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121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开采学》教案.docx

《煤矿开采学》教案

 

《煤矿开采学》教案

 

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煤炭工业分布情况、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以及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研究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及煤矿开采学的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与难点:

了解煤炭发展历程、现状、趋势以及煤矿开采学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内容:

一、我国煤炭工业分布情况

煤炭工业的粮食各行各业煤炭占我国的一次能源的70%左右,水、核、石油占20%左右。

储量一万亿吨以上,如果没有新的替代能源产生的话,可采150以上。

神府14亿,准格尔更大,是世界上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发展煤炭工业具备资源条件。

由于地广、煤多,分布不均衡(东南缺、西北丰、西南求略大于供、东北适度),决定了采煤方法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美国是柱式体系,利用煤炭的历史七千多年,解放初到80年代,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期,增长33倍,30年的时间,年递增12%。

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年产量已达19个亿,居世界首位。

综采面:

平均年产约100万吨,最高1000万吨,多集中在山西和陕蒙交界的神府。

普采面:

平均年产约40万吨,最高90万吨。

炮采面:

平均年产约15万吨,最高50万吨

出现了5.5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采煤法6m以上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三、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存在问题:

资源、环境、就业、发展均衡、安全等;

发展趋势:

安全高产高效、自动化、集约化、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科学化

地位:

石油逐渐短缺。

煤炭是长久能源。

正在发展煤的气化和液化。

近几年煤炭行业发展速度加快,产量继续增加,前途光明。

四、煤矿开采学的概念、内容

煤炭开采学――是研究煤矿开采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研究:

采、掘、机、运、通、排。

战胜井上下的各种不利条件:

暗、脏、湿、累、险。

煤矿开采学的基本内容:

理论结合实际地阐述适应不同煤层赋存条件的各种采煤方法、准备方式、井田的开拓方式及设计等有关问题。

阐述回采工作面——采面布置及系统——井田开拓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

教学后记

第一章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煤田开发、井田内划分、矿山井巷、矿井生产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矿山井巷名称及井田内划分,难点是矿井生产的基本概念。

课时安排:

3课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煤田开发的概念

煤田、矿区、井田的概念(图1-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矿井年产量,井型的概念

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的概念

第二节矿井井巷名称及井田内划分

井巷名称(图1-3)

井田划分为阶段、条带、盘区(图1-4、1-7、1-8)

阶段内划分为采区(或分段、条带)(图1-5、1-6、1-7)

采区内划分为区段的划分方式(图1-5)

阶段与水平的区别和联系(图1-4)

第三节矿井生产的基本概念

矿井开掘顺序(图1-9及动画演示)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运煤、通风、运料、排矸、排水、供电系统(动画演示)

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概念与范围。

思考题

阶段和水平的概念,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教学后记

 

第二章 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采煤方法的概念、分类及两大体系采煤方法的基本特征。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采煤方法的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概念

采场、采煤工作面(动画演示)

采煤工艺、采煤系统

采煤方法

第二节采煤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采煤方法的分类(表2-1、图2-1)

两大体系采煤方法的主要类型与基本特征:

1、壁式体系采煤法

主要类型:

(1)薄及中厚煤层单一长壁采煤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倾斜长壁采煤法(图2-2、2-3)

(2)厚煤层分层采煤法:

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倾斜分层上行充填采煤法、水平或斜切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图2-4)

(3)厚煤层整层采煤法等:

大采高一次采全厚采煤法、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或普、炮采放顶煤采煤法)、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基本特征:

(1)通常具有较长的采煤工作面长度

(2)采煤工作面两端至少各有一条巷道用于通风与运输

(3)随着采煤工作面推进有计划的处理采空区

(4)采下的煤炭沿平行于采煤工作面的方向运出采场

2、柱式体系采煤法

主要类型:

房式采煤法、房柱式采煤法(图2-5)

基本特征:

(1)一般采煤工作面长度不大,数目多,采、回设备合一,设备自行

(2)采煤工作面通风条件较差

(3)矿压显现较弱,可不处理采空区

(4)采场内煤炭运输方向垂直工作面

教学过程及方法(用小四号黑体)

如:

1、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其关键知识点、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具、多媒体、模型等的使用。

3、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具有特色的教授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启发方法、点拨关键等。

4、举例的特点作用与教授内容的配合。

5、每一个知识点的学时分配。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思考题

采煤方法的含义?

我国常用的采煤方法有哪些,比例如何?

