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78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暖通专业实习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由于此类家用中央空调的风机盘管可以调节风机转速,对每个空调房间都能进行单独调节,因此在节能方面表现卓著。

c.多联机型系统将在后面的实习中详细介绍

(2)空调工作原理

空调的工作原理分为制冷和制热两种:

制冷:

空调器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温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散热)。

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

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毛细管)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膨长吸热),吸取周围的热量。

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

如此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制热:

热泵制热是利用制冷系统的压缩冷凝器来加热室内空气。

空调器在制冷工作时,低压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而高温高压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放热冷凝。

热泵制热是通过电磁换向,将制冷系统的吸排气管位置对换。

原来制冷工作蒸发器的室内盘管变成制热时的冷

凝器,这样制冷系统在室外吸热向室内放热,实现制热的目的。

  制冷制热的转换是通过“四通阀”来实现的。

制冷状况下,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气体,经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的饱和气体,送入冷凝器(热交换器);

高温高压的饱和气体在冷凝器中经过冷却,保持压力不变,向外放出热量,从而凝结为低温高压的液体;

从冷凝器中排出,经过制冷节流元件(通常为节流阀或毛细管),因受阻而使压力下降,导致部分制冷剂液体变为气体,同时吸收气化潜热,使其本身温度也降低,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气;

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周围空气变冷,同时通过风机降冷空气吹入房间内,达到房间内制冷的效果。

制热状态,其实就是通过四通阀,将制冷剂的流向进行转换,使得原来的蒸发器变为冷凝器,原来的冷凝器变为蒸发

器。

其原理还是一样的。

7.2外文楼实地参观实习

今天的实习,大家上到了外文楼A座的楼顶,参观了外文楼的多联机系统。

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大家回到宿舍又对多联机系统进行了更加全面完整的了解。

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整合:

多联机俗称”一拖多”,指的是一台室外机通过配管连接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室外侧采用风冷换热形式、室内侧采用直接蒸发换热形式,多联机是一种一次制冷剂空调系统,它以制冷剂为输送介质,室外主机由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他制冷附件组成,末端装置是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的室内机。

一台室外机通过管路能够向若干个室内机输送制冷剂液体。

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可以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多联机系统具有节能、舒适、运转平稳等诸多优点,而且各房间可独立调节,能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空调负荷的需求。

但该系统控制复杂,对管材材质、制造工艺、现场焊接等方面要求非常高,且其初投资比较高。

目前多联机系统在中小型建筑和部分公共建筑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而外文楼的建筑规模和高度,正是比较适合利用多联机来实现其诸多的优点:

与与传统的中央空凋系统相比,多联机具有:

①节约能源、运行费用低、噪音低;

②建筑空间小、使用方便、可靠性高、不需机房、无水系统等;

③控制先进,运行可靠,维修方便;

④机组适应性好,制冷制热温度范围宽;

⑤具有设计安装方便、布置灵活多变,不受开关机时段限制,每个房间使用时间灵活;

⑥免费维护,使用寿命长,机组故障率极低,基本上是自我调节和诊断,不需专门的维护,而且室外机的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从而大大的节省了维护费等优点。

然而,任何系统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多联机系统的缺点在于:

①新风问题需特殊处理;

②室内机匹配有要求限制;

③制冷剂接头多,易渗漏;

这些缺点是基于多联机的结构与自身特点而来,受其本身局限,故尚难以彻底解决。

多联机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对制冷工质流量的有效控制实现压缩机和系统的变容量运行。

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有三种:

一类是变频多联机技术;

第二类则是数码涡旋多联机技术;

还有一种是智能多联机技术。

(1)变频多联机技术

变频多联机技术概况

  变频多联机技术是指单管路一拖多空间热泵系统的室外主机调节输出能力方式:

①室外主机是根据室内的空调负荷的变化来调节压缩机的运行台数,使得电机功率和负荷变化相对应。

②通过变频装置改变变频压缩机输入频率来改变压缩机的转速,两者配合,从而实现冷量和能量的线形调节。

另外,室内温度的变化是由电子膨胀阀调节的。

由于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精度比较高,一般为正负0.1度,所以能很好的控制室内温度场的波动,房间舒适性较高。

变频多联机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日本,品牌主要以大金、东芝、三菱、三洋等几个著名品牌为代表。

