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34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题型

名词辨析(4分×5=20分)

选择题(1分×20=20分)

判断题(2分×10=20分)

计算题(10分×2=20分)

论述题(10分×2=20分)

二、知识点

第1章

•理解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边际、激励以及市场失灵、外部性和通货膨胀等术语的含义

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

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失灵: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熟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人们面对权衡取舍,有所得必有所失,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真正的成本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较决定选择,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的关键。

4、人们根据刺激做出决策,并随刺激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交换可以使有关各方都得到好处。

6、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

7、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局限,如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垄断等。

8、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货币发行过多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

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大炮vs黄油;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

第2章

•理解循环流向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模型的内容

循环流向图:

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p21

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改变。

P22

第3章

•学会利用图形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理解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含义

绝对优势:

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

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一个单位的物品所需的投入要素比其他生产者少,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此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

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其他生产者小,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此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是因为它使人们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第4章

•理解四种市场结构的含义

竞争市场:

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

一些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

寡头:

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地进行竞争的卖者

垄断竞争:

有许多卖者,每个卖者提供略有差别的产品,有决定价格的能力

•能够分辨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

需求量:

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

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量:

厂商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和能够供给的商品量

供给:

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影响供给的因素:

投入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其他因素引起的都将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理解互补品与替代品的含义

替代品: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熟悉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

•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价格的变动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长期和短期均衡的含义

第5章

•理解弹性的经济学含义及其决定因素

弹性:

在经济上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一个变量变动影响另一个变量的程度。

它通常是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分母是自变量,而分子是因变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

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分母是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分子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的定义、时间的长短、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学会利用弹性的定义计算价格或需求量的变动

•理解需求曲线形状与弹性的关系,以及弹性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Ep>1富有弹性曲线平坦降价销售可以增加销售收入

Ep<1缺乏弹性曲线陡峭提价销售才能增加销售收入

但是,由于同一条直线上弹性值不同,这就决定了在陡峭的曲线的上部,降价也能增加销售收入,反之,在平坦曲线的下部,降价则要减少销售收入。

Ep=1单位弹性价格变动,总收益不动

Ep=0完全无弹性一条垂线

Ep=∞完全富有弹性一条水平线

•能够利用弹性概念分析“谷贱伤农”的含义

当粮食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时,也导致了销售量的增加。

但因为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所以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销售量增加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下降。

第6章

•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价格管制造成的经济后果

均衡价格未必是能使人满意的价格,它可能偏高或偏低,偏低则谷贱伤农,偏高则公众消费不起,所以政府要将其控制在适当的位置上,这就产生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为支持价格,能在短期中推动政府扶持企业的发展,如稳定农业生产;扩大农业投资;长期中则增加财政负担,农产品供给过多,失业增加。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为限制价格,在短期中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但却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引发黑市交易、请客送礼,败坏社会气,滋生腐败。

一般来说,行政手段干预的负面效应很大,市场手段改变需求的负面效应较小,但这两个手段仍只能在短期中不得已而为之,而不能作为常规操作手段。

现在发达国家着眼于改变供给,其效果相对要好得多。

•能够区分稀缺与短缺这两个概念

•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税收对买方价格和卖方价格的影响

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

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

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在新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得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

•理解供求曲线的弹性与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p110

对买者和对卖者征税本质上是相同的,唯一区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得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好的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第7章

•掌握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以及总剩余等概念

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由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

反映了经济福利。

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利益,由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

总剩余:

两者之和(=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理解经济效率的含义

效率:

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

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

关于市场结果的观点:

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

2)自由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均衡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

•学会利用供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及其变动(比如技术革新的影响)

第8-9章

•熟练应用供求曲线分析税收和补贴所造成的无谓损失p137

无谓损失:

当税收(或某种其他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贸易的好处——买者评价与卖者成本之间的差额——小于税收。

一旦征税,这些贸易就无法进行。

无谓损失就是由于税收阻止了这些互利的贸易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由于供给和序曲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的反应程度,所以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随着税收规模提高,无谓损失的增加越来越快,且快于税收规模。

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但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

•学会应用供求曲线分析自由贸易与关税对国内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自由贸易对出口国的影响:

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坏;在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自由贸易对进口国的影响:

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在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关税的影响:

关税减少了进口量,并使国内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关税会引起无谓损失,因为它是一种税,扭曲了激励,并使稀缺资源配置背离了最优水平。

一部分是国内企业以高成本生产造成的无谓损失,一部分是消费不足的无谓损失。

P156

第10章

•理解正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含义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

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影响别的经济主体的福利。

外部性有负,也有正,前者增加别人的福利,后者减少别人的福利。

负外部性:

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社会最适量小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征税

正外部性:

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社会最适量大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补贴

外部性的内在化:

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科斯定理:

如果产权明晰,有关各方可以无交易成本地协商资源配置,那么,他们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庇古税: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庇古税是存在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

因此,庇古税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也提高了经济福利。

第11章

•理解公共品的经济含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免费搭车问题

排他性:

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竞争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私人物品: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有无竞争性,如国防、灯塔、知识、基础研究和反贫困。

共有资源: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如清洁的空气和水、畅通的交通和野生动物。

自然垄断:

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搭便车:

