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4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docx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tractinfection)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受凉,过度劳累,体质较弱,呼吸道慢性炎症等病史,需与麻疹、百日咳、白喉、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初期症状鉴别。

一般分为以下各种类型:

(一)普通感冒

1.病毒感染,秋冬春季多见。

2.起病较急,局部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部痒、灼热感或咽痛、声音嘶哑或咳嗽,一般全身症状较轻。

3.检查可见鼻豁膜充血、水肿有较多的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二)急性咽——喉——气管炎也称急性呼吸道疾病

1.由病毒引起,冬春季多见。

2.有咽痛、声嘶、轻度干咳、发热,体温可高达39℃,全身酸痛不适。

3.检查见咽部充血,有灰白色点状渗出物,咽后壁淋巴结滤泡增生。

下淋巴结肿大。

(三)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1.由细菌感染引起。

2.起病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全身不适、呕吐、腹痛。

3.检查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四)疱疹性咽峡炎

1.病毒引起,多发生夏季。

2.明显咽痛、发热。

3.检查见咽充血,于软腭、腭垂、咽部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丘疱疹及浅表溃疡。

二、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

1.病毒感染:

白细胞较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2.细菌感染白细胞及中胜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咽试子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找到病原体可助诊断。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一)自觉症状消失。

(二)体温恢复正常。

(三)血常规恢复正常。

二、好转标准

(一)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全身不适基本消失。

(二)高热者体温下降1.5℃以上,低热者体温恢复正常。

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分型

一般将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疱疹胜咽峡炎、咽结膜热等几种类型:

【诊断依据】

一、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类疾病。

(一)好发季节为冬春季。

(二)局部鼻咽症状较重,如鼻塞、流清涕等,全身症状轻或无。

(三)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四)临床分型

1.顿挫型:

有上呼吸道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但鼻分泌物并不增加

2轻型:

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鼻分泌物明显增加,全身症状轻或无,自然病程2-4天。

3中度型:

局部症状较轻型更为严重。

有一定的全身症状,自然病程1周左右

4.重型:

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及全身症状,常需休息。

(五)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淋巴细胞增高。

(六)病毒分离成人多为鼻病毒,儿童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二、病毒性咽炎

(一)好发冬春季。

(二)症状以咽部炎症为主,可有咽部不适、发痒、灼热感、咽痛。

可伴有眼结合膜炎、发热、乏力等。

(三)体查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有触痛。

(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五)病毒多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三、疱疹性咽峡炎

(一)多发于夏季,常见于儿童,偶见成人。

(二)咽痛程度较重,多伴有发热,病程1周左右。

(三)体征有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丘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溃疡。

(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升高。

(五)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

四、咽结膜热

本病需与过敏性鼻炎,流感,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

(一)发生于夏季,多于游泳时传播,儿童多见。

(二)咽痛、畏光流泪、咽部发痒、发热等。

病程4-6天。

(三)有咽及结膜充血等体征。

(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升高。

(五)常见于腺病毒或柯萨奇病毒感染。

第三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tracheobronchitis)是指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和化学因子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

临床上主要症状为咳嗽、痰多,重者可出现气喘。

本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

常发病于冬春寒冷季节或由气候突变而诱发。

【诊断标准】

一、特点起病急,常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体温往往38℃左右,多于3-5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有时可延续2-3周。

二、症状出现咳嗽、咳痰、常为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伴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当有细菌感染时呈黏液脓性痰,支气管喉痉挛时可伴有哮喘和气急,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热等。

三、肺部体征可无异常,或呼吸音粗糙,部分有干湿啰音。

四、外周血检白细胞计数正常,伴感染时可增高

五、胸部X线检查可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六、排除其他疾病如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一)咳嗽、咳痰及全身症状消失。

(二)体温恢复正常。

(三)肺部无异常体征。

二、好转标准

(一)咳嗽、咳痰症状减轻

(二)体温恢复正常。

第四节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诊断标准】

一、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每年持续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

二、排除心肺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如肺结核、肺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三、常有吸烟史,体查肺部可正常或呼吸音粗糙,喘急型或闻及哮鸣音,伴感染时有湿啰音。

