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084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________。

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________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

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________。

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________当代文化风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沁人心腑萌发心悦诚服引领

B.感同身受焕发心悦诚服指引

C.感同身受萌发心驰神往指引

D.沁人心腑焕发心驰神往引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平智慧精髓成果。

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中蕴含着永恒不灭的真善美

B.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

C.真善美蕴含在其中,永恒不灭

D.真善美永恒不灭地蕴含在其中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傅璇琮:

他这辈子,只干了三件事

傅璇琮1955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的助教。

原以为就此走上学术坦途,未料几年后被划为“右派”,从北京大学“贬谪”到商务印书馆工作。

从北大来到商务印书馆四合院,二十几岁的傅璇琮感觉自己“心情其实过中年”。

他被安排校读、重编云龙旧编的《越缦堂读书记》,索性沉潜文章,以读书为业。

傅璇琮在回忆初拾编辑行当时说:

“一下班,许多有家的人都走了,我就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廊下,面对院中满栽的牡丹、月季之类,就着斜阳余晖,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一面浏览李慈铭在京中的行踪,一面细阅其所读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各类杂书,并在有关处夹入纸条,预备第二天上班时抄录,真有陶渊明‘时还读我书’的韵味。

在商务印书馆悠闲的生涯很快结束,几个月后,傅璇琮被调到中华书局,开始了纷乱繁重的编书生涯。

傅璇琮白天审读、加工稿件,夜里读书。

每逢星期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看一天书,中午把早晨带去的馒头就着开水当一顿午饭来吃。

20世纪80年代,学界有些冷清,傅璇琮先生却接二连三地发表了几部重要著作。

其中,对学界最有启示作用的无疑是《唐代诗人丛考》。

当时学人通常只关注大作家,傅璇琮则把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通过对二三流诗人境况的考订勾勒出当时诗坛的样貌。

这部书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傅璇琮也常常“为人作嫁”。

在傅璇琮经手编辑的书籍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慎重。

傅璇琮接到稿件通读后,立即写出审稿意见。

《万历十五年》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自己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佶屈聱牙之处。

傅璇琮请他在北大的同窗好友沈玉成对原书做润色加工。

但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的修改润色稿。

当时传递文稿只能用跨洋信函,书稿来回修改、寄递,中文译稿直到1981年6月才大致定稿。

《万历十五年》首版中华书局初印27500册,几乎顷刻售罄。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乍暖还寒”的学术背景下,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

中华书局的出版物是国内外古典学界的“高天风筝”,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

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传校笺》《中国诗学大辞典》等皇皇巨著。

但对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

这套丛书收集了文史学界的一些轻松漫谈的文章,所讲不过是“书人书事”。

“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

傅璇琮以为,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

这里发表过启功、俞平伯、吴小如等学人的文章,篇篇“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亲切可喜。

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

1981年6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专程到中华书局拜访傅璇琮。

傅璇琮读了他的文章《<全唐诗>误收诗考》,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

2005年起,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

傅璇琮在清华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除了文史哲三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数到场,还有北大、社科院、外地赶来听课的同学,盛况空前。

30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傅先生成果的影响。

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书、审阅书稿中度过的。

他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相关链接)

①2016年1月23日,傅璇琮先生走了。

然而可以相信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集出版家、学者于一身的傅先生已经成为一座丰碑,永远被仰望,永远受崇敬。

(罗时进《傅璇琮:

一座永远被仰视的学术丰碑》)

②他喜欢到学生宿舍和我们小坐谈学,亲自帮我们借论文资料,他同学生谈论问题时态度和蔼,总是乐呵呵,从不发怒。

(清华学生追忆傅璇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璇琮善于调整心态,利用时间,从北京大学“贬谪”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后,他能潜心文章,以读书为业,并从中体会到快乐。

B.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独辟蹊径,发当时学人之所未发,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新的层次。

C.《学林漫录》中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意在表现所选文章是朋友间促膝而谈后才写成的,亲切可喜。

D.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丝毫没有大师的架子,与学生来往平易谦和,总是乐呵呵,表现出了一个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璇琮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有些冷清的学术界接二连三地发表重要著作,与他当编辑时下过苦功夫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B.傅璇琮非常欣赏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他推进了此书的问世,顺应了当时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的潮流。

C.作者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意思是赞美他主编了大量高质量的书籍,为学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傅璇琼回归大学讲坛后在清华开设课程,盛况空前。

这体现了大家对傅先生学术水平的认可,也能体现大家对他的崇敬。

6.傅璇琮这辈子干了哪三件事?

干的怎么样?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请说普通话

尚春江

老同志,请你说普通话。

山水老汉从儿子居住的小区出来溜达了一会儿,就记不住回家的路了。

去问交警,儿子的家在哪?

路咋走?

