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133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南沟96人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功能测试报告2Word格式.docx

19619929.18

2

4322000.00

19621000.00

4321952.46

19620929.18

3

19623000.00

4321952.47

19622929.18

4

4319000.00

4318952.47

5

6

4321000.00

4320952.47

7

19619600.00

19619529.18

8

4321920.00

19619530.00

4321872.46

19619459.18

9

4322060.00

4322012.46

开采深度:

由1971米至892米标高。

二、交通

井田西6km处宁武县城有北同蒲铁路通过,北距大同市159km可接京包线、大秦运煤专用线,朔黄运煤专线从宁武县城通过;

宁武南100km可连京原线、宁武南200km可与石太线、晋焦线及南同蒲线相连,铁路交通便利,晋煤外运条件优越。

井田中部有大运公路,东距108国道、208国道及大运高速公路约50km,西75km可与209国道相连。

公路交通方便,可作为晋煤外运的辅助通道。

三、井田内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井田北部与山西宁武德盛煤业有限公司相接,东、南与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梨园河煤矿交界,西与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接壤。

(详见四邻关系图)

与本井田相邻各煤业有限公司基本情况简述如下:

1、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

井田西部为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现为生产矿井,始建于1985年,2004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万t/年。

批采2、3、5号煤层,现采5号煤层。

该矿采煤方法为倾向长壁式开采,使用悬移支架放顶煤法,井下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型号为HDJ-800,工作面采用刮板机运输、矿灯照明,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风机2台,型号为FBCDZ-NO16.2×

75。

井下正常涌水量为8m3/h。

瓦斯相对涌出量为7.20m3/t,属低瓦斯矿井,5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自燃倾向等级为Ⅱ级,为自燃煤层。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

与本井田相互无越界开采现象。

其采空区位于本井田西部的背斜NW翼,本井田在NE翼,采空区积水对本井田开采没有影响。

2、山西宁武德盛煤业有限公司:

井田北界邻矿:

山西宁武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体,将原山西宁武德盛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宁武雨田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兼并重组整合为1处,生产能力为90万t/年,净增能力为30万t/年。

山西宁武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收购原山西宁武德盛煤业有限公司,并将德盛煤业有限公司东南部面积为1.38km2的井田与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收购的已关闭的原山西宁武雨田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予以置换,将1.38km2井田划归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梨园河煤矿。

将原德盛煤业有限公司和雨田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矿井名称为山西宁武德盛煤业有限公司。

(1)原山西宁武德盛煤业有限公司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8]57号批准的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批准开采石炭系2、5号煤层,开采深度为1850~1350m,井田面积为5.6353km2,生产能力60万t/a,现生产规模为21万t/a。

批准开采2、5号煤层,始建于1981年,1990年建成投产。

2005年底停采5号煤层,现开采2号煤层。

该矿采煤方法为长壁式,锚杆支护,悬移组合支架放顶煤,工作面采用SGW-40型刮板运输机运输,井筒、大巷采用10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1t矿车运输。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采用负压抽出式机械通风,主扇型号为FBCZNo-16型,功率为55kW,共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工作面排水设备为DF46-30×

6型离心式水泵三台,最大涌水量为8m3/h,最小涌水量为6m3/h。

瓦斯相对涌出量:

3.0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5.0m3/t;

2、5号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Ⅱ级,属自燃煤层。

与本井田无越界开采情况。

(2)原山西宁武雨田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始建于1981年,1989年投产,井田面积1.086km2,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石炭系2、3、5号煤层,煤炭生产许可证批准开采5号煤层。

2005年经市局批准进行了采煤方法改革,核定生产能力由原9万t/a提升至15万t/a。

采用一对平硐开拓,机械抽出式通风,开采5号煤层。

采煤方法为悬移支架分层放顶煤。

顶板管理方法采用全部垮落法,采区工作面采用悬移支架支护,运输巷和回风巷均为料石砌碹。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属低瓦斯矿井。

2008年6月13日井田西南部巷道发生透水事故,透水量为3500m3,事故后凤凰镇人民政府按“六条”标准关闭了本矿井并对古空区进行了治理。

与本矿无越界开采现象。

3、井田东、南界与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梨园河煤矿相连,批准开采2、5号煤层,实际开采5号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回采工艺。

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1.8m3/h,为低瓦斯矿井,5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自燃倾向等级为Ⅱ级,为自燃煤层。

