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简报82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12737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简报82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研简报82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研简报82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研简报82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简报82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科研简报82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简报82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研简报82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9月13日,徐汇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在徐教院装修一新的多功能厅举行。

张才龙主任作解读本学期工作计划的报告。

张主任对今年年底的教科研年检工作、市区各级教科研课题申报、成果申报及先进集体与个人评选工作作了具体工作布置。

南洋初级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2016年9月——2017年2月)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科室和学校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发展纲要,围绕学校深入创建新优质学校工作总目标以及《基于航空航天校本课程的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坚持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以视导工作抓手,深入课堂探索教育规律,深入研究和回答学校深化综合教育改革发展中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问题和处于“瓶颈”的现实问题,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室对全校教育科研的普及、指导、管理、研究、咨询等重要作用,本学期以“迎接南洋中学120周年校庆教师科研论文征集”活动成果为契机,继续组织指导教师写作、修改教育科研论文、教育教学个案,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形成相关教学反思成果。

按照区教科室的工作布置,完成各类课题申报、开题、中期研究论证以及结题工作的指导、管理与参与。

二、主要工作:

1、普及工作:

继续办好学校《科研简报》“科研动态”、“论文荟萃”、“课题实践”、“理论启迪”、“课例解析”、“感悟与体会”等栏目,为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实践展示平台。

积极宣传、普及教育科研及拓展、探究校本课程建设知识和方法,传播教育科学理论,创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良好氛围。

继续推广“三风建设”课题、“关爱教育”课题成果,深入年级组、教研组及备课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宣传普及教育改革发展先进经验,为学校教改大局服务,为实现学校“深化综合教育改革”工作总目标服务。

2、指导工作:

切实加强对学校区重点课题等各级各类课题进行研究指导。

对教师个人申报校级课题者,分别进行申报立项及研究总结指导。

继续实施教研组教学案例研究等培训工作,提升教学骨干、教研组长的教科研能力。

在“迎南洋校庆教师教科研论文征集”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科研简报》“集思广益”、“论文荟萃”等栏目,形成南初教师教学反思论文新成果

3、管理工作:

在区教科室和学校指导下,为学校各级各类课题开题、研究、中期论证及结题等工作做好相关审核、管理与调控;

加强对拓展课题等新课程的日常管理与调控。

完成2016年的学校教育科研年检工作。

4、研究工作:

继续进行“教育三论”——教育哲学原理论、教育科学方法论、教育艺术形式论的理论研究工作;

继续进行整体心理学(结构心理学、色度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工作。

5、咨询工作:

通过学校《科研简报》相关栏目及面谈等途径,对教师关注的科研信息、知识与方法等及时作出回答、解释。

6、其他工作:

承担学校校史概略写作等工作任务,为学校文化软实力积累提升作持续努力。

南洋初级中学科研室2016年9月

☆☆☆☆☆☆校史传承☆☆☆☆☆☆

【编者按】

为迎接、庆祝南洋中学建校120周年,本着“以史为鉴”精神,《科研简报》“校史传承”栏目陆续刊登《上海市茶陵中学校史概略》、《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校史概略》、《上海市第五十九中学变迁》等校史专文。

每一个南洋人,都是南洋中学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

水滴成河,百川入海,海深为洋。

我们都是南洋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与推动者。

正如毛泽东名言: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辩证历史唯物论在肯定人民大众是创造、推动历史的主体力量提前下,也肯定历史人物个体所起的作用(有时可能是关键作用)。

编写者在撰写校史概略时,本着尊重事实与实事求是的态度执笔,但深感个人能力不足,时间有限,虽采访一些退休教师(丁志华老师、董其庆老师、李桂英老师、崔兆祥老师等,在此向他们深表感谢),难免缺失错讹,敬请知情者予以指正。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并具有修史优秀传统的民族。

对历史的总结、反思与反省越全面丰富与深刻,就越有可能在不断改进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海市茶陵中学校史概略

上海市茶陵中学创建于1965年,迄今已二十五年。

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的办学宗旨,广大教职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同心协力,克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为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生力军。

特别是近几年,茶陵中学得以稳定、协调的发展,体现出年轻学校旺盛的生命力和崭新的精神风貌,被群众视为“还是很有希望的一所学校”。

(一)

1965年,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决定在肇嘉浜路以南、大木桥路以东的普通劳动人民较集中的居住区,创办一所初级中学。

区领导对办好这所旨在“培养合格的劳动大军”的新型学校寄予了厚望,从几所传统名校抽调力量,组成新学校的第一任领导班子:

委派原南洋中学的李良才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原市二中学的李宗真同志任校长,原位育中学的过载青同志任教导主任。

教学骨干阵容整齐,有四名教研组长是由区教育局指定的。

当时全校共有教职工60余人,担任了初一年级(12个班)与初二年级(12个班)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中,初一年级的学生是从附近各小学招收的新生,初二年级则分别来自共青中学与零陵中学(“共青”2个班,“零陵”10个班)。

创校伊始,择大木桥路130弄底3945.82平方米为学校用地,投资26万元营造建筑面积3736平米的四层教学大楼。

由于学校基本设施(教学楼等)尚未竣工,1965年秋季开学,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分别暂借永嘉路第三小学、东安中学的教室上课,半年多后迁入新建的校舍。

最初,学校曾暂名“襄阳中学”,为了发扬革命传统,后正式决定以老革命根据地——“茶陵”为校名。

茶陵中学校址原为荒废了的回民坟地(学校教工曾在绿化建设中挖出二口明代古棺,内有铜镜、木梳等文物,交上海博物馆收藏),一经改造,昔日的乱岗荒地变成了劳动人民子女的学府。

