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歧视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1390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性别歧视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性别歧视论文.docx

《性别歧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别歧视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性别歧视论文.docx

性别歧视论文

PleasureGroup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性别歧视论文

论文题目:

我国劳动力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对策研究

学  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院:

系  别:

专业:

完成日期:

指导老师:

摘要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逐渐开放和成熟,但我们看到,近年来,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十分突出。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会提出种种诸如性别、年龄、学历等要求,而女性在就业中所遭遇的性别歧视现象尤为明显,我国女性在就业问题上则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

本文通过了解女性就业的漫长历程,阐述了女性在参与社会劳动中所遭遇的性别歧视问题,多侧面地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与传统观念的偏见、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不发达有关,并借鉴国际相关经验,从法律、经济、文化观念,乃至技术革新等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环境视角提出一系列对策与建议,保障女性就业。

文章说明女性在参与社会劳动中所遭遇性别歧视虽然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但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女性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保护女性在就业中不受歧视仍然非常重要。

关键词:

就业,性别歧视,女性,平等,社会保障

ABSTRACT

Inconditionofcurrentmarketeconomy,labourmarketisgraduallyopenandgrownup.Butduringthecourseofmywork,Ifindsomecompaniesusuallygivemanydemandssuchassex,ageandstudyexperienceetc.Infact,everydemandjustisakindofemploymentdiscrimination.Thesexdiscriminationofemploymentthefemaleencounterisespeciallyextrusive.Atpresent,femaleofourcountrymoreandmorelieinaweakpositioninemploymentmarket.

Thisarticlethroughunderstoodthelongcourseofthefemalegetsemployed,elaboratedthefemaleencountersthesexdiscriminationquestionintheparticipationsociallabor,themulti-sidesanalyzedthereasonshavecreatedtheseproblemswhichisrelatedtotheprejudicerootedintraditionalideas,theimperfectformulationandimplementationoflawandregulations,andtheunderdevelopedmarketeconomy,themodelinternationalcorrelationexperience,fromthelaw,theeconomy,theculturalidea,andeven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aspectproposedaseriesofsuggestions,safeguardedthefemaletogetemployed.Thearticleexplainedthefemaleencountersthesexdiscriminationintheparticipationsociallaboralthoughineconomicrestructuringprocessinevitable,butinordertoimpeltheeconomicrestructuringwhichthesocietyprogressestoservethefemininelong-termbenefitsandthebasicinterest,protectedwoman'semploymentextremelytobestillimportant.

Keywords:

employment,sexdiscrimination,female,equality,socialsecurity

前言…………………………………………………………………………..………..(5)

第一章、女性就业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5)

女性就业及其意义…………………………………………………….…………(5)

女性就业历程中的性别歧视………………………………………….…………(6)

1.2.1我国女性就业历程…………………………………………………….……….(6)

1.2.2我国女性就业遭遇性别歧视的现状………………………………….……….(7)

第二章、女性就业遭遇性别歧视的成因……………………………………………(8)

社会观念与法制的影响………………………………………………….………(8)

女性劳动者个体的原因…………………………………………………….……(9)

劳动力需求的因素………………………………………………………….……(10)

第三章、积极应对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11)

改变社会观念…………………………………………………………….………(11)

加强法制建设…………………………………………………………….………(11)

鼓励多种就业方式……………………………………………………….………(12)

健全社会保障…………………………………………………………….………(13)

3.4.1加强有关女性职业培训方面的立法…………………………………….…….(13)

3.4.2营造有利的妇女法贯彻实施的社会环境……………………………….…….(13)

3.4.3减少女性为家庭付出的个人代价……………………………………….…….(13)

3.4.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4)

结语……………………………………………………………………………………(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8)

我国劳动力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对策研究

所谓歧视,简言之,指不平等地看待。

“就业歧视”作为一个概念,基本含义人们能够感知,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尚存争议。

鉴于此,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就业职业歧视公约和建议书》中给“歧视”下了一个较规范的定义:

任何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作的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从而构成歧视。

如今社会上的就业歧视无处不在。

从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生理歧视、健康歧视、婚育歧视,到方言歧视、血型歧视,甚至就业状态下的工资收入、职业选择歧视、提升歧视等等,而尤其重要的、影响和危害较大的当属性别歧视。

