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040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四单元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

《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

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

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名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6、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7、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有些了解,但更深入的东西尤其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更是知知甚少。

除教学3篇课文外,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教案首页

课题

17长城

主备人

教学

课时

2课时

授课

时间

 

学习基础

教学本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

学习困难预测

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

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

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

1.学生准备:

有关长城的各种资料。

2.教师准备:

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长城

远看:

崇山峻岭盘巨龙

近观:

高大坚固历千年

回想:

血汗智慧凝结成

感叹:

江山如画民族魂

 

教学得失细节陈述

归因

分析

改进

措施

教案续页(第1课时)

目标达成

教学流程

补充修改

时间分配

一激情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

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虽然被证实错误,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板书课题)

2、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1)介绍观察点。

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2)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再看第二幅图:

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2、分组讨论: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

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为什么列举出"一万三千里"这个数据?

师:

读读诗文,看哪句话描写了长城的样子?

师:

(出示地图,显示长城所跨越的省市)

师:

再读读诗文,看哪句话写了长城的长?

  师:

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象长城的雄姿。

2、第三次看近景图。

(1)此景是作者在什

么地方看到的?

  

(2)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教案续页(第2课时)

目标达成

教学流程

补充修改

时间分配

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提示: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

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是因为:

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

"才"在

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插图,结合下列词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老师总结谈话。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课堂

练习

设计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当堂达标

反馈

达标检测题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题号

抽测人数

达标人数

百分比

归因分析

作业

设计

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背诵下来。

预估时间

完成时间

 

做一张长城的小报。

预估时间

完成时间

教案首页

课题

 18颐和园

主备人

王瑞敏

教学

课时

1课时

授课

时间

 

学习基础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学生在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老师应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把游览的景点画下来,然后说一说。

作者游览过的景点都有哪些?

接下来,可分小组学习,每组一个景点,再读课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景物特点。

然后,分小组汇报。

可按课文描写的顺序汇报。

每汇报一个景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

学习困难预测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

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对照,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对照,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得失细节陈述

归因

分析

改进

措施

教案续页(第1课时)

目标达成

教学流程

补充修改

时间分配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

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

(板书:

大、美)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

2、这是什么写法?

3、指导朗读。

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

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四、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

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一、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按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点的?

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颐和园吧!

二、学习课文

1、师:

各位“游客”,带上摄像机或者照相机,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吧。

你最想在哪里“留影”,就把描写那里风景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吧!

2、师:

你最想在哪儿“留影”呢?

为什么?

出示长廊课件。

师:

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了长廊,啊!

好美呀,你们最想把长廊的哪儿拍摄下来?

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长廊的特点是(板书:

长、美),文中用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这一特点。

谁来向游客介绍这么美、大的长廊?

该用什么语气?

(2)有的想在万寿山脚下留影,为什么?

(板书:

闪闪发光、金碧辉煌)(3)有的想在佛香阁留影,为什么?

师:

一转眼,我们就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哇,我留影的背景好美呀,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板书:

葱郁的树丛,黄绿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的静、绿,古老的城楼,白塔)

师:

这些景点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谁来介绍一处景点,按从远到近的顺序。

师:

这些景色中那些词用得好?

文中“滑”这个动词,为什么不用“划”?

(4)有的想在昆明湖留影,为什么?

师板书: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游览了颐和园,在各处留影了吧!

感觉怎样?

我们带着对颐和园的喜爱来读一读全文吧!

三、创设情景,拓展练习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美,所以作者在课文最后发出感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

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来当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介绍时,请用今天学过的游览的顺序来介绍。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也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景。

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那你们还了解哪些“世界遗产”呢?

请同学们去了解了解。

课堂

练习

设计

 

这些景点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谁来介绍一处景点,按从远到近的顺序。

当堂达标

反馈

达标检测题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题号

抽测人数

达标人数

百分比

归因分析

作业

设计

回家,用游览的顺序,把颐和园介绍给爸爸、妈妈。

预估时间

完成时间

用游览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预估时间

完成时间

教案首页

课题

19 秦兵马俑 

主备人

教学

课时

2课时

授课

时间

 

学习基础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

学习困难预测

本教学设计以放学生独立走入文本——以原有认知经验为基础,结合自己所搜集的相关信息资料自读发现、自读体悟、自读品味,相互合作为主,老师只在学生探读疑难处、读悟重点处和读品关键处给予引导与点拨。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

如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导入可通过放课件导入。

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通过读文,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它的特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教具学具

准备

搜集资料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教学得失细节陈述

归因

分析

改进

措施

教案续页(第1课时)

目标达成

教学流程

补充修改

时间分配

一、引导质疑

师: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学习一些质疑的本领。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和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建议大家围绕课题、课题前的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质疑。

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课文,准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自主探“疑”

师生梳理问题,将问题分作三大类:

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过程:

边读课文边勾划、批注;查阅相关资料、图片;先自己阅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

三、全班研“疑”。

▲因为“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因为“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绝无仅有”。

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畅谈感受

教师扮演“记者”,走入学生--“游客”中,采访“游客”,如可问:

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参观”了秦兵马俑,你最想说什么?

有一批外国游客想到中国来参观游玩,你能向他们简要介绍一下秦兵马俑吗?

五、小结收获

师生小结学习过程与收获,齐诵与质疑有关的古代格言、名人名言。

激励学生提出新的疑问,课后去探究。

如果老师能提供思路有关资料,老师要适时提供给学生。

  

课堂

练习

设计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当堂达标

反馈

达标检测题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题号

抽测人数

达标人数

百分比

归因分析

作业

设计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部分。

预估时间

完成时间

查找兵马俑相关资料。

预估时间

完成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