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340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docx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届高三第一次统考理综

安徽省知名省级示范高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统考

理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场座位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场座位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

H一1N一14O—16Al-27S-32Fe一56Zn—65Au一19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斐

林试剂替代碘液进行检测

B.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蔗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水浴加热并观察颜色变化C.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的混合液,摇匀后,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成紫色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2.右图表示环境因素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当处于a或b点时,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均可产生ATP

B.当所处环境中缺镁时,在CO2含量不变的情况下,a点可能降到b点

C.b点与a点相比,b点时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较多

D.a点与b点光合作用速率差异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不同

 

3.某野生型噬菌体的A基因可分为A1~A6六个小段。

一生物学家分离出此噬菌体A基因的四个缺失突变株,其缺失情况如下表所示:

(“+”未缺失,“-”缺失)

现有一未知突变株。

将其与缺失突变株J或L共同感染细菌时,可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若将其与缺失突变株K或M共同感染细菌时,则不会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

由此结果判断.未知突变株的点突变是位于基因的哪一小段中()

A.A2B.A3C.A4D.A5

4.下图表示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下列与该实验相关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所用的培养基①②③④均属于选择培养基

B.通过图中I、Ⅱ过程目的是增加目标微生物的数量

C.统计⑤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不一定代表接种到④上

的活菌数

D.在⑤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一定是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完成一个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的神经元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越长

B.若用一定的刺激作用于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D.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荷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6.据报导最新的生物科技抗癌手段:

是从患者体内抽血采集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及诱导,以获取成熟的,具有识别肿瘤细胞能力的抗原递呈细胞和数量更多、更有活性和杀伤力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再将这两种细胞分次回输到患者体内,用他们来对癌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单个核细胞类似于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B.在体外培养单个核细胞的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

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C.上述的两种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不会发生排斥反应

D.单个核细胞经过诱导后,细胞内有部分基因发生了突变

7.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我国分别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并圆满实现“天一”与“种八”交会对

接。

发射“天一”与“神八”的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结构如图),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2H8N2,结构简式为CH3—NH—NH—CH3

B.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

C.分子中碳、氮两种原子与周边原子所形成的构型均为三角锥型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N2和H2O,则分子中碳、氮和氢三种元素均被氧化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常温下,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

B.在含硅原于数为0.0010NA的硅酸胶体中,胶体粒子为0.0010mol

C.在2S2-+SO2+4H+=3S↓+2H2O反应中,每生成3molS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含共价键数为6NA

9.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0的溶液中:

Cl-、Na+、K+、C6H5—O-(C6H5一为苯基)

B.加入铝屑有氢气放出的溶液中:

NH4+、K+、HCO3-、Br-

C.在H2SO3溶液中:

HSO3-、K+、Cl-、Ba2+

D.在葡萄糖(C6H12O6)溶液中:

SO42-、MnO4-、K+、H+

10.难溶物质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的溶度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相似。

则关于BaSO4溶解平衡:

BaSO4(s)==Ba2+(aq)+SO42-(aq)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温度升高,BaSO4的溶度积常数不变

B.在Na2SO4溶液中,BaSO4的溶解度不变

C.在BaCl2溶液中,BaSO4的溶度积常数变小

D.精制NaCl时,在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是为了更好地除去SO42-等离子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化合物在

空气中都可燃烧

B.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从左到右依次增大

C.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单质的熔点低

D.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氮元素可被还原为更低价态,但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12.以氨气代替氢气来研发氨燃料电池是当前科研的一个热点。

氨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电

池反应为:

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氨燃料电池在充电时,OH-向电池的负极移动

B.氨燃料电池在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2NH3-6e-+6OH-N2+6H2O

C.以氨气代替氢气的主要原因是:

氨气易液化易储存

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一般比普通的电池高

13.室温同浓度(mol/L)下列溶质的稀溶液:

①KOH②NH3·H2O③NaHCO3④NH4Cl⑤CH3COOH⑥NaHSO4⑦Ba(OH)2⑧H2SO4⑨Ba(NO3)2溶液的pH从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⑦①③②⑨⑤④⑥⑧B.⑦①②③⑨④⑤⑥⑧

