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115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20087《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doc

GDOU-B-11-213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20087

学分

3.5

总学时

60

理论

50

实验

10

英文课程名

LandscapeArchitectureEcology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园林系

修订时间

2007年1月25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从园林生态环境(光、温、水、大气、土壤),植物种群,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等六个方面出发,以城市环境和园林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讲授相关的生态学知识,并通过试验教学教授基本的生态学研究和调查方法。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新兴的园林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使其在园林生产实际重树立生态意识和理念、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城市地建设服务。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

1.保证和加强园林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园林生态学的系统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等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课程内容的讲授和园林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面向专业:

园林专业。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作为一门园林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与多门课程有密切关系,如气象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花卉学,草坪学,植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绿地规划,园林设计,树木栽培与养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

本课程要求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具备基本的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以及土壤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于在本课程中能更好的理解园林植物的生态因子。

后续相关课程有园林绿地规划、风景区规划,园林设计,园林植物保护学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知识和生态设计理念,可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将生态学的知识融于设计实践过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生态学有关的概念,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实质及产生的背景,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目的等。

1.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的概念(A),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生态学的分支(B),生态学的发展简史(C)。

2.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B),生态城市的特点(B),现代园林的发展阶段(C)。

3.园林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的概念(A)和研究内容(B),园林生态学的发展(B)。

作业:

通过查阅文献,进一步理解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了解园林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2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环境和城市环境的相关概念和环境作用规律。

第一节城市环境

环境的概念(A),环境的尺度(B),环境的类型(B),城市环境的组成(C),城市环境的特征(B),城市环境容量(C),城市的环境问题(A)。

第二节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生态因子的概念(A),生态因子的分类(B),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B),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A),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A)。

作业:

思考自己在从事园林相关实践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生态因子以及他们的作用特点符合上述的哪个规律?

第二章光与园林植物(3学时)

本章主要讲授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及城市的光环境等内容。

第一节城市光环境

光的性质(B),光的变化(B),植物群落中的太阳辐射(B),城市光照条件的特点(A),光污染的概念(A),城市的光污染(A),城市中太阳辐射对园林植物的影响(B)

第二节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的概念(A),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和形态的影响(B),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形态的影响(B)。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

按园林植物对光强适应的而进行的分类(A),耐荫性及其影响因素(A),日照长度和光周期现象与园林植物分类及其生长发育的关系(B)。

作业:

思考校园环境中的光因子有些什么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加以改善?

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3学时)

本章主要讲授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温度的生态适应、调节及城市的温度环境等内容。

第一节城市温度环境

热量平衡(B),温度变化规律(B),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形成原因(A),城市小环境温度变化(B)。

第二节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温度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B),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B),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B,需要掌握高温危害),温度与植物分布(B),积温、有效积温、活动积温、生物学零度等概念(A)。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园林植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B),昼夜变温与温周期现象(B),季节变温与物候现象(B),物候的概念(A)。

第四节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园林植物的热量平衡(B),园林植物的降温作用(B)。

作业:

思考校园环境中的温度有哪些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加以改善?

第四章水与园林植物(3学时)

本章主要讲授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分条件的适应、调节及城市的水环境等内容。

第一节城市水环境

水分循环(B),陆地上的水分形式及其分布(B),城市水环境(A),水污染的概念及其类型(A)。

第二节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水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B),水势概念(B),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B),水分与植物分布及干燥度的概念(B)。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

按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进行的分类(B)及各类植物的特点(B),异型叶(A)。

第四节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调节作用

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调节作用(B)。

作业:

思考校园环境中的水分条件有哪些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加以改善?

第五章大气与园林植物(3学时)

本章主要讲授大气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及城市的大气环境等内容。

第一节城市大气环境

空气成分及其生态作用(B),城市大气污染的概念、类型及污染物的种类(A),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因素(B)。

第二节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各类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A),剂量(A),临界剂量(A),确定植物抗性的方法和三级抗性标准(A),园林植物的环境监测作用和监测方法(A)。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B)。

作业:

思考校园环境中的大气有何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加以改善?

