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3149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docx

中考考前拔高物理试题

物理试题

一、多选题

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的烧杯,分别盛有A、B两种不同液体,此时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同,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静止后,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没有液体溢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液体A的密度小于乙烧杯中液体B的密度

B.放入小球后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力大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

D.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2.如图所示,M、N是两个质量相等的正方体,VM

M在甲液面漂浮,N用细线吊着静止在乙液体中(细线对N有拉力),两容器液面相平,M、N露出液面的高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受到的浮力大于N受到的浮力

B.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左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右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D.若剪断细线,N静止时,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3.如图甲所示,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柱形容器底部。

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液体A(液体始终未溢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容器内液体深度h的图像如图乙实线所示。

更换另一种液体B重复上述过程,F浮与h的图像如图乙虚线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的重力等于8N

B.液体A的密度大于液体B的密度

C.h=10cm时,物块在液体A中处于漂浮状态

D.倒入液体B的深度为10cm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800Pa

 

二、单选题

4.将合金球和木球用细绳相连放入水中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它自身体积的3/8,如图所示,当把细绳剪断后,合金球沉底,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自身体积的1/2,这时合金球受到池底对它的支持力为2N,若已知合金球和木球体积之比为1:

8,则(  )

A.合金球的重力为3N

B.合金球所受浮力为2N

C.合金球的密度为3×103kg/m3

D.绳子剪断前后,两物体所受总浮力相差4N

 

5.一个盛有水的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400Pa。

用细线系一小球A,将小球A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Pa,如图乙所示:

将细线剪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比乙图增大了0.8N;将小球A与一个密度为1.2g/cm3的球B用细线连接后置于容器中,A、B球悬浮于水中,如图丙所示。

(不计所有细线的体积和质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球A的体积为100cm3

B.球A的密度为0.8g/cm3

C.球B的重力为1.8N

D.将图丙中的细线剪断后,图丙比图甲的液面高2.8cm

 

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均装有适量的水,将质地均匀,且不吸水的a、b两实心体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当a、b静止时,a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b悬浮于水中,此时两烧杯液面刚好相平。

若将b置于a上一起放入丙烧杯中,静止时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整个过程中水均未溢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密度是0.4×103kg/m3

B.a、b的重力之比为5:

3

C.a、b的体积之比为5:

2

D.b的密度是0.8×103kg/m3

 

7.如图甲所示,底面积200cm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底面积100cm2,高度16cm的柱体A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

向容器中注入某种液体,细线上拉力F与容器中液体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液体深度h为30cm时,马上停止注入液体并切断细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B.柱体A的密度为0.6g/cm3

C.切断细线到A静止时,A上升的高度为10cm

D.切断细线,待A静止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2240Pa

 

8.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A、B两种液体。

如图所示,将一个长方体物块用细绳系好,使其浸没在A液体中,绳子对物块的拉力为T;再用细铁丝将同一物块全部压入B液体中,铁丝对物块的压力也为T。

若A、B液体和物块的密度分别为ρA、ρB、ρ,物块在A、B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A、FB,A、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甲、乙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FA>FBB.pA>pBC.F甲

三、计算题

9.底面积为300cm2不计厚度的平底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现将重为12N,体积为2000cm3的木块A轻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18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忽略绳重及其体积,求:

(1)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

(2)从图甲到图乙,容器对桌面增加的压强;

(3)物体B的密度。

 

10.如图甲所示,A、B为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浸没在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容器底面积是正方体下表面积的4倍,现在沿竖直方向缓慢匀速拉动绳子,开始时刻,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A、B之间的绳子绷直,B在容器底部(未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A上端绳子的拉力是F,F随A上升的距离h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除了连接A、B间的绳子承受拉力有一定限度外,其它绳子不会被拉断,绳的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求:

(1)正方体A的体积;

(2)正方体B的密度;

(3)整个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最小值。

 

