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54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鹤岗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B.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

D.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B.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D.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

B.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C.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D.“五四”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导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

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

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6月10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

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

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

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

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2018年6月12号《长江日报》

4.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0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2030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工作。

C.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6.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并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人兄弟的礼物

刘成章

我居所的后院,杂草之隙,花方种,树初栽,此情势虽然时时引人憧憬,但自知一两年之内绝不会风光醉人。

院子的三面是院墙,由一片片竖置的木板连接而成。

因为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木板已由黄变黑,有的地方甚至已经破败不堪,遇上刮大风的天气,那些破败的地方有时还会“啪啦啦”作响。

墙那边是我们的邻人,这儿的老住户,从他家的房子和汽车看,生活并不怎么富裕,可是他非常注重庭院的美化,各种花卉姹紫嫣红。

他沿墙根种了好多树木,枝梢已隐约闪出墙头。

那些树冠就像一包包深绿、浅绿以及紫红的汁液,全都泼在墙头上了,汁液涌动欲沿墙下流。

好一个郁郁葱葱的墙头!

后来我发现,那碧绿的墙头,播出了淡淡的清香。

扁圆的绿叶丛中,绽开了许多星星一样的小白碎花。

这棵开花的是什么树呢?

是橙子树吗?

不敢断定。

半个月之后,小白花变成了小果,豆粒似的,通身绿色。

随着小果的长大,渐渐地,我认出了:

它的确是橙子树!

到了秋天,橙子熟了,颗颗都像宝石雕成的球体,浑圆,凝重,笑呵呵地在枝头挂着。

挂在墙的这边,挂在墙的那边。

这边,那边,都有一样的色彩和分量,都闪着光,都把树枝压弯了。

作为一个少壮年华已逝的风霜之人,面对如此美、如此灿烂、如此硕果累累的橙子树,我欣然,羨然,甚至有点儿忌妒。

这期间,我常常看见邻人采摘果实,有时还看见他们登上梯子,去够高处的、树梢上的橙子。

好多日子过去之后,他们不再摘了,但他们并没有摘完。

我发现其中似有用意,因为一树金橙,墙那边已是光光的了,一片空白;

但墙上方和墙这边的,竟悉数留了下来。

难道这橙子是留给我的吗?

想到此,我一怔,心里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动。

不过又想:

邻人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呢?

我又困惑了。

然而岁月的河水滚滚奔流,一个月的浪头过去,两个月的浪头过去,整个冬天的浪头都过去了,第二年春天的浪头也过完了,橙子又开花了,星星一样的小白碎花又缀在枝叶间,那几十颗金光耀眼的橙子,却依然高悬在墙头、枝头、我的心头。

结论,终于明白无误地摆在美利坚四月的天空之下了。

谢谢你了,我的芳邻!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礼轻仁义重。

你的情意是比洛矶山还要重的,我们全家感谢你!

不过我只是这样在心里念着,嘴上一直没有说出。

而邻人也一直没有向我们表示过馈赠之意。

但是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双方的意思互相都明白了。

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心照不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境界。

浓浓的情意,是无须点破的。

邻人是地道的黑人,我们的黑皮肤的兄弟。

我对自己曾经听信了关于这个族裔的一些偏颇说法感到愧疚。

在人性严重扭曲异化的当今世界,黑人兄弟身上保留的这种古朴民风,使我想起了信天游永在山间飘荡的家乡。

一个周末的上午,大概十点多钟了,一颗橙,一颗熟透了的橙,忽然“咚”地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

但我顾不上细想这些,我注意的只是我6岁的小孙子捡起这颗橙子,要给邻人送去。

我毫不犹豫地拦了他,说:

“孩子,这是黑爷爷送你的,你剥开吃去吧。

不过改日,咱们要一起去给黑爷爷送套中国茶具。

说话的时候,我心里冒出一句诗,那诗像我们两家人的友谊一样质朴、洁净。

诗曰:

“那边的全摘了,这边的永远留着。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爱橙的心态融入橙之美、橙之韵、橙之神之中,将自己的审美历程与橙子的生长过程融汇,情景交融。

B.“我”的院墙破败不堪,而邻人的院墙却郁郁葱葱,文章通过对比凸显了邻人的勤劳朴实。

C.作者在对墙头橙子的描写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透出了橙子的神韵,使文章神气盎然。

D.文章语言朴实,情深意长,景美文妙,通篇流泻着浓郁深厚的情感,包含着深邃丰厚的意蕴,对如今的现实生活颇具警示意义。

8.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些”一词指什么?

有哪些含义?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结尾小诗“那边的全摘了,这边的永远留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

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

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识之。

成化八年,擢御史。

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

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

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出知松江府。

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

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

忧归,起知平阳。

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

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恕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

黄河为患,民多流移。

莹巡振,全活甚众。

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

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

莹承命推鞫,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

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

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

岁余,以疾乞休。

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

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

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

还进刑部尚书。

武宗践阼,致仕归。

刘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连及莹,削籍。

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

莹素贫,至是益窘。

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

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

“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

”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

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10.选出与文中例句“莹巡振,全活甚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3分)()

A.沛公军霸上。

B.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素善留侯张良。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B.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C.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D.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间/宿蠹一清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御史,先秦时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自秦朝开始,除记录史实外还有监察职责。

C.工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

D.践阼,阼,为古代庙堂前东西两阶,主位在东,称阼阶。

践阼,走上阼阶主位。

比喻登上帝位。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莹为官清廉,拒绝他人馈赠。

樊莹虽家境清贫,但在出使蜀地时,拒绝当地人的馈赠,当地土司特地建“却金亭”纪念他。

B.樊莹体恤百姓,关心民生疾苦。

由于百姓运粮辛苦,樊莹取消民夫,让粮长专运;

黄河泛滥,他巡察赈济,许多百姓得以保全。

C.樊莹为官严正,弹劾不称职者。

景东、宜良、曲靖、贵州发生灾异之事,樊莹奉命巡视,到达后就弹劾镇守、巡察官员的罪行。

D.樊莹为人真诚,注重言传身教。

农忙时节,樊莹让子孙抬着自己行走于田间,以此来告诉子孙要习惯于劳动,后人都遵循教导。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5分)

(2)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

nɡsǒnɡ):

山势高峻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6.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5分)

17.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多个意象写出夔州的特殊秋景。

(2)《蜀道难》中,在运用夸张极言山峰高耸之后,李白的“______________”写出山崖的陡峭险峻。

(3)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4)《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_______________”,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_______________”也不会再变直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发展变化。

这种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谋事要“生于虑”的深刻背景。

正所谓①________“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

孔子一再警醒世人,“虑之不远,其忧即至。

”荀子说得也很通俗:

“先事虑事,先患虑患②________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

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③________虽然今天的时空环境同先贤们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并无二致。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

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

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能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洞若观火,而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

唯有怀以深谋远虑的洞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④________求得先机。

18.下列在文中①②③④处所填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

②,③。

”④、

B.①——②,③”。

④,

C.①/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

B.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C.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D.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本身就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不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B.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C.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D.它本身就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21.请将下面的译文改写成三个短句。

(3分)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仅一些自然现象会释放汞,①________________。

冶金、化工、燃煤产业、水泥、电池、造纸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废气都可能是汞污染的源头。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汞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和一些电子产品等,都含有汞。

这些含汞物品废弃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汞污染。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学校为高三年级的学生举办了“立志成才”的活动,活动中先后邀请了三位知名校友作报告。

第一位校友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是“敢于做别人不做的事”;

第二位校友在报告中说,他成功的关键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

第三位校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