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146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加拿大则干脆由各省自行制定课程政策,鼓励各区和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省教育厅只为核心课程设定课程标准并举行统一考试……。

在国内,发展素质教育、开发并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亦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伴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的确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可谓如火如荼,系列基于家乡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名胜名迹、历史人文、地理风貌、名优产品的,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课程相继产生;

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积极补充,这些校本课程以其“亲切、灵活、广博、实用”等特征,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舟楫和知识宝典,也拓展了教师的教研领域。

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是湘西人民代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包括经词、祭词、歌谣、谚语、谜语、传说故事、笑话、歇后语、说唱戏曲等在内的民间文化;

校本课程指除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正规课程以外的,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挖掘周边教育资源而制订编写的课程。

课题《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旨在开发利用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资源,调整和充实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特征、意义及实施的可行性措施,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一个新范例。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启发我们“为多元智力而教”,“通过多元智力来教”。

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的智力特点,发展其智力强项,并促进其它各种智力的协同提高;

同时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内外教学的实际效果。

2、建构主义理论:

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学生应该在被促进被支持的环境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

老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控制,而是支持帮助,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鼓励学生的灵动学习和协作式探讨。

3、后现代课程观: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多尔以自组织为核心概念,勾画了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框架,他认为,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开发正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体现了现代课程观。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是湘西民族文化的精髓,蕴涵着乐观豁达,阳光向善,增知益智等美好特质,它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湘西儿女,培育了湘西人淳朴善良,勤劳勇敢,聪明能干,热情好客等民族品格。

本课题研究在满足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仅仅利用教材、教参进行教学的教书匠,而是成长为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资源、研究教学成果、研究自身学识优势与劣势的研究者、探索者,成为帮助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

所以,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达到培养一批研究性和实践型教师群体的目的。

3、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口承文学资源的挖掘整理,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库,并通过民族民间口承文艺进学校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开掘其潜在的教育资源,彰显其综合的教育功能,实现其有效传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湘西民间口承文艺生态及传承寻绎;

2、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体系建构;

3、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方案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的两个阶段

2011年9月,我校三年级组教师开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第一步尝试。

她们让本班学生分别到去收集民间口承文艺资料,收集到一定数量的资料后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然后选出各组优秀作品在班上汇报,最后整理制作出版(手抄报或者黑板报)。

这是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

2012年4月,我校课题《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在州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获准立项,课题组真正进入到课题研究阶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搜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调查研究民族地区小学课程设置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提出具体对策,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

全面了解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现状,收集学校、教师、学生对整合湘西民间口承文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建议,听取专家的意见。

3、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参照;

并揭示本课题产生的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找出可以利用借鉴的规律性东西。

4、观察法:

通过校本教材的不断实施,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等价值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变化,从而研判校本教材的可行性。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6月前)

(1)撰写了课题申报立项申请书,,在州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获准立项,批准文号为MZJY2011021。

(2)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对研究人员进行了任务分工。

(3)拟定好了课题研究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做好了开题论证工作,并建立了课题研究档案。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2月)

(1)制定了课题学期实施计划。

(2)举行主题活动——《我是湘西娃》,收集了大量湘西土家族民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

(3)编订《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读本》。

(4)举办湘西民间故事会主题班会活动。

(5)以民间口承文艺为内容,各班举行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

(6)在学校六一活动中,演唱土家儿歌《湘西伢儿的歌》,获一致好评。

(7)民间口承文艺在课题组研究人员的课堂中的运用。

组员及时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活动方案。

3、总结阶段(2014年1月——11月)

课题总结。

论文、教学设计、活动方案成集。

(四)主要措施与经验。

1、正确定位校本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构建学习化的校园,有浓厚文化特色的校园。

只有构建学习化校园,学校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而浓厚的文化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安身之命!

何来特色?

大一统的国家课程设置,导致千校一面,何言特色?

只有所有权归学校的校本课程才可能成为特色之源!

可以说特色源于此、寓于此、生于此!

