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296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喻经白话译文1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今当买此驴。

」瓦师欢喜,即便卖与。

乘来归家,师问之言:

「汝何以不得瓦师将来,用是驴为?

」弟子答言:

「此驴胜于瓦师。

瓦师久时所作瓦器,少时能破。

」时师语言:

「汝大愚痴,无有智慧。

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虽千百年受人供养,都无报偿,常为损害,终不为益。

背恩之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大会:

盛大的法会。

②倩:

请。

③方便:

善巧。

译文

过去有位婆罗门师,想举办一场隆重的法会,对弟子说:

「我需要一批瓦器,以供法会使用。

你去替我雇请一位瓦师来,这可到市集上去寻觅。

」那弟子即前往瓦师家去。

这时有一人赶着驴负着瓦器到市场上去卖掉,那头驴才一会儿的功夫就把瓦器都打破了。

此人回到家中,心里懊恼,就啼哭起来。

婆罗门弟子见了,便问:

「为何这般悲叹懊恼?

」此人答道:

「我用了种种善巧的方法,经过许多年的勤苦,方做成了瓦器。

拉到市场上想卖,这头破驴子顷刻之间都把瓦器打砸了,所以我懊恼。

」弟子听了,心中欣喜,想道:

「这头驴真是好东西,历经久时做成的东西,顷刻之间就能把它破掉。

如今我应把这头驴买下来。

」瓦师很高兴,立即就把驴卖给他。

弟子乘着回家来,师父问道:

「你为什么不把瓦师带来,这驴子能派上什么用场?

」弟子答道:

「这头驴子胜过瓦师呢!

瓦师历经久时做成的瓦器,它转眼就能打破。

」这时师父呵责道:

「你这愚痴之人,没有智慧。

这驴的确是能一下子打破的,然而即使给它一百年辰光,也不能作出一个瓦器来。

世间的人也是这样,虽则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家的供养,却毫无报偿,专做损害他人的事情,从来没有行过一点善。

背恩的人也正是这样。

解说

破而不能成、不能立,则只有负面的意义。

(32)·

估客偷金喻三十二、估客偷金喻

昔有二贾客,共行商贾。

一卖真金,其第二者卖兜罗绵①。

有他买真金者,烧而试之。

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烧之金,用兜罗绵裹。

时金热故,烧绵都尽。

情事既露,二事俱失。

如彼外道,偷取佛法,着己法中,妄称已有,非是佛法。

由是之故,烧灭外典,不行于世。

如彼偷金,事情都现,亦复如是。

①兜罗绵:

兜罗,梵文Tula,是树的名称,绵从树果中生出来,亦即木绵。

另外野蚕茧也叫兜罗绵。

从前有两个商人一起做买卖。

一个是卖真金,另一个是卖兜罗绵。

有位顾客来买真金,放在火上烧了,来试测金子的纯度。

那另一个商人就立即偷了这块试烧的金子,拿兜罗绵裹着。

当时金子炽热的缘故,绵都烧尽了。

事情败露,两样东西都失却了

这就好像那些外道,偷取了佛教的学说,安装进自己的学说中,谎说是自己原本就有的,并不是佛教的学说。

因为不相融合的缘故,反而毁灭烧坏了外道的典籍,使它湮没于世,没有流传下来。

就如那个偷金的人,事情全败露了,金绵都失却一样。

外道的典籍,从现存情况来看,确是不流传于世,许多材料由于佛典对之作述评而留存着。

如《长阿含经》的引述即为一例。

(33)·

斫树取果喻三十三、斫树取果喻

昔有国王,有一好树,高广极大,当生胜果,香而甜美。

时有一人来至王所。

王语之言:

「此之树上将生美果,汝能食不?

」即答王言:

「此树高广,虽欲食之,何由能得?

」即便断树,望得其果。

既无所获,徒自劳苦。

后还欲竖,树已枯死,都无生理。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

如来法王有持戒树,能生胜果。

心生愿乐,欲得果食,应当持戒,修诸功德。

不解方便,反毁其禁,如彼伐树,复欲还活,都不可得。

破戒之人,亦复如是。

从前有位国王,拥有一棵好树,长得高大,树冠宽广,将要结出香而甜美的好果子来。

这时有一个人来到了国王居住的地方。

国王对他说:

「这棵树上将结美果了,你想吃吗?