第六章土壤与园林植物(2学时)

本章主要讲授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及城市土壤的特点等内容。

第一节土壤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

土壤的质地(B),土壤的土层结构(B),土壤的团粒结构及促进其形成的措施(A),土壤水分(B),土壤空气(B),土壤温度(B),土壤酸碱度(B),土壤矿物质(B),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的作用(A)。

第二节土壤生物与园林植物

土壤微生物及其作用(B),土壤动物及其作用(B),根际及其作用(A)。

第三节城市土壤特点

土壤污染的概念及类型(A),土壤污染的治理(B),城市土壤的特点及其成因(A)。

作业:

思考校园环境中的土壤有何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加以改善?

第七章植物种群(6学时)

本章主要讲授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和密度、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空间格局等种群特征,分析密度效应、化感作用等种内关系及竞争、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

第一节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植物种群的概念(A),植物种群的数量和密度概念及类型(A),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和类型(A),种群的性比(A),种群年龄结构的概念、年龄结构模型和园林植物的年龄级划分方法(A),种群的空间格局概念和类型(A),集群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A),植物的构件种群概念和意义(A)。

第二节植物种群的数量动态

生命表的编制及类型(A),存活曲线的概念及类型(A),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B),内禀增长率和环境容纳量(A),种群的实际数量动态(B),种群调节的理论(C),生物入侵(A)。

第三节生态对策

3种生态对策理论(B)。

第四节种内和种间关系

密度效应及自疏(A),高斯竞争排斥原理(A),种间捕食(C),植食作用及其后果(B),种间寄生(B),种间共生的类型与概念(B),化感作用(B)。

作业:

思考如何将种群生态学的理论运用到园林设计实践中。

第八章植物群落(8学时)

本章主要讲授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各成分在群落中的作用,群落的水平、垂直结构及边缘效应,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以及群落的动态及干扰对动态的影响,城市植被的特点及重建恢复方法等内容。

第一节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的概念(A),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B),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A),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A),植物群落的表现面积(B),种间关联(B)。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层次类型(A),各层次生物多样性的测度方法(B),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及其决定因素(B),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A)。

第三节植物群落结构

生活型的概念和类型(A),生活型谱(A),层片的概念和特征(A),群落垂直结构的概念和成层结构(A),群落的水平镶嵌性及其成因(A),群落的外貌与季相(B),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A),岛屿效应(B),干扰的概念及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A)。

第四节群落中的生态位

生态位的概念(A),生态位的变化(A),物种间生态位的关系(B)。

第五节植物群落动态

群落波动的概念及其成因(B),群落演替的含义及其成因(A),群落演替的类型(B),群落演替顶极学说(A)。

第六节城市植被

城市植被的概念(A),城市植被的群落分类(A),城市植被的变化(B),城市植被的演替(B),城市植被的恢复与重建(A)。

第七节植物群落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与分布(B),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因素(B),陆地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C),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C),我国的植被分区(C)。

作业:

思考如何将群落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园林设计实践中。

第九章生态系统(6学时)

本章主要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及其原因和保护措施。

第一节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A),生态系统的成分(A),生态系统的结构(B),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B),生态系统的分类(B)。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贮存

食物链与食物网(B),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B),生态效率(B),生态系统的能流特点(A)。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概念(A),物质循环的种类(B),几种主要元素的循环(B)。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B),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B)。

第五节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概念(A),生态平衡的判断方法和基本特征(B),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特征(B),生态系统内稳定(B),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B),生态平衡的保持(B)。

作业:

思考在园林设计实践活动中如何恢复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十章城市生态系统(4学时)

本章主要说明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介绍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等内容。

第一节城市与城市生态学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B),城市生态学的概念(A)

第二节城市的土壤与生物群落

城市的土壤(B),城市的生境类型(A),城市植物(A),城市植物的区系特征(A),影响城市植被的植物区系种类组成的因素(A),城市土地利用对植物区系的影响(B),城市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B),城市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的生态学特征(B)。

第三节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B),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C),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B),城市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B),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C),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C)。

第四节城市中的环境问题

城市主要环境问题(B),城市噪声公害及其控制(B),城市环境卫生(C),城市固体废物利用与资源化(C)。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及绿化

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B),城市绿化(B),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的原则(B)。

作业:

思考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实践加以改善?

