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34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AB卷及解析Word下载.docx

3.(2017·

惠州模拟)有关下列图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  

(2)

A.图

(1)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kJ·

B.图

(2)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ΔH=+41kJ·

C.由图可知正逆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相同

D.两个图象表示的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图

(1)表示CO(g)+H2O(g)===CO2(g)+H2(g) ΔH=-41kJ·

mol-1,A正确;

(2)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CO(g)+H2O(g) ΔH=+41kJ·

mol-1,B错误;

由图知C正确;

两个图象的反应物、生成物正好相反,D正确。

4.下图为两种制备硫酸的途径(反应条件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途径②增大O2浓度可提高SO2转化率

B.含1molH2SO4的浓溶液与足量NaOH反应,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C.途径②中SO2和SO3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D.若ΔH1<ΔH2+ΔH3,则2H2O2(aq)===2H2O(l)+O2(g)为放热反应

【答案】B 

【解析】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故A正确;

中和热的定义为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混合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含1molH2SO4的浓溶液与足量NaOH反应生成2mol水,且浓溶液溶于水放热,故B错误;

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均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ΔH1-(ΔH2+ΔH3)<

0,故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

5.(2017·

珠海模拟)已知:

2H2(g)+O2(g)===2H2O(g)ΔH1

3H2(g)+Fe2O3(s)===2Fe(s)+3H2O(g) ΔH2

2Fe(s)+

O2(g)===Fe2O3(s) ΔH3

2Al(s)+

O2(g)===Al2O3(s) ΔH4

2Al(s)+Fe2O3(s)===Al2O3(s)+2Fe(s)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ΔH1<0,ΔH3>

0 B.ΔH5<0,ΔH4<ΔH3

C.ΔH1=ΔH2+ΔH3D.ΔH3=ΔH4+ΔH5

【解析】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ΔH3<0,A错误;

将上述反应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反应⑤是铝热反应,显然是放热反应,ΔH5<0,将反应④-反应③可得反应⑤,即ΔH5=ΔH4-ΔH3<0,B正确、D错误;

将反应②+反应③可得反应3H2(g)+

O2(g)===3H2O(g),故ΔH1=

(ΔH2+ΔH3),C错误。

6.(2018·

枣阳一中月考)BeCl2是有机反应的催化剂。

铍和氯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A.E2是正反应的活化能B.该反应的ΔH<

C.加入催化剂,ΔH减小D.ΔH=E2-E1

【解析】E1是正反应活化能,E2是逆反应活化能,A项错误;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项正确;

加入催化剂,减小E2和E1,不改变ΔH,C项错误;

ΔH=E1-E2,D项错误。

7.(2018届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期中)已知:

2CO(g)+O2(g)===2CO2(g) ΔH=-566kJ·

Na2O2(s)+CO2(g)===Na2CO3(s)+

O2(g) ΔH=-226kJ·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kJ

B.下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kJ·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答案】C 

【解析】A项,CO的燃烧热为283kJ·

mol-1,故A错误;

B项,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不对且未标明物质状态,故B错误;

C项,题目中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乘以2为2Na2O2(s)+2CO2(g)===2Na2CO3(s)+O2(g) ΔH=-452kJ·

mol-1,本选项中多一步CO2(s)气化吸热的过程,所以放出的热量就少于452kJ,即ΔH>-452kJ·

mol-1,故C正确;

D项,将题目中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除以2再加上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得:

Na2O2(s)+CO(g)===Na2CO3(s) ΔH=-509kJ·

mol-1,放热509kJ时,反应的CO是1mol,所以转移电子数是26.021023,故D错误。

8.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和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由C(s,石墨)===C(s,金刚石) ΔH=+1.9kJ·

mol-1,可知:

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更多

C.由H+(aq)+OH-(aq)===H2O(l) ΔH=-57.3kJ·

含1mol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等于57.3kJ

D.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kJ

【答案】A

【解析】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是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A正确;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固体硫变为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前者放出热量更多,B错误;

含1molCH3COOH的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醋酸为弱酸,溶于水电离需要吸热,放出热量小于57.3kJ,C错误;

2gH2的物质的量为1mol,此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0,故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285.8kJ·

mol-1)=-571.6kJ·

mol-1,D错误。

9.参考下表键能数据,估算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硅晶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Si(s)+O2(g)===SiO2(s)中,ΔH的值为

