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083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0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俄罗斯国际贸易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麦当劳更是遍地开花,生意也十分兴隆。

  石油涨价帮了大忙

  俄罗斯经济能够保持增长的直接原因是政局稳定。

俄总统普京认为,政治领域是“俄罗斯复兴关键之所在”,因此他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实现政局的稳定:

以联邦宪法重新规范各共和国、州和边疆区等联邦主体与中央的关系,并把全国划成7个联邦区,由总统直接委派全权代表管理,此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领导,遏制地方政权的离心倾向,逐步恢复了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

普京还组建了亲政府的“团结党”,加强了政府在杜马(议会下院)的影响力,保障总统和政府提出的各种议案能够顺利通过。

此外普京对俄罗斯无法无天的“寡头政治家”展开严打,遏制了他们侵吞国家财富、插手政治、贿赂官员等现象。

这些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政局的措施,为俄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石油价格的上涨,是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原因。

俄罗斯是石油出口大国,去年石油价格的猛涨给俄罗斯带来了300亿美元的“意外收入”,让俄罗斯尝到了天上掉下的美味馅饼,大大缓解了国库资金短缺状况,也使得政府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各项改革。

今年虽然油价略微下降,但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这也保证了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发展。

  问题仍然不少

  与此同时,许多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是“托了石油涨价的福”,俄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市场行情过分依赖,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是国际油价决定俄经济发展速度,因而这种增长还不够稳定。

此外,许多根本的经济问题仍亟待解决。

今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估计会超过政府预计的14%而达到18%—20%。

过高的通货膨胀率是经济发展的隐患。

除此之外,俄罗斯“影子经济”庞大、经济犯罪严重、居民购买力低下、经济技术和设备严重落后等“老大难”问题依然难以改善;

而高达144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更是使俄难有喘息的机会。

可以预见,俄罗斯在前进中的每一步都将非常艰难。

  俄罗斯政府很有信心

  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俄政府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依然充满了信心。

近日,俄财政部将最终确定的2002年预算草案正式送交俄政府审议。

在俄财政部提交的新预算草案中,计划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3%,达到10.6万亿卢布;

国家预算收入达到1.995万亿卢布,预算支出为1.867万亿卢布,计划财政赢余为1281亿卢布。

而美元与卢布的汇率将稳定在1∶31.5左右。

这是俄罗斯联邦历史上首次制定的有赢余的预算草案,也是俄罗斯近些年来最好的预算草案之一。

与此同时,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对媒体表示,一两年之后,俄经济就会走出199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而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也会随之增长,在2004年达到199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经济形势好了当然要给老百姓谋福利,预算草案中计划将居民的收入提高5%,明年的月平均工资将达到3550卢布(约合113美元)。

除此之外,草案还计划将通货膨胀率降至10%—13%。

  2002年的预算草案为俄罗斯勾画出美好的明天,但预算案仍然对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过分依赖,具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保持稳定甚至上涨,将会帮助俄政府顺利过关,有可能实现预算赢余,进而实现俄政府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

如果相反,俄2002年财政预算的任务将很难完成。

但不管怎样,俄罗斯经济在艰难的前进中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世界经济与俄罗斯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当今世界上稀缺的战略资源,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有较厚实的基础,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是国际经济分工合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体。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之后最强劲的一轮增长期。

在其带动下,俄经济也经历了苏联解体以后最长一轮快速增长,作为资源大国、军事大国和能源大国重返国际舞台。

在大国地位明显恢复的背景下,近年来俄以大国姿态高调参与国际事务,力图发挥更大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对俄罗斯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其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之间的互动性也在逐渐增强。

世界经济主要通过贸易渠道、投资渠道、汇率渠道等对俄罗斯经济产生影响。

  

(一)贸易渠道

  俄罗斯外贸依存度一直保持在45%-59%,外贸增长快于整体经济增长,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

俄外贸商品结构以资源类产品为主,出口结构单一,使得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而产生波动,国际油价和主要资源类产品价格走势更是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对原料的强劲需求及价格上涨带动了俄经济快速增长。

1999-2008年,国际油价从每桶17.8美元上升到99.7美元(年均价格,最高时达每桶146.3美元),世界经济增幅从年均3.5%提高到5.1%,俄经济基本与世界经济发展同步,摆脱了转轨时期的负增长,连续10年保持6%以上的快速增长。

  在外贸诸因素中,油价的影响尤为突出:

俄外贸顺差、联邦预算、国际储备与国际油价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石油美元是俄经常项目顺差、联邦预算收入和国际储备主要来源。