11.如图甲所示,原长x0=16cm的弹簧,下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上端与一正方体相连,正方体重G=48N,向容器中慢慢注入某种液体,弹簧的长度x随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正方体有一半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与其形变量x间的关系F=kx,忽略弹簧的质量和体积,g取10N/kg,求:

(1)k的值;

(2)正方体的密度;

(3)正方体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12.如图所示,不吸水的长方体A和正方体B通过轻质细线连接在一起。

水平桌面上的柱形容器重为8N、底面积为200cm2、高为33cm。

已知GA=10N,GB=15N,A的底面积SA=100cm2,高度hA=20cm;B的边长、连接A和B的细线长以及B的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离均为10cm。

求:

(1)A的密度;

(2)向容器中缓慢加入5kg的水,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3)在

(2)问的基础上,剪断A上方的细线,将A、B缓慢放入水中,静止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四、实验题

13.某物理小组想用弹簧测力计、物体、烧杯和水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

(2)由图中的______两幅图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由图中的丙、丁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此次实验采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A.模型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小明发现浸没在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9N,他推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

(4)爱思考的小明认为:

如果在弹簧测力计1N的位置标上水的密度,在弹簧测力计0.9N的位置标上盐水的密度,再把该物体分别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标上密度值,就可以把弹簧测力计改成一个液体密度秤,该密度秤测得最大密度值应该是______。

(5)小聪受上面实验的启发,用家里的电子秤、玻璃杯、木块、水、牙签,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小聪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木块的密度为______,爱思考的小明却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水(木块吸水后不考虑其体积变化),所以小聪测得的木块密度值应该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五、填空题

14.如图所示,水中有一支长14cm、底部嵌有铁块的蜡烛,露出水面的长度为1cm。

点燃蜡烛,至蜡烛熄灭时,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熄灭时蜡烛所剩长度为__________cm。

(蜡的密度为0.9g/cm3)

15.如图所示,底面积100cm2,高为15cm的不计质量的圆柱体容器(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容器中装有1000cm3水,将一个重3N,高为10cm的实心长方体A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然后竖直浸入水中,当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N,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_kg/m3;物体A恰好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_______N;把刚好浸没在水中的物体A竖直往上缓慢提升4.5cm后,使物体A保持静止,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N。

16.如图甲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00cm2、重为10N且足够深的薄壁柱形平底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实心物体M(不吸水)挂于弹簧下端并置于柱形容器内,弹簧上端固定不动,现在向容器中缓慢注水,弹簧弹力大小与注水体积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当物块M刚好漂浮时加水质量为_________kg,图乙中从A到B的加水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______________Pa。

(不计弹簧的质量和体积,弹簧的伸长量每变化1cm,弹力变化1N,且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变化)。

 

17.如图所示,为某一校园厕所自动冲厕器的供水水箱,水箱顶部为一个压力传感器开关,A、B为两个配重的圆柱体用细线与压力传感器开关相连。

已知:

水箱底面积为0.5m2,高50cm。

当压力传感器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0N时闭合,水泵从进水口向水箱注水;当拉力为4N时断开,停止注水。

两相同圆柱体底面积40cm2,高12cm,重为6N。

要求水箱内储水量为200L时停止注水,当储水量剩余40L时开始注水。

求满足上述条件下,上面绳子长度________cm和下面绳子长度_______cm。

18.如图甲所示,一个金属圆柱体A,上表面与细线相连,底部贴有压力传感器(不计质量和体积),连接电脑后可显示传感器所受压力大小。

图乙是某次将圆柱体A从下表面接触水面到匀速放入容器底部直到触底,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

则圆柱体A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为______N,圆柱体A的密度为______kg/m3。

19.如图,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甲的重力为4N,乙的重力为6N,甲的高度为20cm,乙的高度为10cm,甲、乙的横截面积均为40cm2,现格甲、乙两物体间用重力可忽略的细线串接起来放入容器的水中,甲有一部分露出面,ρ水=1.0×103kg/m3,取10N/kg则:

