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29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7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西安市临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西安市临潼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时代背景1

第一节发展基础1

第二节发展机遇7

第三节面临挑战9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10

第一节指导思想10

第二节基本原则11

第三节战略定位12

第四节空间构架13

第五节发展目标16

第三章产业发展18

第一节做强做大五大主导产业19

第二节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32

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33

第一节构建交通运输体系33

第二节加快供排水设施建设36

第三节加强能源动力设施建设36

第四节推进其他综合配套网络建设36

第五章城乡统筹发展38

第一节加强西安副中心城区建设38

第二节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建设46

第三节加快新农村建设47

第六章社会事业发展49

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49

第二节推动科技与人才工作50

第三节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52

第四节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52

第五节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53

第六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54

第七节创新社会管理55

第七章生态文明建设56

第一节全面推进生态建设56

第二节加强环境治理57

第三节强化生态监管58

第八章改革开放58

第一节深化改革58

第二节扩大开放60

第九章保障措施62

第一节加大重大项目实施力度62

第二节强化组织推进力度63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时代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区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创中国旅游名城、建西安经济强区”宏伟目标,开拓创新,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启动建设重点区块,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城乡建设取得成效,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提前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50.61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21827元,是“十五”末的2.6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9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45亿元,是“十五”末的4.5倍,年均增长35.1%。

发展速度加快,建设力度增强。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20.6︰47.7︰31.7发展到2010年的17:

53:

30。

特色农业支撑地位进一步稳固,以奶牛为主的奶畜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石榴和柿子为主的杂果业三大特色产业优势明显,西红柿制种、蓝狐养殖等特殊种养业独具特色,农村综合实力、粮食总产、肉类产量及主要农产品产量等均位居全市前列。

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1.1亿元,是“十五”末的3.26倍,年均增长27%,基本形成五大工业园区布局,成功打造五个中国名牌产品。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秦风、唐韵、御温泉”三大旅游特色品牌独树一帜,成为首批荣获“陕西省旅游强区”称号的地区之一,被评为“中国御温泉之都”。

城乡商业网点、现代物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带动了消费增长,支撑了生产发展。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临潼区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旅游商贸综合发展形态已经形成。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建成西临快速干道,优化改造周边环境,顺利迁入西安科技大学和西安工程科技大学,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稳步实施秦陵遗址公园和华清池前拆迁安置区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增加到50平方公里,建筑档次不断提升,临潼城区有了从(城)镇到(市)区的显著提升。

全面推进城区主要道路改扩建和背街小巷改造,城市创卫工作成效明显,城市面貌极大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重点区块建设开始启动。

加强科学规划,先后编制了《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等综合性和专项规划,指导启动建设了若干重点发展区块,旅游商贸开发区、新丰工业园区、代新工业集中区、渭北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等区块已初步形成气候。

代新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十大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和100个重点扶持县域工业园,渭北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临潼新区“七通一平”正在抓紧推进,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渭北现代工业新城和临渭经济协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渭河生态区综合治理也已启动。

重大空间布局和重点区块启动建设,为临潼建设西安大都市先进制造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国家一流旅游目的地和构架西安大都市副中心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和特殊教育积极推进,完成了一批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了一批山区寄宿制学校,城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

完成区级医院、乡级(街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区、乡、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率先在全市建立了覆盖区乡村三级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和监督网络。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区(县)”的光荣称号。

低生育水平继续得到稳定,全面完成乡、街计生服务站改扩建任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荣获“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不断扩大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以创业带动社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

体育、人防、信访、地方志、档案、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安全生产等工作有序开展,荣获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

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区”称号。

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213元和7156元,年均增速分别为20.6%和17.7%。

经过五年的努力,社会设施体系逐步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人民得到了更多实惠,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激发各方面发展积极性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

扎实推进“四城联创”,植树造林活动成果丰硕。

实施骊山北麓、东部台塬、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大绿二期等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快速干道、代新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以及城市园林、城市广场等绿化工程,实现新增绿化覆盖面积82.3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7%,人均公园绿地8.4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8%,荣获“省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加强渭河生态综合治理和建设,取缔骊山采石场、零口废旧塑料加工点等破坏生态环境企业,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垃圾压缩站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结束了临潼生活垃圾自产自消和简易填埋处理的历史。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工业“三废”处理更加严格。

城市道路清扫面积扩大近一倍,主要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农村环境卫生初步实现城市化管理。

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节能减排水平和人口宜居水平与经济建设、旅游发展水平同步提升,为今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条件。

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明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2.6亿元,加强城市道路、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垃圾压缩站、公厕等建设,铺设天然气管道、供热管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2008年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技术考核和省级文明城区验收。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相桥、新丰、零口等8镇先后被列入“关中百镇”建设范围,代王、零口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镇。

新农村建设连续三年在全市名列前茅,提前两年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电气化县建设率先通过省级验收,5年投入5.2亿元,集中实施了88个示范村、重点村建设,前四年实施的63个示范村、重点村全部通过市上验收,其中斜口芷阳村、秦俑村被西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新农村建设旗帜村。