从这一点来说,校本课程是一个学校存在的重要的条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创新。

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是我们湘西人民的瑰宝,课题《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旨在开发利用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资源,调整和充实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特征、意义及实施的可行性措施,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一个新范例。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能更使我们学校体现民族特色,实现民族小学的文化特色。

2、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要开发课程资源,当然要追问课程资源在那里?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

我们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对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科学认真的分析。

我校位于永顺县城内,是土家族人民聚居地。

湘西土家族土司王朝古都老司城就位于离县城东20公里余处。

永顺土家第一村双凤村也仅离县城10多里路。

土家族人民创造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是老司城申遗活动中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说我们进行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将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的精华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利用民间口承文艺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为学生创造访谈、调查、游览、参观、阅读、写作等语文实践的机会,为学生的学习留出选择的拓展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应该说,湘西民间口承文艺进入我们湘西孩子的课堂,既是对优秀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充实,更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

3、与现有课程资源紧密结合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非单纯地编教材,而是课程体系、教育观念的地方化重建。

因此,要重视教材开发,也要注重对已有课程资源的校本化。

(1)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学校资源。

利用好学校的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加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让班级、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新生的课程资源。

(2)充分利用好家庭和社会资源

我们是地道的土家人,虽然平时生活已经基本汉化,但是我们的大家族中,还是保留着很多土家人的习俗。

比如很多地方土家语方言,比如我们的饮食习惯。

学生也可以在节假日去老司城、双凤村实地感受土家民间文化。

另外,电视台每晚播出的土家语教学,摆手舞教学,更是学生学习土家文化的好资源。

4、形式多样的活动

第一、实地调查访问。

即通过调查访问搜集相关的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信息。

“百闻不如一见”,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进行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教学,组织学生走访家中长辈、乡亲,自己收集来自民间的第一手资料。

记笔记、打印、形成文字,然后和同学交流。

第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

即通过网络、或观看影片和光碟,随着经济的发展,湘西的旅游业开发也相当发达,旅游业有丰富的宣传广告,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报刊杂志、或观看影片和光碟,组织学生观看,学生通过屏幕和图片直接感知,可激发浓厚的兴趣,加深所开发课程的理解,土家族最具特色、最为隆重的节目,就是“摆手舞”和“毛古斯”。

第三、角色扮演,剧组表演。

让学生组成剧组,选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强的学生当“导演”,擅长音乐的配乐、伴奏、擅长表演的扮角色,经简易化妆,表演风俗事例。

从中使学生达到如临其境、深刻体验,了解同族风俗事例。

表演的形式可因事而异,不拘于格,通过表演上好这节校本课程,大大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可以锤炼他们多方面的才干,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大胆创造能力

第四、讲故事、演讲。

教学的重点并不完全在于将一大堆的材料倾倒注入给学生。

学生积极、热切的参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要有运用手及脑的机会。

然而通过故事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有利于训练其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其想象力,观察力和艺术概括力。

5、编订校本教材,传承民族文化

编写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体现。

课题组成员和学生们一起走访调查,收集资料,整理,打印,挑选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谣56首,谜语71个,谚语72条,民间故事17篇,编订了《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读本》。

虽然只是收纳了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的小小一部分,但是这是我们的孩子们自己收集整理的作品。

相信被孩子们拾回的这些遗落在民间的文学珍珠,能引领孩子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之光华,把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变成培养孩子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知识营养。

五、研究成果

(一)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1、编订了《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读本》(试用)

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的研究讨论,通过反复修改,编定了《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读本》,这是课题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晶,这本读本对我校现阶段今后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中组员王灵文老师还编著了《土家音韵》一书。

2、撰写了数篇论文、教学设计、活动方案

课题组成员撰写十多篇论文,其中2篇文章在国家级杂志发表。

教师撰写了数篇教学设计、活动方案,学生收集学习了数篇本民族民间口承文艺作品。

3、开展了以民间口承文艺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以民间口承文艺为内容的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

