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03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一月

 

目   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1条       规划编制

第2条       规划的基本依据

第3条       规划期限

第二章“十五”计划回顾

第4条       总体回顾

第5条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6条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第7条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章“十一五”时期发展条件与主要挑战

第8条      “十一五”期间外部发展环境变化

第9条       “十一五”期间平谷自身发展条件变化

第10条        平谷“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四章区域性质定位

第11条     “十一五”期间平谷区域性质定位

第五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第12条        努力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性工作的历史性任务

第13条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

第14条        建设高效、诚信的发展软环境

第15条     建设节约型、生态型社会

第16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17条     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第六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18条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七章功能区域划分

第19条     发展次区域分布

第20条     重点建设区

第八章产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第21条     农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第22条     工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第23条     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第24条     房地产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第25条     物流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第26条     商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第27条     老龄社会服务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第28条     人口规模与生活空间、基础设施平衡发展

第29条     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第30条     卫生事业发展目标

第31条     文化事业发展目标

第32条     体育事业发展目标

第33条     科技事业发展目标

第34条     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目标

第35条     人才事业发展目标

第36条     法制建设发展目标

第37条     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目标

第38条     信息化事业发展目标

第39条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目标

第40条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目标

第41条     民政、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

第42条     档案事业发展目标

第十章生态涵养目标

第43条     建设可持续林业生态系统

第44条     加强区域水环境治理

第45条     污染治理水平全面提高

第十一章平谷新城发展方向

第46条     平谷新城发展目标

第47条     平谷城区拓展方向

第48条     平谷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第49条        全面完善新城公共服务设施

第50条     建设环保节能型城市

第51条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

第52条     维护城市公共安全

第53条     提高城市消防保障能力

第54条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55条     农村地区中心镇体系

第56条     中心镇功能定位

第57条     加快农村人口向乡镇中心聚集

第58条     重点建设特色农民居住新村

第59条     全面改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

第60条     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服务水平

第61条     完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设施

第62条     推广使用新能源

第63条     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

第十三章“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重点领域

第64条     公路体系建设

第65条     开发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66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67条     城市功能完善

第68条     公共服务领域建设

第69条     生态建设与资源综合利用

第70条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

第71条      认真进行规划衔接

第72条     科学安排政府资金

第73条     研究制定配套政策

第74条     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第十五章 规划调整

第75条     规划调整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1条 规划编制

(1)  规划启动。

为了适应北京市平谷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和北京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5年1月平谷区人民政府成立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启动编制《北京市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用以规划未来平谷区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2)  规划的编制方法。

平谷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采取“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方法进行编制,政府主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10家国家部委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组成专家组,就规划纲要和区级重点专项规划提出专家意见稿,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公众讨论,形成规划文本。

第2条 规划的基本依据

(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0)》(2004)

(2)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

(3)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5)

(4)  《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关于制定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

(5)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14项重点专项规划

(6)  《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2005)

(7)  《平谷区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2005)等10项平谷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第3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2006~2010年

第二章“十五”计划回顾

第4条 总体回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1~2005)期间,北京市平谷区坚持“工业强区、旅游富民”的总体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态势,完成了《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第5条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  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6%。

2005年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9%。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

(2)  “十五”期间,平谷区主要社会公共服务指标稳步增长。

2005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69.6%,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每千人拥有病床数2.96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重点实施了与市级名校联合办学、区医院扩建、影剧院改造、区文图两馆和体育中心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全面提高了全区公共服务水平。

第6条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50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6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7%。

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商品住房、家用汽车、移动通讯、网络信息产品等逐步走入普通居民家庭。

第7条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五”期间,实施了密三路、新平蓟路、兴谷开发区、峪口工业集中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得到缓解。

通过泃河综合整治、新城污水处理厂、京津风沙源治理、杨家台水库等重大项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重点实施了一批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章“十一五”时期发展条件与主要挑战

第8条 “十一五”期间外部发展环境变化

(1)  国家经济发展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

“十一五”期间,国家的主要经济增长区域将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顺义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唐山京唐港将成为“十一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发展重心。

平谷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节点,区位条件将发生历史性变化。

(2)  国家实施“城乡统筹”战略。

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思路,各级政府从投资和政策支持上向郊区倾斜,向社会公益事业倾斜,这为加快推进平谷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3)  “新北京、新奥运”为平谷带来机遇。

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将会为平谷旅游、房地产开发和奥运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平谷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带来机遇。

第9条 “十一五”期间平谷自身发展条件变化

(1)  京平高速公路建设。

京平高速公路将于2007年建成通车,形成平谷连接首都和天津新港、京唐港的快速陆路通道,改变平谷区位条件,对地区经济产生重要带动作用,影响平谷区“十一五”期间发展战略、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新定位。

在北京市的新功能定位中,平谷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具有发展都市型工业、现代制造业、物流、休闲度假等多项功能。

同时平谷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水源保护区,“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加重。

(3)  平谷物流功能全面建成。

依托连接空港和天津新港的快速交通系统,2005年开始建设的平谷马坊物流园区,“十一五”期间将建成北京东北部的综合物流园区之一,发达的现代物流业将对平谷经济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第10条 平谷“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  经济结构需要转变。