C.⑧⑥⑤④⑨③②①⑦D.①⑦②③⑨④⑥⑤⑧

14.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笔从桌边落下,落地前做自由落体运动

B.运动员百米赛跑是变速运动

C.汽车在出站的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篮球水平抛出后做平抛运动

15.如图所示,在一货箱A内部有一个固定斜面口,货箱静止时,滑块C静止在斜面B上。

下列关于滑块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货箱A发生运动时,滑块C至少受两个力的作用

B.当货箱A发生运动时,滑块C对斜面B一定有压力

C.当货箱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B、C间可能无摩擦力

D.当货箱水平向左加速时运动,B、C间可能无摩擦力

16.2012年1月4日在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跳台滑雪男子K90米个人赛中,田占东以211分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跳台滑雪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雪道示意图,运动员从助滑雪道AB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C点以速度v水平飞出,最后落到F点。

设运动员从C到F的运动时间为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于运动员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v越大时间t就越大

B.时间t与速度v大小无关

C.从C到F的过程是变加速运动

D.从A到F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7.美国GPS系统空间卫星网由18颗导航卫星和3颗备用星组成,18颗卫星配置在6条等间隔的轨道上,每条轨道上分布3颗,采用平均高度约为26700km、运行周期为12h的圆形轨道,每颗卫星能发射多个波束到地面,使全球上任何地点的用户在任何时间有5-8颗卫星对着你,提供连续、实时的全球导航。

关于这18颗导航卫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颗卫星的绕行速度必小于7.9km/s

B.这些导航卫星相对于地面均保持静止

C.卫星工作时若不补充能量,轨道半径逐渐增大

D.这些导航卫星的角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18.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并接到电源上,一带电微粒P位于两板间恰好平衡。

现用外力将P固定并保持其电量不变,然后固定各导线接点,使两板平行转过

角,如图中虚线所示,再撤去外力。

下列关于微粒P以后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微粒仍然保持静止

B.做匀加速曲线运动

C.运动时电势能不变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9.如图所示两电子a和b都绕着某原子核D做圆周运动。

a的轨道半径大于b的轨道半径.不计a、b间的相互作用,关于两电子描述正确的是()

A.电子a的动能大于电子b的动能

B.电子a的运动周期小于b的周期

C.电子a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大于电子b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

D.电子a若由某原因变轨至b的轨道上,电子a电势能将增加

20.如图所示,不计电阻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和OP足够长,水平放置。

MO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两导轨相距为L,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有一质量为m,长度为L,电阻为R0的导体棒CD垂直于导轨放置.并接触良好。

用平行于MN向右的水平力拉动CD,使之由静止开始运动。

拉力的功率恒为P,当导体棒CD达到最大速度

0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最大速度数值为

B.导体棒上C点电势低于D点电势

C.克服安培力功率等于拉力功率P

D.导体棒CD上产生的电热功率为P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本卷共11大题,共18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21.(18分)

I、某同学为测量一支圆珠笔的横截面积,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

使用游标卡尺时如图(A)所示,他用游标卡尺上的测量出圆珠笔的外径如图(B)所示.读数为d=mm。

在使用的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时,图中A为测杆,当它在固定套

管B的螺套中转动一周时,螺杆将前进或后退mm;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使用(填图中的部位“C”或者部位“D”)。

II、某同学利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动能定理。

在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放置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靠近滑轮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小车从紧靠光电门甲处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小车从紧靠光电

门甲处由静止开始滑动,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

假设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并满足M≥m。

对滑块分析,外力做功为W=,滑块动能的增量为

为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实验操作之前最有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III、为了测定某积层电池的电

动势(约10-12V)和内电阻(小于2Ω),需要把一个量程为5V、内阻为4kΩ的直流电压表串接一个定值电阻,改装量程为15V的电压表。

现用电阻箱(0~9999Ω)代替定值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以下是该实验的操作过程:

(1)把电阻箱阻值调到Ω,然后与电压表串联,实验电路如图(D)所示。

(2)实验可供选择的器材,除了待测电源和电压表外,还有:

A.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20Ω,额定电流2A)

