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164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理和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及其共赢效应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发挥社会组织的补充作用11

(八)借助区域内外的力量,促进区域旅游合作11

(九)建立共享的市场信息和预警平台11

七、结论11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摘要】

区域旅游合作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和需要,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恶性竞争的必由之路。

大理和丽江作为云南省重要的两个旅游城市,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已具备一定规模,如果两个城市实施资源互补与共享的战略,不仅能造成强大的冲击力,同时还能够全面提升旅游的整体规模。

因此两大理和丽江通过旅游区域合作,产生共振效应,不仅可以实现两地区域旅游的双赢互利,而且还可对大理、丽江两地乃至整个滇西、滇西北的其它经济产业发挥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早日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目标。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障碍对策 共赢

DaliandLijiangregiontravelingcooperationresearch[Abstract]

Theregiontravelingcooperationisourcountrytourismdevelopsthepresentstageobjectiveneed,isthetourismrealizes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avoidstheblindcompetitionthewaythatmustbetaken.DaliandLijiangtooktheYunnanProvinceimportanttwotravelingcity,thepresentstagetouristresourcesdevelopmenthashadcertainscale,iftwocityimplementationresourcessupplementarywithsharingstrategy,notonlycancreatetheformidableimpulse,meanwhilecanpromotethetravelingcomprehensivelytheoverallscale.ThereforetwoDaliandLijiangthroughthetravelingregioncooperation,havetheresonatingeffect,notonlyrealizestwoplaceregiontravelingwin-winmutualbenefit,moreovermightalsotoDali,westtheLijiangtwoplacesandeventheentireYunnan,theYunnannorthwestothereconomicalindustrydisplayformidableradiationimpetusfunction,soonachievesthegoalwhichthepoorareawillcastoffpovertyandsetoutonaroadtoprosperity.

[Keyword] region,travelcooperation,obstruct,countermeasure,wins

一、有关区域旅游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区域旅游

依据涂人猛在1992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区域旅游是指以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接待旅游者、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一种方式。

涂人猛(1994年)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认为区域旅游是指特定空间存在的旅游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它以客源集中的中心城市或者名胜风景旅游点为依托,根据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交通条件、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域,按旅游经济活动规律,全面安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点和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从而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并且进一步的提出区域旅游的形成基础是资源、市场和发展水平等在地区间的差异性和联系性、交通联系上的便利性和通达性。

郑荣富(1997年)认为,区域旅游是依据旅游区域的旅游资源、交通、设施以及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诸要素,以客源集中的中心城市或著名的旅游点为依托,以彼此相互协作的接待服务为基础,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区域。

这种界定为以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中心景点为核心,向周边扩散的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郑耀星(1999年)认为区域旅游是指跨越行政区域的一些旅游地域空间关系密切的地方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跨行政区的旅游。

(二)区域旅游合作

郑耀星(1999年)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强调区域旅游合作的关键是跨行政区,并将区域旅游合作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来对待。

陈烈等(2002年)认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是从旅游的经营规律和特点出发,跨越行政区划甚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间的限制,充分发挥各地区旅游的优势、特色,精心组织旅游线路和产品组合,共享客源市场,逐步形成相对发达的旅游区域。

梁艺桦等(2004年)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由不同行为主体和不同类型旅游产业要素(资源景观、交通廊道、旅游商品、信息等)及区域性相互关系构成的有机体系。

并且他从系统学观点出发,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具有区域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个旅游主体单元与在它们之间流动的各种旅游资源要素形成有机运行系统,并不断促使系统“整合功能”日趋增强和发展的演化过程。

薛莹(2004年)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自愿进行的自利性与互利性相统一的旅游经济活动。

同时,秦学(2004年)认为:

旅游发展的区域合作是指区域(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主要指行政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自然人),依据一定的目标、原则和制度,将旅游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进行重新配置、整合与优化,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更高的旅游产品。

二、大理丽江旅游资源禀赋

大理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大理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经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大理苍山洱海景区是大理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大理苍山洱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理古城又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个。

南诏风情岛、三塔公园、天龙八部影视城、洱海公园、蝴蝶泉公园等重点景区(点)已步入国家级4A级和3A级旅游区(点)。

同时还拥有宾川鸡足山,剑川石宝山,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寺登街和喜洲白族居民历史文化遗迹等一大批景区景点。