临潼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全面推进城市化奠定了基础。

改革和开放办区成绩突出。

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修订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机关工作流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员聘任制,探索优胜劣汰的用人新机制。

进行区乡政府机构改革,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何寨、交口、北田等14乡镇改设为街道办事处,在全区285个行政村设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率先建立了农村卫生长效管理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制度。

加强重点发展建设区块的管理创新,开始实行工资年薪、人员聘任等机制。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各类要素市场建设不断加快,中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全方位开放办区,积极加强与西安城区外延发展的对接,积极策划与周边开发区及区县的合作发展,骊山生态及文化旅游区与曲江新区共建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渭河以北对接泾渭工业园区和西安老城区,策划建设了渭北现代工业新城,推动零口与渭南高新区等跨行政区域协作发展,把重点区块建设和重点方向发展放在超越临潼的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战略层面上去运作,让临潼的发展融入创新思维和先进资源要素,极大扩展了临潼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发展层次,汇聚了发展人气,激发了发展活力。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旅游收入累计达到5126万美元、20.84亿元,主要景点接待人数累计达到3778.16万人次。

专栏1“十一五”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指标名称

2005年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绝对值

年均增长(%)

绝对值

年均增

长(%)

生产总值(亿元)

60.72

121

15

150.61

13.8

人均生产总值(元)

8503

2075(美元)

 

21827

财政总收入(亿元)

5.04

11

16.9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66

5

15

4.59

22.5

农业总产值(亿元)

19.16

5

41.11

6.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66.91

150

18

221.11

2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21.64

 

 

64.95

24.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4.1

66.53

25

108.45

35.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0.37

31.85

20

39.43

19

万元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1.5

<1.2

 

0.78

 

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3150.02

 

 

3265.47(09年)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

10035.42

 

 

8256.67(09年)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50

80

 

80.1

 

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

80

90

 

94

 

年末总人口(万人、‰)

67.02

 

5.8

69.76

6.5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8213

20.6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3172

4407

7

7156

17.7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4

 

<4.5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38

 

 

50

 

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产值(亿元)

84.5

170

15

175

15.7

三次产业结构

20.6:

47.7:

31.7

10:

50:

40

 

17:

53:

30

 

森林覆盖率(%)

16.92

20

 

21.8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2.8

 

3

 

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

580

年均500以上

 

[5126]

13.7

主要景点累计接待人数(万人)

698

 

 

[3778.16]

2.5

接待海外游客

54.85

 

 

63.24

2.9

旅游直接收入(亿元)

3.35

 

 

[20.84]

9

注:

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为当年价格,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表示五年累计数。

第二节发展机遇

纵观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临潼区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大好发展机遇。

一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

我国步入工业化深入推进、城市化大踏步迈进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十二五”将是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产业跨区域转移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加快以及城市设施建设加快的重要时期,作为正在向现代化城区转变的临潼区,面临着对外大合作、产业大发展、城市大建设、面貌大改善、功能大提升的发展机遇。

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

国家对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将持续加大,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经济优化升级、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薄弱环节将从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临潼区面临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与社会事业改善的发展机遇。

三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建设西安国际大都市。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一个高地四个基地”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西安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身处关中腹地、与西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大都市城市建设和功能完善中承担重要责任和发展义务的临潼区,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建设空间和潜力,面临着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布局建设和政策优先支持的大好机遇。

四是西安国际大都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周边开发区直接参与建设。

市委、市政府把临潼确定为西安国际大都市的副中心,临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将纳入城区全市统一安排,西安曲江新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渭南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直接参与临潼经济建设,给临潼区带来资金、项目、人才投入直接大量增加的良好机遇。

五是临潼与渭北地区的阎良、高陵联动发展。

以经开区泾渭工业园、高陵泾河工业园和西安渭北(临潼)现代工业新城为核心的渭北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促使渭北区域产业发展趋向一体化,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渭北地区必将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拥有区位、土地、水脉、生态等众多优势的临潼区,面临着高端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发展机遇。

六是临潼自身发展基础。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临潼已积累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丰富的自然生态及历史人文资源作用越来越强,为临潼区“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三节面临挑战

临潼区面临大发展、大机遇,也必然伴有较大挑战,必须积极应对。

一是临潼自身发展理念、管理方式提升压力增大。

按照国际大都市发展建设的要求,未来临潼区要从农业、农村形态为主的郊区向大都市新型城区转变,面临发展建设重点、管理方式、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临潼广大干部群众必须从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管理方式、言论行为上尽快适应这种变化,这是对临潼未来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是周边区县竞争压力加大。

借助西安特大中心城市发展带动作用,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提出西安建设国际大都市以来,西安市城区各区已形成加速发展的建设势头,郊区各区县呈现快速跟进的态势,周边的咸阳、渭南诸相邻区县不甘落后,都在进一步加大策划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力度,力求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抢占先机、加快发展,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竞相发展之势已在临潼周边各区县形成。

