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086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H2O+O2↑

6832

x1.6g

x=3.4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5.0%

答: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24.(7分)(2013•自贡)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为了测定某氯化钠溶液是否符合要求,取该溶液70g,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已知: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分离出沉淀的质量为28.7g.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41.3 g.

(2)通过计算确定该氯化钠溶液是否符合选种要求?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

溶质质量分

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1)根据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氯化钠溶液与AgNO3溶液质量的和减去沉淀的质量进行解答;

(2)根据沉淀的质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进行解答.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70g+100g﹣28.7g=141.3g;

故填:

141.3;

(2)解:

设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143.5

X28.7g

=

X=11.7g

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00%=16.7%

15%<16.7%<20%,符合要求

该氯化钠溶液符合选种要求.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16.(5分)(2013•资阳)将8.0g氢氧化钠完全溶于水形成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混合物总质量为109.8g(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计算:

(1)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

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由氢氧化钠的质量可求出生成的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和硫酸钠的质量,在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1)设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硫酸钠的质量为y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14298

8.0gyx

解得:

x=9.8gy=14.2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4.2%.

(1)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是9.8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2%.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题是要注意,题中

给出是所得混合物总质量,不是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应再减去沉淀的质量.

(2013•遂宁)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1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稀盐

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坐标图(见图).

(1)碳酸钙完全反应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 84.32 g.

(2)该石灰石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 .

(3)当盐酸和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1)图象的转折点是二者恰好反应的点,观察图象可知此时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84.32g;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

100%,可求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

质量﹣杂质的质量,并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

(2)据图象可知:

该样品最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52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11144

xy3.52g

x=8g

y=8.88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80%

(3)反应后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

84.32g+10g﹣3.52g﹣(10g﹣8g)=88.8g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0%

故答案为:

(1)84.32;

(2)80%;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本题是一道关于图象的题目,解答时注意分析图象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及变化趋势,尤其是转折点通常是化学反应恰好完成的点;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计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的方法一般是: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

(2013•枣庄)为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取50.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g二氧化锰,等不再放出气体,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0.4g.计算:

(1)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16 .

(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1)根据过氧化氢的化学式结合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可以求出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求出过氧化氢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2):

(16×

2)=2:

32=1:

16;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氧气的质量是50.0g+2g﹣50.4g=1.6g

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

2O2

x1.6g

x=3.4g

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6.8%

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8%.

本道题目比较简单,是一道最基本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

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标有:

碳酸钠≥96%.为了证实该产品中碳酸钠的含量,某同学取12g该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和样品总质量为132.0g再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如下:

(每次反应产生的CO2气体都全部从烧杯中逸出)

加入稀盐酸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5

充分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g

155.2

178.4

202.6

227.6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①第1次充分反应后产生的CO2气体质量是 1.8 g

②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该产品是否合格?

(计算后回答,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加入25g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25﹣155.2g=1.8g;

②第四次加入25g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202.6g+25g﹣227.6g=0,可判断样品中碳酸钠已完全反应,根据完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并由此判断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得,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25﹣155.2g=1.8g;

②样品完全反应时,产生CO2的质量为=132g+100g﹣227.6g=4.4g

设生成4.4gCO2,需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4.4g

x=10.6g

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88.3%

∵96%>88.3%

∴该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不合格

①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8g;

②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合格.

根据每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可得到充分反应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由此质量对反应进行情况做出判断,此为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

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化验员要对每批次的纯碱产品进行检验.在实验室中取27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5.4

电子天平的示数/g

163.2

166.4

169.6

175

180.4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2 g.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烧杯及所盛物质总质量的差,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完全反应后所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由碳酸钠质量与样品质量比计算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3)根据完全反应后所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即可进行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60g+5.4g﹣163.2g=2.2g

2.2;

(2)第三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与1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5.4g×

3+100g

+60g﹣169.6g=6.6g

设前三次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x,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1067344

xy6.6g

x=15.9g

y=10.95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98.1%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98.1%.

(3)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100%=10.95%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10.95%.