丽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有:

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

一城,即丽江古城,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湖,即泸沽湖,位于宁蒗县境内,是我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

泸沽湖景区已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一江,即金沙江。

金沙江流经丽江651公里,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和宝山石城。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

一风情,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习俗。

目前,大理无五A级景区,丽江有一处五A级景区即玉龙雪山景区;

大理有三处四A级景区即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南诏风情岛和宾川鸡足山;

丽江亦有三处四A级景区:

丽江古城,丽江玉水寨和丽江束河古镇;

大理有一处三A级景区即大理蝴蝶泉景区;

丽江有一处三A级景区:

丽江黑龙潭公园;

大理有两处二A级景区即大理市洱海公园和大理天镜阁景区。

丽江有一处二A级景区即丽江文笔山景区。

三、大理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回顾与现状

云南省旅游业真正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国家对内地城市的开放而蓬勃发展起来的。

最初以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地州级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随后大理因其“文献名邦”的灿烂文化和苍山洱海的自然风光和连接滇中,滇西和滇西北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其旅游业继西双版纳之后迅速发展起来,其地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仅次于昆明市。

无论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旅游饭店,旅行社的数量,国内外接待人次均明显超过省内各州市。

而当时的丽江还仅是一个深处滇西北大山中的无名小城。

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并无旅游业的观念,城市中除政府一级招待所外并无其他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业更无法与大理相提并论。

因此,就当时而言,大理和丽江两城市并无实质性的旅游合作关系,或两城市之间并没有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研纳西古乐在宣科先生的推介下迅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纳西古乐应邀曾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美国、英国等国内外重要旅游客源地演出,并获得巨大社会效益。

同时纳西古乐的孕育地——丽江,也渐渐浮出水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特别是依靠1996年丽江大地震的震后效应,外界看到了一个拥有巨大旅游发展潜力的丽江。

随着丽江古城申遗成功,对外宣传的成熟,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当地人们对旅游业的接受,丽江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其势头紧逼大理。

经过上世纪最后几年的发展和积累,到本世纪初丽江已取得了巨大的旅游发展成绩,从统计数据上看2003年和2004年丽江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共计分别为301.48万人次和360.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24.04亿元和31.76亿元。

同期大理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共计分别为596.5万人次和5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都为28.5亿元。

进入本世纪头十年最后几年,大理和丽江旅游业更是达到了全面发展的黄金阶段。

依据数据丽江市2007年和2008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共计分别为531万人次和625.49万人次,旅游收入分别为57亿元和69.54亿元。

同期大理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共计分别为894.4万人次和844.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66.23亿元和63.7亿元。

依据近期完成的云南省旅游发展区划编制,大理和丽江同属于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这样就使两地在旅游合作上有更强的地缘性,其合作的条件也将更加便利和为人认可。

同时,综观十多年来“昆——大——丽”这条精品旅游线的发展,三者已成为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整体,绝大部分游客到大理必到丽江,到丽江必回大理。

大理丽江已形成一荣俱荣的共生关系。

因此,到了现阶段两城市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从现阶段两城市的合作现状来看,无论是从政府,旅游企业,景区景点还是对外宣传来看,现阶段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合作的手段,内容都较简单。

例如,在对外宣传上,两地依旧是各自宣传、各自营销自身,并没有协调彼此的情况,进行捆绑式的整体宣传;

再如,两地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只站在各自辖区的高度制定有利于自身的旅游规章制度和办法,却忽视了可能对另一方造成的损害;

同时,两地旅游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和打压异地企业也经常发生。

所以从两城市目前以形成的共生互利的关系来看,这种较低层次的合作并不能满足两地的旅游发展需要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必须对现有的合作进行提制增效。

从核心问题出发,对两地旅游合作进行优化,以满足两地各自旅游发展的需要和两地作为一个大旅游区对旅游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两地无论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还是小的个体都可以使旅游业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表一大理2003——2008年旅游统计表(据大理统计年鉴)

项目

单位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海外旅游者

人次

145000

127000

165400

181100

208000

185800

海外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2800

3000

5250

7020

10260

8950

旅游外汇收入

4950

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525

552

569

603

657

625

国内旅游收入

万元

262000

261000

293000

345000

588400

582200

旅游总收入

285000

338900

487200

662300

637000

表二丽江2003——2008年旅游统计表(据丽江统计年鉴)