教学后记

第三章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采煤工艺是采煤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学习,学生要深刻理解炮采、普采、综采采煤工艺的定义,各种采煤工艺的主要工序过程、具体要求与适用条件,掌握采煤工作面工艺设计与作业规程的编制方法。

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熟练运用本章内容选择正确的采煤工艺,编制采煤工作面工艺设计与作业规程。

本章重点、难点:

采煤工艺的主要工序过程、作业规程的编制方法

课时安排:

10课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 爆破采煤回采工艺

一、爆破落煤

1、工序:

打眼,装药,添炮泥,联炮线,放炮。

要求:

采用不同的参数。

2、炮眼布置:

单排眼对眼

双排眼三花眼

三排眼三角眼

3、炮眼角度

4、炮眼深度:

大于进度,进度0.8;1.0;1.2。

5、装药量:

150~600g/每孔

6、爆破方法:

串连法。

二、装煤与运煤

1、装煤:

爆破装煤,人工装煤,机械化装煤。

2、运煤:

SGW—40或SGW—44型刮板运输机。

移动千斤顶一台/6m,机头机尾各3台。

三、支护与采空区处理

1、支护

顶梁:

铰接顶梁、∏型钢梁、十字顶梁

支柱:

金属支柱、单体液压支柱

支架布置形式:

正悬臂齐梁直线柱、错梁三角柱(图3-5)

  控顶距:

最小控顶距、最大控顶距

加强支架:

从柱、密集支柱、木垛、斜撑、切顶墩柱(图3-6)

   2、采空区处理

全部垮落法(图3-7)

回柱放顶方式:

绞车、人工

回柱放顶顺序:

由下而上、由采空区向煤壁方向

第二节 普通机械化回采工艺

一、工作面布置及设备(图3-8)

二、单滚筒采煤机工作方式

(一)滚筒位置与旋转方向 (图3-10)

左工作面、右螺旋滚筒、顺时针旋转:

稳定、震动小、利装煤、安全、产尘小

(二)割煤方式

1、双向割煤、往返一刀 (图3-8、3-11):

中厚煤层常用

2、∞字形割煤、往返一刀(图3-12):

中厚煤层常用

3、单向割煤、往返一刀 (图3-13):

较薄煤层常用

4、双向割煤、往返二刀 (图3-14):

又称穿梭割煤,薄煤层常用

(三)进刀方式

1、直接推入式 (图3-9)

2、中部斜切进刀(即∞字形割煤)(图3-12)

3、端部斜切进刀:

割三角煤  (图3-15)、留三角煤      (图3-16)

三、单体支架布置方式

1、单体支架布置方式:

齐梁直线柱(正悬臂支架)(图3-18)、错梁三角柱(正、倒悬臂支架相隔)

2、端头支护

四、普采面工艺参数分析

 支护强度、支护密度、排距、柱距

第三节 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一、双滚筒采煤机工作方式

(一)滚筒旋转方向 

右滚筒、右螺旋、顺时针旋转:

稳定、震动小、利装煤、安全、产尘小

左滚筒、左螺旋、逆时针旋转

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

特殊情况,可相反。

(二)割煤方式

1、往返一次割二刀:

双向割煤、端部斜切进刀,条件顶板稳定

2、往返一次割一刀:

单向割煤、中部或端部斜切进刀,条件顶板不太稳定

(三)进刀方式

1、直接推入式:

 不常用(图3-9)

2、中部斜切进刀:

常用          (图3-26)

3、端部斜切进刀:

割三角煤(图3-25)、留三角煤(图3-16)

4、滚筒转入法进刀:

不常用(图3-27)

二、移架方式:

顺序移架、分组间隔移架、成组顺序移架

三、工序配合方式:

及时支护方式、滞后支护方式

四、综采设备配套参数分析

1、尺寸配套关系

采煤机最大采高、支架最小支撑高度、下切量、底托架高度、摇臂升角

2、综采设备横向配套尺寸

3、设备选择与生产能力配套:

采煤机、输送机、支架、运输系统能力、供风量校核

第四节其他条件下机采的工艺特点

一、薄煤层机采的特点

双滚筒,功率不小,薄机身,破岩力较强。

骑溜式——类似普通采煤机,适用M>0.8~0.9m;

爬底式——机身在滚筒侧,M=0.6~0.8m,前底后顶;

滚筒转向——对滚;

运输机——转型,双边链,矮机身;

“三股道”控顶距——人行道,机道,割煤道,尽量减少控顶距,滞后支护。

二、大采高综采的工艺特点

3.5m~5.0m,分层和放顶都不太适合,支架容易歪斜,扭转,倒架,容易出现大面积片帮。

保护支架措施:

加强司机培训;煤壁要直,输送机要防滑;适度带压移架;过构造有措施

防片帮措施:

