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501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

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12.1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ΔH=-57.3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A.-69.4kJ·mol-1B.-45.2kJ·mol-1C.+45.2kJ·mol-1D.+69.4kJ·mol-1

2.已知反应

(假定

、ΔS不随温度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B.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

C.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

D.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Al3+数小于NA

B.标准状况下,将2.24L氯化氢溶于足量水中,溶液中含有的HCl分子数为NA

C.1molNaBH4中含的离子的数目为6NA

D.30g甲醛(HCHO)和醋酸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目为NA

4.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

粗镍中含有少量

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

电解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

B.电解过程中,阳极减少的质量与阴极增加的质量相等

C.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主要有

D.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

5.最新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

CO(g)+H2O(g)

CO2(g)+H2(g),CO2的平衡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CO(g)+H2O(g)

CO2(g)+H2(g)的ΔH﹥0

B.在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ν(正)﹥ν(逆)

C.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大

D.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7.25℃时纯水的电离度为a1,pH=2的醋酸溶液的电离度为a2,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a3。

若将上述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a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2=a3<a4<a1B.a3=a2<a1<a4

C.a2<a3<a1<a4D.a1<a2<a3<a4

8.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1∶2的Cu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2Cu2++2H2O

2Cu+4H++O2↑

②Cu2++2Cl-

Cu+Cl2↑

③2Cl-+2H+

H2↑+Cl2↑

④2H2O

2H2↑+O2↑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9.钡的核外电子排布为[Xe]6s2,下列关于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电负性比Cs大B.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

C.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氢气D.第一电离能比Cs小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烯中C=C的键能是乙烷中C-C的键能的2倍

B.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C.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大

D.NH4+中4个N-H键的键能不相同

11.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

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粒子间作用力与氮化硼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都相同的是

A.硝酸钠和金刚石B.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D.苯和萘

12.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固态时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晶体

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C.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固态不导电而熔融状态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13.燃烧0.1mol某有机物得0.2molCO2和0.3molH2O,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3

B.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原子数目之比为1∶3

C.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可能含有

双键

D.该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

14.已知酸性大小:

羧酸>碳酸>酚。

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的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取代(均可称为水解反应),所得产物能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A.

B.

C.

D.

15.1,6﹣己二胺(H2N﹣(CH2)6﹣NH2)毒性较大,可引起神经系统、血管张力和造血功能的改变.下列化合物中能与它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NaOHB.Na2CO3C.NaClD.HCl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淀粉、蛋白质、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船身上镶锌块能减轻海水对船身的腐蚀,是利用了原电池原理

C.甲烷燃烧放热,表明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医疗上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胶体的渗析

17.下面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它们都易溶于乙醇、乙醚

C.二者都是六碳糖D.果糖比葡萄糖要甜

18.0.1mol以CnHmCOOH所表示的羧酸加成时需50.8g碘,0.1mol该羧酸完全燃烧时,产生CO2和H2O共3.4mol,该羧酸是(  )

A.C15H27COOHB.C15H31COOH

C.C17H31COOHD.C17H33COOH

19.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气反应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D.乙烷和氯化氢反应

20.有人设想合成具有以下结构的四种烃分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甲分子内含有10mol共价键

B.由乙分子构成的物质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丙分子的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三种

D.分子丁显然是不可能合成的

二、填空题

21.如图中,甲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乙是铜的电解精炼,丙是电镀,回答:

甲乙丙

(1)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甲电池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

(2)在粗铜的电解过程中,图中c电极的材料是__(填“粗铜板”或“纯铜板”);在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若粗铜中还含有Au、Ag、Fe等杂质,则沉积在电解槽底部(阳极泥)的杂质是__,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有__。

(3)如果要在铁制品上镀镍(二价金属),则e电极的材料是__(填“铁制品”或“镍块”,下同),f电极的材料是__。

(4)若e电极的质量变化118g,则a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

22.如图是s能级和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试回答问题。

(1)s电子云轮廓图呈________形,每个s能级有________个原子轨道;p电子云轮廓图呈________状,每个p能级有________个原子轨道,其能量关系为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电子;元素X的名称是____,它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

(3)若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为nsn-1npn+1,那么Y的元素符号应为________,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1)将等径圆球在二维空间里进行排列,可形成密置层和非密置层,在图1所示的半径相等的圆球的排列中,A属于________层,配位数是________;B属于________层,配位数是________。

(2)将非密置层一层一层地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种金属晶体的晶胞,它被称为简单立方堆积,在这种晶体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平均每个晶胞所占有的原子数目是________。

(3)有资料表明,只有钋的晶体中的原子具有如图2所示的堆积方式,钋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元素符号是________,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2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分析其结构,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其分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含有____个不饱和碳原子,分子中有____个双键。

(3)分子中的极性键有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4)分子中的饱和碳原子有______个,一定与苯环处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有______个。

(5)分子中C—C===O键角约为__________,H—C≡C键角约为________。

25.

