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47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案按什么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撰写教案时行文要严谨。

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号、大小标题的序号写法、标点符号等等都要非常规范。

教案撰写的水平,体现了老师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灵活调控课堂的能力,从而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3页~9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能用圆规画指定圆的大小;

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用圆规画圆;

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圆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和直径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

对于圆,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

想一想生活中你哪里见到过圆呢?

看来,圆无处不在。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

(出示图片)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学生欣赏。

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板书:

圆)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老师呈现生活中美丽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第一次尝试画圆

同学们都认识圆,那你能画一个圆吗?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画一个圆吧。

(学生可能用瓶盖、两个半圆、线绳、圆规画圆)

请学生上来展示画出的圆和画的过程。

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画出了圆,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种?

大多数学生喜欢用圆规画的圆。

小结:

看来用这些工具画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圆规来得方便,这正像我们俗话说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也就是说没有圆规就画不出一个既大小合适又比较规范的圆。

【设计意图】:

因为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第一次自己尝试画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体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体会用圆规画圆的准确性。

(2)第二次尝试画圆

下面就用大家喜欢的圆规再试着画一个圆好不好?

(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

可能出现圆画的不完整、不圆滑等情况)

追问:

看来要画一个规范的圆,一定要掌握方法。

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能说出针尖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等)

针扎的一点不能动,概况的说是定点,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就是要定长,最后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

定点、定长、旋转)师总结,课件演示圆的正确画法。

通过第二次试画,鼓励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然后教师呈现一个学生画的不太标准的圆,让学生交流在画圆时可能出现了哪些问题。

学生在通过交流注意的问题基础上,又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圆方法。

(3)第三次画圆

已经学会了圆的画法,想不想再画一个试一试?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圆。

观察刚才我们画的圆,想一想圆与我们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做比较)

引导学生说出:

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通过这一次画圆,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而圆

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

我们每次用圆规画圆的时间都会留下一个针扎的眼,我们把这个针眼用个圆点点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名字吗?

板书(圆心,o)

圆心我们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2)认识半径

能在你画的圆中用直尺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吗?

观察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线段一个端点在圆心,一个端点在圆上。

教师讲解像这样的线段我们称它为半径。

半径,r)请在你画的圆中标出半径,并用字母来表示。

(3)认识直径

教师呈现一条直径。

问还是一条半径吗?

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能说出两个端点都在圆上,而且经过圆心。

师讲解,我们把这样的一条线段叫直径。

直径,d)请你在你画的圆中标出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4)小练习:

我们刚刚一起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

现在老师给你一组线段,你能从中找出半径和直径吗?

(课件呈现练习题)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自身画圆的体会以及通过老师必要的引导和讲解,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后面追加的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使之掌握的更扎实。

2、认识圆的特征

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那么多知识,圆里面还有很多奥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

【篇二:

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

孙瑜霞点击数:

186发布日期:

2012/3/2219:

51:

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心脏工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其实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

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

要想写好教学设计,首先得弄清楚以下基本几个问题。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

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

教学任务及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是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那么现今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

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对于每一节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描述出班级中班长的位置,从而引发矛盾冲突“同一个人的位置,描述的却不一样,怎么办?

”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那就是)约定同一种方法“确定位置”,此时水到渠成,教师揭示:

“竖排的叫做列、横排的叫做行”,并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班级中的行和列,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班长在班级中的位置。

教学到这个时候,教师仍然没有指出“班长的位置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而是将教室里的座位又抽象成了圆圈图,在平面图上认识“列”与“行”,并且师生互动快速记录班级中任意一个同学的位置,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真切感受到“第几列第几行”这种记录方法的繁琐,从而又再次产生了学习新知的需求“怎样写简洁?

”。

学生们大胆的猜测、创造,尽情的表达、交流,这时该教师出场了,教师通过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引出了“数对”,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尽然近乎数学家的思想,由此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极大的学习热情。

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

教师用手指一个同学,请这个同学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它同学判断正误;

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就用手势判断正误。

我们大家不难看出这位老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简洁性、唯一性,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主动、兴趣盎然,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

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一切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上。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

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

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所以,设计者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真正吃透教材,用活教材;

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这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曾经有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内容。

上课开始,把全班男女生各分成3组(男生每组6人,女生每组5人)进行夹玻

璃球比赛,由每组的记录员记录比赛的成绩。

根据每组夹球的总个数分别评出男女生的冠军组,再从男女生的冠军组中选出最后的赢家。

让学生经历从“人数相等比总数——公平”到“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的思考、辨析过程,引出新的问题——求平均数。

教师出示两组夹球情况统计图,在师生共同根据统计图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解决两个实际问题:

求7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求同学们平均每天的饮水量。

之所以如此组织教学内容,是因为教师首先认真地分析了教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索平均数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特征,教材结合“比一比”两个组套圈的情况。

根据统计图讨论哪个组套得准一些,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教师没有让学生比较两个组套圈的情况,而是让学生现场进行夹玻璃球比赛,激起学生参与热情。

根据最后夹得总数评出总冠军,从而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自然而然引出问题———求平均数。

2.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最大限度地凸显。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3.应用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我们的课堂不能依附于教学课件,不能被课件所牵制,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

应该有一席之地,所以在设计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么样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五)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有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加深对学生了解,分析评价的同时也让教师自身总结了教学经验,使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教学设计书写

1.书写内容及步骤

(1)教学设计说明:

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2)教学分析:

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4)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

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

(5)教学过程;

(6)教学反思、评价。

2.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

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

【篇三:

数学教学案例的写法】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案例是对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数学教学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数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数学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和分析。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1、素材真实性

案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

2、选材典型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3、情节具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够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

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而应是对双边活动的具体情节展示叙述,做到翔实、有趣。

4、时空广延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目标全面性

小学数学数学案例对行为等的叙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特性,涵盖教学目标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数学认知的思维活动,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6、灵活性。

数学教学案例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写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记录功能——案例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

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

2、导向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中魂牵梦绕的难题,或者是刻骨铭心的事件。

如果你对案例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的难点在哪里,今后

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3、反思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

如果把反思当成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传播功能——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

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

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

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案例的格式和基本结构。

案例的格式主要有两种:

实录式和条例式。

实录式即把实际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在最后提出一系列供参考、讨论的问题。

条例式即把案例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等部分排列起来。

形式可以是一题一例、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教学工作中的一件事等。

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

一个规范的案例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主题与背景——案例要有主题,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案例要交代案例的条件和背景,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等。

2、情境描述——案例要有情节,有过程,要具体完整,真实感人。

3、问题讨论——案例要有分析,对提出的问题做科学分析。

4、诠释与研究。

五、案例的形式:

根据研究问题的大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主要有:

片段性案例研究、专题性案例研究、综合性案例研究三种形式。

六、教育教学案例的形成过程:

1、首先要选取活生生的材料。

2、选取材料后要进行分析。

3、有了材料,初步做了分析,才可动手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撰写案例的步骤是:

撰写草稿——批判性评论——修改——编辑——尝试使用——再修改。

七、案例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过去时态。

不能是现在,更不能是将来时态。

2、情节要按一定结构。

3、事实反映要充分,要原原本本,绝对不能杜撰。

4、必要时要列出采取的决策。

5、可用表格阐述有关材料。

6、注明引用材料的出处。

7、核对有关数据。

8、可另加附表和附录。

示例:

案例分析

案例: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

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分析:

[参考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

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括号

点评:

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到小括号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