当代社会从总体上看,女性仍比男性处于劣势地位,整个社会的结构仍是对女性不利的大环境,世界妇女运动的目标仍是要重新讨论和界定两性在家庭教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地位状态,要求消除男女权利差异和社会角色、性别关系中的影响。

就业对于妇女来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也相当突出。

第一章、女性就业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女性就业及其意义

所谓就业,是指进入某一职业,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⑴。

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前,妇女并不存在所谓的就业。

因为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领域与生活领域是合二为一的,“男耕女织”是劳动分工的主要形式,妇女的活动限于家庭之中,妇女参加的只是家务劳动,而并非社会劳动。

纵观中国历史,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中,体力上的劣势决定了女性在生产中的劣势,以至被挤出社会生产领域,逼退到家庭当“内人”,专事“相夫教子”。

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

这样一种“男治国、女持家”的角色定位,沿袭数千年不变。

即便是在当代,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农村,仍然有10万多妇女深居简出,很少参加生产劳动⑵。

本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就业,应该是女性参与到公共生产领域中来,从事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能像男性一样踏上工作岗位,女性成为工人、教师、护士,甚至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生理条件等限制,涉足与新科技、新生活相关的各种职业中,勇闯“女子不宜登入”的科学殿堂,涉足高能物理、遗传工程、生物制药、微电子技术、航天航空等“高”、“精”、“尖”领域,进入到许多传统的“男性职业”中去。

越来越多的女性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不仅仅满足于求职谋生存,而是勇于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空间,与男性一样取得突破性成果。

对女性来说,工作对女性的解放事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对此,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

“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妇女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

”参加工作使妇女获得了经济独立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工作除了帮助妇女得到某种程度的经济独立外,也满足了女性其他的人性需要,比如人际交流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稳定的需要,成熟感的需要等等。

女性在获得独立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开始获得人格上的自立。

然而女性在就业中,除了和男性一样会有共同的职业压力、成功的喜悦、可能的厌倦外,在工作中更多地感受到来自“性别”的影响。

她们更容易被误解、被歧视,从而导致她们发展的道路十分崎岖。

女性就业历程中的性别歧视

我国女性就业历程

19世纪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促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逐渐瓦解,使得中国妇女开始有机会从封建家庭走向公共劳动领域。

在中国,妇女同样是作为一种劳动力的补充而进入生产领域的。

女工们主要集中在外资、官办和民办的缫丝、棉纺等企业中,干技术性不强的体力活。

“五四”之后,由于封建制度的崩溃、民主思想的广泛深入,促使女性就业人数日增,就业范围也逐渐扩大。

但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就业模式仍占统治地位,女性并未获得与男性一样平等的就业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而上下波动。

妇女就业的第一个高潮在建国初期。

这一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政府也十分重视妇女就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妇女就业,鼓励广大妇女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城镇女职工约60万人,仅占职工总数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下,政府运用意识形态和行政力量,通过基层动员使女性逐步承担大量工农业生产劳动⑶。

到1978年,我国城镇女职工已达312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

80年代以来,政府把企业推向市场后,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

在劳动用工权方面,企业对职工可以公开考核,择优上岗。

改革开放后,我国妇女就业数量仍然保持迅猛增长,到1992年底,我国城镇女职工人数已达5586万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8%。

比1978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15~60岁城乡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有%在业,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⑶。

虽然在这一时期,中国女性从业人员已占社会总从业人员的44%左右,高于世界%的比例;但是在此高就业率下却隐藏着一些问题,比如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资

料显示,第三产业中,女性的就业率虽然比1982年上升了个百分点,但是仍然比第三产业的平均比率%低了个百分点,依然低于男性比率。

再从职业构成看,女性在高职业层次的就业率大大低于男性。

1990年在党政机关、党群组织、企业负责人上,女性低于男性个百分点,1995年又下降了个百分点;在办事员和有关人员上,女性也平均低于男性个百分点。

1998年至2000年底,全国累计有2300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

而在被剥离的职工中,女职工占多数。

据全国总工会在90年代对1230个企业的调查统计,下岗女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60%。

这一统计包括7个省和10个省属市的数据,因而60%的比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按照这一比例,在每5个下岗职工中,女性3个,可见女性劳动就业权受损的情况超过男性⑷。

我国女性就业遭遇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下滑,非国有企业侵害女职工劳动权益问题严重,女职工被频繁更换,失业人数增加,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招用工作人员时对男性的偏好等等,都使得女性的生存环境、社会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职业报酬差距大。

