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3863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搞经济研究一定要有分析工具,还要搞清已有的理论模型,在已有理论模型基础上进行分析和问题。

比如,斯蒂格利茨的《社会主义向何处去》这本书,就是从批判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出发,指出了现实世界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还要靠分配的手段来调动各种要素的积极性,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都是我们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分析很深刻,他指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要在运动中才能增值,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重要杠杆。

这就为我们在现实中如何确保资本增值,如何经营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撑。

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安然、安达信事件,也可以用《资本论》第三卷所讲的虚拟资本和现实资本的关系理论来解释清楚。

三、研究《资本论》的角度

研究《资本论》存在两种思路,一是从批判的角度,二是从建设的角度。

我在前年已讲过,研究《资本论》要从批判转向建设⑴,去年在全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讨会的闭幕词里⑵,我又讲了这个观点。

研究《资本论》,要从批判转向建设,要从研究如何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转向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调整生产关系、提高社会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增进社会福利。

经济学都是代表一定利益集团的,马克思当年是站在工人阶级一边,要为资本主义找到一个掘墓人。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生产关系已作了不断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已不是无产阶级,而是有财产、要有财富的阶级,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任务,是要如何建设好这个社会。

我曾去新加坡这个资本主义国家讲过一年学,别人问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说人人要有财产。

现在不要再讲阶级斗争,而要讲阶级调和,要从竞争转向合作。

研究我国私营经济的问题,不要搞阶级分析,而应该研究阶级调和;

研究企业的劳资关系,不要讲劳资斗争,而要讲劳资调和、劳资合作关系。

现在的社会已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社会,已从竞争转向合作,经济学研究也要从竞争经济学转向合作经济学。

四、《资本论》的学习目的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目的在于二个方面,一是学习《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二是学习和掌握《资本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马克思关于一般经济分析的原理,比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竞争理论、资本理论、地租理论、利息理论、虚拟资本理论等,都是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必须掌握马克思当时分析问题的条件,不要照搬照抄现成的结论。

比如,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和未来社会的一些经济特征的分析,马克思讲社会主义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他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国家已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实行了社会所有制。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分析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一些具体规定要作具体分析。

注释:

⑴洪银兴:

《由批判转向建设——谈〈资本论〉研究思路的转变》,载《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一线期

⑵洪银兴:

《以创新的理论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强劲生命力——在“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5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载《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资本论》研究第二次讲课内容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资本论》选读 洪银兴 夏江选编)

马克思在本文开头的一句(P932),就强调了物质生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服务业不在马克思的研究范围之内。

马克思首先抽象出生产一般的规定,之后再研究特定的社会生产,其实质在于揭示那个社会的矛盾。

P936页第4行至第7行,提出了生产一般的概念。

P937页,第7行至第10行,马克思认为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几个简单规定,而这些规定又是肤浅的。

其实,这些规定是很重要的,现实中是按照劳动、资本、土地等五大要素分配的。

第14行,马克思提出了生产率程度的研究超出了课题的研究范围。

实际上,生产率的研究在现实中是非常重要的。

P938页第11行,马克思提出了两个要点:

财产及司法、警察等对财产的保护。

诺思认为制度变迁有三块基石,一是产权,二是国家,三是意识形态。

马克思当年所说的财产就是指产权问题,对财产的保护就是指国家理论。

诺思在书中指出,国家要么促进经济发展,要么障碍发展。

研究私营经济问题,法律上如何保护私营经济,都涉及到国家职能。

因此,马克思提出的两点是我们经济研究的核心。

P939页第6行至第8行,进一步指出了生产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

P939页马克思指出要研究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马克思把社会再生产概括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就是一种抽象。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就是这四个环节中的相互关系,我们一定要把四个环节关系搞清楚。

P940至944页,研究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并指出“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

”P941页倒数第7行至P942页第12行,马克思分析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是我们研究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理论工具。