B.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2kΩ,额定电流0.2A)

C.电流表(2.0mA,内阻约为10Ω)

D.电流表(3.0A,内阻约为0.2Ω)’

滑动变阻器应选,电流表应选(用大写字母表示)。

(3)实验中得到多组电压U和电流I的值,并作U一I图像如图(E)所示,可知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电阻为Ω。

22.(14分)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mB=4.0kg.其左端有一质量mA=2.0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A,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现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作用在滑块A上,滑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

试求:

(1)要使A在B上面滑动,水平力F必须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力

F=8N,且作用时间2.0s后撤去F,求再经过多长时间A与B之间不再发生相对运动。

 

23.(16分)

如图所示.板长为L、板间距为

的两块平行金属板EF、GH水平放置,在紧靠平行板右侧的正三角形区域内存在着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三角形底边BC与GH在同一水平线上,顶点A与EF在同一水平线上。

一个质量为

、电量为

的粒于沿两板中心线以初速度

水平射入,若在两板之间加某一恒定电压,粒子离开电场后垂直AB边进入磁场,并垂直BC边射出(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粒子离开电场时瞬时速度的大小;

(2)两极板间电压的大小;

(3)三角形区域内磁感应强度。

 

24.(20分)

如图所示为某工厂装载货物的原理示意图。

设传送AB的长度为8m,货物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力因数为0.6,货物以初速度10m/s滑至传送带的A端。

车厢长为12m,车厢的顶部到B顶端的高度差为l.25m,通过调节传送带(顺时针)的速度可合理地将车厢装满以实现自动装货,不考虑空气阻力和传动轮大小的影响,g取10m/s2。

求:

(1)货物离开传送带B端时的最大速度为多大?

(2)车厢到B端的水平距离至少为多少时,不论传送带的速度为多大货物都能装进车厢?

(3)若不考虑地面对车厢的摩擦.已知车厢的质量M=1×103kg,货物质量为m=50kg,车厢开始时静止在地面上,货物落人车厢后不反弹。

当传送带的速度为8m/s时,第一个货物落入车厢后,车厢获得的速度为多大?

第一个货物与车厢作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大?

(结果取整数)

 

25.(14分)

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四种

常见的元素。

已知:

W基态原子有7个轨道

填充了电子;Y与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但Y的原子半径比Z小;ZY2和Y3都具有漂白性,它们分子的空间构型都是V型;X的合金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X分别与Y、Z形成化合物甲、乙,在甲、乙中X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2.4%和63.64%;丙是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在溶液中反应1个阳离子失去1个电子。

(1)W基态原子的最外层(价层)的电子排布式为;X3+最外层电子数为;Y、Z、W三种单质与Y、W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四种物质的熔点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填化学式)

(2)写出在溶液中,丙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检验ZY2的方法是(写出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4)高温下甲与W单质剧烈反应。

在25℃、101kPa下测得每转移3mole-放热416.

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6.(17分)

苯乙酮(

)是最简单的芳香酮,它是制备药物、调味剂、有机高聚物和催泪瓦斯等的中间体。

合成苯乙酮有如下两条路线:

(1)A的结构简式为;苯乙酮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D很不稳定.可以发生合成路线中的两种分解反应生成另一种产物。

写出D分解后的另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分解反应①;分解反应②。

(4)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苯乙酮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属芳香族化合物;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苯环上一取代物有4种。

(5)异丙苯具有的化学性质有

(填编号)

a.能催化加氢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d.能与乙醇反应生成芳香醚

e.能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27.(15分)

(1)电解精炼铜阳极的主要反应是,还会发生的反应有(任写一个)。

(2)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中含有铜和金、银等贵重金属及稀有金属。

提炼阳极泥的方法有多种,湿法提炼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其主要生产流程

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各步生产流程中都涉及了同一种分离方法,实验室中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分离液态胶体中分散质与分散剂的原因是。

②用硝酸处理固体B中碳酸铅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反应I中肼(N2H4)的作用是。