第十一章景观生态学简介(8学时)

本章主要说明景观的概念,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基本原理,城市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城市景观退化与景观异质性建设的要求,城市景观生态评价、分析与设计。

第一节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A),景观的基本特征(B),景观的要素(B),景观生态学的特点和研究内容(C)。

第二节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的概念模型(A),斑块-廊道-本底模型及其相关概念(A),网络-结点模型及其相关概念(A)。

第三节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

景观格局的概念(A),景观格局类型(B),景观多样性(A),景观异质性及城市景观异质性的表现(A)。

第四节景观生态过程

景观元素间的物质流(B),景观元素间的生物运动(B)。

第五节景观发育和变化

景观发育的因素(B),景观变化模式及景观稳定性(B),城市景观变化的动因(B),城市景观退化的表现(B)。

第六节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的概念和特点(B),城市景观的构成(B),城市景观的特色(B)。

第七节城市生态评价与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评价的概念和意义(C),城市生态评价的一般过程(C),城市生态评价的主要内容(B)。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A)。

作业:

思考如何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中。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1

树种遮荫效果测定

3

综合型

2

群落种类组成、表现面积与生活型谱调查

4

综合型

3

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

3

综合型

4

5

注:

实验类别指:

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树种遮荫效果测定

实验目的:

加深对树种遮荫效果有关概念的理解,比较不同树种遮荫效果的差异;掌握照度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遮荫效果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每组确定2种成龄大树,每株3株以上,测定每株树木的生长特征,包括冠幅、冠长、树高、枝下高;测定每株树木阴影中心部位1.5cm高处的光照强度,气温,附近全光照下的光照度和温度;测定树木阴影面积;计算不同种树木的遮光率、降温率、荫质、遮荫效果。

实验要求:

1)掌握树种遮荫效果的评价方法;2)掌握照度计、测高器的使用方法;3)掌握测定树种遮荫效果时的试验设计方法;4)撰写试验报告并讨论不同树种以及同一树种不同植株间遮荫效果的差异原因。

实验2群落种类组成、表现面积与生活型谱调查

实验目的:

掌握群落表现面积、生活型谱的调查和确定方法;初步认识群落种类组成、生活型类型与群落结构的关系;了解生活型谱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实验内容:

利用种类-面积曲线法,确定群落的表现面积,群落的植物种类名录,群落生活型谱。

实验要求:

掌握群落表现面积、生活型谱的调查和确定方法;结合试验结果的讨论分析群落表现面积的影响因素;计算群落的生活型谱,并说明所反映的气候特征。

实验3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

实验目的:

加深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物种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测定方法和物种均匀度的计算方法;了解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实验内容:

选择物种丰富均匀和物种较少及个体差异较大的两种不同类型植物群落,记载群落类型(按外貌分类)、生境特点;在群落的代表地段按一定大小的样地调查群落种类及其个体数目;统计群落中物种的各种多样性指标。

实验要求:

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原始数据的调查方法;掌握物种多样性的各种指标的计算方法;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调查的试验设计方法;撰写试验报告并讨论两种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标的差异及成因;分析决定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低的主要因素。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园林生态学》,冷平生主编,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园林生态学》,刘常富等。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2.《园林生态学》第2版,刘建斌主编,气象出版社,2005。

3.《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植物生态学》(第二版),曲仲湘等。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5.《城市生态学》,杨小波等。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6.《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二版),杨士弘。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7.《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傅伯杰等。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8.《景观生态学》,徐化成。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9.《景观生态学》,肖笃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实验课考试方式:

根据试验课堂上的表现和试验报告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执笔:

李映志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