对爱神光临的如梦如幻的激动,以及对爱神无语而去的失落。

采用的主要意象是“你”——年轻的神。

配合意象丰富多彩。

年轻的神,从诗歌中看,是作者理想的爱的化身,她的光临令人激动不已,她的消失又令人无比怅然,恍然若失。

作者追求艺术的“镜花水月”,本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爱神光临,是一种感觉,作者的倾诉充满激情,是一种梦幻中的细致无比的诉说,这种细致接近于写实的仔细描摹;

在恍然如真的甜蜜中,爱神的消逝竟然又如此的无情和决绝,恰如“镜花水月”,荡然无存,只留下“我”的孤独的咏叹和徘徊。

本诗的意象,大都选择自然之物,无俗世之物,组成了充满美感的意境,精致、纯正、自然,塑造的真似神仙洞府、人间天堂。

这很好地配合对心中爱神的情感抒发。

其中,许多句子诗境纯粹,令人心旌动摇,美感顿生,下举几例:

第一节:

明确:

比喻、对比,以情驭景。

但关键是所选择的意象本身的轻灵安静的特质,为后面的抒情营造了绝佳的环境。

一方面显示了“你”的足音的轻盈,甚至胜过“林叶和夜风私语”,胜过“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你的足音的敏感——爱神使然也!

第三节

比喻,渲染,情景交融。

这一节写我对“你”的热情诉说。

第一句说明爱恋的时间长,情感蓄积之久。

火光映衬我的低低的自己的歌,我们看到了青春热情中的深沉;

歌声以火光来比拟,主要突出了沉郁又高扬的特征。

交织着喜悦与沉郁,这正是爱神附身的真实表现。

第六节:

比喻,对比,以景衬情。

最后一节的这几句,表达的是失落之绪。

这又是一处对比——我的热情和激动,你“不听”,两个“竟”字流露了“我”极度的失落与惆怅。

后两句,甚至,你的足音消失,都上如此的静穆!

黄昏的背景,更增添了我的失落的强度和悲情的色彩。

写失去爱情之后的感触,表现一种纯情与无奈。

与前一首相比,诗意更加的凝练,情感更加的深沉,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咀嚼与悲慨。

从意象选择看,作者选用的主意象是两扇“窗”,前后两部分的对比的描摹,把看似如轻烟一般,实则浓重难敌的失落、哀愁,表现得含蓄哀婉。

从营造意象的手法上看,最重要的是意象对比。

首先是内在的对比。

第一部分,“你的窗”的灿烂与无情强烈对比,你的阳光灿烂,反衬了我的失落焦急;

“静夜星空”,给你“无忧的睡眠”,我给的却是无望的,而且只能上默默的徘徊!

尤其让人不忍推想的是,夜空带给你的还有“我的怀想”——虽然,也许你并不在意!

其次是相互的对比。

窗的对比,这是显性的。

你的窗开向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

我的窗,开想黑夜,开向无言的夜空。

这里没有人声,一切都如此平静,但蕴涵其中的意韵,却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外,配合主意象的次意象,也是十分和谐地增强着情感的强度。

这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写法。

如:

第二部分,“晚风”,既如故人,却又只是“幽咽”,而且只是在“屋上”,配合的是“我”这个“故人”,呜咽在心头。

除了这些,本诗谴词尤其精美。

请仔细体会“如一个陌生客”和“如故人”中的两个“如”字,咀嚼起深意。

你的名字

这是一首构思奇绝的爱情诗。

奇在何处?

一奇:

奇行至痴。

从唤,到写,到画,到梦,到最后的刻,真是痴情人做痴情事!

二奇:

奇想至痴。

这是最大的亮点。

名字刻于生命树,跟着树长大。

三奇:

奇言至痴。

最后一句。

七个“轻”排列在一起,完全打破语言常规,甚至有些疯癫之象,却表达了不可穷尽的痴情!

从意象营造看,主意象是“你的名字”,作者不仅使之化无形为有形有声,甚至还赋予它以生命,不同寻常!

5、《神女峰》

最大的价值在于表达一种全新的爱情观。

神女峰,可以从传说当中去理解,是忠贞爱情的表现;

但作者似乎从这里又品出了别样的意味——妇女的生命价值,是否只在这对男性的依赖上?

点睛之笔在最后两句。

还可以参考舒婷的另外两首爱情诗《致橡树》《双桅船》。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诗的语言

1、理解诗的语言特征:

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

3、理解诗歌中象征意蕴,以及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4、体会不同诗人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

诗歌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别,最显著的就是它们的目的不同。

现实语言为实用,目的为“读解”;

诗歌语言不为实用,目的在于“审美”。

1、多义性

2、跳跃性

⑴诗人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⑵跳跃性是诗歌本身应该具有的特征

3、可感性

具体、形象、可知。

一般来说,诗歌不是用来说理的,但诗歌中又有哲理;

诗歌的“理”,要通过诗歌的意象和形象来包含;

我们读诗,要读出诗的情感,有时还要注意它所蕴含的哲理。

4、音乐性

外在的音乐性:

押韵、平仄、节奏

内在的音乐性:

情绪起伏,不同诗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河床

㈠作者简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

1950年参军,任宣传队员。

同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

期间发表处女作《人桥》。

1953年6月在元山战役中头部负伤回国治疗。

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

1988年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

㈡精读探究

1、请体会主意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性格。

外在内在

地域(空间)巴颜喀拉(源头)高远

躺倒、屹立横贯、气势、坚实

滋润、干枯、浩荡雄性美:

宽厚、壮阔、博爱

父亲:

慈爱、深情

历史怀念黄河象古老、浑厚

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饱经沧桑

通都大邑、驰道

现实把龙的形象重新推向世界前台富有使命感

色彩丰富、华丽不同流俗

姿态体魄多毛粗犷

纵、横、屈曲、下陷、切开大千众相、包容万端

2、主要的语言特点

⑴不同流俗

句式:

拒绝外在形式,注重内在节奏;

变化多端的长短交错的句式,形成突兀、冲撞、紧张中的和谐质感和力度:

抛弃修饰、粗朴厚重(与黄河河床的风格特点相吻合),显得不可抗拒,魅力无穷。

⑵大气雄浑:

雄浑、高亢、阳刚、大气。

不拘小节,注重内在。

大生命的大气概,有力的生命律动。

⑶修辞奇特:

拟人、排比

3、意象特点:

丰富多彩

⑴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原始、血性,突出旺盛生命力的特征。

⑵与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意象,如“唐古特人的马车”“猎人”“鹰的城堡”。

给人视觉刺激,浓重的黄土色调给人巨大而奇异的感觉。

⑶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如“飓风”“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驰道”“不可攻克的球门”。

这一系列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达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认知自我的历史、感知自我的清醒、珍爱历史的智慧。

略读本单元其他几首诗歌。

金黄的稻束

⑴写作时间:

20世纪40年代。

当时作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读书。

⑵意象:

主意象:

金黄的稻束。

象征:

母亲;

历史;

思想。

配合意象:

疲倦的母亲;

皱了的美丽的脸;

满月、树巅、远山、暮色;

小河。

突出的意味:

静穆;

坚忍;

深刻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