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068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数学ABC式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文档格式.docx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1、我校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2、实施分层教学实验。

对分层教学进行跟踪记录,建立与其他班级的对比分析档案。

3、研究分层次教学的效果,主要介绍分层次教学取得的成果、经验和不足。

4、研究“走班式”分层次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常规管理及评价方法。

5、如何充分利用家庭、社会、学校等综合因素调动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地提高班级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的意义、目标

(一)、研究意义

1、分层次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让他们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班级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合作,使课堂活跃有序,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目标,都能充分发展。

分层次教学是素质教育和课改的必然,是素质教育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是对新时期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普九后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性补充。

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同一年级内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原则、分组方法、实施方法、评价方法、实验效果、制约因素等等,并致力于建立“走班式”分层次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是以学校教学现实为背景的教学探索。

2、基于当前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资源条件,该课题在研究实施中实行“走班式”教学。

走班式“分层教学”着眼于现实班额过大和改造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遵循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和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一种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

因此,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如何解决班级授课制下,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愿学、乐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完全的确立,促使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方式,迎接新一轮课改。

所以本课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研究目标

1、力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老师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题高,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用先进的理念指导中学数学的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尝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师群体水平的目的。

2、分层次教学打破了统一的班级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把学生分成3个教学班,根据每班的实际水平,制定班级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使各班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学习,逐步提高成绩,先后达到课标的要求。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新课程理念,提升理论水平以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

开展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的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研究两方面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

立足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师在教学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教学,让教师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真正构建分成教学的教学模式。

4、经验总结法:

总结经验教训,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学好心得体会及总结。

七、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在试验过程中建立跟踪档案,充分利用数据对比分析来研究班级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主要研究计划如下:

1、2005.9-2006.6:

课题论证阶段。

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活动,搜集关于分层教学的相关信息100余篇,整理出27篇汇编成《课题组学习资料集》,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初步构建“走班式”班内分层教学模式。

2、2006.9-2008.7:

试验阶段。

组织实施课题进行实验。

确定实验人员,按指定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实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发现问题,并记录下来加以分析解决。

最后以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

3、2008.9-2009.3:

反思、总结阶段。

对我校分层教学课题的试验情况进行全面反思、总结。

主要计划:

(1)参与试验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对分层教学的评价。

(2)课题成员完成各自的《分层教学试验报告》,并在组内交流。

对班内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分组原则、目标确立、教学组织、作业处理、测验评价、跟踪分析等进行讨论,并形成完整的“走班式”模式。

(3)在学校内部开展分层次教学交流研讨。

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结合我校实情,更全面、深入地对班内分层教学进行分析,重点讨论能否在我校大面积开展分层教学。

召开“分层次教学”专题研讨会,推广试验,逐步在全校推广班级分层次教学,建立跟踪分析档案。

(4)整理课题试验过程中有价值的资料,形成完整的资料体系。

3、2009.3-2009.6:

结题阶段。

向课题立项部门提交《分层教学的模式探索》实施报告及相关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研究本课题后,我们就按上述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展开了研究。

1、学生分层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打破原来班级的格局,把1、2、3班作为实验班,在实验班里,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把学生再分为A、B、C班。

A班为竞赛班,这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班为提高班,这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一般,但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C班为基础班,这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

实施合理的分层对课题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

因此,要对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数学想象、数学思维等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

在分班时,实验班的老师跟学生进行了不少的交流,主要是避免被分在C班的同学有想法,使他们认识到这是老师更关心他们,对他们今后学好数学更有好处等等。

并明确指出各班之间不是不变的,每学期根据考试成绩滚动。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A班级的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求知欲,重视培养思维品质。

B班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完成课本习题,并适当做一些新题,着重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引导。

C班的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能模仿课本例题,基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

3、教学方法分层

对A班直接切人主题,放开了,向深广方向发展,课堂内实行少讲多练,让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长些,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而B班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渡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和练。

授课对于B班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

对A班学生,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对C班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识别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四条,SSS,SAS,ASA,AAS。

按原课程计划需八课时,教材的安排是给出一个,应用一个,我们对A班,四个识别只用了一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实践全部得出,并对为何SSA,AAA不能识别三角形全等加以研究。