85000

113800

125400

171100

198000

235800

1870

2530

4250

11060

13950

292

348

469

503

512

602

189000

423000

535000

498400

602200

240400

317600

448900

587200

570000

695400

四、大理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分析

(一)旅游资源共享优势

大理和丽江都位于滇西地区,地理的宏观环境使得自然旅游资源方面以高山峡谷和绮丽的自然风光而著称。

在云南旅游资源分区中,同属于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另外,两地由于相隔较近,几千年来处于同一个文化大区内,在民俗民风、饮食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具有同一性。

两地不应把这些旅游资源的相同或类似看成是两地区域竞争的因素,而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相同或类似的旅游资源可以共同组合包装为一个完整的旅游资源大区,冲破地区行政划分的人为干扰,对外进行整体宣传和打造,以整体形象的提升来促进两地各自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互补优势

虽然大理,丽江两地的旅游资源在某些方面有类似的特点,但更为重要的是两地旅游资源互补的优势。

大理,丽江两地旅游资源从总体上看,个性十分鲜明,雷同性较小。

从两市旅游发展的重点也可以看出他们在旅游资源方面的互补优势。

大理以南诏,大理国古文化为中心,苍山洱海及大理古城为主线的黄金旅游线,而丽江则以发展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及周边世界知名的历史与自然旅游资源为主。

虽然两个城市重点都有自然景观旅游,但是自然景观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大理以“风花雪月”闻名,又注重洱海的开发,以秀巧为基本特色;

而丽江以玉龙雪山,金沙江大峡谷为主线,又不失丽江古城,泸沽湖女儿国的点缀,在雄浑之处也有抚媚。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市在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三)交通条件优势

大理,丽江两地间的旅游交流合作需要便利的交通为前提,构筑两地间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十分重要的。

两地间现有大丽公路、大丽铁路,但这并不已满足两地间频繁的交通往来和与日俱增的旅游客流量。

因此,现已在建的大丽高速公路,使得大理到丽江未来又有了一条交通干线。

另外,大理、丽江两地均建有民用机场,在未来可以开通“空中巴士”等空中交通服务。

公路,铁路,民用航空编织的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为两地间频繁的旅游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两地间居民的周末假期短线旅游和两地的旅游产品的组合提供了新选择。

(四)文化统一的优势

由于两地间地缘的接近,以及历史的深厚渊源,和两地分别以白、纳西为代表的各民族的长期交往,使得两地在文化上存在着很强的同一性。

滇西北文化,是丽江文化和大理文化为主的结合体。

由于大理,丽江不仅紧密接壤,而且同样生存于滇西北地理环境之中,有着相近的语言,相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习惯,交流也极为频繁,故其文化也极相近,于是逐渐形成了同一文化共同体。

因此其造就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亲缘性,不论是在建筑,宗教,还是饮食,旅游文化资源上都有很强的同宗性。

这些旅游资源文化底蕴的一统性,有利于两地更好的连接起来,这是一个大的旅游文化圈形成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五)“增长极”带动优势

“增长极”原是经济地理学上的概念。

若在一个区域内出现了增长极,那么他将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区域产业发展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将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二是,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空间的联系,将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布与空间组合的关键要素;

三是,从物质形态上看,增长极就是中心城市。

我认为,“增长极”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即“旅游增长极”。

大理和丽江作为滇西北也是整个滇西地区两个非常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其本身已经具备比较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和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滇西两个重要旅游中心城市的联合,必将成为滇西北乃至滇西地区旅游开发的“增长极”。

而“增长极”的出现,就可以增强这两个旅游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的能力。

除促进自身的发展外还会带动滇西以及其他旅游城市的共同发展。

五、大理丽江区域旅游合作障碍分析

(一)行政区经济的制约

我国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社会经济活动渗透着强烈的地方政府行为和意志,具有强烈的地方利益倾向;

受行政区化的刚性约束和制约,生产要素跨区域(行政区域)流动常常受到人为的限制与阻隔。

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区经济的直接后果就是以各地为本的地区利益,不惜掠夺资源,破坏环境,争夺资金和项目,争夺市场,各自为政,互筑壁垒,人为分割市场。

