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040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周次星期课题25玲玲的画第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

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

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

(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

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

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收集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板书:

反思:

周次星期课题25玲玲的画第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导学过程:

一、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三、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

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

(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四、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1.抄写并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小结

六、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板书:

玲玲的画

肯动脑

坏事--------------------------好事

反思:

周次星期课题26蜜蜂引路第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重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读文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百花丛。

传播花粉又采蜜,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

师:

你们知道这个小英雄是谁吗?

(蜜蜂)

2、师:

蜜蜂,这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不仅勤劳,

还能帮助我们带路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学“引”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在学生读课文前,师用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圈生字,划生词。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相关生字宝宝。

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如果他(她)读对了,就请他(她)领读。

3、师领读生字、生词。

4、同桌相互认读生字、生词。

5、学生齐读生字、生词。

6、游戏巩固识字。

⑴、蜜蜂采蜜游戏

CAI出示蜜蜂和花朵,蜜蜂和花朵上面分别写着拼音和汉字,每一只蜜蜂该在哪朵花上采蜜,指名上台点击鼠标。

⑵、开汽车读生字、生词。

7、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识字方法

8、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9、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附”、“派”、“谈”、“讶”、“引”。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全班交流记字方法,提醒大家写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教师范写并点拨“派”、“谈”、“引”

学生对照田字格临写

10、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

(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看来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老师要老考考你了。

1、这件事发生在时间?

什么地点呢?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2、列宁和养蜂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自读第1节,能用文中的话说吗?

3、出示句子:

“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理解“常常”

4、有一个词和“常常”长得真像,这个词是?

出示句子: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理解“往常”

5、理解“附近”、“谈天”。

6、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

默读第2节,用“因为...可是...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五、总结

蜜蜂是怎么当向导把列宁引到这儿来的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六、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板书:

反思:

周次星期课题26蜜蜂引路第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2、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重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读文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10《蜜蜂引路》这一课认识了课文中的一些生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真的认识它们了吗?

出示生词:

莫斯科 附近 派人 谈天 惊讶 引路 列宁 蜜蜂 敲门。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蜜蜂引路》这一课。

“引路”是什么意思呢?

蜜蜂是一种小昆虫,它怎么会给人领路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老师要提一个什么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幅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图上画的分别是哪里?

“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再仔细看图,看看图上还少了什么?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并画出来。

三、读课文,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用书上相关的句子)

1、学生边说师边出示有关课件并画简笔画。

(少了路、花丛、蜜蜂、园子)

(1)师:

(边板画示意图边说)这座小山离莫斯科不远,山下有一条小路,列宁边走边看,看到了花丛。

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

你是怎么知道的?

(花丛在路边。

书上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说明花丛在路边。

(2)师:

对了,花丛在路边。

(边说边画花丛)那么,园子在哪儿?

(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

你怎么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因为书上说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说明花丛离园子不太远,所以我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3)师:

对。

(边说边画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养蜂人的小房子在园子旁边。

(4)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2、(板画蜂箱)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

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秘诀是什么?

1、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仔细观察,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出示句子: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

(板书:

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

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

(板书:

观察)什么叫观察?

(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2、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

那么,列宁观察什么?

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1)列宁在观察什么?

(2)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因为这些蜜蜂已经飞到家了。

(3)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五、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依据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六、作业:

1、思考:

如果在大自然中迷失了路,找谁做向导呢?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

26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反思:

周次星期课题27寓言两则第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

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寓意。

导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识记“寓”,解释课题。

(“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

“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齐读课题。

学习“揠”。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2、相信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读会了,要是课文里的词娃娃跑出来了你们还

认识吗?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焦急 喘气 一大截 巴望 自言自语 白费 筋疲力尽 总算

生认读,多种形式读。

3、写写“费、算”。

(“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

4、请同桌互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能把句子读通顺,课文读准确。

5、这是个故事,故事一定要有人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他在干什么?

结果怎样?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完课文,小朋友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

(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

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

指名回答。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

(1)“巴望”是什么意思?