细绳对乙物体的拉力是____________N,甲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____________cm,剪断中间的细线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将一个小物块完全放入容积为200mL的烧杯,向杯中加入128g水或96g酒精都恰好能将烧杯装满,小物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kg/m3,在酒精中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_N。

(g=10N/kg,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21.有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球,其密度分别为水的密度的4倍和5倍,把它们分别挂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然后将两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_________,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_________。

22.如图甲所示,用同种合金制成质量相等的空心金属盒、实心金属块各一个,把金属块放在盒内密封后,它们恰好能悬浮在水中。

如图乙所示,把金属块和金属盒用细绳相连,放入水中静止时,金属盒有1/5体积露出水面,此时细绳对金属块的拉力为15N,则这种实心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m3,若金属盒内部装水,则金屈盒的最大总重是________N。

23.某冰块中有一小金属块,冰和金属块的总质量是61g,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恰好悬浮于水中(如图甲所示)。

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如图乙所示)。

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2,冰块中冰的体积是______cm3,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g。

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已知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

 

24.2020年7月通车的沪苏通长江大桥在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

如图甲所示,假设一正方体构件从江面被匀速吊入江水中,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随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取10N/kg)。

(1)构件的边长为______m,密度为______kg/m3,所受的最大浮力为______N;

(2)当构件的下表面距江面4m深时,构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______Pa。

25.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00c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足够高,容器内放有一个重为4N的实心正方体A,高hA=10cm,A底部的中心通过一根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此时水深18cm,细绳对A的拉力为___________N。

圆柱体B的重力为5N,底面积SB=50cm2,高hB=8cm。

先将B竖直放在A的中央,待A、B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再将B取下来放入水中沉底,A、B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2,p1与p2的差值为___________(整个过程A始终保持竖直)。

 

26.如图甲所示,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砖块放在水平地面上。

现将砖块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此时砖块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Pa;将图乙中的砖块倒置后如图丙所示,此时砖块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

则图甲中砖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

A.2250PaB.2400PaC.2500PaD.2750Pa

27.两个相同的烧杯均装满水,将两个实心铜球和铅球分别投入两个烧杯中,将烧杯外壁擦拭干净后,测得两杯总质量相等,则铜球与铅球质量大小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ρ铜=8.9g/cm3,ρ铅=11.3g/cm3)

A.铜球质量大B.铅球质量大

C.铜球和铅球质量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薄壁柱形容器,容器的中央放有一个柱形物体,容器与物体的重力之比1∶3,保持物体始终不动,然后向容器里加水,加入水的质量m水和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的关系如表格所示。

已知当加入水的质量为4kg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0Pa,容器足够高,整个过程无水溢出。

请根据条件求解。

m水/kg

1

2

3

4

5

p水/Pa

1000

2000

2700

3200

3700

(1)容器的底面积;

(2)柱形物体的重力;

(3)要使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之比为3∶2,则加入的水的质量应为多少kg?

 

29.如图甲所示,质量为0.2kg、底面积为0.05m2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把一质量为2.1kg、高为0.1m的均匀实心物体放在容器中,缓慢向容器中加水,直到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1m时停止加水,加水的质量与容器中水的深度关系如图乙所示,(g=10N/kg)求:

(1)停止加水时,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物体对容器底部压力恰好为零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3)停止加水后,将物体竖直下压,使其露出水面的高度减小0.01m,静止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30.如图甲所示,一个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积400cm2,容器内放入实心长方体A和正方体B,A、B通过轻质弹簧相连,弹簧原长10cm,体积不计。

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水,当B刚好浸没时停止注水,如图乙所示。

整个过程中,A对容器底的压力随容器中水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弹簧所受拉力或压力每改变4N,弹簧的长度改变1cm,正方体B的密度为_______;剪断乙图中的弹簧,正方体B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__。

 

29.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5:

3,甲的高度是20cm,乙的高度是30cm,它们的底面积之比为3:

2,若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相同的体积后,则两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之比______。

若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各自总体积的相同比例,再把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后,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切去部分的体积与未切去之前的总体积之比为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