石油价格平均下跌1美元,俄预算将减少20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将减少30亿美元。

油价跌至每桶60亿美元时,俄预算和外汇双顺差将降为零,届时将开始动用所积累的储备。

由于出口结构单一,使得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而产生波动。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陷入衰退,对俄商品进口需求下降,在油价大幅下跌、国际贸易规模急剧缩减等因素影响下,俄经济经历了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其中外贸2008年四季度下降30%左右,2009年一季度-45%,GDP则分别下降2.5%和9.5%。

  

(二)投资渠道

  俄罗斯经济的自我投资能力相当于GDP的20%左右,其经济增长离不开外资支持,必需每年从国际资本市场吸引不少于GDP5%的资金。

  截止到2008年底,俄罗斯累积吸引外资2646亿美元。

最近10年,外资对俄投资流量和俄对外国投资流量均发生了阶段性变化。

2005年是分界线,1999-2004年,外资自俄一直是净流出。

每年资本净流出分别为208亿美元、248亿美元、150亿美元、83亿美元、17亿美元和90亿美元。

2005-2007年,俄市场出现了外资净流入。

2008年,受俄格冲突和金融危机俄影响,俄再次出现1302亿美元的资本净流出。

国际投资对俄经济影响表现为:

  1.外资在俄罗斯国内长期投资总量中的比重最高没有超过15%,相对于俄罗斯经济对投资的巨大需求,目前俄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的水平对弥补国内投资缺口所起的作用仍十分有限。

  2.外资对促进俄产业升级、增加就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仍有积极影响。

随着外资的进入,俄引进了先进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货物和加工工艺。

2005年有95%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和40%的中小企业进行了投资活动,投资主要用于更新老化的设备。

2006年俄工业企业设备老化率指标多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其中,除直接进口机器设备外,不乏外国的专门贷款项目。

2006年以来,为发展俄罗斯的汽车制造业,俄政府启动了外国品牌汽车在俄“工业组装制度”,先后与著名的国际汽车制造商签署了约30个合作协议。

通过将整车“原始进口”模式转换为进口零配件在国内组装,提高了国内汽车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3.外资进入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以零售商业为例,目前世界著名零售商如法国阿尚、德国麦德龙、瑞典宜家等早已进入俄罗斯。

跨国公司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管理模式对俄国企业开阔眼界和进行模仿大有益处。

在跨国零售商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下,俄罗斯国内零售业迅速发展扩张,并开始与国际零售商进行竞争。

  4.外资还通过股市对俄经济产生影响。

股市财富正负效应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或加剧了实体经济的波动。

当出现正财富效应时,消费需求增长并带动投资增长,最终刺激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

当出现负的财富效应时,消费需求萎缩,投资放缓,最终导致经济整体增长乏力,增速放缓。

最近8年来,俄资本市场获得了积极发展和快速增长,截止到2007年底,俄股市市值约达1.3万亿美元,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占比从2003年的0.3%提高到1.2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俄股市大幅缩水50%以上。

股市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反应并引导实体经济的运行。

  (三)汇率渠道

  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对一国的对外贸易、基本流动、外汇储备、国内利率水平、国内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等产生多重影响。

俄罗斯的外汇篮子主要由美元和欧元构成,卢布与美元可直接兑换,卢布对欧元通过美元搭桥间接兑换。

由于石油在俄出口中的高比重和石油-美元计价机制的存在,美元汇率波动对俄影响主要通过油价来表现,美元价格(汇率)变动时时在影响油价。

从油价-美元-卢布三者关系看,美元贬值油价上涨,美元升值油价下跌,美元走势与油价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油价上涨卢布对美元升值,油价下跌卢布对美元贬值,卢布走势与油价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当前形势下,卢布对美元价格(汇率)随油价变动,在很多时候是由于标价货币美元汇率变化对石油的影响,而不是由于石油供求关系变化对卢布的直接影响所致。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不断调整利率,使得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加剧,最终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俄生产企业造成了剧烈的冲击。

  (四)借贷渠道

  俄金融部门和银行发展不足,加之银行贷款利率过高、贷款周期过短,近年来快速扩张的俄罗斯企业由于无法从国内市场得到资金,只能采取“借鸡生蛋”和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转向国外市场融资。

根据俄央行的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10月1日,俄外债余额为5421亿美元,占GDP比重42%,其中大部分为银行和企业所欠外债,短期外债规模为1138亿美元。