课题组成员多为班主任,在每周的班队会活动时间中,开展了《我是湘西娃》、《民间故事会》等班队主题活动。

同时,开设了以民间儿歌、民间谜语、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等口承文艺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湘西民间口承文艺的殿堂。

(二)理论研究成果(论文)

向言林:

《让民间口承文艺走进语文课堂》

《湘西民间口承文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践研究

新路子的思考与实践》

王灵文:

《梯玛神歌的艺术特征》发表于《大舞台》

《谈谈器乐教学及其创新教育》发表于《大舞台》

王 嵘:

《试论湘西民间口承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李晓红:

《湘西土家族民歌审美特色》

向言喜:

《论土家族“哭嫁歌”的由来》

向二英:

《课堂传承口承文艺》

彭 振:

《浅谈民间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

符美艳:

《浅析谚语修辞》

(三)实践成果

1、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大量收集阅读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的文字材料,结合我们的课堂,开展“讲故事”、“土家儿歌朗诵”等一系列的活动,

这项活动中,学生行动起来,一方面听家里的老人们讲故事,念儿歌;

另一方面图书馆查阅湘西土家民间文化资料;

同时,还可以上网寻找湘西土家民间故事。

这项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

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讲完故事,还提到了很多湘西土家族民间的风俗习惯,并且对我们故事的很多人物比如土司王彭翼南,学生们对他的英雄事迹格外有兴趣,主动收集了很多有关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资料。

这让我们格外欣喜。

说明学生在收集资料活动中,学生提高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他们在活动中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走出了学校,走出了教材,走向了社会,走向大自然,广泛收集了许多课外信息,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

我们惊喜地发现,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学习语文,学生的倾听技能、发问技能、观察技能、记录技能、访谈技能、调查技能等无疑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培养。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知识、能力的应用都更加趋向综合化,期望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使各元智能都得到发展。

由此,我们不同学科教师设计了不同的让土家族文化走进课堂的活动:

语文课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了一些当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的活动;

音乐课加入了土家族民歌、土家族摆手舞的教学内容;

美术课上让学生设计鞋垫花样、土家织锦图样;

体育课引进了踩高跷、跳房子等土家民间游戏。

湘西土家族民间文化进入各门课程,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了多元智能。

也就是说,这种实践活动教学的确可以将教育与个人的潜能、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将教育的个人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通过发展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同时在收集湘西土家族民间口承文艺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分组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采访自己的亲戚朋友,收集来自民间的第一手资料,记录、整理,然后大家一起汇报、分享,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作文能力都有了提高

有关资料表明,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听说占75%,读写占25%,听说能力至关重要。

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慧论”理论中,“人际关系能力”被列为人的第六种智能。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信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个体生存发展的必备素质。

从日常交往到求职面试,从业务交流到商务谈判,都离不开口语交际能力。

新的世纪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是在一种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对形成说话,提高说话效率,顺利达到交际目的起着重要的作用。

口语交际是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最实际和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未来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

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已经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听说能力是现代生活中的迫切需要,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倾听的活动,尤其是当前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倾听他人思想,活跃思维的头脑,表述自己的见解,而且,语言交际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活动:

收集、整理、讲故事、朗读、表演,穿插在班队活动以及课堂中。

这些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在课前能充分准备,课堂上大胆表现,实现了我们想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中,湘西土家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这些民间口承文艺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

同时收集整理资料也是写作的训练过程,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提高。

本来,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作文是山区学生的弱项,现在弱项逐渐成为强项,这与积极参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分不开的。

3、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实现民族文化有效传承

人立于世,不可没有骨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世,则不能没有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土家族是湘西自治州人口最多的民族。

土家族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包含了爱国主义、吸收、包容、创新、团结互助等内容,同时又具有自身民族特征。

在收集活动中,湘西土家族民间故事深深影响了学生们。

这些故事中包含的土家人民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英雄事迹,让学生们深深体会到了土家族民族精神,感受到自己身为土家人的骄傲。