你能换个词语说吗?

希望、盼望、渴望。

写写“望”。

(“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谁来读一读?

(3)农夫会对禾苗说些什么呢?

“我家的禾苗快点长呀!

”“这禾苗怎么还不长高呢?

”是呀,农夫多么希望禾苗快点长呀,禾苗长得快了,那我家的粮食,如果,。

于是他天天到田边去看。

出示课件:

第一天,他走到田边,看到,他想。

第二天,他到田边,看到,他想。

第三天,他来到这儿,禾苗依然如此。

很多天过去了,可在他的眼里,禾苗却怎样?

要知道,禾苗可是他家的全部收入呀。

禾苗不长,意味着什么?

所以他的心里(学生读)“十分焦急”

3、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

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2)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

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七、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第一则寓言故事,还有一则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后小朋友也可以通过读《伊索寓言》,网上查询“中国寓言网”来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板书:

揠苗助长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

遵循规律——付出才有回报

反思:

周次星期课题27寓言两则第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寓意。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我们已经学了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小小的故事就给我们带来不少生活和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大家都受益匪浅。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二、初读课文

1、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窜、撞、锄”,谁能读准这三个字?

应注意什么?

3、再读课文(男女生赛读,学生评议)

三、说大意

1、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

出示:

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2、释题:

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

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野兔)

“株”稍难一点,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出来。

(树桩)

“守”在句子里虽然没有相对应的词,但是却有相应的话说明了“守”的意思,能找出来吗?

(坐在……旁边。

对,坐在旁边不就是守着吗?

题目中每个字的意思都懂了吗?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题目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

3、了解原因:

那么,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

结果又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各自把课文读一遍。

(生读课文)这个人为什么坐在树桩旁等兔子?

那他又怎么会在树桩边捡到野兔的呢?

(因为有只野兔撞死在这树桩上了。

●“整天”怎样才叫整天?

出示练习:

●早上,别人在时,他在等。

中午,别人在时,他在等。

下午,别人在时,他还在等。

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什么人?

(种田人)

种田人把锄头丢了就是把什么丢了?

工具丢掉了,庄稼不管了,什么事儿都不干了,他一心想着再白捡野兔。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板书:

不劳而获)

那么,你们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

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

结果摆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我们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一遍。

“一天一天”、“再也没有”“长满”“全完”这些词语。

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生齐读)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

(师用简笔画勾勒野草)用个词语来说,就是——(板书:

一无所获)

四、揭示寓意、拓展学习

小结:

下面我请三位同学,一位说说题目的意思,一位说说故事的大意,一位讲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谁来?

(指名发言)

五、拓展:

《守株待兔》是个成语故事,书上的课文是根据古文改写的。

那么这个《守株待兔》的故事古文是怎么写的,你们想知道吗?

六、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七、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

守株待兔

撞死白捡坐等全完

不劳而获一无所获

反思:

周次星期课题28丑小鸭第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是难点。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读生字

1、师: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听故事。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个关于“丑小鸭”的故事,想不想听听?

指导书写:

鸭“甲”写的小一点,鸟要写的大一点。

2、师:

但是,一群淘气的生字娃娃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他们说,只要我们叫出他们的名字,并给他们各找一个朋友,就放我们过去;否则门都没有。

大家有没有信心闯过这个难关?

3、师:

(课件出示生字)看谁最先叫出他们的名字!

→谁来给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如果他找得正确的话,我们就跟着他读。

4、过渡。

师:

同学们真行,三下五除二就把这群淘气的生字娃娃给打发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丑小鸭的世界!

二、观看动画,对比前后

  1、出示动画《丑小鸭》前后部分。

  2、师:

你从动画中了解到了什么?

它原来是一只?

(帖丑小鸭图)后来变成了?

(贴天鹅图)谁能根据刚才的印象填一下大屏幕上的空?