滇西,滇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合作区域,长期以来的行政区经济和部门条块分割限制了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导致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缓慢和发展滞后;

在旅游投资,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竞争激烈;

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多,产品同质化大;

客源竞争十分激烈。

总之,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政策,区域旅游规划编制和执行,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生产,旅游市场开发与区域营销,旅游业的管理方面等方面均表现出行政区经济特点。

(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当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与当地发展发生冲突时,地方往往选择对当地较有利的途径来解决,以保护自身的利益。

因此,在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保护本地行业的行为时,政府会采取纵容默认的态度。

面对共同的旅游市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各地区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各地区根据资源与文化特色来争夺共同的旅游市场,将本可以共同开发的旅游市场人为割裂。

为不让自己的旅游经济税收流往别处,控制旅游资源成为地方常用手段和方法,旅游企业无法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无法共享另一地区的旅游资源。

(三)规制权力的分割

权力的非法律化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要遏制权力的非法律化现象,必须以法律规制权力,实现从权力到法律权力的转化。

由于地方对旅游经济的规划缺乏合理的界定及缺少程序性限制,造成政府对旅游经济的规制权力的割裂。

在发展旅游经济过程中,各地方及各部门对旅游经济的规制较大程度上是以保护本地和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和考虑,各行政区以及各部门为本地和本部门的既得利益,相互明争暗斗,造成行政权力地方化,权力利益化和利益地方化的实现。

着增加了各行政区旅游经济合作的难度,使区域旅游合作存在许多行政障碍和困难。

(四)旅游相关行业协调困难

旅游产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合作。

然而,两地旅游合作涉及部门多,利益面广,很难达成完全一致。

因而,很难真正实现合力,不利于旅游合作的发展。

如,在旅游六大要素中的“行”的方面,不仅交通部门与旅游部门分属两个不同的机构,同时各地也有自己的交通部门与旅游部门,这无疑增加了协调的难度。

城市间,地区间关卡多,费用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直接影响旅行社和旅游者的成本和利益,这些问题不仅在大理、丽江存在,在全国也可见一斑。

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旅游行业与非旅游行业利益,协作机制未协调好。

(五)总结

区域旅游发展已经从注重区域内部产业质量的提升,到推进区域之间旅游合作与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呈现出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不同特色的无障碍旅游区出现,刷新并深化了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要求。

进一步推进无障碍旅游区行动,需要反思区域之间存在的并反复出现的旅游障碍问题。

这些旅游障碍产生的深层次背景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而是关键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主导旅游经济发展的行动质量。

统筹区域关系,是贯彻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

地方政府对基于行政区的外部性问题的关注,在衡量着政府对于区域旅游合作的行动质量。

无论是区域旅游合作,还是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本质上是地方政府通过合作和协调,寻求共同承担区域性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作为。

因此,消除区域旅游障碍,进一步推进区域之间合作与共赢关系的形成,提高区域性旅游体验环境质量,是政府主导旅游经济发展有效作为的重要用力点。

六、大理丽江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

合作关系形成的前提是优势互补,推动合作关系发展的动力是合作主体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区域旅游合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区域旅游优势互补为基础,解决旅游资源地方性的特点和旅游者选择性之间矛盾的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

为确保大理丽江旅游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转,需采取以下对策。

(一)政府主导,统一规划

从旅游市场开发来看,国内外都是由旅游部门进行形象宣传,再由企业跟进,进行具体促销。

从旅游开发来看,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其中相当一部分组织工作必须由政府完成。

大理、丽江两州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各行其是、各自为阵的情况,给旅游区市场合作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旅游区发展的初级阶段,坚持政府主导性战略是十分重要合必须的。

政府主导发展旅游是区域合作的原始动力,离开了政府而开展的区域旅游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区域合作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跨越行政划分的刚性约束,主动参与到旅游资源区域合作开发的活动当中。

首先是制订旅游发展规划,确立行动规则,营造有序的合作环境。

制订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对旅游业发展进行总体部署。

制定旅游行业规则,用政策引导旅游企业行为;

搞好协调服务,利用政府权力,协调企业间、行业间的关系。

其次是政府提供启动资金,带动全社会投融资,推动合作区内旅游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阿斯乔认为,政府公共投资每增加1美元,私人投资约增加0.45美元。

[14]政府为一些重大建设项目提供启动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