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33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docx

河南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

2021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

一、选择题

1.在下面的示意图中,与②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夏朝建立B.夏桀即位C.商朝建立D.商朝灭亡 

2.百家争鸣的众多学派中,最适应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儒家学派B.法家学派C.道家学派D.墨家学派 

3.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课堂笔记,其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

周武王

事件:

实行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

西周亡国之君:

________灭亡的原因:

朝政腐败

A.周厉王B.周平王C.周幽王D.周成王 

4.下框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实行之初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意思是普天之下,没有哪一处不是周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哪一个不是周天子的臣仆。

A.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B.限制了诸侯的权利

C.使周王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

D.使周王和诸侯国关系紧密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国最早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是在什么时期(   )

A.西周B.商朝C.春秋D.战国 

6.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总结历史教训。

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当政者应该(  )

A.重视教育B.重视发展经济

C.勤政爱民D.改革以增强国力

7.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 

8.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

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以下能够与该考古发现相佐证的事件是(  )

A.说明春秋时期公室衰微,大权旁落

B.符合三家分晋的史实

C.体现分封制度的等级森严

D.证明郡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9.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看到与一个朝代的衰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外族的入侵B.统治者的暴政C.国家的分裂D.民族的冲突 

10.有同学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做了如下整理,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统治残暴B.外族进攻C.内部纷争D.天灾人祸 

11.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

A.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B.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1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其中成为王公贵族身份象征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是(   )

A.武器B.食器C.乐器D.礼器 

1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下列中华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   )

A.青铜器B.瓷器C.丝绸D.甲骨文 

14.中国古代生产力较低,经济的发展水平一直不高。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开始使用牛耕②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③最早使用天然漆④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下列现象中不符合春秋时期特征的是(   )

A.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号令不行

B.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C.出现了“春秋五霸”

D.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16.《论语》云: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晋文公称霸B.楚庄王称霸C.勾践称霸D.齐桓公称霸 

17.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得益于(  )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C.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齐桓公是周王室的重要成员 

18.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①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  ②各国实行的变法改革

③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  ④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9.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三家指(   )

A.齐、楚、燕B.韩、赵、魏C.赵、魏、秦D.燕、韩、赵 

20.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

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奖励农耕B.按军功授爵位C.推行县制D.抑制商业贸易 

21.四川有一座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

它就是(    )

A.灵渠B.都江堰C.三峡大坝D.大运河

22.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国政府已将一些传统节日定位法定假日。

下列法定假日中,既是传统节日,又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的是(   )

A.国庆节B.端午节C.元旦节D.中秋节

23.“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

我国古代思想家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24.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下列诸子百家中的学派与其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

A.儒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B.道家——主张辩证思维,以人为本

C.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墨家——赞成相互攻伐兼并,认为“君贵民轻” 

25.西周时期在用鼎制度上也有规定,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等,这反映(  )

A.西周崇尚礼制,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青铜器数量众多,尤其是青铜鼎

C.西周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D.西周制作青铜器的工艺十分简单

二、材料分析题

26.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卫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

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看百家讲坛,品胜败兴衰】

材料一:

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1)战国时期,“大兼并”是通过战争实现的。

请说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及三次著名的战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国中期以后,在“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中,先后崛起的是哪几个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说说商鞅变法带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中华大地,赞祖先智慧】

材料二: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造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都江堰是哪一年由谁主持修建的?

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

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

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一个自觉地理性时代,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长河开始奔流不息,流淌至今。

那理性的光辉一直照耀着中国大地,成为后代中华文明思想智慧的基础和源泉。

——《中华文明》

(1)材料中“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分别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

在这种制度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受封者也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有哪些人?

该制度中最低层的是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封国的统治者称为什么?

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制度的实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C4.A5.C

6.C7.C8.A9.B10.A

11.A12.D13.D14.A15.D

16.D17.B18.C19.B20.B

21.B22.B23.A24.C25.A

二、材料分析题

26.

(1)商鞅。

学派:

法家。

(2)秦孝公。

措施:

奖励军功。

(3)影响:

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27.

(1)特点: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战争: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魏国、齐国、赵国、秦国。

(3)改革是强国之路。

(4)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28.

(1)历史事件:

百家争鸣。

(2)观点一: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观点二:

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以上两种观点都可任用以下两种论述)

论述1: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墨家的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儒家的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他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他发展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论述2:

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9.

(1)分封制。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2)对象:

周天子的亲属和功臣等。

最底层是奴隶。

(3)封国的统治者称为诸侯。

义务: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觐天子,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4)作用:

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