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248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docx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暴利原因及其治理思考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上,银行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毋庸质疑。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银行业整体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的地位亦显著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银行日渐息息相关,诸如水电费的缴纳、房产贷款、个人无抵押贷款、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调节的各项利率更是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各项经济决策。

中国的商业银行正逐步走向国际化,但银行服务质量却很难与国际接轨,业务收费项目更是五花八门,存贷利差仍在扩大。

在金融危机后,银行独善其身,利润大幅增长,其资本利润率已经不禁大幅高于工业,甚至已经高于石油和烟草这两个暴利行业。

本论文主要以我国商业银行为分析对象,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及所占比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揭露了银行业暴利的不合理性,并结合国际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制度的规定等,探讨适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模式。

银行业的暴利现象不能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及竞争力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遗憾,我们应当抛开高利率这一假象,深入探讨制约银行发展的不合理因素,进而提出改善意见。

一、商业银行暴利存在的实际根源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蓬勃发展,银行在为人们以及各种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存贷款等业务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银行业的“暴利”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据数据显示,在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商业银行实现的利润累计达8173亿元,人均净利润近40万元,是工业企业的12倍。

中国银行业连摘利润“桂冠”,真的是中国金融体系制度的优越?

或是中国银行的竞争力已超越西方国际银行?

近期,银行和实体经济一个利厚一个利薄的问题已经到达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并被公开指出了其利润超过烟草石油等垄断行业。

银行应当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如今实体经济亏损和银行“暴利”的现象,不禁让人质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是否履行到位。

2011年7月1日银监会、央行和发改委要求商业银行取消34项服务收费。

但时至今日,消费者发现,商业银行对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置若罔闻,出现收费项目“不减还多”的怪象。

  2012年2月9日,在“银行暴利高过石油和烟草”的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后,银监会召开电话电视会议,通报《中国银监会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主要内容,部署专项治理重点工作。

  2012年2月10号,银监会、人民银行、发改委三部委再次发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规范银行服务收费。

对于三部委的此次联手效果如何,民众依然持观望态度。

  垄断是中国商业银行产生暴利的根源

  据相关资料显示,四大国有银行(中行、工行、建行、农行)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份额中的所有者权益为723>.5%、市场占有率为73.44%、税前利润为75.32%,各项指标均远远超过我国《反垄断法》判定在相关市场是否具支配地位50%的标准。

由此可见,中国商业银行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且该相关市场并未形成充分的竞争;另外,我国的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牢牢控制金融服务市场。

  在中国商业银行领域,往往是四大行带头推出收费项目,其它银行跟风而上。

比如,2009年6月,工行、农行、交行、建行、中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均不约而同地上调了异地存取款、汇款、资信证明等20余项个人业务收费价格。

虽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调整时间不是在同一时间做出的,但它们的调价行为却集中在两三个月内先后推出,收费价格在客观上形成统一,这就直接导致消费者丧失选择权,商业银行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垄断利润。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其一,是各种不公平的收费。

近几年,消费者不满呼声较高的有ATM跨行查询费、账户服务费、银行卡年费、异地存取款费、短信提醒费,零钞清点费等,但无论金融消费者的抗议的声浪如何,银行方面向来都是置若罔闻、想收就收。

据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孟勤国披露的《银行卡收费不当问题调查研究》报告指出,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加了10倍。

 其二,是拒绝交易行为。

如最近发生的“银行停办存折”事件。

部分商业银行的网点不再办理个人活期存折新开业务。

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限制”存折业务,是想通过大力推卡,增加收入。

最主要的就是银行卡手续费和年费,多数银行的年费都在10元左右,如需了解每笔资金的流向,需办理网上银行,又要被收取30到70元不等的费用;想要实时了解账户资金的变动情况和存取款的营业网点,还需要每月交纳2元左右的短信提示费用。

相比存折,银行卡存在着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多种费用,还可为银行创造不菲的中间业务收入,比如开通网银、购买理财产品等。

  其三,是搭售行为。

搭售最多的是理财产品,即便是卖理财品的过程中,各种收费行为也暗存,而几大国有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发行王”,其收费占比也远高于中小银行。

据介绍,理财产品的收费,大概包括销售服务费、理财资产托管及保管费、管理费等等。

而银率网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9371款;另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贷款手续费。

目前银行收取的额外费用有账户管理费、融资咨询费、顾问费等4~5种,成本接近央行规定的极限,即基准利率的4倍,银行对担保贷款收取的年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上上浮50%至100%,但这一高利率并不体现在贷款合同上,而是以贷款融资顾问费的方式一次性收取;再其次就是扣留部分贷款。

除了以各种名目多收费外,银行还会在放款时,以保证金、结算资金等名义,扣除部分贷款作为存款,使得企业实际能够拿到手的贷款大幅缩水,而贷款者却需为所有贷款支付利息和附加成本。