国内厂家一般均是与其合作生产,如三菱重工海尔、海信日立等。

(2)数码涡旋多联机技术

数码涡旋多联机技术概况

  数码涡旋技术有一独特的性能称为“轴向柔性”。

这一性能使固定的涡旋盘沿轴向可以有很少量的移动,确保用最佳力使固定涡旋盘和动涡旋盘始终共同加载。

在各操作条件下将这两个涡旋盘集合在一起的这一最佳力确保了数码涡旋技术的高效率。

(3)智能多联室外机相当于把多台普通家用机空调室外机组合在一起,每个室内机对应一个完全独立的制冷系统,互不影响。

主要机型配置为一拖二、一拖三、一拖四。

每个室内机与室外机出厂前已有固定配置,不能自由组合。

每套系统配置面积50-150㎡。

适用于家庭别墅、商务办公、小型旅社、娱乐休闲等场所,室外机安装位置有限的场所。

系统稳定可靠,运转稳定可靠,后期运行维护成本低。

由于每个室内机都独立对应一个制冷系统,不必担心“一开全开”带来的耗电,在非满负荷时,冷凝器将得到更好的利用,能效更高。

安装维修维护简便,只有简单的冷媒配管系统,不需要繁杂的维护工作。

7.3文管大楼实地参观实习

今天的实习,大家下到了学校文管大楼地下,参观了其庞大的地下蓄冷蓄热系统。

其中,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身形巨大的冰蓄冷系统。

冰蓄冷空调技术是指在用电低谷时用电制冰并暂时蓄存在蓄冰装置中,在需要时(用电高峰)把。

由此可以实现对电网的“移峰填谷”,有利于降低发电装机容量,维持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

一、蓄冰空调系统组成部分

(1)制冷主机。

①作用:

制冷主机(双工况机组)负责对载冷剂(乙二醇)降温,输出冷源。

②工作原理:

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变成液态,在蒸发器气化吸热把冷量传递到盘管系统。

(2)蓄冷设备。

蓄冷设备(蓄冰罐、槽)主要功能是储存冷源并阻隔与外界冷热交换。

蓄冰罐、槽外壁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层,隔绝与外界冷热交换,保持罐、槽内的温度

(3)用户风机盘管系统。

把冷源送到需要制冷房间。

②工作原理:

水经过换热板吸收冷量,经过冷冻泵输送到需要制冷的房间。

二、蓄冰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1)制冷机组(双工况机组)运行,将载冷剂(20%浓度的乙二醇液)流经主机降温,再输送至蓄冰罐对蓄冰罐中的水降温,降温一般降至-3℃左右,于此同时蓄冰罐的另一侧管道把乙二醇输送出,经过冷冻泵回流主机中,就这样低温的乙二醇对蓄冰罐的水进行循环降温。

(2)另一方面,经过主机降温的乙二醇液流经融冰式换热板,向风机盘管输送冷量,进入换热板前3.5℃,通过换热板后载冷剂温度上升到10.5℃,载冷剂通过冷冻泵回流制冷机组。

三、夜间蓄冰

夜间,用户风机盘管系统停止运行,前段只运行工况机组,打开V3、V1节流阀,关闭V2、V4、V5节流阀,让-3~-3.5℃低温20%浓度的乙二醇溶液被主机运送到蓄冰罐,在蓄冰罐中吸收热量,然后通过冷冻泵回流工况机组,一直循环,让蓄冰罐中的水冰化90%以上,白天高峰负荷时,储冰罐中0℃的水被输送到融冰板式换热器,换热后的高温水回流到储冰罐,被洒在冰上直接进行融冰,只要罐中有冰就可以一直保持出水温度在3.5℃左右,为融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侧提供5-7℃的冷冰用于供冷

7.4曲江校区实地参观实习

早晨下起雨,大家乘公交来到了曲江校区实地参观实习,今天的参观内容比较多,经过大家的整理记录筛选,主要有两个比较感兴趣和需要补充认识的内容:

螺杆式压缩机、冷却塔。

(1)螺杆式压缩机

一、简介

螺杆式压缩机[1]又称螺杆压缩机。

20世纪50年代,就有喷油螺杆式压缩机应用在制冷装置上,由于其结构简单,易损件少,能在大的压力差或压力比的工况下,排气温度低,对制冷剂中含有大量的润滑油(常称为湿行程)不敏感,有良好的输气量调节性,很快占据了大容量往复式压缩机的使用范围,而且不断地向中等容量范围延伸,广泛地应用在冷冻、冷藏、空调和化工工艺等制冷装置上。