第二节课,我们精心编制了一组题,让学生对上述四个方法加以熟悉和深化理解,第三节课对书上的例题进行了简单的讲解。

通过反馈说明,这样安排教学,三节课完全可以完成八节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如此处理教材,使得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了较为全局的把握,有了更强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待综合题的处理更为从容。

对B班,我们采取了书上的安排,讲解一个,应用一个。

对C班,先做好铺垫,弄清基本概念和定理,在例题讲解时,先分析,再口述,然后以填空的形式由学生完成证明,接着,让学生再做一道类似的简单题。

4、辅导分层

在分层辅导上我们采取了两条路,一是转差培优A班和部分B班学生组成竞赛组,由专人定时集中每星期辅导两次,对C班和部分B班同学每周利用两次三十分钟时间,集中处理他们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二条路是在实验班让学生之间互相辅导,具体做法是:

老师辅导A班同学,A班同学辅导B班同学,B班同学辅导C班同学,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发展和提高。

5、作业分层

A班同学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B班同学的作业要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所有题外,要注意同类型的题重复再练的过程;

C班同学只要完成课本上的复习巩固题和简单的综合运用题,并注意同类型的题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弄通弄懂。

如在“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后,我们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1)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2)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7

9

4

3

13

2

(3)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为坐标原点,A(-2,0),B(0,3),求三角形AOB斜边上的高。

 

A班同学要完成全部题,B班同学要完成

(1)至(3)题,C班同学只要完成

(1)、

(2)两题。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被我们调动起来了,但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比较下来,感觉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们认为可能是实验时间较短的原故。

进入第二年的研究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人员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调整了去年的一些做法,如A班的同学如何辅导B班的同学,A班同学完全不做C班同学的作业,对于B班同学做出A班的作业给以大大的表扬;

教师再辛苦点,加大对B、C班同学的关心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一年下来期末考试后发现,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距离拉开了。

分层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下面是期末考试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的成绩对照表

班级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实验班(七年级)

76.2

30.2

84.5

非实验班(七年级)

75.8

29.6

86.5

实验班(八年级)

74.8

29.2

84.7

非实验班(八年级)

70.1

24.3

82.5

到了第三年,由于形式发展,我们在初二考试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各班的同学,继续实施分层教学。

这一阶段,我们感觉更难一些,经过两年的学习,各班之间的差距又拉大了一些,而且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加大了,总感觉分层辅导时间来不及,因此我们很多辅导都放在了课外,尤其是对C班同学的辅导,我们每星期单独组织他们进行有针对性中考辅导,在这一年对各班同学的考试也进行了分层的尝试,对不同类班级采用不同的试卷。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近三年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开展分层教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的“教”是游离于学生“学”的基础之上的,课堂上教师说得太多,不注重学生的反映,不重视学生的参与,不注重反馈、矫正,不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一部分学生成为老师的局外人,而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

分层教学实验,再次唤醒教师要“因材施教”,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验教师通过学习分层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观念的改变又促进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变。

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被推到了舞台的正中央,让学生有机会尽情发挥自己的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与同学的相互学习中展示出一个最好的自我来。

激励机制在组织教学中已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不少实验教师已具有了“要把赞美送给每一位学生”的意识,老师变得更和善、更亲近了。

2、分层教学实验,促进了一批年轻教师沿着科研的道路成长。

承担这次实验任务的大多数是年轻教师。

开展实验研究,让他们有了发挥自己才智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作用,有了从事教研的动力,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研讨课、赛教活动、论文教案评比活动,就是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最好舞台,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机会。

可以说,我县开展分层递进教学实验,对促进我县青年教师的成长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事实上确实如此。

教师积极参加赛教活动22次,其中彭兆英、王连让、彭晓琴、吴绍江等获州级说课比赛二等奖;

彭兆英老师的教学案例《架设数学生活的桥梁创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学习图案设计》、课件《多边形内角和》在省级获奖;

田永华;

老师的课件《正投影》在省级获奖。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三十多篇论文分别在省州县获奖(下表附部分获奖情况),本课题也被定为湘西自治州教育科研“五百工程”课题。