  其四,是差别待遇。

银行业存在“二八定律”,即80%的收益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剩下20%的收益是由剩下80%的储户创造的,这是商业银行藐视、舍弃小额储户的根本原因。

因此,商业银行对于重点客户、大客户开出各种优惠政策和服务,比如,不同的银行会通过不同的优惠条件揽蓄,给银行大客户、重点客户等VIP服务;但对于众多的小储户,不仅原来的免费服务取消,还增加各种收费服务的项目。

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去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8173亿元,人均利润近40万元。

据此预估,2011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会超过1万亿元,那么人均利润会超过50万元。

相比之下,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利润3.68万亿元,人均利润不到4万元。

强烈的数据反差,使得“银行暴利”成为近期媒体关注度极高的关键词。

于是,关注银行业的人们会问:

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到底如何,是否存在垄断?

 

二、分析研究商业银行存在的暴利原因

1.比较研究的方法

本文对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主要国家的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进行了比较。

在比较过程中,笔者考察了其所处的金融环境,避免不同的经济周下的不同盈利方式产生干扰,以便得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同其他国家盈利模式的区别。

2.历史分析法

自我国商业银行成立以来,其主要的经营方式随着所处的时代不断变化。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更替,并分析了现今商业银行利润超越其他企业的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

在解释为什么商业银行会出现如此高的利润时,不可能脱离政府的宏观政策变化的背景,也不可能回避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其带来的影响。

因此,笔者将会对比银行现在的主要利润来源和传统的盈利方式,透过现象预测其不利的影响。

3.规范阐述的方法

商业银行的高利润对于整个银行业固然可喜,但是我们发现我国大型银行的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太过同质化,银行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且有向实体企业转嫁成本之嫌。

目前银行仍在收获规模扩张的红利,若不加快市场化,同质化竞争将不断持续,银行的压力成本也会大幅上涨,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本文在对银行巨额利润来源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建议改革措施,使得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质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而不是依靠牺牲中国的实体经济。

一、银行利润

(一)存贷利差

存贷利差是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也是银行利润主要来源。

据统计,在2011年前三个季度,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差收入达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0%。

笔者了解到,目前银行存款一年定期利率为3.5%,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显示,2011年的CPI总水平为5.4%,因此人们将本钱存到银行进行投资反而是亏本的。

而1年至3年的贷款利率为6.65%,中国银行业存贷利差约为3.2%左右,虽然较2008年的5%有所降低,但相比于发达国家的1%至2%水平而言,仍然是过高的。

贷款的高利率给银行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使得各中小企业的生存更加艰难。

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很多中小企业陷入了资金链断裂。

而银行反而提高了贷款利率,据统计,2011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了20%至50%,大大压缩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尽管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但目前对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仍然设定了严格的限制。

正如在1929年,美国经历了一场经济大萧条,金融市场也随之进入了一段管制时期,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设定了最高限度,即“Q条例”。

然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20%,使得美国存款性金融机构岌岌可危。

随着之后的金融创新,美国分阶段地废除了“Q条例”,逐步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对于储户,银行让对方承受了实际利率亏损;而对于贷款客户,银行则享受了巨大收益。

然后在中国这样的金融市场仍不发达的国家,储户的投资选择极为有限,而且中国人传统的储蓄意识和畏惧风险的心里使得大部分人宁愿将钱存到银行来将损失降至最小。

(二)各项业务收费

借记卡年费,跨行取款费,零钞清点费,密码重置费等等,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收费名目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收费项目多达3000多种,而且收费价码连连攀升。

在英国,金融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高度发达,竞争激烈。

发卡是银行银行争取客户和扩大业务的重要途径,因此各个银行在发卡时都会向客户提供各种优惠。

一般,银行面向普通客户发放银行借记卡是不收工本费的,使用时也不收手续费及年费。

同时,客户向英国任何银行转账都是免费的,而在中国,即便是同一家银行,在外地存取款时也要收取跨地费。

在美国,情况也相似。

美国银行对借记卡涉及到收费的话,基本是存款账户余额低到一定的值,而这个值通常都很低。

总所周知,银行从诞生开始,就带着“资本逐利”的本性,利差、中间业务的收费等是银行们赚钱的主要来源。

作为商业银行,收取服务费无可非议,但至少应当满足客户的知情权,对服务收费项目明码开价。

另外,银行收费应该和成本开销一致,不能通过高收费来牟取暴利。

然而我国的银行大部分属于国有银行,不仅享有政策上的保护,更通过垄断地位肆无忌惮地收费。

相比西方发达的银行业以及世界上著名的大银行,没有哪家银行是依靠坐收年费和手续费来保持盈利的。

真正健全完善的银行,应该靠经纪、投资、资产管理等获取盈利。

我国银行虽有好几家进入了世界500之列,但主要是靠自主收费和定价权,因此,真正的生存能力十分欠缺。

(三)银行贷款主要提供给央企

相比于民间的高利贷,银行的贷款利率算是低的,但是银行的贷款审查条件是相当严格的。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还会充分考虑流动性和安全性。