(1)在①CO2,②NaCl,③Na,④Si,⑤CS2,⑥金刚石,⑦(NH4)2SO4,⑧乙醇中,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填序号,以下同),含有金属离子的物质是__,分子间可形成氢键的物质是________,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①~⑤五种物质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

(2)A,B,C,D为四种晶体,性质如下:

A.固态时能导电,能溶于盐酸

B.能溶于CS2,不溶于水

C.固态时不导电,液态时能导电,可溶于水

D.固态、液态时均不导电,熔点为3500℃

试推断它们的晶体类型:

A.__;B.__;C.__;D.__。

(3)下图中A~D是中学化学教科书上常见的几种晶体结构模型,请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

A.__;B.__;C.__D.____。

26.呋喃酚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A在空气中久置会由无色转变为棕褐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____组峰。

(2)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X的分子式为C4H7Cl。

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4)要鉴别化合物C和D,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的同分异构体很多,符合下列条件的有______种,写出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任写一种)。

①苯的衍生物 ②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③含有酯基

四、实验题

27.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_;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填写字母),操作时应先点燃_________处的酒精灯;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5)读取氮气的体积时,应注意: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6)实验中测得氮气的体积为VmL(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_________(填编号)

A.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B.生成水的质量

C.通入氧气的体积D.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题中信息可知,①HCN(aq)与OH-(aq)=CN-(aq)+H2O(l)ΔH=-12.1kJ·mol-1;②H+(aq)+OH-(aq)=H2O(l)ΔH=-57.3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HCN(aq)=CN-(aq)+H+(aq),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12.1kJ·mol-1-(-57.3kJ·mol-1)=+45.2kJ·mol-1,故选C。

2.B

【详解】

时,反应能自反进行,

,只有T很大,即高温时,才能保证

时,即高温下该反应为自发过程,低温下该反应为非自发进行,B满足题意。

答案选B。

3.D

【详解】

A.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铝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A错误;

B.HCl溶于水后,全部电离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溶液中无HCl分子,故B错误;

C.NaBH4由1个钠离子和1个BH4-构成,故1mol中含2NA个离子,故C错误;

D.甲醛和醋酸的最简式均为CH2O,故30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NA个碳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根据电解原理,粗镍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粗镍作阳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强的先放电,因此阳极先发生反应:

,阴极发生反应:

,因此电解过程中阳极减少的质量与阴极增加的质量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相应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推出

活泼,

放电,

不放电,阳极泥中主要有

,故C正确;

D.精炼时,电解液中含有

,因此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除

外,还有

,故D错误;

答案选C。

5.C

【详解】

A.根据能量--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I的能量高于状态III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错误;

B.根据状态I、II、III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O中的C和O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

C.由图III可知,生成物是CO2,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c(CO2)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进行,故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H>0,故A正确;

B.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c(CO2)高于平衡浓度,故反应一定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一定有υ(正)<υ(逆),故B错误;

C.平衡状态A与C相比,C点温度高,已知△H>0,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浓度减小,所以A点CO浓度大,故C正确;

D.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故K1<K2,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等知识,注意曲线的各点都处于平衡状态,明确化学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注意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

7.A

【解析】

【分析】

水为极弱的电解质,酸、碱抑制水的电离,若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相等,对水的抑制程度相同,H+浓度或OH-浓度越大,对水的抑制程度越大。

【详解】

酸、碱抑制水的电离,pH=2的醋酸溶液中H+浓度等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OH-浓度,则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则有α2=α3<α1;pH=2的醋酸溶液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溶液过量,得到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抑制水的电离,溶液中H+浓度减小,较原醋酸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小,所以α2=α3<α4<α1,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注意酸、碱抑制水的电离,抑制程度与H+浓度或OH-浓度的大小有关,注意弱酸部分电离,pH=2的醋酸溶液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酸溶液过量是解答关键。

8.D

【详解】

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1∶2的Cu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设硫酸铜浓度为1mol/L,体积为1L,氯化钠浓度为1mol/L,溶液体积为2L,则n(CuSO4)=n(Cu2+)=1mol,n(NaCl)=n(Cl-)=2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

第一阶段:

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铜离子放电,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转移2mol电子时,氯离子恰好放电完全,则此时发生的电解反应为②;

第二阶段:

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所以发生的电解反应为④;

选D。

9.D

【解析】

【分析】

根据钡的核外电子排布[Xe]6s2可知,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IIA族,位于同周期第IA族的元素是Cs,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

【详解】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故Ba电负性比Cs大,A正确;

B.Ba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已知与钡同周期的镁能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气,故钡也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氢气,C正确;

D.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递增趋势,但是第IIA元素的最外层s轨道是全充满状态,其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高,故Ba的第一电离能比Cs大,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10.B

【分析】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轨道之间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π键的重叠程度要比以“头碰头”的方式形成σ键的重叠程度小得多。

