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23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1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3页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兽医微生物学有答案Word下载.docx

D、荚膜;

E、轴丝;

7、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8、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

D、粘附于感染部位;

E、侵袭力;

9、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A、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

D、导染颗粒;

E、性菌毛;

10、与细菌粘附干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A、菌毛;

B、荚膜;

C、中介体;

D、胞浆膜;

E、鞭毛;

11、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A、革兰氏阴性菌;

B、真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1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A、鞭毛;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核质;

E、细胞壁;

13、内毒素的主要成份为()

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14、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中间体;

D、线粒体;

E、核蛋白体;

15、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A、中介体;

B、细胞膜;

C、异染颗粒;

D、牙胞;

E、荚膜;

16、G-与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A、聚糖骨架;

B、四肽侧链;

C、五肽交联桥;

D、

—1,4糖苷键

E、N—乙酰胞壁酸的排列顺序;

17、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

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D、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E、破坏细胞膜;

18、有关G+菌细胞壁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主要成份是粘肤;

B、含有磷壁酸;

C、对青霉素敏感;

D、含有大量脂多糖;

E、易被溶菌酶裂解;

19、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理是()

A、裂解肽糖骨架的—1、4糖苷键;

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

C、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D、竞争性抑制叶酸合成代谢;

20、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A、细胞壁;

B、芽胞;

D、细胞质;

E、核质;

21、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粘肽;

B、磷壁酸;

C、外膜;

D、脂多糖;

E、外膜;

22、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B、脂蛋白;

E、以上均不是

23、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

C、荚膜;

D、芽膜;

E、细胞质;

24、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粘肽的取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

25、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B、为细菌染色体为外的遗传物质;

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

E、可自行丢失

26、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A、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为双股DNA;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

D、无核膜;

E、无核仁

27、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C、芽胞;

E、细胞膜

28、关于细胞壁的功能不应包括()

A、维持细菌固有形态;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C、具有抗吞噬作用;

D、具有免疫原性;

E、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29、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

C、细胞质;

E、以上均可

30、有关荚膜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

B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

E、其化学成分可是多糖、也可是多肽等

31、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一种是()

A、色素;

B、细菌素;

C、热原质;

D、抗生素

32、大肠菌素是属于

B、抗生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细菌素

33、去除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

A、蒸馏法;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滤过法;

D、巴氏消毒法;

E干烤法;

34、下列哪一项不是抗生素范畴()

A、可由真菌产生;

B、可由放线菌产生;

C、可由细菌产生;

D、只对产生菌有近缘关系菌有杀伤作用;

E、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35、菌落是指()

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D、一个细菌细胞;

E、从培养基上脱离的细菌;

36、下列有关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分不S、R和M型菌落;

B、肉眼可见;

C、由一个细菌形成;

D、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

E、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37、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以上均可;

38、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核杆菌;

D、大肠球菌;

E、伤寒杆菌;

39、细菌在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大肠杆菌;

C、痢疾杆菌;

D、炭疽杆菌;

E、脑膜炎球菌;

40、细菌在下列哪个生长期中最易出现变异()

41、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

A、链球菌;

C、破伤风杆菌;

D、葡萄杆菌;

E、结合杆菌;

42、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不应包括()

D、维生素;

E、以上均不是;

43、大肠杆菌的靛基质试验为阳性,是因为大肠杆菌能分解()

A、含硫氨基酸;

B、葡萄糖;

C、乳糖;

D、色氨酸;

E、构橼酸盐;

44、有关热原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C菌的热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B、可被高压蒸气灭菌所破坏;

C、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过滤等方法;

D、是许多G-菌、少数G-菌的一种合成性代谢产物;

E、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

45、属于细菌分解性代谢产物的是()

A、热原质;

B、硫化氢;

C、外毒素;

E、抗生素;

46、细菌素的特点正确的是()

A、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蛋白质;

B、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C、可用于细菌分型;

D、与抗生素不同,抗菌谱窄,仅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抑制作用;

47、对动物致病的细菌大多是()

A、专性厌氧菌;

B、专性需氧菌;

C、微需氧菌;

D、兼性厌氧菌;

E、以上均不对;

48、下列哪项试验不是细菌的生化反应()

A、靛基质试验;

B、动力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糖发酵试验;

E、硫化氢试验;

49、下列有鉴别意义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靛基质;

B、色素;

C、H2S;

D、酸和气体;

50、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物不包括()

A、热原质;

E、侵袭性酶;

四、问答题:

1、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

2、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

3、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4、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5、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

简述各期的特点。

6、简述细菌生长繁殖和条件。

7、简述厌氧菌厌氧原理。

第3章细菌的分布与消灭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防腐;

4、无菌;

5、无菌操作;

6、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

二、填空题

1、化学消毒剂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

2、干热灭菌法包括,,。

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和。

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和

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导致细菌和。

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和杀菌力。

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采用法。

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法。

9、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和消毒剂是。

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

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有效。

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和方可奏效。

12、影响化学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13、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和消毒剂是和。

14、生石灰可用于和的消毒。

15、酸类消毒剂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

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

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

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

故对人体无伤害;

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

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A、灭菌效果可靠,应用最广;

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常压力不2、05㎏/㎝2;

E通常温度为121、3℃;

3、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流通蒸气灭菌法;

D、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灭菌法;

4、关于乙醇和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

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

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

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

E、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

5、欲对血清培养进行灭菌,宜选用()

A、间歇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紫外线照射法;

6、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E、煮沸法;

8、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

A、100%;

B、95%;

C、75%;

D、50%;

E、30%;

9、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

A、能干扰DNA合成;

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

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D、对眼和皮服有刺激作用;

E、穿透力强;

10、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

A、使菌体蛋白变性;