中小企业作为资金的主要需求者,很多往往通不过银行的贷款审核。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银行的议价能力提高。

中小企业为获得有限的信贷资金,被迫接受利率高达30%-50%的上浮幅度。

为避免坏账,银行往往提高贷款利率,意图减少贷款的发放。

然后,利率的提高则可能诱发逆向选择,使得信誉较低的企业得到贷款,从而坏账率大大增加。

因而,银行偏向于向央企提供贷款,在获得相同利息收入下能够减少风险。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有企业深入改革的过程中,正确运用负债经营策略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经营,严重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财政渠道划拨。

而经过改革之后,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则逐渐转向银行。

国有企业对银行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在银行主导的融资机制下,国有企业无法清偿巨额贷款,因而形成了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使得银行的风险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尽管银行信贷总量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并没有降低,相反融资成本却在节节上升。

这种异常现象主要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苛刻造成的。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提高也拉动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更是催生了民间高利贷的肆虐。

2011年,江浙一袋跑路,断链企业层出不穷,温州更是发生了高利贷崩盘,这些都给我国银行不合理的贷款制度敲响了警钟。

(四)频繁再融资圈钱

银行再融资是指存款以外的其他方式的融资。

银行将居民的存款用于放贷或投资,但受到资金数量的限制,往往会通过其他方式再融资。

2012年以来,多家上市银行均向证监会提出了定向增发申请,,其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内可能会实行新的监管标准,要求正常条件下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对核心资本充足率则分别不低于9.5%和8.5%。

然而农行、交行等的核心资本率均已触线。

因此,为达到监管要求,银行纷纷进行再融资。

但是,频繁的再融资将更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

一方面银行将贷款主要发放于央企及国家投资的大项目

而频繁的再融资同样不利于小企业。

因为一边是大量放贷,大银行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不断地把民间资本转化为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的信贷资金,将大量的资金投向传统大项目;一边是众多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

通过这样的信贷结构,不仅积聚了银行的风险,也不利于发挥银行信贷资金对经济转型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解决商业银行暴利的措施

1、遏制银行暴利必须先打破垄断

  有法律界人士对这个办法提出两大追问:

一是政府定价、指导价范围太窄,而银行自主定价的空间太大;二是要求银行收费“提前报告”和“明码标价”,反而从法律上为银行“高收费合法化”留下借口。

银行乱收费的根源其实在于三个方面:

垄断化、私益化、非法化。

  所谓“垄断化”,就是银行业进入门槛太高,缺乏竞争。

所谓“私益化”,即垄断变成了银行牟取暴利的帮凶,并没有变成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因素。

所谓“非法化”,按《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收费项目和标准由银监会、央行、物价部门共同来制定,但事实上却是各银行依据《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自定。

  要想治理银行乱收费就需要对症下药,第一味“药”就是打破现有银行垄断,鼓励银行业充分竞争;第二味“药”是以法来治理。

既要严格遵循《商业银行法》也要严格遵循《价格法》规定的听证等程序;第三味“药”是让银行服务公益化占主要比例。

  更重要的是,从银行业乱收费持续多年少人监管监督来看,相关机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让人对今后如何监督银行收费充满忧虑。

  2、银行高利润与民企倒闭成反差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对记者表示,2003年开始我国进行的银行业改革,将近10年间,整个银行业呈现高速增长。

但2011年实体经济情况出现问题,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下降,中小企业亏损倒闭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利润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形成的反差较大,这种冰火两重天导致银行业备受指责。

  解决银行暴利问题,一方面,应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银行的垄断局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开放市场,要真正扶持起民间金融,将之纳入合法化、阳光化的轨道。

让金融市场充分竞争。

另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如通过单边或双边加减息的方式将银行利差缩小。

  3、对银行进行反垄断审查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则将中国银行业的垄断称之为“相对性垄断”。

“首先,我国的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银行业不是说谁想开就能开的,牌照并没有放开,准入门槛非常高;其次,几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占的比例非常高,达到70%、80%,而且几大国有银行在调整银行收费价格的时候,相互之间一沟通,消费者只能是被绑架,只能接受被动服务,因为这几大国有银行占有的市场范围太大了”。

  “这里的银行至少有上千家。

”身处美国的刘俊海建议,应该适时地依法对银行业进行反垄断审查了。

“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反垄断法,监管部门如发改委、银监会等,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依据反垄断法对一些银行及其商业行为进行审查。

“目前,银行业如何将钱挣得让大家心服口服是一个问题”。

存贷利差相对较高,某些收费不透明,准入门槛高,确实有些不合适。

人们的批评不无好处,这会迫使银行和决策者认真考虑改革的深化。

现在,业界也在讨论推动利率自由化的事情,清理乱收费已经开展,这都是很好的方向。

银行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规范收费项目,并且逐步引领利率走向市场化。

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枢纽,应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