与本井田无越界开采,其采(古)空区在其井田的东部,积水对本井田没有影响。

该矿与本矿互无越界开采现象。

井田周边无小窑和古窑,周边矿井均为整合后的生产矿井,西部的庄旺井田内无小窑和古窑。

据东部梨园河煤矿南扩区勘探报告资料,亦无小窑和古窑。

北部的德盛煤业公司与本矿交界一带,经调查无小窑和古窑。

四、项目概况

由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矿用安全装备有限公司为山西宁武宁煤集团德盛煤业有限公司施工建造的96人永久避难硐室,依据以下国家标准或规定设计施工:

1、国家煤矿安监局《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2、《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3、《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工程主体由过渡室(2个)、生存室(1个)组成,工程由防爆密封门、气幕及喷淋系统、压风供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温湿度调节系统、压缩氧供氧系统、给水系统、动力保障系统、通信系统、照明系统、生存保障系统、泄压系统等组成,可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其它五大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避难硐室作为煤矿井下的重要安全救援设备,集供氧、防爆、净化、降温除湿等功能于一体。

适合所有煤层,具有容纳人数多、救援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工作稳定、模块化布置、逃逸性能良好、控制方式多样等特点。

1)避难硐室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空气净化、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2)防护密闭门采用密闭门,密封性能强,可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入。

3)过渡室内具有喷淋、气幕系统,可有效清除人员进入时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防止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生存室内。

4)永久避难硐室配有外接压风系统及内部压缩空气、压缩氧气及压缩氧自救器多种供氧系统,安全、可靠。

5)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制冷净化一体机制冷净化,在保证避难硐室内温度始终小于或等于35℃的同时,还可有效清除硐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

配备高效干燥剂,达到降温除湿的目的。

6)当硐室内压力超过500Pa时,可有效地快速泄压,并维持硐室内100Pa以上正压。

五、系统组成硐室结构示意图:

(图一)

1.产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工作特性

1)避难硐室按功能可分为过渡室两处、生存室和设备室。

2)避难硐室主要系统包括:

动力保障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气幕喷淋系统、压缩供氧系统、制冷净化系统、环境检测系统、生存保障系统、通讯系统、照明系统、泄压排气系统。

3)气幕喷淋系统

设置在过渡室内,利用矿下压风系统或高压气瓶内的压缩空气形成喷淋,对避难人员进入硐室内时身体上携带的有害气体清理并排出硐室外,并设有空气幕以阻挡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硐室内。

气幕管路安装于过渡室防爆密封门内侧,当过渡室硐室门打开时,安装于门内侧的机械式气体阀门打开,通过门两侧及上部的气幕管路形成气幕,可有效阻止硐室外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硐室内。

喷淋管路安装于过渡室上部,用于避险人员进入生存室前进行喷淋,去除人员附着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泄压排气系统进行过渡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置换。

喷淋流量大于500L/min,通过单向泄压阀可控制过渡室内与外界压差不小于100Pa。

气幕喷淋系统与压缩空气汇流排连接,气幕管路通过管路与汇流排连接,喷淋管路通过一个球阀与汇流排连接。

压风供气段通过一个气动球阀将气幕及喷淋系统汇流排连接,在矿下压风系统未损坏的状况下,使用压风供气。

气幕喷淋系统共两路,分别位于两处过渡室内。

4)供氧系统

供氧系统具有压风供氧系统,压缩氧气供氧系统及自救器供氧三种供氧保障体系。

井下发生灾害时,当井下压风系统未被破坏时,经硐室的压风接口与井下压风系统连接,向硐室内吹送空气,从而达到满足硐室内人员耗氧需求。

压风管路接入生存室后,通过减压装置减压后进入硐室内,并具有油水分离功能,通过过滤器的空气进入生存室,保证压风供氧速率不低于每人0.3m3/min,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压缩氧供氧采用氧气瓶供氧,硐室内设有氧气瓶,氧气使用医用氧气,且浓度高于99.5%,气瓶容量60L,充装压力不低于13MPa,可保证额定使用条件下96小时的防护需要。

每个氧气瓶单独装有减压阀,氧气经减压阀减压后通过高压软管低压汇流到氧气汇流排,汇流排与流量计相连,通过氧气玻璃转子流量计调节阀,可调节氧气流量。

5)制冷净化系统

制冷净化系统通过制冷净化一体机实现对硐室内的温度控制及空气净化,制冷净化系统动力源为井下压风系统或压缩空气瓶。

当紧急状态发生后,外部电源中断,如果此时井下压风系统未被破坏,打开压风系统控制球阀,通过井下压风系统为制冷净化系统提供动力,气动马达工作,对硐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和降温;