B、使菌体蛋白凝固;

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

D、破坏细菌细胞膜;

E、以上均正确;

11、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

C、破坏DNA构型;

D、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12、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

A、加热50℃30min;

B、紫外线照射;

C、滤菌器过滤;

D、高压蒸气菌;

E、巴氏消毒法;

13、判断消毒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

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

B、芽胞被完全消灭;

C、鞭毛蛋白变性;

D、菌体DNA变性;

E、以上都不是

14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B;

正常菌落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C、正常菌落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D、正常菌落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E、正常菌落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15、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

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的数量保持稳定;

16、关于菌群失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菌群失调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就可称为菌群失调;

B、菌群失调症又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冒;

C、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正常菌群成员的耐药性,从而引起菌群失调症;

D、可使用生态制剂治疗菌群失调症;

E、内分泌紊乱也会引起菌群失调症;

17、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

A、玻璃器血;

B、移液器头;

C、滤菌器;

D、手术刀、剪刀;

E、橡皮手套;

18、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

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

C、水中加入1~2%碳酸氢纳,可提高沸点到105℃;

D、常用于食具消毒;

E、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

19、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灭菌;

B、防腐;

C、无菌操作;

D、消毒;

E、无菌;

20、新洁尔灭用于皮服表面消毒的常用浓度是()

A、0.01~0.05%;

B、0.05~0.1%;

C、1~5%;

D、10%;

E、2%;

四、问答题

1、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4、什么是菌群失凋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

第4、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测试题

1、转化;

2、转导;

3、溶原性转换;

4、接合;

5、噬菌体;

6、F-、F+菌、F质粒;

7、质粒;

8、普遍性转导;

9、局限性转导;

10、耐药突变;

11、突变;

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该细菌称为

2、根据噬菌体的宿主菌作用的相互关系,可将菌噬体分为和。

3、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包括转化、、和。

4、几种质粒可共存于一个细菌中,表明这些质粒间有。

有些质粒不能共存,称。

5、十介苗是失去毒力制成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可用于预防。

6、L型细菌是指细菌,培养应用培养基。

7、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

8、有F质粒的细菌能产生。

9、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

10、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是。

11、可传递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和组成。

12、有英膜的肺炎球菌毒力,其菌落形态是型。

三、选择题

1、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淋巴细胞;

B、真菌细胞;

C、细菌细胞;

D、螺旋体细胞;

E、衣原体细胞;

2、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白喉杆菌;

C、霍乱弧菌;

D、产气英膜杆菌;

E、大肠杆菌;

3、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突变;

E、溶原性转换;

4、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

A、个体微小;

B、具备细胞结构;

C、由衣壳与核酸组成;

D、细胞内专性寄生;

E、以复制方式增殖;

5、前噬菌体是指()

A、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

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

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

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6、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

B、质粒是细菌必需的结构;

C、质粒不是细菌必需的结构;

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

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菌体内;

7、有关耐药性质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耐药传递因子的耐药决定因子组成;

B、耐药传递因子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

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在原因;

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

E、耐药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多重耐药性;

8、质粒在细菌间的转化方式主要是()

A、接合;

C、转化;

9、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方式是()

A、胞饮;

B、通过性菌毛;

C、通过噬菌体;

D、细胞融合;

E、直接摄取;

10、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

A、质粒丢失;

B、溶原性转换;

C、基因重组;

D、核苷酸序列改变;

E、以上均是;

11、细菌的转导和溶液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A、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

B、不需供体菌;

C、不需受体菌;

D、需噬菌体;

E、需质粒;

12、L型细菌的特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青霉素不敏感;

B、抗原性改变;

C、呈多形受体菌;

D、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

E、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

13、H—O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形态变异;

D、鞭毛变异;

E、耐药性变异;

14、在细菌之间直接传递DNA是通过()

A、鞭毛;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中介体:

E、核糖体;

15、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C、突变;

D、接合;

1、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是什么?

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机制是什么?

预防的措施是什么?

3、举例子说明细菌变异的类型。

 

第6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测试

1、感染;

2、侵袭力;

3、毒血症、4、败血症;

5、带菌者;

6、内毒素;

7、外毒素;

8、菌血症;

9、脓毒血症;

10、类毒素;

11、菌群失调;

12、条件致病菌;

13、致病菌;

14、细菌毒力;

15、侵袭力;

16、内源性感染;

17、半数致死量;

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19、隐性感染;

20、非特异性免疫;

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及有密切关系。

2、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

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和构成。

4、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

5、内毒素是由脂质A、和组成。

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菌体抗原(O抗原)是。

7、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

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和肠毒素。

10、抗毒素可由或刺激机体产生。

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与粘膜屏障和。

1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吞噬与吞噬两种。

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

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等。

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1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等。

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等有密切关系。

19、细菌侵袭性酶有,,等。

20、定居于人和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

21、传染的发生的条件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荚膜;

E、磷壁酸;

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A、毒素;

B、血浆凝固酶;

D、细菌素;

E、透明质酸酶;

3、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4、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D、性菌毛;

E、芽胞;

5、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M蛋白;

C、膜磷壁酸;

D、壁磷壁酸;

E、SPA;

6、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

D、M蛋白;

E、血浆凝固酶;

7、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荚膜多糖;

8、内毒素的中心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脂质AE、脂蛋白;

9、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食物中;

B、发热;

C、休克;

D、DIC;

E、白细胞反应;

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后才能释放出来;

11、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制刺激体产生抗毒素;

12、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可制备成类毒素;

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E、耐热;

13、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D、内毒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肉毒梭菌;

D、乙型溶性链球菌

E、脑膜炎奈氏菌;

15、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肠炎沙门菌;

16、抗毒素()

A、为外毒素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作用;

E、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