以它为主机的螺杆式热泵从20世纪70年代初便开始用于采暖空调方面,有空气热源型、水热泵型、热回收型、冰蓄冷型等。

在工业方面,为了节能,亦采用螺杆式热泵作热回收。

二、螺杆式压缩机原理介绍

螺杆式压缩机汽缸内装有一对互相啮合的螺旋形阴阳转子,两转子都有几个凹形齿,两者互相反向旋转。

转子之间和机壳与转子之间的间隙仅为5~10丝,主转子(又称阳转子或凸转子),通过由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多数为电动机驱动),另一转子(又称阴转子或凹转子)是由主转子通过喷油形成的油膜进行驱动,或由主转子端和凹转子端的同步齿轮驱动。

所以驱动中没有金属接触(理论上)。

半封闭螺杆式压缩机

转子的长度和直径决定压缩机排气量(流量)和排气压力,转子越长,压力越高;

转子直径越大,流量越大。

螺旋转子凹槽经过吸气口时充满气体。

当转子旋转时,转子凹槽被机壳壁封闭,形成压缩腔室,当转子凹槽封闭后,润滑油被喷入压缩腔室,起密封。

冷却和润滑作用。

当转子旋转压缩润滑剂+气体(简称油气混合物)时,压缩腔室容积减小,向排气口压缩油气混合物。

当压缩腔室经过排气口时,油气混合物从压缩机排出,完成一个吸气——压缩——排气过程。

螺杆机的每个转子由减摩轴承所支承,轴承由靠近转轴端部的端盖固定。

进气端由滚柱轴承支承,排气端由一以对靠的贺锥滚柱支承通常是排气端的轴承使转子定位,也就是止推轴承,抵抗轴向推力,承受径向载荷,并提供必须的轴向运行最小间隙。

工作循环可分为吸气、压缩和排气三个过程。

随着转子旋转,每对相互啮合的齿相继完成相同的工作循环。

三、螺杆式压缩机的优点

螺杆压缩机与活塞压缩机相同,都属于容积式压缩机。

就使用效果来看螺杆空压机有如下优点:

1)可靠性高。

螺杆压缩机零部件少,没有易损件,因而它运转可靠,寿命长,大修间隔期可达4-8万小时。

2)操作维护方便。

螺杆压缩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不必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转。

3)动力平衡好。

螺杆压缩机没有不平衡惯性力,机器可平稳地高速工作,可实现无基础运转,特别适合作移动式压缩机,体积小、重量轻、占地面积少。

4)适应性强。

螺杆压缩机具有强制输气的特点,容积流量几乎不受排气压力的影响,在宽阔的范围内能保持较高效率,在压缩机结构不作任何改变的情况下,适用于多种工况。

(2)冷却塔

冷却塔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其具体分类为:

按通风方式分为:

①自然通风冷却塔;

②机械通风冷却塔;

③混合通风冷却塔

按水和空气的接触方式分:

①湿式冷却塔;

②干式冷却塔;

③干湿式冷却塔。

按热水和空气的流动方向分:

①逆流式冷却塔;

②横流(直交流)式冷却塔;

(3)混流式冷却塔

按应用领域分:

①工业型冷却塔;

②空调型冷却塔。

按噪声级别分:

①普通型冷却塔;

②低噪型冷却塔;

③超低噪型冷却塔;

④超静音型冷却塔。

按形状分:

①圆形冷却塔:

②方型冷却塔。

按水和空气是否直接接触分:

①开式冷却塔:

②闭式冷却塔(也称封闭式冷却塔、密闭式冷却塔)。

其他型式冷却塔,如喷流式冷却塔、无风机冷却塔等。

构造:

冷却塔一般主要由填料(亦称散热材)、配水系统、通风设备、空气分配装置(如:

入风口百叶窗、导风装置、风筒)、挡水器(或收水器)、集水槽(或集水池)等部分构成,上述结构的不同组合可以构造成不同型式的冷却塔。

7.5主楼、思源活动中心实地参观实习

今天的实习大家先后上到了主楼25层楼顶,下到了思源活动中心地下。

参观的内容与前几天相类似,故打算将今天最后一天的内容定为吸收式制冷机,重点是思源地下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作为五天实习的最后一项。