调整工作面推进方向,推进方向和节理方向一致或交小角有利;用木锚杆加固煤壁;树脂固结

三、大倾角机采的工艺特点:

防止输送机下滑和液压支架防滑措施

1、运输机防滑:

防止没煤矸进入底槽;工作面适当伪斜;自上而下,单向移溜,下行割煤,上行装煤移溜;单体柱固定机头;锚固装置不能同时挪开。

2、液压支架防倒:

自下向上移架,防采空区矸石下冲支架尾部;间隔移架,并使支架保持适当迎山角;确保工作面下端头排头支架的稳定。

3、采煤机防滑:

>16°时,设液压安全绞车;采用无链牵引采煤机,本身防滑;轻型采煤机设简单防滑杆;倾角较小时采煤机应具备下滑闭锁功能,以防溜子刮动采煤机。

四、综采面调斜及旋转工艺

1、确定方案:

选择煤层稳定,不受采动影响,构造少,无老巷的快段,一般应以机头端为中心,旋转机尾端。

2、顶板管理:

采用虚旋转中心法,实质是靠近端头的支架走一个小弧线。

3、调斜工艺:

从长刀逐渐变为短刀,最后调直运输,调正支架,进入下一个转角工程,小角度的旋转叫调斜,转角45°—90°叫旋转。

适用条件:

局部地质变化,回收边角煤。

主要目的:

减少搬家次数。

第五节采煤工艺方式的选择

炮采、普采、综采的适用条件及选择

第六节回采工艺的特殊技术措施

一、回采工作面过地质构造的技术措施

一般措施:

炮采;把断层留在煤柱中;调斜;工作面甩掉一部分;搬家

(一)回采工作面过断层,不搬家,因为搬家费太高,又得停产。

条件:

断层落差≤煤层厚度

综采面:

断层落层<煤厚与最小采高之差,则不挑顶,不卧底;否则,挑顶卧底;采煤机割或放炮

挑顶卧底时需注意:

调整方向,工作面与断层走向夹角≮20o~30o预先逐步减小采高。

(二)综采面过其它地质构造

1、过陷落柱(直径<30m)>30m时,搬家。

措施:

1)控制爆破,采煤机清矸,清矸石后马上转移架,小步距循环。

2)以最小采高通过。

3)陷落柱范围内支架相对滞后。

2、过褶曲带

当褶曲较大时,工作面推进方向应垂直于背向斜轴。

(三)综采面过旧巷道

二、综采面的拆迁与安装

(一)拆迁

1、顶板控制:

金属网加木板梁;金属网加钢丝绳;金属网加锚杆------推荐

2、拆除方法:

端头平巷,挑高,装平板车外运;工作面支架托地板,或者上机槽滑板;拆除方向灵活掌握

(二)安装

1、开切眼断面扩大及支护

扩大:

一次扩完、边装边扩

支护:

网加棚子、网加锚杆

2、组装:

地面、上出口

3、设备进工作面的方法:

拖底板;轨道滑板;机槽滑板;单轨吊

※现场最常用的是平板车进工作面方式

4、安装顺序:

前进式——安装顺序与运送方向一致;后退式

第七节 回采工作面工艺设计

 采煤工艺设计即合理选择工作面参数、设备、工艺参数,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一、工作面参数确定

1、机采面开机率

2、机采面生产能力

3、工作面合理长度确定

二、作业规程编制的内容与步骤

1、工作面概况

2、地质条件

3、采煤方法

4、循环作业图、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

5、安全技术措施

三、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循环、循环作业、正规循环作业、正规循环率

2、循环方式:

单、多循环

3、作业方式:

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

两采一准、边采边准、三采一准、两班半采煤半班准备、四班交叉作业

4、工序安排

顺序作业(流水作业)、平行作业、顺序作业与平行作业

5、劳动组织

  分段作业、追机作业、分段接力追机作业

6、循环作业图(以图3-59为例,动画演示)

a.以工作面长度为纵坐标、时间(24小时)为横坐标

b.在图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各工序在工作面的位置和起止时间

c.超前工序在左、滞后工序在右

d.在图下用不同符号注释说明各工序含义

该图反映循环方式、作业方式、工序安排、劳动组织等内容

7、技术经济指标表

 a.工作面参数、工效、采出率、循环数、循环率

 b.煤厚、倾角、可采储量

 c.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d.材料消耗:

坑木、火药、金属网等

 e.采煤方法、顶板管理等

教学过程及方法

1、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其关键知识点、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具、多媒体、模型等的使用。

3、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具有特色的教授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启发方法、点拨关键等。

4、举例的特点作用与教授内容的配合。

5、每一个知识点的学时分配。

思考题

P74,第8、10、14、25、27题,防止输送机下滑的措施?