四、胸部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者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条索状或斑点状阴影,下肺野明显。

五、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喘息型者嗜酸粒细胞可增多。

六、肺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其中第一和第二条为必备标准。

第三至第六作为诊断参考。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一)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

(二)病情稳定1年以上无复发。

二、好转标准

(一)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

(二)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三、复发标准

(一)临床治愈后,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再度出现,其程度至少达轻度

(二)持续2个月或以上者。

第五节  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和病情判断标准

【病情分期】

一、急性发作期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是指1周内有脓性或黏液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他炎症表现;或I周内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或重度明显加重出现者。

二、慢性迁延期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是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期症状1个月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三、临床缓解期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不足以维持2个月或以上

【病情判断标准】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病情程度的判断按就诊时的症状及肺部哮鸣音。

其中任何一项够重度为重度;其中任何一项够中度者为中度;均不足中度者为轻度。

辅助检查作为参考。

一、症状、体征判断标准

(一)咳嗽

轻度〔+):

白天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中度(++):

症状介于轻度(+)及重度(十++)之间。

重度(+++):

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

(二)咳痰

少(+):

昼夜咳痰10-50ml或夜间及清晨咳痰5-25ml。

中(++):

昼夜咳痰51-100ml,或夜间及清晨咳痰26-50ml。

多(+++):

昼夜咳痰100ml以上,或夜间及清晨咳痰50ml以上。

注:

痰液性状颜色,应加以观察及记录。

(三)喘息

轻度(+):

喘息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睡眠或活动。

中度(++):

病情介于轻度(+)及重度(十十十)之间。

重度(+千+):

喘息明显,不能平卧,影响睡眠及活动。

(四)哮鸣音

少(+):

偶闻哮鸣音或在咳嗽、深快呼吸后出现

中(++):

可闻及散在哮鸣音。

多(+++):

双肺满布哮鸣音。

二、实验室检查

可进行X线、肺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作为病情、疗效判断的参考,检查内容抱括:

1.痰液检查:

如痰内细胞的种类及数量,分泌型IgA,痰黏稠度,细菌培养等。

2.胸部X线检查:

如肺间质改变合并肺气肿的程度等。

3.肺功能检查:

如第一秒甩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中期流速、残气/肺总量等。

4.其他检查:

如支气管镜,放射性核素肺功能检查,免疫指标等.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段或亚段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纤维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诊断标准】

一、可有麻疹、百日咳、肺结核、支气管肺炎、肺脓肿病史

二、有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症状,持久或反复脓痰,有或无咯血史。

三、单纯反复咯血。

四、经常发热,全身不适、胸痛、咳脓痰

五、局限或广泛肺湿啰音特别是局限性持久存在的湿啰音,有时伴哮鸣音。

六、有柞状指。

七、伴有化脓性鼻窦炎。

八、X线胸片上呈现典型的卷发状或蜂窝状改变

九、胸部高分辨CT显示管壁扩张或有成串成簇的囊状改变。

十、支气管造影为诊断的金标准。

符合上述第一至第七项情况者高度怀疑支气管扩张。

结合第八至第九项中的一项可明确诊断。

【疗效判断标准]

对于病灶局限于一侧肺,最后局限于一个肺叶或肺段的患者,经内科治疗仍反复感染或大量咯血,可考虑手术切除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一、治愈标准

(一)咳脓痰、咯血等症状消失。

(二)肺部啰音消失。

(三)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消失。

二、好转标准

(一)咳脓痰、咯血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二)肺部啰音明显减少。

(三)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减少

第七节  支气管扩张分类和咯血分度

【支气管扩张分类】

根据支气管扩张的严重程度和远端支气管、细支气管的闭塞程度结合病理和支气管造影可将其分为三类:

一、柱状或梭状支气普扩张

支气管直径轻度增大,边缘平整,扩张远端呈方形,并突然中断。

二、静脉曲张状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较柱状显著,由于同时有局部较狭窄处,使外缘呈静脉曲张样的不规整,扩张远端呈球形,其远端闭塞也较柱状为重。

