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258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docx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

RevisedbyLiuJingonJanuary12,202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小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1、自然资源: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气候、矿产、生物、水、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和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少一些)两大类,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要注意节约使用。

2、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世界环境日:

6月5日地球日:

4月22日

3、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由于人口多,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我国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5、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状况,首先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

修建水库。

6、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山地多,平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7、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常见的有:

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包括: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

9、在我国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南方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甘蔗。

北方主要种植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棉花。

10、我国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东南林区)

11、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2、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13、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14、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最多。

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已经建成九大钢铁工业中心。

其中,鞍山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15、中国四大工业基地:

(1)辽中南工业基地:

我国着名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沈阳、大连、鞍山

(2)京津唐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北京、天津、唐山

(3)沪宁杭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上海、南京、杭州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广州、深圳、珠海

16、我国目前初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目前,我国共有53个高新区,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京中关村

17、现代交通运输的五种形式及其特点:

(1)铁路:

我国最重要的长距离运输方式,运量大,速度快,运价低。

(2)公路:

最灵活的运输方式,可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

(3)水运: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

(4)航空:

适合贵重或急需的且数量不大的货物运输,速度最快、运价最高、运量小。

(5)管道:

主要运输石油、天然气。

18、主要南北铁路干线:

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宝成—成昆线

主要东西铁路干线:

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京包—包兰线

重要铁路枢纽:

郑州、北京、徐州等。

19、主要的港口:

大连、天津、上海、宁波、广州、湛江等。

三大航空港:

北京、上海、广州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1、民居:

傣族(竹楼)、土家族(吊脚楼)、蒙古包(蒙古族)、两面坡式民居(南方地区)、平顶房(北方、西北地区)、四合院(华北地区)、窑洞(黄土高原)、骑楼(广东)

2、服饰:

傣族(短衣、薄)、藏族(藏袍)

3、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

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其中,山东泰山是我国第一个世界遗产。

广东的世界遗产有:

开平碉楼与村落、韶关丹霞山

8、主要景点的分布省区:

湖南—武陵源、江苏—苏州园林、四川—黄龙、九寨沟

安徽—黄山、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台湾--日月潭、西藏--布达拉宫、山东—泰山、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甘肃—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一)首都北京:

1、北京:

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临近渤海,大致位于40°N、116°E,属温带季风气候。

2、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交通、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二)珠江三角洲:

(独木成林:

主要分布在南方的热带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海南。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为中国的“南大门”。

2、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其中心为广州市,经济较发达的还有深圳、珠海(中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区位因素(临海,靠近港澳)、人文因素(多侨乡)和政策因素(改革开放)等。

4、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轻工业发达,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

5、珠江三角洲的特色农业:

基塘农业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2、地形:

三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3、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4、绿洲农业:

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

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甜菜和瓜果等。

特色水利工程:

坎儿井

5、西气东输:

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穿越了9个省区,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四)香港和澳门:

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以东,与深圳相邻。

澳门位于珠江口以西,与珠海相邻。

2、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的200多个岛屿组成,人口密度约6000人/平方千米。

3、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人口密度约17244人/平方千米。

4、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设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5、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6、香港第三产业发达,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7、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博彩业、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8、香港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香港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前店后厂”

(五)台湾:

1、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海域,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海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台湾由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兼跨热带和亚热带。

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3、台湾的人口2200多万,98%是汉族,他们多是明、清以来广东、福建两省移民的后代,台湾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4、台湾的地形以山脉和平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最高峰:

玉山,最长河流:

浊水溪,最大湖泊:

日月潭

5、经济:

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属于外向型经济。

台湾硅谷(高新技术产业):

新竹科学园区

6、资源丰富的宝岛:

森林之海:

1/2覆盖着森林,樟脑的产量全球第一;

海上粮仓:

盛产稻米;水果之乡:

香蕉、菠萝等;

东方甜岛:

甘蔗;东南盐库:

海盐。

(六)黄土高原:

(风吹来的高原)

1、位置:

主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黄土广布。

2、特点:

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3、治理黄土高原的关键:

退耕还林还草。

4、陕西国家级农业高新区:

杨凌

5、丰富的矿产资源:

煤炭(乌金三角:

晋、陕、内蒙古)

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

一、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①、1月份0℃等温线(河流:

以北,冬季结冰;以南,不结冰)

②、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⑥、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⑦、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⑧、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差异

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

山地、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河流

流量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期

流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期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人文差异

耕地

旱地

水田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主要水果

苹果

柑桔

主食

面食、小米(黄土高原)

大米

传统交通

陆运为主:

汽车、马车

水运为主:

船舶

传统民居

防寒保暖,屋顶坡度小

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

传统运动项目

溜冰、滑雪

游泳、赛龙舟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

盆地、高原为主

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特征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日照充足

温差大,干燥,日照强

区域特征

干旱(距海远)(最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高寒(海拔高,气温低)

河湖

稀少,水量小,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中国最长内流河:

塔里木河

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中国最大湖泊:

青海湖

植被

温带草原,自东向西依次为: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高寒草地

牧业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青海和西藏是高寒牧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灌溉农业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及天山山麓的绿洲

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主要农作物

小麦、棉花、葡萄、哈密瓜(主食:

面食)

青稞(主食:

糌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