当时,学校工作万事具备。

教职工人员配备齐全,群情振奋。

中共徐汇区委教育卫生部长魏行之同志来校“蹲点”指导,更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那时学校虽有通行的上下班制度,但许多教职工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一心一意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

为了搞好业务进修,数十名教师以校为家。

如语文组住校教师,每至夜晚便苦练书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全校形成了以老带新,团结和谐的教师集体。

无须讳言,茶陵中学地处人称“下只角”的地区,客观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很多。

解放前这里曾是三教九流混杂之地,大量下层劳动大众缺乏基本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条件。

历史的原因决定了茶陵中学学生来源的特征——文化素质普遍较差,而这又必然大大增加了施教者的教育难度。

鉴于这种先天不足的状况,学校领导班子提出半年内抓常规教育,努力稳定学校基本秩序的要求,经过一番艰辛而持续的努力,学校里书声朗朗,气象一新。

茶陵中学创校第二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文革期间,茶陵成为重灾区之一,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这种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调的不利因素,成为茶陵中学历史性的困难与症结,其影响波及长远,值得我们加以深刻的反思,总结。

(二)

自文革结束的1976年开始,茶陵中学各项工作循序步入正轨,进入恢复、稳定与发展的新阶段。

1976年,学校创建校办工厂。

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使之符合社会对新型劳动者的要求,校方曾组织学生参加校办厂的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素质。

此外,学校还规定每周一为“校园环境卫生日”,组织学生集中打扫。

社会上公认:

茶陵中学培养出的学生,特别能吃苦耐劳,不论工作多苦、多累,都乐意去做。

在学工、学农等活动中,茶陵中学也曾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从师资队伍方面看,当时即使不能说是人才济济,也确实颇具实力。

校方在人员配置、安排上绝无捉襟见肘之感。

由于学校在文革期间曾开办高中(1980年后取消高中,恢复为初级中学),一度也投入到“高考”的竞争之中。

七七届毕业生(七八年参加高考)的升学率,在斜土地区名列前茅。

尤其是数学、物理等学科,在小面积上有所突破,涌现出一些尖子学生:

如七七届毕业生高瞻参加该年全国数学竞赛,获三等奖,赴京领奖,免试直升交大(后赴西德公费留学);

七六届学生邢彦彦参加著名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主持的全美招生考试,被录取赴美留学。

1985年前后,一批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充实了茶陵中学的教师队伍。

这些教育战线“新生血液”的输入,使学校各项工作更加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从创校至今,学校师资队伍在整体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

1989年,全校教师中达到大学或大专毕业水平的,占教师数的88%(1965年不到50%)。

同时,学校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基本设施的建设也有所发展,如1988年,把原阅览室改建成可供开大会使用的小礼堂。

内配有电视机、录像机等电子设备,兼做电化教室。

(三)

学生来源差(每年招收的新生中30%左右的学生曾是小学留级生,有些学生甚至留过二三年),也决定了茶陵中学教育、教学的特点:

花费的力气大而收获却并不一定理想。

教师除了必须完成日常工作外,还得花费大量精力去处理许多外人无法想象、属于岂有此理,竟有此事之类的琐碎麻烦事。

至于班主任教师,则更是承受着沉重的工作负担与压力。

他们不计时间,不计得失的融在学生中间,时常苦口婆心地与之促膝长谈,大到讲做人的道理,小到讲如何保持个人卫生。

对学生的关心可谓是循循善诱,无微不至。

“如何转化后进学生”,曾一度是我校工作探索的一个侧重点。

文革结束后,大家群策群力,经过几年的努力,这方面的工作实践颇有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1980年秋,区教育局曾在我校召开现场会,总结、介绍有关的经验。

全校所有班级全部开课,届时区里各校领导、教师都前来观摩、学习。

我校原教育革命组沈民冈同志,因抓差班成绩突出,后调至区教育学院专门分管“转变后进学生”的研究工作。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原龙华中学语文教师蒋婕同志调至我校工作,担任初一(4)班班主任。

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配合下,蒋老师把一个原先基础很差而问题成堆的班级,塑造成团结、奋发、向上的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

蒋婕同志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1989年,她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其事迹,《青年报》曾作过详细的报道)。

蒋婕同志的工作实绩,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茶陵中学的社会影响。

蒋老师班上,曾有位家长特地将俩孩子中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送入附近另一所学校就读,对其寄予希望;

成绩较差的孩子则进茶陵就读。

结果初三毕业考试,恰恰是他在茶陵中学读书的那个孩子,考出了较高的成绩(总分超过前者100多分)。

耳闻目睹蒋老师以及茶陵其他许多教师的艰苦工作,许多群众都发自由衷地感叹:

茶陵的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抓得真紧,实在太辛苦了!

自1988年起,学校试行上海市中学生德育大纲的教育实践,以爱为本,从严治校,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我校的学生犯罪率连续几年为零,这一工作成绩,也得到了区领导的多次表扬。

全国佛协主席赵朴初曾欣然为我校题词:

“为人师表”。

这四个字,是对茶陵全体教工辛勤耕耘的充分肯定。

学校在抓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教学工作的要求。

面对一批又一批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从不推卸自己的责任,总是想方设法,因材施教。

加强补缺补差、个别辅导等环节,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各教研组认真探索本学科的教学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地做一些科研工作。

学校每学年都要进行科研论文的探讨、交流,一些质量较高的论文,被推荐到有关杂志上发表。

(未完待续)

(程黎明、王申纪执笔)1990.5.1

(王申纪修改、增补)2016.5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