根据第三次实验数据加入稀盐酸后剩余物质质量不再改变可知得,此时所加入的稀盐酸不再反应,碳酸钠完全反应,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可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得.

(2013•威海)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石头纸.石头纸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贝壳制得.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贝壳15克,加入150克7.3%的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59.72克.(假设贝壳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有人认为,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按如下方案计算:

根据“150克7.3%的盐酸溶

液”,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原理求得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求出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以上方案是否正确?

 不正确,150克7.3%的盐酸溶液中的氯化氢未完全反应 .

(2)计算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质量比分析150克7.3%的盐酸溶液中的氯化氢是否完全反应;

(2)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在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钙与氯化氢的质量比为100:

73,故150克7.3%的盐酸溶液能与15g碳酸钙完全反应.所以,氯化氢有剩余不能根据氯化氢质量计算.故以上方案不正确;

(2)CO2的质量为:

15g+150g﹣159.72g=5.28g

设样品中纯净CaCO3的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5.28g

x=12g

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不正确,150克7.3%的盐酸溶液中的氯化氢未完全反应;

(2)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利用分析结果进行计算,关键是把握住完全反应的数据,利用有用的数据进行计算,体现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3•青岛)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了5g该纯碱样品,在烧杯中配制成60g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10%的氯化钙溶液,测得加入氯化钙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多少?

(写出计算步骤,计算记过精确到0.1%)

(2)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4%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如果反应开始前,向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先变红再变为无色 .

(1)欲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须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再利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2)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用5g减去碳酸钠的质量,计算出原来的氯化钠的质量.把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加上原来的氯化钠的质量,就是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3)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反应后溶液变为中性,再进行分析即可.

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的质量为z,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

44.4g×

10%=4.44g则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111100117

x4.44gzy

根据:

解4.24g,根据:

y=4.68g;

解得z=4g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4.8%;

(2)反应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5g﹣4.24g+4.68g=5.44g,反应后总溶液质量为:

60g+44.4g﹣4g=100.4g,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5.4%;

(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反应后溶液变为中性,红色变为无色.

(1)84.8%;

(2)5.4%;

(3)溶液先变红再变为无色.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2013•聊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纯碱(假定杂质只有氯化钠)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纯碱固体,将其加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使气体全部放出,得到氯化钠溶液56.7g.请你计算:

(1)反应中产生的CO2的质量;

(2)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向混有氯化钠的纯碱中滴加盐酸,氯化钠不与盐酸反应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气体二氧化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进而求得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10g+50g﹣56.7g=3.3g;

(2)设纯碱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x3.3g

x=7.95g

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00%=79.5%

(1)产生CO2的质量3.3g;

(2)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79.5%.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任意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出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2013•莱芜)铜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

取铜合金20g放入烧杯,将28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质量/g

70

剩余固体质量/g

18.2

16.4

14.6

13.2

(1)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

(2)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根据铜不和硫酸反应而金属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解答;

(2)根据金属镁的质量求出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即可求出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1)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的质量,所以铜的质量为13.2g,金属镁的质量=20g﹣13.2g=6.8g,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13.2:

6.8=33:

17;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与70g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1.8g.

设与1.8g金属镁反应的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98

1.8gx

x=7.35g

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5%

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5%.

本题难度一般,但综合性强,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13•济南)在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在①﹣④四个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的是 ① (填序号).

(2)检验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的具体方法是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含有碳酸钠 .

(3)在室温下,将53g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与3000g澄清石灰水充分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这时所得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盐的化学性质;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物质的制备.

(1)根据流程图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分析反应的类型;

(2)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2CO3的实验中,主要根据碳酸钠的性质来选用合适的试剂,要求反应的现象明显,易判断;

(3)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碳酸钠的质量计算生成沉淀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1)碳酸钙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

①;

(2)因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可选稀盐酸,具体操作为: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含有碳酸钠;

(3)解:

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OH)2+Na2CO3═CaCO3↓+2NaOH

106100

53g×

10%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