如果井下压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此时关闭压风控制球阀,打开压缩空气汇流排控制球阀,拧开压缩空气瓶顶阀,通过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为硐室制冷净化一体机提供动力。

压缩空气为制冷净化系统提供动力的同时,还可为硐室内提供一定量的氧气,以供待援人员生存用。

为了更好的控制硐室内湿度,同时配备干燥剂用于长期吸收硐室内空气中的水分。

通过空气净化箱内的二氧化碳吸附剂和一氧化碳催化剂,经化学反应后,去除CO、CO2等有毒、有害气体。

二氧化碳吸附剂采用氢氧化钙吸附剂,气态二氧化碳通过与固态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固态碳酸钙与水,达到吸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目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2CaOH+CO2→CaCO3+H2O

一氧化碳催化剂采用触媒催化剂,当空气通过触媒药剂时,药剂表面的触媒活性材料将一氧化碳催化成二氧化碳。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触媒

CO+O2→CO2

空气净化箱内安装有气动风机,使用球阀和流量计阀门进行风量调节,通过更换药剂达到CO、CO2净化的目的。

7)正压维持系统

硐室内通过空气瓶组提供气动风机运转动力,并在防护时间内持续为硐室内部补压,通过单向阀使避难硐室内外压差保证在100-500Pa之间,使硐室内压力高于硐室外,有效阻挡硐室外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硐室内。

8)硐室内外环境监测系统

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过渡室内的氧气和一氧化碳,救生室内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压差和硐室外的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行检测。

过渡室内配备有自备电池的氧气及一氧化碳测定器;

生存室内配备有自备电池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测定器和指针式温湿度表、微差压仪、防爆时钟;

测试硐室外环境参数采用多功能气体测定仪。

硐室外环境测试采用间断性检测,生存室内的环境参数采用实时监测。

9)生存保障系统

生存室内储存足够的食物、饮用水、急救药品、苏生器、工具箱、灭火器等物品,用于人员生存及自救。

食物5000KJ/人·

天,按额定人数,额定防护时间内的需求配备;

饮用水1.5升/人.天,按额定人数,额定防护时间内的需求配备;

急救箱2个;

灭火器4只;

打包式积便器及垃圾箱,用于垃圾及排泄物收集。

六、技术特性

产品技术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

表1技术参数

项目

单位

技术参数

96人

额定人数

96

额定防护时间

h

安全系数

1.2

二氧化碳平均浓度

%

<1.0

一氧化碳平均浓度

≤24×

10-4

氧气浓度

≥18.5-23.0

甲烷浓度

≤1.0

二氧化碳处理能力

L/min·

≥0.5

一氧化碳处理能力

 

可在20分钟内由0.04%降到0.0024%以下

供氧量

≥0.5

硐室工作压力

Pa

≥100

硐室内外压差

100-500

气密性

在500Pa压力下,泄压速率不大于350Pa/h,当硐室内压力

达到500Pa时应自动泄压,并维持室内压差

内部温度

≤35

内部湿度

≤85

食物、水

KJ/人·

5000

L/人·

1.5

人均供风量(额定防护时间)

m3/min

≥0.3

矿井压风管路接入装置出口压力

Mpa

0.1-0.6

设有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

硐室内环境监测项目

过渡室内:

O2、CO

生存室内:

O2、CO、CO2、CH4、温度、湿度、压差

硐室外环境检测项目

可检测硐室外O2、CO、CO2、

可承受最大爆炸能力

MPa

≥0.3

设计有效期

七、系统配置及各系统功能测试

1、系统配置检查

检验项目

考核项目

实测值

结论

备注

基本参数

外形、

尺寸

硐室密封门向外开启,第二道为密闭门,两道

门之间为过渡室,两头共两个过渡室,过渡室

之内为生存室。

符合要求

过渡室1测量:

400×

300×

350(cm)(宽×

长×

高(低端));

过渡室2测量值:

生存室测量值:

5690×

350(cm)(长×

宽×

高)

内部颜色

浅色

标志

标识完整,安放位置正确。

结构要求

有效容积

过渡室内净容积测量后计算为7m2,;