彭兆英、彭晓琴、谢春芬等10多名教师辅导学生多次在全州数学竞赛中获奖,并获得“全州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的称号。

一批年轻教师依靠这一课题迅速成长起来了。

彭兆英、彭晓琴、彭立、王维生、田永华五位老师被评为州级“学习型教师”。

教师论文获奖情况

标题

等次

时间

作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国家级

2008

陈贤军

农村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2007

何尤文

莫让“规律”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以时空,还课堂以精彩

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谢春芬

数学教学中如何板书

关于构建互动合作的数学课堂结构的思考

彭兆英

引导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方斌

数学问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06

刘昌志

初中数学ABC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省级

2004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数学思想方法教育

重谈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构建务实的数学课堂

把“爱”融入班级管理

话说数学中的方程思想

创设思维情境激活求知欲望

州级

3、构建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如何进行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的操作方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4、实验分层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素质全面提高。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普遍增强。

我们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问卷调查,实验班班学习兴趣好、中、差比例分别为70.5%、23%、6.5%,非实验班的比例则为36%、51%、13%。

2)、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数据是无味的,但是道理是坚实的,下面通过表格展示部分实验效果

表一、通过问卷自评、互评、师评,总体效果对比如下:

优(%)

良(%)

中(%)

差(%)

合计(%)

实验分层教学前

12

32

50

6

100

实验分层教学后

40

38

22

非实验班

10

42

43

5

说明:

表一是以初三期末考试成绩为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实验效果比较明显。

其中90分及以上为优,80分及以上为良,60及分以上为中,60分以下的为差。

表二: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显著性对照表

N(人数)

X(人平)

S(标准差)

Z(CR)值

P值

显著性

实验班

145

73.5

14.2

6.6

0.01

其极显著

150

60.9

18.6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我们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的班级的学生的自信心、进取意识、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与人合作意识、学习习惯等明显优于非实验班级的学生。

实验班级的特长生明显多于非实验班级。

学生获奖情况

项目

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

1人

三好学生

县级

全州中学生运动会

2人次

中小学书法美术摄影

6人次

美丽的湘西可爱的家乡论文评比活动

7人次

激情奥运阳光校园论文评比活动

1人次

4人次

数学竞赛

16人次

2009

21人次

英语网络演讲

初中数学命题比赛

英语“情景会话”比赛

11人次

我们来办报活动

8人次

历史“三小”活动

4)、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变。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不少“学困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他们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他们有了适宜于自己的学习目标,也拥有了老师的笑脸和由衷的表扬,有了扶助自己前行的老师和同学,有了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常常能听到他们回答问题的声音。

实验班的C层学生钟雄飞说:

“我觉得现在上课挺有趣的,我经常得到老师请回答问题,而且我能完成B层题目,我已经上升到B层了”。

实验班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能递进到上一层次。

从实验班数学各层次学生获得递进的人数与原有人数的百分比可以说明。

下面是实验班级数学各层次学生获得递进的人数与原有人数的百分比情况:

C→B

B→A

A→

试验时间

06

(1)

22%

20%

14%

1年

06

(2)

35.3%

28%

33%

2年

06(3)

35%

25%

30%

从上表看,获得递进的学生比率还是较大的,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没有递进到高一层次,但与他自己比还是有一定提高的。

比如实验班的吕志勇同学,原来每次他测验数学都是开红灯,自从实验后,他在每次的分层测验基本都能及格,甚至有70多分以上的好成绩。

十、问题讨论

通过三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是必要的,是适应当今教育理念的。

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有以下优点:

1、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兼顾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2、分层教学是以给学生成功的回报来正向激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有所区别,对于C班同学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而对于A班学生所取得的进步,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努力奋进。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分层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课堂教学中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

4、分层教学能融洽师生关系。

由于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这样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在对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感觉初中数学施行分层教学还有以下问题:

第一,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评价方式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考试时只主要兼顾了B班的同学,最多也就是通过一道附加题照顾了一下A班的同学,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

这种评价方式对C班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我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第二,虽然把学生分在不同层次的班级,但由于初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按居住所在地就近入学,不允许按成绩分班,而经过了六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状况又是参差不齐的,虽然我们这届是以“数学特色”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