享有物品的好处,却避开付费的行为。

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就排除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但是,政府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政府确信总利益大于成本,他就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税收为它支付,这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理解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私人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叠加方式的区别

第13-17章

•掌握机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等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

显性成本:

实际发生的货币支出

隐性成本:

实际发生,但却没有货币支出的成本

固定成本:

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主要有厂房设备和管理人员的工资。

变动成本:

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主要指原材料、能源和工人的工资等。

平均成本:

单位产品上分摊的成本

边际成本:

生产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发生的成本

•注意区分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

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

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含义

边际产量:

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

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因为超过了劳动力与设备的最佳配比点,工人越多,每个新增工人的产量就越小。

成本曲线的重要特征:

p234

1)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2)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型的。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点相交。

(有效规模)

短期成本是指至少有一个要素不变时期中的成本;

长期成本是指在所有投入要素都发生变化时期中发生的成本。

长期中没有固定成本。

规模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

规模不经济: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

规模收益不变:

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

•理解图14-1平均成本、图14-3供给曲线以及图14-7完全竞争的含义

•能够区分竞争性市场需求曲线与个别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以及竞争性市场的长期(短期)供给曲线与个别企业的长期(短期)供给曲线。

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

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

•理解图15-5垄断者的利润和15-8垄断无谓损失的含义p268p271

自然垄断:

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当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理解为什么垄断厂商没有供给曲线?

为什么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反而有助于增进经济福利?

P277

供给曲线告诉我们,企业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选择的供给量。

当我们分析作为价格接受者的竞争企业时,这个概念是有意义的。

但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

问这种企业在任意一个既定价格时生产多少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企业在选择供给量的同时确定价格。

实际上,垄断者关于供给多少的决策不可能与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分开。

需求曲线的形状决定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又决定了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在竞争市场上,可以在不了解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分析供给决策,但在垄断市场上,这是不正确的。

因此,我们从不谈论垄断者的供给曲线。

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价格歧视能增加垄断者的利润,可能减少无谓损失。

通过使一些本来不想购买的消费者得到物品而增加经济福利。

第18-22章

•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为何是一种派生需求

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

这就是说,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对电脑程序员的需求与电脑软件的供给必然密切相关,而对加油站服务员的需求与汽油供给必然密切相关。

•理解劳动需求曲线与边际产量值的关系(图18-3)p7

边际产量值: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告诉我们,在工资水平为既定时企业所需要的劳动量。

而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雇佣的工人数要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这一点上,所以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

无论是土地还是资本,企业会一直增加对它们的租用量,直到要素的边际产量值等于要素的价格时为止。

因此,每种要素的需求曲线反映了那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理解教育的人力资本理论与信号理论

补偿性工资差别:

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引起的工资差别

人力资本:

对人的教育和在职培训投资的积累,主要是教育。

教育的人力资本观点:

教育提高了工资是因为教育使工人的生产率提高。

企业——劳动需求者——愿意向教育水平高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因为他们有着较高的边际生产率。

工人——劳动供给者——只有在收教育的费用能得到回报时才愿意支付教育的成本。

实际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与较低的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别可以作为对受教育成本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教育的信号理论:

企业把教育状况作为区分高能力工人与低能力工人的一种方法。

正规学校教育并没有真正的生产率利益,但工人通过在学校花费数年的意愿向雇主发出其内在生产率的信号。

根据人力资本观点,提高所有工人的教育水平,会提高所有工人的生产率,从而提高了所有工人的工资,根据信号观点,教育并没有提高生产率,因此,提高所有工人的教育水平并不影响工资。

最可能的情况是,真理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的某个地方。

教育的利益也许是人力资本的生产率提高效应和信号的生产率表现效应的一种结合。

高于均衡工资的原因:

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

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贫困率:

家庭收入低于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以及消费者最优选择所满足的条件

预算约束线:

对消费者可以承受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斜率衡量的是消费者用一种物品换到另一种物品的比率,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

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一条曲线。

任意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称为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1)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4)凸向原点,反映了消费者更愿意放弃他已大量拥有的一种物品

完全替代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完全互补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角的两种物品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一点称为最优点。

消费者选择的两种物品组合要使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支出于X物品的每美元的边际效用等于支出于Y物品的每美元的边际效用。

吉芬物品:

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结合图21-14理解劳动供给曲线为何可能向后弯曲p70

收入效应:

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

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劳动供给曲线。

考虑替代效应,当工资增加时,相对于消费而言,闲暇变得更昂贵了,这就鼓励工人用消费替代闲暇。

换句话说,替代效应使工人因为更高的工资而更勤奋地工作,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考虑收入效应,当工资增加时,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现在工人的状况变得比以前好了。

只要消费和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他就倾向于用这种福利增加来享受更高的消费和更大的闲暇。

换句话说,收入效应导致他的工作减少,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就增加工作,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就减少工作。

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既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也可能向后倾斜。

•掌握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以及信号发送与甄别的概念

信息不对称:

获得相关信息的差别

道德危险:

受托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牺牲委托人的利益的可能性。

应对的办法是更好的监督、提高效率工资、延期支付报酬。

逆向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只是低质量的要素有更好的市场机会的现象。

(二手车市场、劳动市场、保险市场)

发信号:

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有效信号的成本必须昂贵,且必须是低成本的,或者是对有高质量产品的人更有利的。

筛选:

无信息的一方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