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对,通过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态变化,从而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

依靠吸收器-发生器组的作用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机。

它用二元溶液作为工质,其中低沸点组分用作制冷剂,即利用它的蒸发来制冷;

高沸点组分用作吸收剂,即利用它对制冷剂蒸气的吸收作用来完成工作循环。

吸收式制冷机主要由几个换热器组成。

常用的吸收式制冷机有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两种。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一、工作原理

用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其中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

溴化锂属盐类,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醇,无毒,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变质。

溴化锂水溶液中有空气存在时对钢铁有较强的腐蚀性。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因用水为制冷剂,蒸发温度在0℃以上,仅可用于空气调节设备和制备生产过程用的冷水。

这种制冷机可用低压水蒸汽或75℃以上的热水作为热源,因而对废气、废热、太阳能和低温位热能的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溴化锂水溶液本身沸点很高,极难挥发,所以可认为溴化锂饱和溶液液面上的蒸汽为纯水蒸汽;

在一定温度下,溴化锂水溶液液面上的水蒸气饱和分压力小于纯水的饱和分压力;

而且浓度越高,液面上的水蒸气饱和分压力越小。

所以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溴化锂水溶液浓度越大,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这也就是通常采用溴化锂作为吸收剂,水作为制冷剂的原因。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主要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换热器、循环泵等几部分组成。

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运行过程中,当溴化锂水溶液在发生器内受到热媒水的加热后,溶液中的水不断汽化;

随着水的不断汽化,发生器内的溴化锂水溶液浓度不断升高,进入吸收器;

水蒸气进入冷凝器,被冷凝器内的冷却水降温后凝结,成为高压低温的液态水;

当冷凝器内的水通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时,急速膨胀而汽化,并在汽化过程中大量吸收蒸发器内冷媒水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低温水蒸气进入吸收器,被吸收器内的溴化锂水溶液吸收,溶液浓度逐步降低,再由循环泵送回发生器,完成整个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连续制取冷量。

由于溴化锂稀溶液在吸收器内已被冷却,温度较低,为了节省加热稀溶液的热量,提高整个装置的热效率,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换热器,让发生器流出的高温浓溶液与吸收器流出的低温稀溶液进行热交换,提高稀溶液进入发生器的温度。

二、基本结构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可布置在一个筒体内(称单筒式),也可布置在两个筒体内(称双筒式)。

双筒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为双筒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它的工作原理与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相同,而差别在于-①使用蒸发器泵和吸收器泵,它

吸收式制冷机的原理和特点

们的作用是使冷剂水(制冷机)和吸收液分别在蒸发器和吸收器中循环流动,以强化与冷媒水(载冷剂)和冷却水的换热;

②在冷凝器至蒸发器的冷剂水管路和发生器至吸收器的吸收液管路上均无节流阀,这是因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高压部分与低压部分的压差很小,利用U型管中的水封和吸收液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即可将高低压力分开。

在单筒式制冷机中,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甚至可以不用U型管,而用一个短管或几个喷嘴代替。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1945年研制成功的,它可以利用低温位热能,又有较高的热力系数(单级的热力系数在0.7左右),故发展较快,在一些国家中已被普遍用于空气调节等方面。

三、类型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有多种类型,如两级发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它可有效地利用高压加热蒸汽;

两级吸收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它可有效地利用低温位热能;

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可利用油或煤气的燃烧直接加热等。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还可与背压式汽轮机组成联合装置,利用汽轮机的排汽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加热蒸汽,这样不但可提高水蒸汽的利用率,且同时可以满足几种要求,例如制冷和发电。

根据这一想法已经设计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与离心式氟利昂制冷机联合工作的制冷机组。

它用背压式汽轮机直接驱动离心压缩机,并利用其排汽向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加热。

这种机组可生产较大的冷量,也可在不同的蒸发温度下生产冷量。

这种机组不但经济性好(汽耗率低),而且低负荷特性好,即在部分负荷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经济性。

五天的实习结束,理论上升到实际,让我们明白了书本上的知识只是认识世界进行生产工作的最基本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再学习,才能逐渐完善对一切生产和工作的准确认识。

专业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建环11

姓名:

翟荣宾

学号:

2110701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