化学键

Si-O

O=O

Si-Si

Si-Cl

Si-C

键能/(kJ·

mol-1)

460

498.8

176

360

347

A.-989.2kJ·

mol-1  B.+989.2kJ·

C.-61.2kJ·

mol-1D.-245.2kJ·

【解析】硅和二氧化硅均是原子晶体,其中在晶体硅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

2=2个Si—Si键,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个Si—O键。

由于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2176kJ·

mol-1+498.8kJ·

mol-1-4460kJ·

mol-1=-989.2kJ·

mol-1,故选A。

10.(2018·

太原五中月考)燃烧agC2H5OH(l),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kJ,经测定,生成的CO2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得到5g沉淀,则表示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20QkJ·

B.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40QkJ·

C.

C2H5OH(l)+

O2(g)===CO2(g)+

H2O(g) ΔH=-20QkJ·

D.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40QkJ·

【解析】由关系式:

CaCO3~CO2~

C2H5OH可知,a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n(CaCO3)=0.025mol,所以1molC2H5OH(l)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是40QkJ,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40QkJ·

mol-1。

11.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

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

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

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ΔH为

A.3.8104kJ·

mol-1B.-3.8104kJ·

C.3.4104kJ·

mol-1D.-3.4104kJ·

【答案】D

【解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则1mol油酸甘油酯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为

1mol884g·

mol-1=3.4104kJ,所以ΔH=-3.4104kJ·

12.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H2O2===H2O+

O2 ΔH<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但是反应的热效应不变,A项错误;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对转化率无影响,B项错误;

热化学方程式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且要注明聚集状态,C项错误;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正确。

13.最新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解析】A.状态Ⅰ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Ⅲ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从状态Ⅰ、Ⅱ、Ⅲ的图示可以看出,反应中CO并未断裂成C和O,C、O原子间一直有化学键。

C.由图示可以看出,CO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C与O形成极性共价键。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生成CO2的过程,并不是CO与O2反应的过程。

14.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kJ·

已知:

碳的燃烧热ΔH1=akJ·

mol-1

S(s)+2K(s)===K2S(s) ΔH2=bkJ·

2K(s)+N2(g)+3O2(g)===2KNO3(s) ΔH3=ckJ·

则x为

A.3a+b-c B.c-3a-bC.a+b-cD.c-a-b

【解析】已知碳的燃烧热为ΔH1=akJ·

mol-1,则表示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s)+O2(g)===CO2(g) ΔH1=akJ·

mol-1,将另外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编号,②S(s)+2K(s)===K2S(s) ΔH2=bkJ·

mol-1,③2K(s)+N2(g)+3O2(g)===2KNO3(s) ΔH3=ckJ·

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①3+②-③得ΔH=3ΔH1+ΔH2-ΔH3,即x=3a+b-c。

1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kJ·

(2)C(s)+O2(g)===CO2(g) ΔH2=-393.5kJ·

(3)H2(g)+

O2(g)===H2O(l) ΔH3=-285.8kJ·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ΔH为

A.-488.3kJ·

mol-1B.-244.15kJ·

C.+488.3kJ·

mol-1D.+244.15kJ·

【答案】A 

【解析】根据已知的反应可知,

(2)2+(3)2-

(1)即得到2C(s)+2H2(g)+O2(g)===CH3COOH(l),所以其反应热ΔH=-393.5kJ·

mol-12-285.8kJ·

mol-12+870.3kJ·

mol-1=-488.3kJ·

16.(2018届江西赣州十四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B.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kJ·

mol-1,则CO的燃烧热ΔH=-283kJ

C.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

mol-1,则稀H2SO4溶液和稀Ba(OH)2溶液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kJ·

D.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kJ·

【解析】A项,该反应的ΔS>0,若不能自发进行,ΔH-TΔS>0,则ΔH>

0,故A正确;

B项,燃烧热的单位为kJ·

mol-1,故B错误;

C项,稀H2SO4溶液和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也要放出热量,反应热ΔH<2(-57.3)kJ·

mol-1,故C错误;

D项,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当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应大于19.3kJ,即ΔH<

-38.6kJ·

mol-1,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Ⅰ.已知下列反应:

SO2(g)+2OH-(aq)===SO

(aq)+H2O(l) ΔH1

ClO-(aq)+SO

(aq)===SO

(aq)+Cl-(aq) ΔH2

CaSO4(s)===Ca2+(aq)+SO

(aq) ΔH3

则反应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的ΔH=________________。

Ⅱ.①2O2(g)+N2(g)===N2O4(l) ΔH1

②N2(g)+2H2(g)===N2H4(l) ΔH2

③O2(g)+2H2(g)===2H2O(g) ΔH3

④2N2H4(l)+N2O4(l)===3N2(g)+4H2O(g) ΔH4=-1048.9kJ·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4=_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

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

CH3OH(g) ΔH1

②CO2(g)+3H2(g)

CH3OH(g)+H2O(g) ΔH2

③CO2(g)+H2(g)

CO(g)+H2O(g) ΔH3

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H—H

C—O

H—O

C—H

E/(kJ·

436

343

1076

465

413

由此计算ΔH1=________kJ·

mol-1;

已知ΔH2=-58kJ·

mol-1,则ΔH3=________kJ·

【答案】Ⅰ.ΔH1+ΔH2-ΔH3

Ⅱ.2ΔH3-2ΔH2-ΔH1 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

Ⅲ.-99 +41

【解析】Ⅰ设三个反应依次是a、b、c,根据盖斯定律,由a+b-c得:

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 ΔH=ΔH1+ΔH2-ΔH3。

Ⅱ.根据盖斯定律,由③2-②2-①可得④,则ΔH4=2ΔH3-2ΔH2-ΔH1;

联氨和N2O4反应释放出大量热、产物无污染、产生大量气体等,故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

Ⅲ.根据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可知,ΔH1=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1076kJ·

mol-1+2436kJ·

mol-1)-(413kJ·

mol-13+343kJ·

mol-1+465kJ·

mol-1)=-99kJ·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

ΔH3=ΔH2-ΔH1=(-58kJ·

mol-1)-(-99kJ·

mol-1)=+41kJ·

18.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化工生产均需采用催化工艺。

(1)①人们常用催化剂来选择反应进行的方向。

下图所示为一定条件下1molCH3OH与O2发生反应时,生成CO、CO2或HCHO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O2(g)和生成物H2O(g)略去]。

在有催化剂作用下,CH3OH与O2反应主要生成________(填“CO”“CO2”或“HCHO”)。

②2HCHO(g)+O2(g)===2CO(g)+2H2O(g)ΔH=________。

(2)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

E1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E2________。

③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HCHO ②-470kJ·

mol-1 

(2)①放热②减小 减小③否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是不变的

【解析】

(1)①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越低,普通分子越容易转化成活化分子,反应越容易,反应速率越快,生成HCHO的活化能最低。

②根据图表可知2HCHO(g)+O2(g)===2CO(g)+2H2O(g)中反应物能量高,生成物能量低,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然后依据图中给出数据可得ΔH=-[(676-158-283)2]kJ·

mol-1=-470kJ·

(2)①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②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所以E1、E2均减小,但ΔH不变。

19.

(1)在一定条件下N2与H2反应生成NH3,请回答:

①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且E1>

E2,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2H4和H2O2混合可作火箭推进剂,已知:

16g液态N2H4和足量氧气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310.6kJ的热量;

2H2O2(l)===O2(g)+2H2O(l) ΔH=-196.4kJ·

反应N2H4(l)+O2(g)===N2(g)+2H2O(l)的ΔH=________kJ·

N2H4和H2O2反应生成N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50mL0.50mol·

L-1盐酸与5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该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该处错误是缺少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提供了0.50mol·

L-1和0.55mol·

L-1两种浓度的NaOH溶液,应选择______mol·

L-1的溶液进行实验。

(1)①放热

②N2(g)+3H2(g)===2NH3(g) ΔH=-92kJ·

(2)-621.2 N2H4(l)+2H2O2(l)===N2(g)+4H2O(l) ΔH=-817.6kJ·

(3)环形玻璃搅拌棒 0.55

(1)①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且E1>

E2,则ΔH=E2-E1<

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g)+3H2(g)===2NH3(g) ΔH=946kJ·

mol-1+3436kJ·

mol-1-23391kJ·

mol-1=-92kJ·

(2)16g液态N2H4和足量氧气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310.6kJ的热量,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