三、袋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

是最严重的一种,扩张的支气管的外缘呈球形,越向周围气扩张程度越大。

【咯血分度】

一、轻度(少量略血)

24小时咯血量少于100ml。

常无任何失血的临床表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正常。

二、中度(中等量)

24小时咯血量100ml-500ml。

可有轻度的失血的临床表现。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或稍有改变,多数不会出现休克的体征。

三、重度(大量咯血)

24小时咯血量>500ml或一次咯血量>100ml。

多因支气管内较大血管的出血或已形成的假血管瘤突然破裂所致。

休克的表现相继出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甚至出现神志的改变

第八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itivepulmonarydisc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诊断标准】

一、COPD的诊断标准

(一)长期吸烟史或职业、环境有害物质接触等高危因素史。

(二)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

(三)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即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80%预计值和FEV/FVC<70%)。

(四)除外其他心肺疾病,如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充血性心衰等。

其中第三条为诊断必备条件。

少数患者并无咳嗽,咳痰症状,仅在肺功能检查时FEV/FVC<70%,而FEV1>80%预计值,在除外其他疾病后,亦可诊断为COPD.

二、COPD严重程度分级 见(表7-1)

表7-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级

分级

分级标准

0级

有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

肺功能在正常范围

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Ⅰ级:

轻度

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Ⅱ级:

中度

FEV1/FVC<70%

50%≤FEV1<08%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Ⅲ级:

重度

FEV1/FVC<70%

30%≤5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Ⅳ级:

极重度

FEV1/FVC<70%

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伴慢性呼吸衰竭

三、COPD病程分期

(一)急性加重期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寒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有发热等症状。

(二)稳定期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轻微。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一)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二)肺功能检查示FEV/FVC≥70%,而FEV1>80%预计值。

(三)X线胸片检查肺部感染性病变吸收消失。

二、好转标准

(一)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二)肺功能检查示FEV/FVC,而FEV1占预计值较前改善。

(三)X线胸片检查肺部感染性病变部分吸收

第九节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胜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因子参与此过程发生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喘鸣、呼吸困难、咳嗽的反复发作,常发生在夜间和清晨与广泛多变的气流受限有关,常可自行缓解和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

一、哮喘的诊断标准

(一)发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

(二)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三)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四)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D:

(五)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③昼夜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第一至第四条或四、五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咳嗽性哮喘的诊断标准

(一)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咳嗽,体验肺部无哮鸣音。

(二)有过敏性疾病史或家族过敏史。

(三)舒喘灵吸入试验阳性(吸人舒喘灵后FEVl%或PEER改善率>20%)。

(四)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吸人组织胺后FEVI%或PEFR下降率>20%)。

(五)支气管扩张剂有效。

(六)除外其他引起咳嗽的疾病。

【疗效判断标准】

一、完全控制

(一)白天没有症状(每周2次或更少)。

(二)日常活动没有受限制,包括锻炼。

(三)夜间没有症状或不会因为哮喘夜间惊醒。

(四)不需要缓解治疗(每周2次或更少)。

(五)肺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正常预科值/本人最佳值的80%。

二、部分控制

〔一)白天症状较轻(每周2次以上)。

(二)日常活动受限制(任何1次)。

(三)夜间有症状或因为哮喘夜间惊醒〔任何1次)

(四)需要急救治疗或缓解治疗(每周2次以上)。

(五)肺功能检查<80%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若已知),急性加重每年1次或1次以上。

三、治愈标准

经治疗后症状和肺部体征消失,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

四、好转标准

自觉症状减轻,肺部哮喘音明显减少,肺功能好转

第十节 支气管哮喘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临床分期】

一、急性发作期

本期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症状突然发生或加剧,常有呼吸困难,以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

哮喘急性发作时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

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

二、慢性持续期

本期是指哮喘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率和(或)不同程度的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

三、缓解期

本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期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哮喘急性发作是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