可是,他费了老鼻子劲说出来的话,人家一句也没听懂。

交警说,老同志,请你说普通话。

可他哪里会说普通话啊。

他又去问路边下棋的几个老头,几个老头听了他说的话,一个劲地摇头,说,听不懂,请你说普通话。

可是,他真的不会说普通话。

前天,儿子把他从老家里接过来。

一来让他享受一下城里的生活,二来他老了,就他一人在家,儿子不放心。

三番几次去接,他都不应。

这不,儿子费了好些口舌才把他接到市里。

然而,山水老汉在儿子鸽笼般的楼房里待不住,只在屋里呆上一天就觉得闷得慌,浑身没劲,烦躁。

第二天一大早,儿子说,在屋里呆久了,出去走走,散散心。

说完,儿子就去上班了。

儿子原先在这个城市打工,后来出息了,现在当了经理,忙得脚不着地,连陪他说话的工夫都没有。

儿媳妇倒是下班就回家,但她是温州人,说话叽里呱啦的,他一句也听不懂。

儿媳妇就给他说普通话。

可是,他听得懂她说的话,她却听不懂他说的话。

走走就走走。

山水下了楼,出了小区的门,到街上逛。

逛着逛着,在大街上七拐八抹的,一会儿就迷了路。

按说,他当过兵,出过远门,说啥也不会迷路。

可是,现在的城市,街道好像都差不多:

都是高高的楼房,都是宽宽的街道,到处车挨车人挤人。

一会儿,车开得呼呼的,好像赛跑;一会儿,都停在那里等红灯,好一阵子不动步。

山水悠悠逛逛,像到集上赶集,走着走着就迷了。

哪像在家里,哪里有棵草,哪里有道坎,他心里一清二楚,挤着眼也能摸回家。

迷了路?

问啊。

鼻子下边有张嘴,山水就去问路。

可是,他讲的是家乡掉了渣的土话,人家一句也听不懂。

这时他才明白,村中那些打工的年轻人为啥都讲普通话了。

那时,他还跟人家讲,当初自己因为说普通话,害得被退了亲,被退了伍,现在还是光棍一条。

可现在,人家硬要自己说普通话,自己却把普通话忘得一干二净。

问了半天,他也没问出回小区的路。

没办法,他就给儿子打电话。

儿子开车很快找了来,把他送回家。

坐在沙发上,山水说,不在这住了。

在这里,人家讲的是本地话,他听不懂;他讲的是家乡话,人家也听不懂。

在这里,说话都是普通话,他不会。

儿子想说,爸,你不会学吗?

小时候,人家都说你会普通话。

但是,儿子没有问。

他知道,那是他大心上的一道伤疤。

那年,他大当兵回家探亲。

老队长榔头看到一个人,穿着一身绿军装,背着一个绿挎包,站在山水家门口东张西望,知道是山水回来探亲了。

就问,是山水啊?

啥时候坐车回来的?

哎呀呀,你是榔头叔叔吗?

我是昨晚上回来的。

叔叔,你知道我妈妈在哪里吗?

山水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还向生产队长榔头敬了个礼。

啥?

你是“坐碗上”回来的?

不是坐车啊?

你妈妈是谁?

是你娘?

那我去叫你娘去。

你娘在红芋地里出红芋呢。

切!

榔头队长听着山水说的普通话,嘴都撇到裤腰上了。

一会儿,山水娘回来了。

他娘干活时,脸上受了点伤,涂着红药水,横一道竖一道的

娘望着穿绿军装的山水,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

要知道,那时候当兵,是很光荣的。

有人找不到媳妇,只要军装一上身,说媒的立马就踢破门槛。

娘说,山水,啥时候回来的?

山水望着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的娘说,你是谁呀?

娘说,傻孩子,我是娘啊,你连娘都不认识了?

山水紧紧握住了娘的手说,哎呀呀,你看看,你看看,我以为是隔壁的大娘呢,原来是我的妈妈哟。

此后,有人说山水是“一年亲,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小资产阶级思想典型,上报到了部队。

本来,山水已被部队当作入党提干的对象,此时泡了汤,提前退了伍。

山水的未婚妻也退了婚。

他娘提着礼到处找媒人说媒,但人家一听说是他,扭头就走。

从此,山水就拉了寡汉。

如果不是捡了一个他做儿子,把他抚养成人,现在可能仍是孤家寡人。

一连几天,儿子看他大山水整天躲在屋里,呆呆地,不言不语,像丢了魂。

就说,爸,是不是住不惯啊,那咱就回老家。

啥?

回家?

那中啊!

山水的眼中一下子闪出了亮光。

在家里,他就不用说普通话了。

种地,种菜,和一般大小的老年人拉拉呱,喂喂猪,养养鸡,遛遛狗,多好!

(选自《华文小小说》2015年第2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普通话”与茹志鹃《百合花》小说中的“百合花”都具有象征意义,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B.文章通过记叙山水在城市生活出门转悠因不会讲普通话而迷路的事,告诫青年人陪伴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具有时代意义。

C.本文以倒叙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以插叙补充山水年青时的遭遇,丰富小说内容,多种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

D.作者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听到儿子要送自己回老家时“山水的眼中一下子闪出了亮光”,写出了山水对家乡生活的向往。

8.你认为山水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9.《哦,香雪》中那开进台儿沟的火车是新生事物,本文中的“普通话”也是一个新生事物,请概括香雪、山水以及榔头叔对新生事物的态度,并结合文本内容给现在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一条建议。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

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

赖楚、魏诸候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

“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

”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

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

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廉颇曰:

“客退矣!