④固体C用盐酸、食盐和氯酸钠混合溶液

处理后得到H2PtCl6、AuCl3、PdCl2。

反应中每消耗lmol氧化剂要转移mole-;在AuCl3溶液中通入SO2生成单质金,当生成19.7gAu时,25℃和101kPa下反应消耗LSO2(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

28.(12分)

某学习研究小组根据金属锌、铝、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相对速率,探究金属锌、铝、铁的金属活动性。

【实验设计】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必须控制实验条件。

你认为控制的实验条件是(可填满也可不填满

(1);

(2);

(3);(4)。

【实验探究】

该学习研究小组在上述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三组实验:

各量取50mL稀盐酸于小烧杯中,分别同时加入足量的三种表面无氧化膜的金属片,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并将信息传输到电脑,电脑动态地绘制出溶液中c(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没有变化)。

右图是反应到t1s时电脑记录的曲线:

【交流与表达】

根据上述c(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与H+反应的变化曲线是(填“a”、“b”或“c”编号)。

(2)在同一时间内,表示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有:

同温同压下放出氢气的体积V(H2);溶液中H+浓度的减少△c(H+);固体减少的量△m或△n。

在0一t1s之间,设A1和Zn分别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为v(Al)和v(Zn):

A若以溶液中c(H+)减少来表示不同反应的速率,即v(Al)和v(Zn)的比值为;

B若以固体质量的减轻来表示不同反应的速率,即v(Al)和v(Zn)的比值为;

C若以固体物质的量减少来表示不同反应的速率,即v(Al)和v(Zn)的比值为

29.(21分)

I、(8分)请

根据右图回答:

(1)B时期的名称是,该时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有

个DNA分子。

(2)DNA的复制和转录发生的时期是(填字母),原因是该时期,DNA分子充分伸展开来。

(3)减数分裂过程的某个时期,其染色体排列情况与C相似,所不同的是此时期细胞中。

(4)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从能否增殖的角度看,可能有三种去向:

(如人的神经细胞);(如淋巴细胞);(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II、(13分)

科学研究发现海胆卵细胞受精后的5小时内蛋白质合成量迅速增加。

为此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卵细胞受精后的5小时内合成蛋白质模板(m

RNA)的来源。

实验材料:

刚受精的卵细胞(若干)、放线菌素D(mRNA合成抑制剂)水溶液、蒸馏水、细胞培养液等(蛋白质合成量的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实验步骤:

(1);

(2);

(3)。

结果预期及分析

(1)若,说明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原来就存在于受精的卵细胞中;

(2)若,说明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有原来存在于受精的卵细胞中的,也有DNA新转录合成的;

(3)若,说明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DNA新转录合成的。

30.(15分)

某生物技术员对一个小池塘(未受到人类干扰)中几种生物进行了一年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

请回答:

(1)采用样方法时,要注意。

这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估算值更能接近。

(2)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变化曲线。

 

(3)画出池塘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

(4

)甲与乙的关系是;丙与丁的关系是。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未来变化方向的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是等。

(6)影响丙种群数

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至少写出3种)。

31.(18分)

据报导,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携手新疆天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工作者,成功地克隆了靛蓝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用B表示)和红色花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用D表示),将它们分别与棉纤维特异表达启动子PTL12相结合,构建成棉花纤维表达载体,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上述载体导人棉花中,在当代就获得了具有靛蓝色纤维和红色纤维的棉种(原来棉种是白色的)。

请回答:

(1)在将靛蓝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和红色花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与基因的运载体结合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

(2)靛蓝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和红色花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棉花纤维中的成功表达说明了两种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是通过,进而控制棉花纤维的颜色的。

因为构成棉花纤维的主要成分是(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3)假定靛蓝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B)和红色花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D)导入棉花后并整合到了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如果将具有靛蓝色纤维和红色纤维的棉种称为彩色棉,只有靛蓝色纤维称为蓝色棉,只有红色纤维称为红色棉。

则:

①该彩色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值是。

②如何利用彩色棉自交后代筛选出彩色棉新品种?

(简要回答即可)

③如果杂种具有优势(成对的基因都是杂合的),如何以彩色棉(基因型为BbDd)自交后代为材料,制作彩色棉杂交种供农户使用?

(用遗传图解表示)

 

 

化学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