如土司王彭翼南的故事。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彭翼南统兵三千,其祖父致仕宣慰彭明辅统兵二千,保靖土司彭荩臣率兵四千,其子守忠亦选精兵三千,俱会于松江,其后协助地方部队征缴倭寇,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土兵首领彭翼南也因此成为明代著名的抗倭英雄。

嘉靖三十五年八月,翼南再次奉调率土兵征倭。

由总督胡宗宪指挥,永、保土兵与容美等司土兵会合,包围徐海最后据点沈家庄。

自八月二日至二十五日,发动进攻,全歼倭寇,徐海自杀,王直投降,东南倭乱,初告平定。

为表彰第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有功,明嘉靖年间,在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云书院之间的雅草坪上,修建了翼南牌坊,上刻“子孙永享”四字,用以激励后人精忠报国。

看到这些资料,很多学生特意到老司城去游玩,纷纷表示,看着这块牌坊,都觉得自己身为土家人而自豪。

当学生们进一步从资料中得知,这次抗倭战争,土家士兵死伤无数时,很多学生都在日记中写到”向我们土家英雄致敬”、“学习土家英雄,争做土家好儿女”、“我骄傲,我是湘西人”等等。

讲故事比赛中,学生们用永顺话讲述着自己收集来的一个个流传于自己家长辈的故事,故事中一个个真诚善良的故事人物,让学生更深刻感受到,身为土家人,传承土家文化,是一件光荣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土家人,有义务把土家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由此可见,这些活动,深深激发了学生们的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热情,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们更加喜爱学习本民族文化,实现了民族文化有效传承。

4、改变教师意识,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给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

但同时,也使学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习惯于奉命行事的学校必须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自己去开发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而这也靠什么呢?

要靠从学校出发,以学校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研究。

实践证明,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研工作对一个学校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通过教育研究能改善教育实践,教育科研是学校教改革的需要,是教育教学艺术化的需要。

其次,教育科研能为教育教学改革及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再次,通过教育科研能提高教师素质,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变。

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之前,有些教师认为山区学校没有能力开发校本课程,更没有能力开展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课题研究。

其实不然,我们教师身在教育第一线,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这就为科研课题的选择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为在教学第一线,所以进行教育调查、组织教育实验就十分便利;

也正因为在教育第一线,所以就更容易将自己的研究落实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投身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尽快走向成熟的有效途径。

在本课题取得一定成绩之后,课题组成员研究课题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写论文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参加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

这正是教师教研能力提高的重要信号。

而且其他科组的老师也开始模仿课题组开展了各项课题的研究,尽管没有达到轰轰烈烈的程度,毕竟行动起来,有行动就有希望。

5、推动了学校让土家民族文化走进校园的步伐

我校位于永顺县城内,是州属重点小学,从1940年创建至今已有66年的办学历史,一代又一代辛勤园丁用他们的汗水和心血,使一批批莘莘学子从这里启蒙,一批批英才从这里走出大山。

在教育改革这一块,我们学校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

让土家文化进校园,传承土家民间文化,也是我们学校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在课题研究中期,学校领导组织有关老师以土家摆手舞为原型,成功编排了校园土家摆手操。

在每周一、三、五的课间操时间,校园三千多学生跳起快乐的摆手操,曲子优美,动作整齐,场面颇为壮观,受到了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

五、反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凝聚着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心血,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一)课题成员需要提高理论水平,需要专业引领

课题组成员(包括主持人)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课题研究培训,这给课题的研究在理论支持方面带来了困难,以致于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跟不上研究实践的需要,影响了研究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真正能够在课题研究中充分体现。

(二)经验不足导致操作中的困难

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课题研究培训,所以在把经验形成文字材料时,有着一定的困难。

很多组员在活动后没有及时总结,形成文字后又没有及时投稿,导致组员发表的论文很少,研究成果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也因为经验不足,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应用中,对民间口承文艺的运用不是很得心应手。

还需要更多时间的慢慢学习运用。

(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