(出示:

这是一只___的鸭子。

这是一只___的天鹅。

  3、在我们的课文里,作者具体地描绘了他们的样子。

请同学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边读边勾划,找出描写他们样子的句子。

  4、生自主学习、勾划。

  5、汇报交流。

  师:

谁来把自己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你学的是哪个部分?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关键句)→你们觉得它的样子怎么样?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板书:

丑小鸭:

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板书:

天鹅: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6、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他读得怎么样?

你能更好地读一读吗?

→现在请大家同桌互读,读时可以加上动作。

→好,我们再把这句话齐读一遍,注意把加点的字拖长一点儿。

  7、现在这只__(“__”为丑小鸭或天鹅)就展现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如果你就是__,你会怎么想?

8、照5、6的方法交流另外一个部分。

三、指导书写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板书:

28 丑小鸭

丑小鸭:

天鹅

毛灰灰的雪白的羽毛

又大又丑嘴巴大大的

长长的脖子美丽身子瘦瘦的

反思:

周次星期课题28丑小鸭第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是难点。

导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丑小鸭这一感人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生字,并且知道了这是一个关于一只( )变成( )的故事。

2、出示词语,读词语读读说说:

雪白的羽毛嘴巴大大的

漂亮的影子身子瘦瘦的

()()

3、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觉得丑小鸭真的丑吗?

(丑,引读:

他的毛嘴巴身子──;美,引读: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张开的翅膀。

二、理清遭遇,理解内容

  1、师:

令人惊奇和羡慕的是,就是那只又大又丑的鸭子最后却变成了一只美丽洁白的天鹅。

他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呢,还是历尽坎坷的呢?

他的成长到底有哪些遭遇呢?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丑小鸭的遭遇,画出你认为最能反映丑小鸭可怜的句子,并找到重点词语理解,把它读好。

  2、合作学习理清遭遇:

  师:

请同学们再看课文,细读3~6自然段,与同桌合作学习,勾划出丑小鸭的遭遇。

  3、交流汇报:

(1)出示:

“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

”这里“除了……都……”意思是说只有鸭妈妈疼爱丑小鸭,大家都欺负他。

“哥哥、姐姐咬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养鸭的小姑娘本应照顾好每一只鸭子,可是她也讨厌丑小鸭,这使丑小鸭感到很难过,今后的日子怎么办呀?

“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孤单是说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谁也不理他,他只好一个人呆着,很可怜。

(2)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

“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因为大家都欺负丑小鸭,他没办法,只能这样做,生活得一点也不好。

面对那么多的不幸,他有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啊?

从哪里可以看出?

小结:

同学们,丑小鸭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幸,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而顽强的生活下来,你认为这是一直怎样的丑小鸭。

(3)“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悄悄”说明他不敢随便出来,怕被人欺负,非常孤单。

(4)“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

”你们知道冻僵怎么回事?

“冻僵”是说身体冻得发硬,马上就要死了,丑小鸭十分可怜。

读出丑小鸭的孤单、可怜。

3、师: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

丑小鸭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就受尽了欺负,历经了磨难,虽然如此,但他仍然憧憬着自己美好的理想,请一个同学读第5自然段,思考你能从哪句话体会出来?

读一读。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什么是惊奇、羡慕?

为什么它那么惊奇羡慕?

谁能把丑小鸭看到白天鹅后又惊奇又羡慕的表情表演出来。

三、体会丑小鸭的快乐

1、丑小鸭这个梦想实现了吗?

问:

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白天鹅,心情怎样?

从哪句话看出来?

丑小鸭会说些什么?

2、谁能把丑小鸭的高兴、激动的心情读出来?

朗读指导。

男女赛读。

体会当时丑小鸭的兴奋心情。

3、咱们回过头来看看丑小鸭的成长经历:

五、布置作业:

1、讲述故事。

2、完成《课堂作业本》28课

板书:

28 丑小鸭

丑──苦──盼──美

  白天鹅 

 (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反思:

周次星期课题语文园地七第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重点

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难点

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导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

“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

“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

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

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

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