教学后记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学习目的与要求: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是最简单的、我国应用最广的采煤方法,和后面的有关采煤方法有一定的联系。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煤系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熟练选择应用该采煤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是采准顺序、生产系统;难点是区段平巷布置,采场通风方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示例

一、适用条件

二、布置顺序(图4-1)

三、生产系统

运煤、运料、排矸、通风、供电、压气、供水系统(图4-1)

四、各类巷道

   回采巷道、准备巷道的定义与范围定义与范围

第二节采煤系统分析 

一、区段参数

   区段斜长、区段走向长度(图4-1)

二、区段平巷坡度与方向

   运输平巷、回风平巷坡度与方向(图4-2、4-3)

三、区段平巷布置

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双巷布置(图4-4、4-5)

四、对拉工作面

对拉工作面实质、通风方式、上、下工作面错距(图4-6)

五、回采顺序

后退式、前进式、往复式、旋转式(图4-7)

六、区段无煤柱护巷

沿空留巷、沿空掘巷(图4-7、4-8、4-9)

七、采场通风方式

U型、Z型、Y型、H型、W型通风方式(图4-10)

八、构造影响下区段平巷布置

断层影响下区段平巷布置(图4-11)

陷落柱影响下区段平巷布置(图4-12)

第三节单一走向采煤法的应用

适用条件:

顶板易于冒落的缓倾斜、倾斜的薄、中厚及厚煤层(5.5m以下)。

教学过程及方法

如:

1、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其关键知识点、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具、多媒体、模型等的使用。

3、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具有特色的教授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启发方法、点拨关键等。

4、举例的特点作用与教授内容的配合。

5、每一个知识点的学时分配。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思考题

P89,第2、3、4、6题。

教学后记

第五章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是我国重要的采煤方法之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该采煤法的概念、采煤工艺特点,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熟练选择应用该采煤方法。

本章重点:

重点是该采煤法的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回采工艺特点;难点是采煤系统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示例

 

一、采区巷道布置

分层同采时巷道布置(图5-1)

分层分采时巷道布置(图5-10)

      二、巷道掘进布置顺序

三、生产系统

运煤、运料、排矸、通风系统(图5-1)

四、采掘接替

第二节采煤系统分析

一、区段分层平巷布置

   倾斜式:

内错式、外错式、水平式、垂直式 (图5-3)

二、区段集中平巷布置

区段集中平巷布置方式:

一煤一岩(图5-1)、机轨合一(图5-4)

区段岩石集中平巷位置:

距煤层底板垂直距离h(图5-5、5-6)、压力传递影响角φ

区段分层平巷与集中平巷间的联系方式:

石门、斜巷、溜煤眼(图5-7)

三、无区段集中平巷布置

无区段集中平巷布置与有区段集中平巷布置的区别(图5-10)

四、跨上山回采时的巷道布置

有区段岩石集中平巷跨上山回采后的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图5-9)

无区段岩石集中平巷跨上山回采后的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图5-10)

五、无煤柱护巷时的巷道布置等

沿空留巷、沿空掘巷(图5-11)

第三节采煤工艺特点 

一、顶分层特点

(一)人工假顶

1、假顶材料:

竹笆式,便宜,只能铺底网,寿命短;金属网,强度高,耐腐蚀,寿命长;塑料网,不粘手,工人不累,抗控强度高,抗剪差,延伸率大,成本高,容易出网兜

2、假顶形式:

底网、顶网

顶网优点:

1)不必把底煤全部清净即可挂网,及时支护,顶分层即可受益。

2)窜矸少,回柱方便。

3)本层浮煤在下分层可采出。

4)支柱工艺简单。

采面铺顶网方式:

长边平行于工作面

综采铺顶网方式:

长边垂直于工作面

(二)再生顶板:

灌浆、人工假顶

二、假顶下回采特点:

(一)支护及顶网管理

周期来压不明显,但破碎,

浅截深,支柱,正倒悬臂错深齐柱式,或长梁对棚。

综采,支架一般为掩护式或支撑掩护式,擦顶带压移架,滚筒距网>100mm

(二)放顶

切顶好,最后一排的处理:

斜撑,抬棚,防止悠架

(三)分层采高控制

间隔30~50m打钻向下,分层厚度综采<3.2,一般3.0m

普采<2.4,一般2.0m

三、适用条件

煤层顶板不十分坚硬易于跨落,直接顶具有一定厚度的缓斜及倾斜厚煤层(不能放顶煤的,不能一次采全高的)。

自燃问题比较严重,假顶工作量大,巷道复杂,维护较困难。

<5.5m一次采全厚,〉5.5m放顶煤。

教学过程及方法(用小四号黑体)

