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64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当运输的物质是O2时,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受O2浓度影响但不需要载体,A错误;

性激素为固醇类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胰岛素是蛋白质,运输方式是胞吐,B正确;

水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即由水分子多的一侧向水分子少的一侧运输,C正确;

某些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如神经细胞内Na+的内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D正确。

4.[2019·

河南林州一中调研]下列有关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准确判断植物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

C.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与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关系

D.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总是随着水分的吸收而同比例吸收

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没有大的液泡,在30%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A错误;

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只能大致判断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B错误;

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与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关系,C正确;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和吸收水分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错误。

5.[2019·

山西康杰月考]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方式表示协助扩散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

C.③、④两种方式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

图中①是主动运输,A错误;

②是被动运输,⑤⑥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共同点是都不需要能量,B错误;

③④是胞吞或胞吐,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

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中,D错误。

6.[2016·

上海卷]

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

A.①和细胞膜

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

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

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色素存在于液泡(②)中,A、B不合题意;

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使色素分子不能自由通过而只能分布于液泡中,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C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7.[2016·

天津卷]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B

甲、乙、丙图分别表示细胞的正常形态、质壁分离状态、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实验全过程都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需要更换目镜,这些状态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依次发生,A项错误,B项正确;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

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从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的水分子少于从细胞外扩散到细胞内的水分子,D项错误。

8.[2019·

郑州一测]饥饿状态下,肠腔内的葡萄糖通过SGLT1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进食后,小肠微绒毛局部葡萄糖浓度由于二糖的水解而升高,细胞通过GLUT2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速率比通过SGLT1快数倍(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GLT1和GLUT2都属于载体蛋白,两者都应该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B.图中的二糖可能是麦芽糖

C.SGLT1和GLUT2同时存在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D.葡萄糖通过SGLT1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吸收所需营养物质

SGLT1和GLUT2都能运输葡萄糖,二者都属于载体蛋白,但GLUT2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不需要消耗能量,没有ATP水解酶活性,A错误;

麦芽糖进入肠腔后可水解为二分子葡萄糖,其属于二糖,B正确;

SGLT1和GLUT2的同时存在使肠腔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正确;

机体可通过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选择性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D正确。

9.[2019·

贵州清华中学第一次考试]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

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

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细胞,15min之后不再进入

C.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

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不同

D.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

据图分析,只有放入尿素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萝卜条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A错误;

对照组中实验开始15min后萝卜条长度不变,这是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所致,而不是水分子不再进入,B错误;

尿素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K+、NO

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

若一直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该植物细胞会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细胞死亡后的萝卜条不再缩短,D错误。

10.[2019·

南宁月考]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甘油进出细胞的速率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B.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顺着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

C.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从环境中摄取碘的过程消耗能量

D.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均通过胞吐排出细胞

D

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运输速率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A正确;

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B正确;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从环境中摄取碘的过程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C正确;

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不一定通过胞吐排出细胞,如性激素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D错误。

11.[2019·

大庆月考]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状况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A.≥0.2

B.≤0.2

C.<

D.0.15<

土壤溶液<

由表格信息知,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约为0.2mol/L,该植物要能在乙地生长,则必须保证能正常吸水,即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12.[2019·

江苏如东月考]甲、乙、丙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图示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

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

D.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

根据图示可知,该种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因为该过程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A错误;

图乙表示该离子与载体结合,图丙表示运输该离子需要消耗能量,图甲表示该离子被转运到膜的另一侧,故该离子正确的跨膜顺序是乙→丙→甲,B正确;

图中载体蛋白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开闭,C错误;

离子跨膜运输与细胞膜上相应的载体蛋白有关,并不是随机进出细胞的,D错误。

13.[2019·

合肥检测]如图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的示意图。

A.物质P可能是氧气

B.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

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

D.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消耗能量

物质P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氧气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自由扩散过程,A错误;

物质Q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过程,物质Q不一定是水分子,B错误;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正确。

14.[2019·

东北育才学校月考]图1~4表示物质浓度或O2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限制图中A、C两点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将图2与图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图3表示,说明该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故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

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图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只有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正确;

限制图中A、C两点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可能是载体的数量,C正确;

图4中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D错误。

15.[2019·

甘肃模拟]如图表示两种细胞输入和输出物质的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胞吞,乙表示胞吐

B.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甲需要消耗ATP,而乙不需要

D.抗体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均与乙图中的方式相同

从甲图和乙图中小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甲表示胞吞,乙表示胞吐,A正确;

两种非跨膜运输方式实现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胞吐和胞吞都需要消耗ATP,C错误;

抗体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都是胞吐,D正确。

16.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依题干信息,神经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故Na+内流是一个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Na+外流(排出)是一个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17.[2019·

四川双流月考]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

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  )

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减慢最终维持稳定

B.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只能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且速率逐渐减慢

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扩散

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属于自由扩散,只与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和液面高度差有关,浓度差越大同时液面高度差越小扩散速率越快,所以刚开始时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速率最快,之后逐渐降低,A错误;