」这人就答道:

「这棵树高大宽广,虽然想吃,怎么才能够摘得到呢?

」于是就斫断了树,期望摘到果子。

却一无所获,徒然地劳苦了一番。

后来想栽回去,树已枯死,毫无生机。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

如来法王有一棵持戒树,能结出好果子来。

心内涌出了渴求满足的快乐来,想要得到那果子,那么,就应当持受戒律,修行种种功德。

世上的人不会运用权便的智慧,反而破了戒,如那个伐了树还想种活的人一样,什么都得不到。

破戒的人,也是这样。

持受禁戒,修行功德,都是趣向于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的津梁,虽则不是最终的目标,却是通向最终目标不可或缺的方法,因而必须固守,且日日精进,以求获得胜果。

(34)·

送美水喻三十四、送美水喻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①。

村中有好美水。

王敕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

村人疲苦,悉欲移避,远此村去。

时彼村主语诸人言:

「汝等莫去,我当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来不疲。

」即往白王。

王为改之,作三由旬。

众人闻已,便大欢喜。

有人语言:

「此故是本五由旬,更无有异。

」虽闻此语,信王语故,终不肯去。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修行正法,度于五道,向涅槃城,心生厌倦,便欲舍离,顿驾生死,不能复进。

如来法王有大方便,于一乘法分别说三。

小乘之人,闻之欢喜,以为易行,修善进德,求度生死。

后闻人说,无有三乘,故是一道。

以信佛语,终不肯舍。

如彼村人,亦复如是。

①由旬:

印度古代计程单位,是梵文yojana的音译,此词的原初含义是套一次牛所行的路程,只是一个大致的界定而已,约三十里左右。

从前有个村落,距王城五由旬路程。

国王命令村里人日日给他送美水去。

村里人疲苦不堪,全都想移居到别处去,远离这个村落。

这时村长对众人说:

「请大家不要离开,我会替你们去跟国王讲,把五由旬的路程改称三由旬,使距离短些,你们往来就不疲苦了。

」村长即去对国王讲了。

国王同意改为三由旬。

众人听了,就很是欢喜。

有人说道:

「这依旧是原先的五由旬,一点也没有变。

」村民们虽是听了这话,然而相信国王的言语的缘故,终究不肯搬走。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修行着大乘正法,度过地狱、饿鬼、畜生、人、天这五道,向泯灭了生死因果的涅槃城走去,却产生了厌倦的心情,就想避开这条漫长的路途,祈望顿时凌越出生死的轮回,不想再进一步地修行正法了。

如来法王就用权便的方法,把纯粹一乘的正法分开来说成声闻、缘觉、菩萨三乘。

具有小乘根性的人听了,很是欢喜,以为容易实行,便继续修行善德,以求渡过生死苦海。

后来又听人说没有三乘,原本就是同一条道路,就是菩萨乘这一乘。

因为信奉佛说法的缘故,终究不肯舍去成见的执着。

像那些村民一样,信奉国王的言语。

源流

《庄子·

齐物论》:

狙公赋(分配)茅,曰:

「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

「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列子·

黄帝》: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耳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

「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

「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

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以智笼众狙也。

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妙法莲华经》卷六&

lt;

譬喻品&

gt;

国邑聚落,有大长者,……财富无量,……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

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

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

是长者作是思惟:

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

复更思惟:

是舍唯有一门,而复陋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

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

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

「汝等速出!

」父虽怜悯,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着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

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

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着,而告之言:

「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

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

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时,诸子等各白父言:

「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

……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

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何以故?

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

……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大正藏》第九册第十二至十三页)

方便是相对于真实而言的,根本的旨归是真实,而借助于善巧、善权,以便进入到那真实之门去,就是方便了。

从根本上来说,方便其实并不存在,只是随顺事物权且显现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