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

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评估见表(7-2)。

表7-2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病情严重度的分级

临床特点

轻度

中度

重度

危重

气短

步行、上楼梯

稍有活动

休息时

体位

可平卧

喜坐位

端坐呼吸

讲话发式

连续成句

常有中断

单字

不能讲话

精神状态

可有焦虑尚安静

时有焦虑或烦躁

常有焦虑、烦躁

嗜睡、意识模糊

出汗

大汗淋漓

呼吸频率

轻度增加

增加

常>30次/分

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

常有

可有

常有

胸腹部矛盾运动及三凹征

哮鸣音

散在,呼吸末期

响亮、弥散

响亮、弥散

减弱、乃至无

脉率(次/分)

<100

100-120

>120

脉率变慢或不规则

奇脉

可有

常有

无,提示呼吸肌疲劳

PaO2

正常

≥60mmHg

>60mmHg

>60mmHg

PaCO2

<45mmHg

≤45mmHg

<45mmHg

<45mmHg

SaO2

>95%

91%-95%

≤90%

≤90%

PH值

-

-

-

降低

使用受体激动剂后PEF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

>80%

60%-80%

<60%或<100L/min或作用时间<小时

二、哮喘慢性持续期严重程度分级

当患者已处于规范化分级治疗,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则应根据当前临床表现、肺功能和目前治疗方案综合判断。

根据期临床表现和肺功能可将慢性持续期的病情分为4级

(一)间歇(第一级)症状<每周1次,短期出现,夜间哮喘症≤每月2次,FEV1≥80%预计值或PE≥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20%。

(二)轻度持续〔第二级)症状≥每周1次,但<每天1次,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但<每周1次;FEV1≥80%预计值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20%一30%,

(三)中度持续(第三级)每日有症状,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FEV1占预计值为60%-79%或PEF60%-79%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四)严重持续(第四级)每天有症状,频繁出现,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体力活动受限,FEV1<60%预计值或PEF<6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第十一节  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是肺实质受细菌侵袭后引起的急性炎症。

其致病菌最常见的为肺炎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

(一)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二)发热。

(三)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四)WBC>10×IO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五)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

二、病原学诊断

(一)痰培养经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的标本培养到病原菌浓度≥105cfu/ml(半定量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E)标本≥104cfu/ml(+~++)、防污染毛刷样本(PSB)或防污染BAL标本≥103cfu/ml(+)。

1.有意义

(1)合格痰标本培养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

(2)合格痰标本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结果一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3)人院3天内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

(4)血清嗜肺军团菌试管凝集试验抗体滴度一次升高达1:

320或间接灸光试验≥1:

256或4榔曾高达1:

128。

2.无意义

(1)痰培养有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的细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非致病奈瑟菌、类白喉杆菌等);

(2)痰培养为多种病原菌少量(<十++)生长。

(二)血清学检查血清嗜肺军团菌直接荧光抗体,检测阳性且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

三、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1.意识障碍

2.呼吸频≥30次/分。

3.PaO2<60mmHg,PaO2/FiO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4.动脉收缩压<90mmHg。

5.并发脓毒性休克。

6.X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人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50%.

7.少尿:

尿量<20m1/h,或<80ml/4h,或并发急性肾衰蝎需要透析治疗。

出现上述征象中1项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一)症状和体征消失。

(二)X线胸片检肺部炎症性阴影吸收。

(三)痰培养阴性。

二、好转标准

(一)症状明显减轻。

(二)体温正常。

〔三)X线胸片检肺部炎症性阴影部分吸收。

第十二节 医院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elacquiredpneumonia,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calpueumonia.NP),是指患者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感染的肺炎,患者人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人院后发生的肺炎。

【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

患者人院48小时以后出现下列表现:

(一)新近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二)发热。

(三)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四)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x109/L或<4x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五)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蔽。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所见对HAP的诊断特异性甚低,尤其应注意排除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ARDS等。

粒细胞缺乏、严重脱水患者并发HAP时X线检查可以阴性,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10%-20%患者X线检查完全正常。

二、危险因素

老年人、慢性肺部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受损、昏迷、吸人、近期呼吸道感染等、长期住院特别是久住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