现阶段,我国转向买方市场,同时,总需求不足,实施了扩大内需的政策。

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充分理解消费是生产的动机、目的,重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发挥生产和消费的互动关系,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P945页倒数第8行至第2行,讲到了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形式决定分配形式。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就是以多种所有制并存为基础的,这是客观的事实,绝不是一种幻觉。

P948页第17、18行,马克思指出了法律对分配的作用,但没有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回答。

科斯定理指出,当交易成本大于0时,法律在处理市场交易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P949页第5行至第8行,强调了交换的问题。

交换与发展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

一国越是发达、繁荣,该国的交换就越广、越深。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比较突出,如我国东西部地区、江苏省的苏北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落后地区关键是要发展市场经济,加大市场交换。

P949页第11至21行,指出了经济增长和发展所包含的几方面内容:

市场扩大、分工深化、交换扩大、生产增大、城乡人口变动。

P950页第15行至27行指出由具体到抽象和由抽象到具体的两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使用了这两种方法,其中,研究方法是由具体到抽象,叙述方法是由抽象到具体。

P956页第14行至18行的内容指出,研究各种社会关系,一定要找到一种主导的生产关系。

如社会生产方式中,有原始生产方式、小生产方式、现代生产方式,一定要找准。

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主体是普照之光,能决定其它一切生产关系,所以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

企业制度有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但公司制企业应是普照之光,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资本论》第一卷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马克思在第1、2和3章主要讲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的概念:

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基石。

马克思把整个资源的配置看成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不同部门的分配,当每个部门配置时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就相当于达到柏累托最优状态。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转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后,商品、货币都不存在了,每种产品所包含的时间都可以计算出来。

但在商品、货币仍然存在的社会,商品中所包含的时间不能计算出来,需要借助于货币来计算,借助于交换体现其价值。

因此,需要交换价值。

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论相比,价值的实体就是效用。

P47页文中开始的第一句就说明了社会财富的内容。

我们一定要区分财富创造和价值创造。

P48页倒数三句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前有人说出售国有企业是私有化。

实际上,企业是商品,机器设备是物质承担者。

出售了机器设备,收回了国有资本,投资于高速公路等项目上,物质承担者是高速公路,仍是国有财富。

因此,财富并没有私有化。

P52页第11至13行界定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主导地位的生产条件下为主的劳动时间。

P57页第1至3行充分说明了其它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创造财富。

P58页第1至6行提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都是以简单劳动进行计算的。

简单劳动在一定的社会是一定的,在不同的社会是不同的。

复杂劳动量多倍于简单劳动价值量。

复杂劳动的理论可以与人力资本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问题。

P60页第2至3行指出了生产力同使用价值成正比,同每一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从P61页开始,马克思用历史的方法阐述了商品经济发展史。

P61页第7至11行指出价值就是价值关系,离开一定的社会,无价值关系可谈。

马克思主要目的是想用价值理论分析说明一定的社会关系,阐述劳动、资本之间的剥削关系。

P90页第7至13行指出了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如何取得社会性质。

P96页第1至5行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通过调节劳动时间,调节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

也是按照劳动时间分配劳动成果的根据。

第二章交换过程

P102页第3至10行的内容强调了两点。

一是突出了产权关系,

强调了只有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

二是指出了契约关系的作用。

计划经济运行靠计划进行调节,市场经济依靠契约关系进行维持。

P103页第13至17行说明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矛盾。

P106页第2至5行,是我们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

第三次讲课内容

第三章货币和商品流通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货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讲了货币的5种职能,西方经济学也是认同的,现在看来,马克思对货币职能的分析是经得住考验的。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这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P117页第5至8行的内容说明,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常常不一致,商品的价格受货币的价值或商品的价值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受货币价值的变化以及商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P120页第16至21行提到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从整个社会来看还是一致的,因为平均数规律在起作用。

P121页第1至5行提到了虚幻的价格,这说明价格完全可以不是价值的表现。

流通和交换解决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P124页指出了商品交换的形式,即W-G-W,其中卖是商品交换的惊险的跳跃。