”客曰:

“吁!

君何见之晚也?

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

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

“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病笃笃:

病重

B.赵王信秦之间间:

离间

C.为假相国假:

代理

D.令毁之毁:

毁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承军为二/士卒离心

B.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C.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赚军为二/士卒离心

D.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善于识人,指出赵括缺点。

秦人说害怕赵奢之子赵括担任将领,于是赵王任用赵括为将代替廉颇,廉颇指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灵活应变。

B.廉颇拯救危局,击退燕军进攻。

燕国采用栗腹的计谋,认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壮丁死伤殆尽,可趁虚而入,却被廉颇率兵击败围困,割让五座城池求和。

C.廉颇性情刚烈,不懂虚与委蛇。

他重作将领后,要赶走趋炎附势的门客;赵悼襄王即位以后派乐乘取代廉颇,廉颇感觉受到侮辱,直接打跑了乐乘。

D.廉颇遭遇谗言,不得君王信任。

赵王想要重新任用廉颇,派出使者对他进行考察。

但使者私下里接受了廉颇仇人郭开的贿赂,歪曲事实蒙蔽了赵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使廉颇将攻秦。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

15.诗的颈联有何含意?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了作者胸怀大其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月来烘托出梦境的轻快自如。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记述,当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希望能够“________”,但结果却是“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17.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校举办的校园诗歌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要求:

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我是朱自清的《背影》,

途释着父爱的温暖;

我是冰心的《小橘灯》,

传递着光明与勇敢的力量;

我是丰收的信息,

是农民的希望;

我是生病时母亲剥开的一瓣瓣甘甜,

缓解了身体的病痛,

散发着亲情的芬芳。

——橘,温暖了回忆里的时光。

评卷人

得分

七、命题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看王蒙先生的这段话:

“喜悦……与其说它是一种情绪,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超拔,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容和理解,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光明的理性,一种坚定的成熟,一种战胜了烦恼和庸俗的清明澄澈。

它是一潭清水,是一片朝霞;它是天际的平原,它是沉默的地平线;多一点,再多一点喜悦吧,它是翅膀,也是归巢;她是一杯美涵,也是一朵永远开不败的鲜花……”

请你以“平凡人的喜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具体,主旨明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感同身受:

内心感激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为代人向对方致谢。

沁人心腑:

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打动人心,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此处指经典诗词打动人心,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故:

沁人心腑,排除BC。

萌发:

比喻事物发生。

焕发:

光彩四射或者振作。

此处指让传统文化重新振作,故:

焕发,排除A。

心悦诚服:

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

心驰神往:

形容心神向往或思慕之极。

引领:

引导、带领。

指引:

指点、引导。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

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

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

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原文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当是“不仅体现了……而且展现了……”;或者“不仅是……的体现,而且是……的展现”,排除CD;二是搭配不当,“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错误,应为“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排除B。

故选A。

3.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

补写方法: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

从前文看,承接“文学经典”,应指出“其中蕴含……”,排除CD;从后文“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看,强调的重点是“真善美”,排除A。

故选B。

4.C

5.B

6.①潜心苦读,以读书为业,并从中体会到快乐。

②著书立言,发表数部重要著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

③编辑书籍,主编许多煌煌巨制,编辑《学林漫录》,推进学术发展。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意在表现所选文章是朋友间促膝而谈后才写成的,亲切可喜”是错误的。

由原文“篇篇‘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亲切可喜”可知,所选文章像是和老朋友交谈,并不是真的和朋友促膝而谈。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项,“顺应了当时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的潮流”是错误的。

由原文“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慎重”可知,当时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并不是一种潮流。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重要信息的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提干要求“傅璇琮这辈子干了哪三件事?

干的怎么样?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筛选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然后对筛选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文章最后一段说到“她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书、审阅书稿中度过的”,而文章一二两段说到他被“贬谪”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在这里除了工作外,就索性潜心文章,以读书为业,真有“时还读我书”的韵味,从而可以看出作者从读书中获得的乐趣。

第三段在说他被调到中华书局之后除了审读、加工稿件,就是读书。

从而可以看出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潜心苦读,并且从中获得乐趣。

第四段是在说他个人著书立言,并发表数部重要著作,如《唐代诗人丛考》从而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五六七段是在说他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外,还编辑书籍,主编《全宋诗》《唐才子传校笺》《中国诗学大辞典》等皇皇巨著。

但对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推进学术发展。

7.C

8.山水的儿子是一个善解人意、孝顺的人。

作用:

①正因为山水的儿子的孝顺,才把老人接到城里,才有了“请说普通话”这一事件,从而更能衬托出山水对于新生事物的态度。

②小说中山水儿子这一形象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小说正是通过这一人物来推动情节顺利发展的。

③正是有了山水儿子是对山水年轻时遭遇的补充叙述,才让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合情合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9.对新生事物的态度:

香雪:

香雪内心很迫切地要接受新事物,但在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