有关数据显示,从1996年开始,我国城镇妇女的就业率开始呈下降趋势。

全国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减少了万,国企下岗女工普遍感到找工作困难,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再就业时受到年龄和性别的歧视。

“好女难嫁”,成了不争的事实,让职业女性频频遭遇“温柔一刀”,屡屡与机遇擦肩而过。

妇女成为中国就业压力最大的人群。

从2001年公布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数据看,男女两性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与男性差距较大;妇女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仍然偏低。

这些现象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是:

歧视女性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模式,导致女性就业困难。

在生产领域,一些私营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全民所有制企业置平等保护女性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在劳动用工时公然不招收女性。

部分用人单位过分地夸大女性在结婚、生育、养育和更年期对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说什么“我们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招女工不是替她养孩子吗”这些心态无疑使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行为,演变成一种必然选择,进而抬高了女性劳动者的就业门槛。

2000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表明:

24%的男生、60%的女生和47%的用人单位认为“存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并且很严重”⑸。

据厦门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

许多招聘会上,不少用人单位打出“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

有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求女职工签订“青春期合同”,规定在合同期内不能生孩子。

某地水电工程局规定,合同制工人无配偶的才可与企业续签劳动合同。

这些不人道的行为,践踏了法律,破坏了社会的劳动用工制度,损害了广大女性的合法权利。

更有甚者,一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以此价值尺度行事,严重地侵害了妇女的权益。

2003年,四川省出台了一条极为可笑的规定:

男领导不能配女秘书,在全国首开先例,公然挑衅我国宪法所规定的男女平等权利,不少卓有才干的女性因此被无端剥夺工作权利。

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

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

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第二章、女性就业遭遇性别歧视的成因

从我国女性在就业历程以及现状来看,女性遭遇性别歧视的态势,是从封建主义下的小农经济下的“女主内”倍加歧视,到建国后的初步缓解,计划经济时期相对缓和,到市场经济时期又遭遇歧视。

究竟是什么造成女性歧视问题一直存在的呢

社会观念与法制的影响

长期的父权社会所形成的观念认为,女性地位本来就不如男性,不能在外抛头露面,而是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

即使女性参加工作,也只适合于从事家庭服务性和从属性的工作,女性的劳动价值低于男性。

这就是所谓的“低估假设”⑹。

受这种这观念印象的人们会认为男人的工作,女人干不了。

甚至当妇女在某一职业中占多数时除了少数男人在这一职业中占据领导位置外,多数男人会脱离这种职业。

男人对某种职业的脱离必然降低这一职业的地位⑺。

使大多数女性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对于自身的认识和信心不足,不敢、不愿或者没时间投身社会,精力不足,信心不够。

久而久之,就与时代脱轨,落后于社会,也就逐渐被社会淘汰。

这些文化观念对女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市场歧视和市场中歧视。

前市场歧视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在我国尤其在农村,受教育的机会总是给男性而不是女性;市场中歧视主要表现在雇主偏见。

联合国在1983年的一份题为“世界妇女状况”的报告中指出,“在世界各地,工作场所是按性别分开的。

”⑻“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仍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着影响。

”有学者指出,现在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认识有偏差,依旧存在男强于女的陈旧观念,过分夸大生育、养育、更年期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妇女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境。

本人认为,妇女就业与再就业难,固然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密切相关,但是传统的社会观念对许多人,特别是相关决策者和管理者仍有相当大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的法律对于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保障也存在着不足。

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超出了现有的立法范围。

例如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对就业歧视的惩罚性条款明显不足等都使企业有了可乘之机。

女性劳动者个体的原因

女性生理较之男性有很大的差距。

女性身体素质较差,比较难胜任一部分强度高、工作量大的工作,具有局限性;加上经期、孕期、哺乳期这三段时期是每个正常女性必经的阶段,在这三个时期,女性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会大打折扣,这就成为重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一个较大问题。

但是,有关方面的调查资料表明,上述生理上的不利因素尚不是女职工下岗的主要原因,因为下岗女职工群体最突出的特征还不是体力弱和处于育子繁忙期,而是文化水平低和从事的工作多属于简单劳动,也就是说,素质上的不利因素是更主要的原因。

文化程度也是劳动者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女性在受教育上还存在很多不平等,尤其在农村和贫困、偏远地区,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仍明显低于男性。