目前临潼经济总量仅占全市不足5%,2009年在西安十三区县中位居第八,已明确的主要发展建设任务还刚起步,仍有大量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这些都使临潼的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三是经济社会要素配给难度加大。

临潼未来发展将从以乡村为主向新型城市形态转变、从郊区产业状况向大都市新兴产业基地提升、从内陆型地方经济向国际化经济区发展,面临老城区改造、新区拓展建设、产业园区创建、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旅游基地建设等重大任务,发展建设力度和推进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必然对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形成较大需求,有效解决经济社会要素的供需矛盾,对临潼的发展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带来更大压力。

四是区域发展定位对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社会结构变动加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加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西安国际大都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将是对临潼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大考验。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快速推进城市化和发展方式战略转型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招商引资、区域协作、项目带动为抓手,加强现代设施体系、秀美生态系统和重点区块建设,加大旅游文化、先进制造、现代物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力度,加快提升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实施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关中天水经济区新兴产业基地和国际旅游休闲区建设,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新临潼。

第二节基本原则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重点政策所形成的巨大动力作用,紧抓国内外大趋势和自身发展阶段带来的难得机遇,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加快跨越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尽快步入省市强区行列。

重点突破,牵引发展。

以策划和实施重大项目为依托,汇聚优质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集中,凝结区内区外各方力量投入重点区块建设,全力打造临潼发展的增长极,使优势领域和重点区块成为推动临潼快速、科学、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引擎。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牢固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全面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积极促进全民创业和扩大就业,关注和解决弱势群体的各种困难,全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养持续提升,努力构建和谐发展新局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生态保障,低碳发展。

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着力强化骊山、渭河生态功能,着力整治城乡环境污染,着力构建以现代清洁产业体系和新型清洁生活方式为主体的低碳型经济社会模式,创建生态型和卫生文明城市,建成西安国际大都市东部生态功能区和宜业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加强文保,文明发展。

加大文物遗址与风景区保护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容性的研究与实践,实行景城分治,保护好国家文物文化遗址以及著名风景区,全面发展临潼经济社会事业,走出一条大文化文物遗址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行的新路子。

改革创新,开放发展。

从制约加快发展、牵引发展、和谐发展、低碳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改革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继续深化与周边区县、产业园区的合作,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全面参与全球化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建设富有生机活力、开放包容、激情迸发的新临潼。

第三节战略定位

——西安国际大都市副中心。

依托区位和文化、旅游优势,乘借我国加快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趋势,借助西安国际大都市空间扩展和功能完善需要,依托重点区块建设,临潼将高度融入西安大都市发展之中,成为西安大都市的副中心,承担大都市重要功能,成为都市居民生活居住区以及大都市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聚集区。

——西安大都市现代产业聚集区。

充分利用紧靠西安泾渭产业园区、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际港务区之地利和西安城区产业外溢、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渭北(临潼)现代工业新城、代新工业集聚区、新丰编组站周边和斜口国家油品集散区外围将成为西安以高技术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的最佳的外延扩展地带,吸引和聚集现代产业发展。

——国家历史文化和休闲旅游度假区。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大秦唐遗址公园建设、旅游文化精品创制和休闲度假功能打造,把临潼发展建设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集历史文化鉴赏、御温泉体验、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内外闻名的国际化旅游度假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高技术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依托渭北都市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发展建设,临潼将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建设中重要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成为西安国际大都市边缘地带最大的观光休闲都市农业区。

第四节空间构架

构建“一核、一轴、两带、五大功能板块”重点空间布局构架。

“一核”:

即新老城区,构成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现代商务、城市文化和重要的居民聚居区。

“一轴”:

即陇海铁路、秦汉大道和西潼快速干道沿线的商贸物流、先进制造、旅游文化产业聚集轴。

“两带”:

即以骊山为主体的南部山区生态保障和文化休闲旅游带,渭河沿岸生态水脉保护和休闲观光游览带。

“五大功能板块”:

即以临潼新区和老城区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功能板块,以代新工业园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功能板块,以渭北(临潼)现代工业新城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接续扩展与协作发展功能板块(渭北现代工业新城、阎良航空产业对接建设区、临渭经济协作区、斜口物流区),依托骊山自然生态和秦唐历史文化的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板块,高技术都市农业与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功能板块。

这些区片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共同支撑临潼作为西安国际大都市副中心的建设发展和新型产业扩展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作用的形成。

第五节发展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实现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的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15年达到280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2%;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左右。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

55:

33,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重点区块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5%左右。

——生态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渭河与骊山生态建设、城区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5%,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

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

——社会富裕文明水平全面提高。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和16%以上、达到15700元和38200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2015年全区常住人口约71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基本建立,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显著完善,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取得较大突破。

利用外资、国际交往和跨区域合作取得较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改革取得较大突破。

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达到3000万美元,利用区外投资达到30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6%、达到30亿元,其中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1亿元左右。

专栏2“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类别

指标名称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增长

生产总值(亿元)

150.61

280

13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

2.2

4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亿元)

11

22

15

预期性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4.59

9.23

15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08.45

300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