如:

1、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其关键知识点、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具、多媒体、模型等的使用。

3、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具有特色的教授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启发方法、点拨关键等。

4、举例的特点作用与教授内容的配合。

5、每一个知识点的学时分配。

思考题

P106,第2、3、4、5题。

教学后记

第六章 倾斜长壁采煤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倾斜长壁采煤法是我国重要的采煤方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倾斜长壁采煤法的概念、巷道布置特点、采煤工艺特点,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熟练选择应用该采煤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是倾斜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和巷道布置特点;难点是条带斜巷布置及联系方式、矿压显现及支护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示例 

一、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巷道掘进布置顺序(图6-1)

生产系统:

运煤、通风、排水、排矸、运料系统(图6-1)

二、倾斜分层倾斜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采煤系统

巷道掘进布置顺序(图6-2)

生产系统:

运煤、运料、通风系统(图6-2)

三、倾斜长壁采煤法的巷道布置特点

倾斜长壁采煤法回采巷道直接与运输回风大巷连接,回采巷道沿倾斜方向布置,工作面沿水平布置,沿倾斜方向推进。

第二节采煤系统分析

一、仰采与俯采(图6-3)

仰斜——顶板稳定,顶板淋水较大,易自燃,需采空区灌浆。

俯斜——煤厚及倾角较大,易片帮,瓦斯大,易自燃,注氮。

〈12º时无所谓,可上、下山。

二、对拉工作面

对拉工作面巷道布置、适用条件(图6-1)

三、回采顺序

后退式、前进式、往复式(图6-4)

四、分带斜巷布置及其联系方式

分带岩石集中斜巷布置(图6-2)

分带岩石集中斜巷与分层斜巷联系方式:

联络斜巷、溜煤立眼

五、生产系统

系统简单,辅助运输比较困难,单轨吊车、卡轨车、齿轨车设备费高。

小绞车倒短,但还是技术经济效果比较好的一种。

通风方式也有U,Z,Y,W,H等方式。

回风大巷可设在采区上部边界。

最好还是靠近运输大巷。

第三节采煤工艺特点

一、矿压显现及支护特点(图6-5、6-6)

架型移架顶板架尾窜矸等。

仰斜:

工作面太长,煤壁片帮,运输机开不起来,移架困难,采用小步距多次移架方式,采用大拉力推移千斤顶。

选掩护式或支撑掩护式。

俯斜:

选架,顶架后壁加长,防止冲掩护架。

带压移架,梁尾拱起。

二、回采工艺特点(图6-7、图6-8)

仰斜:

工作面没水。

但下山采空区需设泵排水。

机身有向采空区反倒的趋势,截深不足,煤入槽底,易短链。

易震动,导向管易破碎。

俯斜:

装煤困难,机组易掉道或断牵引链,导向装置磨损严重,以上问题的处理有一些土办法,效率并不好。

挺困难,关键应从设备设计上解决问题。

第四节适用条件及评价

一、评价在地质条件适宜的煤层中,有如下的优点:

1、布置简单,工程少,维护少,投产快。

2、运输简单,运费低。

3、工作面易等长,可布置对拉工作面。

4、风路短。

5、成本低,效果显著。

缺点:

辅助运输困难,运煤设备无专门的设计,大巷装车点多。

二、适用条件:

1.〈12º

2、采取有效措施时可用于12º~17º,但是否走向长壁,要比较。

3、倾斜和斜交断层较多时,可倾斜长壁或伪斜长壁。

教学过程及方法(用小四号黑体)

如:

1、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其关键知识点、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具、多媒体、模型等的使用。

3、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具有特色的教授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启发方法、点拨关键等。

4、举例的特点作用与教授内容的配合。

5、每一个知识点的学时分配。

思考题

P115,第1、2、4题。

教学后记

第七章 放顶煤采煤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放顶煤采煤法是我国重要的和热点采煤方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放顶煤采煤法的实质,采煤工艺特点,能够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应用该采煤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是该采煤法的类型、工艺特点;难点是放顶煤工艺参数选择确定

课时安排:

4课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基本特点及类型

一、放顶煤采煤法的特点:

采底层,上部冒落放出,高位、中位、低位,过程,不充分碎裂体,较充分,冒落放出;实质:

矿压作用、支架支撑

二、放顶煤采煤法的类型:

(图7-1、7-2)

   一次采全厚放顶煤采煤法、预采顶分层放顶煤采煤法、预采中间分层放顶煤采煤法、倾斜分段放顶煤采煤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