有关数据显示,全球近9亿文盲中60%为女性,农村女性的文盲率为%,比男性高个百分点。

多方面的调查表明,企业下岗女职工中,除了少数是因为年龄大、身体不好而“内退”以外,大多数是年近40的70届、71届初中毕业生。

她们由于“文革”的耽搁,实际文化水平达不到初中毕业。

偏低的文化程度以及调整自身知识技能结构的能力不强,使得她们跟不上科技的进步,也不容易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我国女职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还表现在缺乏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方面。

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劳动权利的实现是身份取向而不是才干取向的,凡在政治上不属于敌对范畴的城市居民,只要他有劳动能力且又愿意劳动,都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得到一个劳动岗位,这种过度保护和传统的依附心理相结合,导致一部分女职工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没有积极的竞争意识和明确的风险意识,她们在工作中懒懒散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劳动技能低下且求知欲不强。

在企业改革、追求效益的新形势下,这一部分女职工的下岗便不可避免了。

女性主义者常常注意到,家务劳动中两性劳动分工的不平等限制了许多妇女的劳动市场策略并因此限制了她们在现实中能够竞争的工作种类。

信用市场上的歧视使女人要想成为资本家变得比较困难。

传统上,进入某种专业学校的歧视使得女性相对难以取得必要的资格证书,也无法在社会结构中占据专家位置⑼。

根据西方国家女性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的实践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对女性就业客观需求较小的阶段。

在一线工人中,女性和老板讨价还价的能力比男性低。

熊秉纯在对台湾地区的一些民营企业的研究中发现,之所以女性更多地被评价为斤斤计较,是因为女性缺乏强有力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一方面女性往往从事非技术活,被替代的可能性大;另一方面女性被视为天生不稳定,没有必要加以培养⑽。

以上这些女性劳动者个体的因素,导致女性在进入职场前就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比如妇女在就业之初,就会被问及有关结婚和生育的问题;在工作的时候更容易被贴上性别的标签,比如斤斤计较、长舌妇等等。

在升迁的时候,更容易因为性别遭到质疑,这就使得女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非常不利的一面。

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我国劳动力总供给长期大于总需求,就业形势严峻。

面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就业要求,就业机会便成为一种紧缺资源。

这一问题在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中显得尤为尖锐,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国人口多,农村劳动力又大量过剩,据统计,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超过1000万,大约—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领域转移;另一方面,过去大量吸收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产业资本有机构成明显提高,出现了资本增密化趋势。

2000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人均拥有工业资产万元,人均拥有固定资产净值万元,分别是1995年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工业资产万元和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万元的倍和倍。

结果是这些部门劳动力需求绝对量下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⑾。

我国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女性就业的优势领域尚未全面形成。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性行业,其服务内容可分为可贸易服务和不可贸易服务。

可贸易服务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等资金和知识密集性行业;不可贸易服务主要包括旅游、餐饮、零售等劳动密集性行业。

第三产业不仅是比较适合女性就业的产业,而且相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言,是就业弹性高的产业。

所谓就业弹性,就是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点。

我国第三产业2000年的就业弹性为,1979—2000年间的平均就业弹性更达到,是同期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的近10倍和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的倍。

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60%—80%,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也达到45%—55%,而我国2000年仅为33%。

女性劳动力供求上存在的矛盾使得城市女性的就业比男性困难带有必然性,而改革前的充分就业方针以及在安置就业方面实行的无论什么行业和工种一律男女搭配分配的做法,只能导致非女性行业(企业)的结构性性别剩余严重,其结果是女性在企业剥离富余人员时面临更大的危险,在安置再就业时又面临更大的困难。

第三章、积极应对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根据上述分析,要彻底解决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改变社会观念

在促进女性就业中应该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

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尊重妇女独立意识,树立女性正面形象的主旋律,用先进的性别文化占领大众文化阵地,使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一个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两性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文化观念上,要对两性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倡导和宣传有利于男女平等、女性自立、自强的思想观念,在社会范围内为妇女参与社会提供了很大支持。

一方面要大力清除传统习俗和文化观念中歧视女性的糟粕;另一方面,要树立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女性形象,男女平等模式、婚姻模式和男女分工模式,要从思想上解放女性,寻求男女协调发展的新思维。

女性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这一现状,广大女性愿意放任还是沉沦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和社会立法及舆论的支持外,女性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完善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女性必须寻求自身的充实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