某种商品今天能够满足一种社会需要,但明天就不一定是社会需要的商品,因此,从商品体到金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

P125页第15至18行,P126页第7至12行,提出了有效供给和有用劳动的问题,如果商品生产者的产品为社会所需要,能够买出去,那么这种供给就是有效供给,这种劳动就是有用劳动;

否则,就是无效供给,劳动就是无效劳动。

由此可看,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会变化的,生产某种商品的总量劳动和社会需要劳动量是需要经常调节的。

P132页倒数5行,指出了买和卖同一性的含义。

P133页第4至7行谈到,通过货币,流通能够打破产品交换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对立,把买卖二者的同一性分裂成买、卖这样对立的两个方面。

但这种对立性又潜伏着危机的可能性。

P133倒数9行就说明了这样的情况。

实际上,在全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是完全有可能的。

东南亚危机表现为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P153页倒数4行指出,贮藏手段中的货币是金银,货币贮藏就是把货币作为财富贮藏起来。

金银贮藏起来不会产生问题,因为金银具有价值。

支付手段:

P155页的描述,表明债权债务关系出现了。

这种关系的出现容易产生货币危机,P158页第12至15行指出了这种可能性。

世界货币是用金银来支付的。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这是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与费雪方程式基本一致。

P141页第2至8行指出了商品价格的变动、流通的商品量、货币的流通速度对执行流通手段货币量的影响。

P140页第7至11行,说明货币的流通次数增加,流通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货币的流通次数减少,货币量就会增加。

P142页第1、2段论述了各种因素的变动如何相互抵消流通货币量的问题。

P147页指出了纸币的流通规律,即,纸币的发行要同它象征代表的金属货币量相当,如果纸币发行超过了一定限度,发出的纸币就是放出的老虎,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

作为货币的货币(W-G)与作为资本的货币(G-W-G′)非常重要,是我们研究资本经营、资本运作的理论根据。

P174页第3行至P175页第5行,说明了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资本运动的目的是追逐剩余价值。

当前,上市公司圈到钱怎么用,可以说,用处包含两大含义,一是价值增殖,二是不断运动。

从P177页开始,马克思分析了总公式的矛盾,即资本通过购买商品,经过生产之后,把商品卖掉后所得的资本比原先付出的更多。

P188页倒数第3、4行又具体指出,“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P220页对此问题进行了解释,指出“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P190页第17至19行强调了劳动力所有权的问题,只有确定了要素的所有权,各种要素作为商品才能进行交换。

在当今加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的时候,一定要确定好各种要素的所有权。

P194页第3至4行提出了劳动力价值的问题,该页第13至17行指出了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个人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此外,还与历史、道德以及工资的国民差异有关。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P202页倒数2、3行指出了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即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P204页指出了生产资料即生产工具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当前,我们要特别重视生产工具的发展,尤其是新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的发展。

第四次讲课内容

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从第四篇开始,马克思的分析与现实越来越近了,他的这些分析是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竞争机制能促使生产者采用先进的技术。

生产者应用了新技术,独占了某项技术,就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提高社会生产率的重要机制。

个别企业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就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在现实中,如何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进技术进步?

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们要形成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寻求某种制度安排,保护知识产权,让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在某段持续的时间内能获得较高的回报。

因信息不完全,技术才能够被一些企业独占。

因此,我们还要利用信息不完全理论,克服现实中的信息不完全问题,使个别生产者采用的先进技术能够得到扩散,努力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P350页第15至18行指出了改进技术条件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

P354页第18行至355页第4行充分说明了价值的作用。

P356页第4至6行指出了商品价值的降低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成反比。

第十一章协作

P360页第14至16行指出了协作开始的时候,劳动是作为社会平均劳动来看待的。

P362页第5、6行提出了协作的概念,并在第14、15行指出了协作的基本功能是创造出集体力。

在接下来的两段中,马克思分析了协作能够提高生产力的原因。

其中有一条原因是这样说的,“在大多数生产劳动中,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力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

”实际上,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才会提高工作效率,否则,就会产生偷懒、搭便车现象。

P366页第2至7行的内容说明了协作是通过九种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力的。

这为我们当今提高协作效率指明了方向。

P367页第17、18行,第21至25行突出了管理在协作过程中的作用。

P369页第1至4行,说明了协作管理过程中具有二重性。

而第6、7行说明,随着协作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生产管理交给了特种工人,实际上就是职业经理人产生了。

对照我们现实,如何看待私营企业主?