液面上升时,水分子可以双向扩散,只是由清水→蔗糖溶液的扩散速率大于由蔗糖溶液→清水的扩散速率,B错误;

因为半透膜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故半透膜两侧始终存在浓度差,两侧溶液浓度不可能相等,C错误;

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升高其实是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不相等的结果,当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D正确。

18.[2019·

湖南长沙铁路一中阶段测试]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的比较结果,见右图所示,其中细胞膜内外浓度情况未标出。

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

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

图中显示氨基酸和钠离子可共用同一载体进入细胞,A正确;

葡萄糖进入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

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正确;

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D错误。

19.[2014·

全国卷Ⅱ]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

L-1之间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都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

a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小于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说明b组吸水较少,因此b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a组高,A错误;

根据柱形图分析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细胞的,B错误;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根据柱形图可知,蔗糖浓度为0.4mol/L的c组细胞吸水,而蔗糖浓度为0.5mol/L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之间,D正确。

20.[2019·

贵阳普通高中摸底]已知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刺激时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B.温度能够影响离子泵,从而影响物质跨膜运输

C.使离子通道打开的适当刺激有可能是神经递质

D.一种离子通道可允许多种离子通过

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的跨膜运输需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而温度能影响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物质跨膜运输,B正确;

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Na+通道打开,C正确;

离子通道具有专一性,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D错误。

课时测评④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

1.[2019·

福建永安三中质检]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性的膜材料,用于自制渗透计。

他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对收集到的四种材料甲、乙、丙和丁进行实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

据图分析,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  )

A.甲  B.乙

C.丙D.丁

根据图1漏斗内糖水的液面高于烧杯中的水的液面,说明一定时间内,水分子大量渗透到漏斗中而使其液面升高,但当液面差达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浓度差和压力差的综合作用使液面不再升高,因此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甲;

乙曲线一直平衡,表示材料不透水;

丙曲线先升高后降低,材料不符;

丁曲线不断降低,表示糖类和水均可通过。

故答案选A。

湖南郴州质检]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是该实验的最佳材料

B.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速率和细胞液浓度都逐渐变大

C.当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有较大间隙时细胞一定处于失水过程中

D.只需用低倍镜观察中央液泡、原生质层和细胞的变化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应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因为外表皮液泡内含有色素呈紫色易于观察,A错误;

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在缩小,所以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变小,但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B错误;

当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有较大间隙时细胞可能处于失水过程中,也可能处于吸水过程,还可能处于动态平衡过程,C错误;

该实验用低倍镜观察中央液泡的变化、原生质层的位置和细胞大小的变化即可,D正确。

寿县月考]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胞吐过程是借助于囊泡运输并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胞吐,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A、C、D不符合题意。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是通过核孔完成的,不属于胞吐过程,B符合题意。

湖南益阳、湘潭调研]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盐调节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B.胰岛素的分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该物质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人的红细胞处于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产生质壁分离现象

D.物质进出细胞,依赖于细胞膜中某些组成成分的不断移动

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分泌方式属于胞吐,B错误;

人的红细胞无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物质进出细胞,主要依赖于构成细胞膜的大多数蛋白质的运动和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D正确。

5.[2014·

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红色花瓣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便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

用黑藻叶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能够以叶绿体为标志观察到原生质体的收缩,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

由于不同部位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故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做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观察液泡大小的变化,D项正确。

6.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分类示意图。

已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f可表示主动运输

B.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g可表示自由扩散

C.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c可表示主动运输

D.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c、d可表示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胞吞和胞吐、主动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若a和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c和d可以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g和h为胞吞和胞吐,f为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A、D正确;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只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c和d可以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f为自由扩散,g和h为胞吞和胞吐,B错误、C正确。

7.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低温对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和所运输物质种类都有很大影响

B.载体蛋白结构异常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影响较为显著

C.受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影响较大的运输方式是被动运输

D.土壤通气状况对陆生植物根系的主动运输有很大影响

低温仅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对所运输物质种类有很大影响,A错误;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载体蛋白结构异常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影响较为显著,B正确;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二者均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受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影响较大,C正确;

土壤通气状况通过影响植物根系的有氧呼吸来影响主动运输过程,D正确。

8.[2019·

河北两校联合测试]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基本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置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可能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植物细胞在30%的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B表示原生质体的长度,A表示细胞长度,D错误;

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体逐渐变小,细胞壁伸缩有限,A长度基本不变,B/A值越小,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将其放入清水中将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细胞长度A基本不变,A正确;

若将其放入40%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可能更加明显,B/A值变小,B正确;

B/A值体现了质壁分离程度,即细胞失水的程度,C正确。

9.[2017·

全国卷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性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常见方式有三种,方式一: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交流,如题干中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性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

方式二:

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如题干中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

方式三:

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完成信息交流,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

10.[2017·

全国卷Ⅱ]将某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