平谷经济总量偏小,区内支柱产业和知名大企业较少,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较弱。

一产比重偏高,二产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2)  基础设施瓶颈尚未全面打破。

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道路、供水、供电等公用基础设施,工业、物流、旅游等产业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全面加强。

(3)  城乡二元结构仍比较明显。

农村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4)  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平谷区生态建设水平现状与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山区、半山区林木绿化率仍需提高,地表河流水质状况有待改善,城区的污染企业需要逐步搬迁。

第四章区域性质定位

第11条“十一五”期间平谷区域性质定位

京东发展门户

山水宜居新城

清洁制造中心

精细果蔬基地

生态休闲绿谷

京东发展门户

随着京平高速公路修建,将形成连接平谷和首都中心及天津新港的快速通道,平谷的区位条件将发生历史性变化,成为北京面向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地带,在发展策略和产业组织上将向窗口地区转型,成为北京东部重要的经济发展门户。

 

 

山水宜居新城

结合生态涵养的重要功能,依托优质的水源、空气和美丽的田园风光,以浅山区适度开发、新城城中村改造、新城泃洳河水系改造为突破口,配合交通、市政管网、教育、医疗等综合设施的改善,建设首都郊区特色型山水宜居新城。

 

 

清洁制造中心

抓住成为东部制造业发展带的重要契机,结合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水源保护区的特点,发展环境友好型都市工业和现代制造业。

推动制造业、都市工业清洁化生产,大力发展环保型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聚集,使平谷成为首都周边具有示范效应的清洁制造中心。

 

 

精细果蔬基地

结合平谷林果业和蔬菜种植业的传统优势,“十一五”期间依托与首都城区、空港、海港的快速通道优势,推动果品蔬菜产业升级,着力发展精细化、外向型、高附加值的果品蔬菜生产,使平谷成为首都郊区的优质精细果蔬供应基地。

 

 

生态休闲绿谷

   依托平谷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植树造林及水源涵养等方式,落实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

发挥自然山水、人文地质景观优势,发展山水休闲旅游,建设两区三带多组团的旅游重点地区,使平谷成为京郊生态休闲绿谷。

第五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第12条 努力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性工作的历史性任务

(1)  彻底打破骨干基础设施建设瓶颈。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8年以前,平谷将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全面改善地区骨干基础设施条件。

重点推动京平高速公路、区内路网体系、天然气主管线、电力输变设施、重要工业和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2)  完善区域功能性基础设施。

根据“十一五”期间平谷区功能定位,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充分运用市场化融资手段,从市政建设、公共服务、城市房地产、旅游、会展、休闲娱乐等多方面完善平谷作为首都郊区新城的功能性基础设施。

(3)  全面提高各级政府基础性工作水平。

认真研究各地区各部门发展思路,完成平谷新城总体发展规划、平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平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乡镇镇域规划的制定与修编工作。

建立平谷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信息数据库。

就影响区域发展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第13条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

(1)  以资金、项目引进为发展原动力。

结合平谷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明确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区外的理念,有选择的主动承接首都制造业外迁,加大农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物流业的资金、项目引进力度,将基础设施投资纳入招商范围,推动平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2)  面向区外市场构筑产业体系。

完善面向区外的营销系统,以外部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标准作为产业发展方向。

农业面向首都和出口市场,实施蔬菜和果品生产的精品战略。

工业注重制造业产业链的构建,接受首都中心、空港的产业辐射。

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医药制造等行业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改造升级。

发展综合物流、建设面向区外中高消费群体的住宅、旅游度假设施。

第14条 建设高效、诚信的发展软环境

(1)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的要求,深化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面向公众、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中心,强化服务意识。

落实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责任,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2)  努力建设“诚信平谷”。

以建设诚信政府为重点,加强对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政府行政不越位、不缺位,提高政府的社会公信力。

结合企业信用评价、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形成政府、企业、个人“诚信为本、遵法守信”的良好风尚。

第15条建设节约型、生态型社会

(1)  建立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方式。

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进行产业选择和优化,推广林果蔬菜的绿色有机生产、坚决降低工业的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鼓励清洁生产,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紧密与良好生态环境相结合,实现平谷整体产业的生态化发展。

(2)  努力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

加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村绿化、净化水平,建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活方式。

在平谷新城从空气质量、水环境、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全方位治理污染,逐步搬迁污染企业。

结合城市改造和景观设计,创建首都高品质的生态居住新城。

(3)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以政府机构节能建设为示范,加强对大型公建节能设施的投资监管,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倡生产生活节水,促进中水回用,实现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首都资源节约典范城市。

(4)  鼓励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工业园区建设及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探索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模式。

加快新能源综合利用试点村和循环型绿色村镇示范项目建设,鼓励企业间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第16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  基础设施投资向乡村倾斜。

逐年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比例,重点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道路修建、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问题。

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旧村改造,集中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加快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交通组织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普及,切实全面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  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与农村种养殖相结合,带动农产品的产销。