  2008年前三季度俄罗斯保持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势头。

但此后,随着金融危机向全球和实体经济蔓延,流动性短缺和去杠杆化使西方债权国自身陷入危机,资本流入减少甚至逆转,使得原来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开始瓦解。

欧美金融机构因本身巨额亏损而调回资金救市,使大量依赖外资的欧洲新兴市场和俄罗斯出现严重金融动荡,2008年9月初至2009年2月底,俄罗斯货币贬值27%,股市跌幅过半。

为了阻止货币跌势,俄政府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干预,导致汇储备自2008年8月以来连续下降。

  二、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07年,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为3.2%。

2008年,俄GDP总量达到1.68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已进入全球GDO总量过1万亿美元的最大的10个经济体行列,世界排名第八位。

对俄罗斯的研究表明,以一般的硬指标即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由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表现出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实际上未能真实或全部反映俄罗斯实际的竞争力水平。

观察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能仅看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而且要看其军事实力、民族精神、地缘条件。

观察经济实力也不能仅看GDP规模:

尽管俄罗斯经济规模仅位居世界第八(2008年),但因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可以作为对西方国家、独联体国家施加影响的有力武器;

尽管俄罗斯的国际贸易规模远小于中国,但实际收益率远大于中国。

  近年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表现出强势崛起的势头,以能源、粮食、金融等领域为切入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获得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俄罗斯的崛起对世界经济和大国关系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按数字计算所应产生的能量。

  

(一)打造能源超级大国争取世界经济决策权

  俄罗斯不仅以出口能源换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而且主打能源外交牌。

如,灵活处理与OPEC关系,从相互竞争走向对话合作;

兴建“南溪”、“北溪”、“蓝溪”“波罗地海管道系统—2”等管线,以密集的能源管道控制对欧洲能源供应,增加外交筹码;

倡议成立“天然气OPEC”谋求对天然气市场的垄断,提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俱乐部”,以多边能源合作形式强化对中亚能源的控制;

支持意大利提出的创建世界石油机构的构想,并邀请各方参加2009年秋天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石油生产国会议。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认为,俄罗斯具备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参与制定全球经济规则。

  

(二)打造强势卢布挑战美元体系

  普京认为,以美元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极不安全,为此,俄罗斯要着手把卢布打造成强势货币,与美元体系抗衡。

第一,掌握油气定价权。

2007年,俄罗斯推出圣彼得堡石油交易平台后,以卢布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工具,以此获得国内石油定价权,接下来计划夺回油气出口定价权。

第二,使卢布成为区域货币。

在2008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梅德韦杰夫提出,到2020年把莫斯科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把卢布打造成区域货币。

2009年2月,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背景下,俄正式公布在俄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构想和行动计划,力争使卢布在未来几年内成为独联体国家的储备货币。

同时俄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缴纳会费时部分使用卢布,彰显卢布成为区域性货币的事实。

第三,减少对外贸易中用美元结算的比重。

目前,俄已与中国达成在双边贸易中使用卢布和人民币、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伊朗等国达成使用卢布进行大部分双边贸易和石油交易结算的协议。

俄方预计俄中贸易全部以本币结算,到2010年俄中双方将减少600—800亿的美元需求。

第四,支持“创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构想”,2009年圣彼得堡经济论坛开幕前,梅德韦杰夫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说,目前需要特别的支付手段,以便给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打下基础。

可以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来创建超主权储备货币。

  (三)扩大主权投资加速资本扩张

  2008年2月1日,俄罗斯把稳定基金拆分为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前者是稳定基金的延续,属储备型稳定基金。

俄有意把后者建成战略型主权投资基金,用基金投资收入弥补养老金不足。

  近年来,俄罗斯持续扩大海外投资,在国家福利基金中增添日元储备,并投资日本股市。

2004年—2007年,俄罗斯国家外债占GDP的比重从16.7%降至4.6%,从巴黎俱乐部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国际信用水平大大提高,对外政策独立性增强。

近年来,俄罗斯先后减免了古巴、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朝鲜等国数百亿美元的外债,作为交换,这些国家对俄资敞开大门。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俄并未放缓走出去步伐,开始重返中东和非洲等传统市场。

  

  (四)高调参与解决世界粮食危机扩大粮食安全话语权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从粮食进口国变成重要的粮食出口国。

2007年世界粮食价格高企,全球通胀加剧。

梅德韦杰夫高调宣布,俄罗斯准备与国际社会共同采取措施克服粮食危机,同时希望建立新的、更有效的国际粮食政策和贸易体系。

目前俄已是全球第四大粮食出口国,新的目标是晋升第二。

在独联体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粮食出口占全球粮食出口总量的1/5,俄罗斯力争主宰独联体粮食市场,进一步左右世界粮食定价机制,并积极担当“2009年粮食峰会”的东道主,以扩大在粮食安全领域话语权。