生存室内人均占有面积测量后计算为2.47m2

防护密闭

密闭门框高度为1.8m,宽度为0.9m

观察窗口

设置

两个防护密封门上都设有观察窗

水喷淋

装置

打开水喷淋阀门,喷头工作正常

环境监测

要求

测定器及

其它配置

硐室两端过渡室内各安装有O2、CO共四台、

生存室CO2、CO、O2、CH4测定器各一台、

微差压仪1台、防爆时钟1个、温湿度表1块。

通讯系统

硐室内

硐室内配有防爆电话一台,另外配有井下小灵

通一部,经与井下通信系统联网测试,设备工

作正常。

照明及

指示系统

照明指示

配备矿灯40个,荧光棒600支,以及照明灯8盏,够满足96小时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符合情况

避难硐室防爆门

避难硐室快开闭耐压防爆门

1800x900

密封门

压缩氧供氧系统

氧气汇流排(含减压器、压力表和高压软管)

10x10

供氧装置:

配备96人96小时以上的氧气量。

汇流排支撑架(或吊环)

氧气瓶固定架(含挡板)

氧气瓶

Φ267-60L

31

连接件和固定装置

压风供氧系统

截止阀

3"

连接井下压风管路,给硐室内生存人员供氧,同时过滤压风空气和具有消噪的效果。

压风管路(含接头,连接处使用高压软管)

DN80

过滤器消音一体组件

制冷净化系统

气动式空气循环制冷装置

DYKA-02

气动马达(含风机)

HX1AM400

制冷剂

冷媒

Kg

2200

CO吸收剂

CO催化剂

105

CO2吸收剂

2000

除湿剂

40

气动管路及其配件

空气汇流排

空气瓶

30

各种标牌(含仪器指示牌)

现订

隔离气幕装置

空气汇流排(含减压器、压力表和高压软管)

6个单排

隔绝硐室内外气体流通,防止硐室外有毒有害气体进入。

气幕喷淋管

1350x850-1/2

12

连接件及固定支架

14

连接管

20

监测监控

CH4传感器

CJC-J

监测硐室内部各种气体指标,防止硐室内有害气体含量过高或者氧气含量过低,适时开启关闭相应的设备。

空气参数测量一体系统

CO传感器

CYH1000-J(B)

CO2传感器

CEH5-J

O2传感器

CYH25-J(B)

温湿度仪

GW50(A)

微压仪

2000-750Pa

CO检测管

100

CO2检测管

O2检测管

气体采集泵

DN6

矿用本安型防爆电话

TH-3

连接到井上监控室,方便井下硐室内外通讯联络,无线通讯基站由矿方提供

无线通讯手持机

照明指示装置

军用荧光棒

6寸15X150mm

600

井下照明设施和指示标志,方便矿工及时逃离和进入硐室内避险。

防爆开关

荧光反光指示条

防爆灯

防爆电缆

50

硐室泄压排气系统

硐室内自动泄压装置,保证硐室内压力在100Pa-500Pa之间。

安全泄压阀

(DN80)

管路

8.5

固定支架

供水排水系统

供水管路

DN25

连接井下供水管路,方便供水。

排水管及时排除硐室内的生活污水。

供水截止阀

防爆排水地漏

风动排沙排污潜水泵

FWQB35-20

含排水管50米

(有水患威胁的矿井选配)矿方自选

辅助设备

航空隔臭马桶

550*470*350

硐室内辅助设备,包含生理排泄,水、食物、医疗急救用品和井下备用矿灯,自救器等(矿灯自备96个)。

小便池

压缩氧自救器

ZYX45

模仕营养口粮

144

模仕急救医疗箱

VM1D1

矿泉水

1.5L

340

折叠担架

座椅

450x500x500mm

96人位

常用工具

灭火器

冷火302

药品柜

2.0x1.0m

垃圾桶

铁制垃圾桶

折叠苏生床

1.2x0.8

正压氧气呼吸器

HY24

矿用防爆时钟

FHS1.5

矿灯

一体式

苏生器

附件管路

预埋管件

预先铺设管路方便硐室内外连接和硐室内设备连接管路。

设备连接管路

八、测试结论

经测定,山西宁武宁煤集团德盛煤业有限公司KB-96/96人永久避难硐室,气密性测试、供氧系统、制冷除湿净化系统、气幕隔绝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系统、照明系统、排气泄压系统、排水供水系统均已达标,符合设计要求。

各系统测试报告(见附件一—附件七)。

附件一: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压风供氧系统试验报告

a)压风供氧系统试验技术要求

硐室压风供氧系统保证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供风能力不低于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