支持观光农业、民俗旅游发展,推动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让农民切实从经济发展中获得实惠。

(3)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从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体育休闲场所配套、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提高平谷区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加强对农民文化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种养殖科技水平,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第17条 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1)  以基础设施改善支持和谐社会建设。

通过对城区老旧居民区、市政管网、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面升级,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2)  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通过创新社区、乡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强化基层党群组织、自治组织职能等方式,化解基层矛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的和谐社会氛围。

第六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18条“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调控指标

――经济调节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实现翻一番。

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实现翻一番。

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5%、20%。

――生态环境

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67%。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新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

新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左右。

全区安全饮水达标率100%。

――社会管理

2010年常住人口规模力争控制在42.5万人左右,新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

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5%、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0%。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0%。

每百名60岁老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3.14张。

(2)预期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0年实现翻一番。

产业结构:

8:

51:

4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第七章功能区域划分

第19条发展次区域分布

根据全区各乡镇的区位条件、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全区分为新城核心区、高速走廊区、平原发展区和生态旅游区四大区域。

新城核心区:

平谷新城及周边

高速走廊区:

马坊、东高村、夏各庄

平原发展区:

峪口、马昌营、大兴庄、王辛庄、山东庄、南独乐河

生态旅游区:

刘家店、大华山、熊儿寨、镇罗营、黄松峪、金海湖

通过发展次区域的划分,确定四个不同区域各自的发展方向,在功能定位、产业选择、土地供应上予以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发展战略。

第20条重点建设区

依据平谷区自然历史条件,按照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骨干基础设施项目带来的发展方向调整,在平谷区域范围内,形成三个重点建设区:

(1)  西部工业带发展区域。

包括马坊、峪口、马昌营三镇,属于北京东部制造业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谷工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依托京平高速公路和临近首都空港的优势,以马坊开发区、马坊综合物流园区和峪口工业集中地为支点,重点发展环保型都市工业、现代制造业、物流商贸业,集中推进马坊、峪口小城镇建设。

(2)  平谷新城、东高村、夏各庄发展区域。

包括平谷城区、王辛庄镇南部、大兴庄镇东部、山东庄镇西部部分地区和东高村镇、夏各庄镇,是全区人口最集中、功能最集聚的地区。

区域北部以兴谷开发区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都市型工业。

区域西南部结合新城西扩、高速公路联络线及泃洳河整治,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房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区域南部重点建设东高村文化产业基地及夏各庄浅山住宅区。

(3) 北山、金海湖风景名胜区。

包括金海湖镇及黄松峪乡、镇罗营镇、熊儿寨乡、南独乐河镇、山东庄镇、大华山镇、刘家店镇的重点风景区,是全区水资源、浅山资源、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区域东南部以金海湖区为重点,适度开发高档社区,建设旅游度假设施,北山生态旅游发展区重点发展依托自然山水的旅游度假、观光采摘业和都市型农业。

第八章产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十一五”期间,平谷将以农业、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物流业、商业、老龄社会服务业七大产业为主,构筑产业发展体系。

第21条农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1)  发展方向:

瞄准北京中高端市场及国际市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集约型、精细化、绿色果蔬种植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开发农业多功能,发展农业休闲采摘业;着重培育各级、各类的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组织,扩建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

(2)  布局:

在山区、半山区发展精品林果种植,重点发展有机果品基地,围绕百里观光采摘带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业;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鲜嫩绿色蔬菜种植,充分利用紧邻北京大都市的优势,把平谷建成首都绿色鲜嫩果蔬供应基地;依托龙头企业优化布局,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猪、肉鸡养殖业,并积极发展种畜禽产业;推广果草畜一体化生产模式,发展山区生态型商品羊养殖。

依托农业产业在全区农村普遍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依托行业发育市场化、企业化的行业协会,规范行业和合作组织发展;发挥合作组织、协会、企业及农业事业单位作用,培育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构建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

(3)  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高效化的农业生产结构,初步形成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

第22条工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1)  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无污染的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同时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和知名品牌的形成。

(2) 布局:

兴谷开发区:

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等行业,包括韩资企业园、食品工业园、健康产业孵化基地等,成为平谷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西部工业带:

包括马坊工业区、峪口和马昌营工业集中地。

马坊工业区重点发展对区位条件和物流环境要求高的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纺织服装、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峪口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机械加工和纺织服装业;马昌营重点发展电气、保健产品等产业。

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区,西部工业带将构成平谷工业在空间结构上的多点支撑体系。

东高村文化产业基地:

以业已形成的小提琴规模生产为龙头,大力发展乐器制造业及相关的音乐教育、音乐演出、乐器博览和特色旅游等产业。

乡镇工业集聚区:

以解决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为主,重点发展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农业劳动力实现“离土不离乡”式的就业结构转换。

(3)  发展目标:

工业上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推动工业园区化,形成相对集中、分布有序、各具特色的工业布局体系。

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1%以上。

力争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8亿元以上。

第23条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布局

(1)  发展方向:

以“绿色平谷、快乐休闲”为定位,以“旅游富民”为目标,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