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1 宿建德江 习题2.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1367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1 宿建德江 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1 宿建德江 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1 宿建德江 习题2.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1 宿建德江 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1 宿建德江 习题2.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1 宿建德江 习题2.docx

《宿建德江》同步练习

一、词语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义。

泊:

烟渚:

日暮:

客:

旷:

二、品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第二句中“愁”字有什么作用?

2.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请描绘并评述。

3.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

①桐庐江是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的部分。

②广陵:

即扬州,又称维扬。

③建德:

桐庐的邻县。

这里泛言桐庐、建德一带江域。

④海西头:

指扬州。

1.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孤寂之感的。

2.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试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一、略

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其中,显得离人很近。

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

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3.清新淡然。

解析:

本诗借助客观景物的清新反衬人物的寂寞孤独,“愁”

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课后能力提升

三、1.前两联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等景象,渲染出清峭孤寂的环境,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借景抒情,从而表现了黯淡悲凉的情绪,突出了孤独寂寥之感。

2.后四句作者向朋友倾述客居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抒发了思念故土和怀念友人的真挚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