  (信息来源:

中国驻俄罗斯联邦经商参处)

2007年俄罗斯对外贸易状况分析

沈剑锋来源: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第6期

  2007年是苏联解体以来中俄两国贸易额增长最快的一年,按照最新的中俄统计数据,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

一 2007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情况

  

(一)2007年俄罗斯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2007年俄罗斯的对外贸易总额为5782亿美元,是2006年的123.4%。

其中出口总额为3552亿美元,是2006年的116.9%;

进口总额为2231亿美元,是2006年的135.4%;

贸易顺差为1321亿美元,而2006年为1392亿美元。

  通过对2005年12月以来俄罗斯月度对外贸易数据的分析(见图),除2006年1月对外贸易增长率略低以外,2006年和2007年俄罗斯进出口总体上保持了快速上升的势头;

从2006年9月起,出口增长速度开始低于进口增长速度,进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这也预示着1998年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带来的出口激增势头有所变化;

由于出口降速和进口增长,直接导致了2007年贸易顺差的降低。

  图1                  俄罗斯进出口动态平衡    (与2005年12月相比,%)

  资料来源:

俄罗斯国家统计局:

《统计信息》(俄文版)。

  

(二)2007年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进出口产品数额的不断增加是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基础和直接体现。

2007年俄罗斯出口总额为352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见表1)。

2007年俄罗斯进口总额为1997.08亿美元,同比增长44.9%(见表2),进口增长速度超过出口增长速度。

这在俄罗斯贸易顺差变化上得到了直接体现。

  表1                    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商品

2006年

2007年

亿美元

与2005年

相比(%)

所占比重(%)

与2006年

出口总额

3012.44

124.8

100

3524.73

117.0

燃料能源产品

1968.76

127.3

65.4

2255.75

114.6

64.0

  原油

1022.85

122.0

34.0

1213.80

118.7

34.4

  天然气

438.75

139.9

14.6

448.44

102.2

12.7

金属及其制品

411.59

121.8

13.7

501.01

121.7

14.2

  黑色金属及其制品

213.40

102.1

7.1

253.56

118.8

7.2

  有色金属及其制品

184.41

154.7

6.1

231.35

125.5

6.6

机器设备及运输工具

174.37

129.1

5.8

197.19

113.1

5.6

化工及橡胶制品

167.57

116.6

207.98

124.1

5.9

木材及纸制品

95.35

114.8

3.2

122.72

128.7

3.5

食品及农业生产原料

55.14

122.2

1.8

90.73

164.5

2.6

  禾本科植物

15.69

114.2

0.5

41.14

-

1.2

俄罗斯海关统计。

  表2                    俄罗斯进口的主要商品

进口总额

1378.07

139.6

1997.08

144.9

657.06

151.3

47.7

1017.90

154.9

51.0

216.41

124.2

15.7

276.06

127.6

13.8

217.88

133.9

15.8

274.99

126.2

同表1。

  在出口的主要产品方面,燃料能源产品和金属及其制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2007年出口燃料能源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略低于2006年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天然气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降低1.9个百分点造成的;

出口的金属及其制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同比增长了1.5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及制品出口有所增长。

2007年俄罗斯出口的其他主要商品、食品及农业原料出口同比增加41.7%,木材及纸制品、化工及橡胶制品的出口有所增长,机器设备及运输工具的出口同比降低16%。

  俄罗斯进口的主要产品集中在机器设备及运输工具、食品及农业生产原料和化工及橡胶制品上。

机器设备及运输工具的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51%,同比上升了3.3个百分点。

食品及农业生产原料的进口同比略有增长,化工及橡胶制品的进口同比略有下降,二者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均下降了1.9个百分点。

2007年进口的强势增加主要有赖于机器设备及运输工具进口的增长。

  食品及农业生产原料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产品直接关系到俄罗斯居民的生活状况。

2007年俄罗斯食品及农业生产原料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2.6%,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为13.8%。

  2007年食品及农业生产原料出口总量为4617.4万吨,同比增长24.0%,进口2626.9万吨,同比增加5.1%(见表3)。

  表3                  俄罗斯粮食商品进出口情况

2007年12月

万吨

12月相比(%)

与2007年

11月相比(%)

2006年12月

出口

4617.4

124.0

2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