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的σ键比π键牢固,σ键的键能通常大于π键。

【详解】

A.乙烯中两个碳原子间存在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乙烷中两个碳原子间存在一个σ键,乙烯中C=C的键能应当大于乙烷中C-C的键能且小于乙烷中C-C的键能的2倍,故A错误;

B.氮气分子中有三个共价键,1个σ键和2个π键,故B正确;

C.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差别越大,共价键的极性就越强;N原子与O原子吸电子能力的差值小于C与O吸电子能力的差值,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小,故C错误;

D.在NH4+中参与成键的8个电子分布在原子最外层的4个能量相等的sp3杂化轨道中,4个N-H键的键能键长键角都相等,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

通过物质的结构式,可以快速有效判断键的种类及数目;判断成键方式时,需要掌握:

共价单键全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2个π键,且σ键比π键稳定。

11.B

【解析】

【分析】

氮化硼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所以氮化硼是原子晶体;氮化硼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是共价键。

【详解】

A、硝酸钠是离子晶体,熔化需克服离子键;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是共价键,故不选A;

B、晶体硅和水晶都是原子晶体,熔化时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都是共价键,故选B;

C、冰和干冰都是分子晶体,冰熔化时需克服氢键和范德华力,干冰熔化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不选C;

D、苯和萘都是分子晶体,熔化时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都是分子间作用力,故不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晶体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从物质的性质判断晶体的类型,以此判断需要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

12.D

【详解】

A.固态时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晶体,也可能是原子晶体如硅,或混合型晶体如石墨,A不正确;

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B不正确;

C.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属于电解质的分子晶体,C不正确;

D.固态不导电而熔融状态导电的晶体,说明其在晶体状态下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在熔融态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一定是离子晶体,D正确。

故选D。

13.A

【分析】

根据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推出0.1mol有机物中含有0.2molC和0.6molH,即1mol该有机物中有2molC和6molH,据此分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推出0.1mol有机物中含有0.2molC和0.6molH,即1mol该有机物中有2molC和6molH,因为题中无法确认有机物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因此无法确认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即无法确认有机物结构简式,故A说法错误;

B、根据A选项分析,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原子数目之比为2:

6=1:

3,故B说法正确;

C、1mol该有机物中含有2molC和6molH,该有机物分子式C2H6Ox,不饱和度为0,即不含碳碳双键,故C说法正确;

D、根据A选项分析,该有机物中可能存在氧元素,也可能不存在氧元素,故D说法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利用原子守恒和元素守恒,推出有机物中C原子的物质的量和H原子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有机物的质量,确认是否含有氧元素,从而求出有机物的实验式,最后利用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求出有机物的分子式。

14.C

【分析】

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取代,所得产物能跟NaHCO3溶液反应,说明水解后生成的官能团具有酸性,且酸性比H2CO3强,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

水解生成

,为醇类物质,不具有酸性,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故A错误;

B.

水解生成

,酚羟基比碳酸弱,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故B错误;

C.

水解生成

,酸性比碳酸强,可与碳酸氢钠反应,故C正确;

D.

水解生成

,为醇类物质,不具有酸性,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5.D

【解析】

【分析】

氨基显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详解】

H2N﹣(CH2)6﹣NH2分子中有两个氨基,氨基显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H2N﹣(CH2)6﹣NH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lH3N﹣(CH2)6﹣NH3Cl。

H2N﹣(CH2)6﹣NH2不能与NaOH、Na2CO3、NaCl反应,故选D.

16.A

【解析】

【详解】

A、蔗糖、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船身上镶锌块,锌、铁和海水能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锌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从而铁被保护,所以是利用原电池原理,B正确;

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该反应放热,C正确;

D、血液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代谢产生的废物是离子或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D正确;

正确选项A。

【点睛】

高分子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天然高分子常见的有: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合成高分子有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合成塑料等。

17.B

【详解】

A.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但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果糖易溶于乙醇和乙醚,但葡萄糖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故B错误;

C.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都是六碳糖,故C正确;

D.果糖的甜度比葡萄糖要更甜一些,故D正确;

故选B。

18.C

【解析】

【详解】

0.1mol加成时需50.8g碘,即n(I2)=

=0.2mol,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C=C键;

A.C15H27COOH中含有2个C=C键,0.1mol该羧酸完全燃烧,产生CO2和H2O共(1.6+1.4)mol=3.0mol,故A错误;

B.C15H31COOH为饱和酸,不含C=C键,故B错误;

C.C17H31COOH中含有2个C=C键,0.1mol该羧酸完全燃烧,产生CO2和H2O共(1.8+1.6)mol=3.4mol,故C正确;

D.C17H33COOH中含有1个C=C键,0.1mol该羧酸完全燃烧,产生CO2和H2O共(1.8+1.7)mol=3.5mol,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C

【详解】

A.乙烷和氯气反应可以生成一氯乙烷,但是副产物多,不易分离;

B.乙烯和氯气反应,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