如果私营企业主参与了生产过程,就是参与价值创造;

否则,如果私营企业主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经营管理,私营企业主就不是价值创造者。

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这一章要求我们一定要注重企业内部生产的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计划性。

P390页第18行说明了分工必然导致城乡的分离。

P393页第6行至P394页第3行,P394页正文倒数4行,指出了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五大区别。

目前,我国存在着体制弊端,即计划经济+小生产,社会分工不发达,结果导致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

我们一定要深化市场分工,加大商品交换,发展市场关系,克服破除诸侯经济。

P394页第4至14行谈到生产领域保持平衡的问题。

这段内容告诉我们,市场调节是要解决生产资料、劳动力的分配问题,通过价值规律对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进行配置。

社会调节是一种事后的、必然的调节,通过价格晴雨表可觉察出来。

P403页倒数三行指出工场手工业的二重性。

即一方面表现为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又是文明的、精巧的剥削手段。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机器的采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开始。

本章内容放在分工和协作内容之后论述,目的是进一步说明分工和协作在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新形式、新特点。

资本主义手工业时代,商业资本较多;

机器大工业时代,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移,资本从商业领域流向生产领域,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机器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是逐步向商品转移的。

目前学术界仍在研究和谈论劳动价值论。

实际上,物化劳动价值远远超过了活劳动价值,物化劳动价值论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并不是马克思主义。

李嘉图之前的经济学家也都研究和讨论劳动价值论,思考问题集中在价值上,但在其之后,却沿着使用价值的路径研究下去,避开价值不谈。

目前,西方经济学一般不谈价值,即使讲到这方面内容,也是指财富、货币或金融衍生产品。

主要原因是价值向价格转化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其实价值是和经济秩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和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

机器作为生产工具的使用对生产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个别价值降低。

企业使用了机器,该企业单位商品的价值相对降低。

二是排挤了产业工人。

使用了机器之后,本来应由成人承担的工作可以由家庭成员承担了。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前面已讲过,这里再次讲述是想说明,机器的采用能够使资本家获得了更多剩余价值,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更多了。

这一章,我们要区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亚当·

斯密和配第实际上早已对此作了区分,他们认为,凡是与资本家发生雇佣关系的劳动都叫生产性劳动,否则,叫非生产性劳动。

但这种观点遭到当时维护资本家地位的经济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资本家也在劳动,并不是如斯密所认为的那样,资本家是剥削者、寄生者。

后来斯密接受了他们的观点,采取了折衷的办法,承认了资本家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

马克思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也作了区分,继承了斯密的第一个观点,即与资本有雇佣关系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

马克思认为,斯密的第二个观点可与第一个观点相结合。

因为资本主义生产企业的资本家,开始集生产与管理于一身,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内部职能的不断分化,生产与管理逐步分开,资本家的职能也在变化,如参与生产或管理的工作,就是生产性劳动。

否则就是剥削者,非生产性劳动。

第六篇  工资

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

该章内容是把劳动力价值和工资规律从国内拓展到国外。

比较国民工资时,必须考虑到决定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化的一切因素:

自然的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首要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范围,工人的教育费,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的作用,劳动生产率,劳动的外延量和内含量。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第二十二章内容是在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考察和分析的。

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了劳动和资本之间是等价交换的关系。

马尔萨斯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是非平等的交换关系,工人创造的多,得到的少,是与价值规律相违背的。

对此,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马克思认为,只有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有权相分离的时时候,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才会出现。

资本家不但占有产品,而且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占有规律解决了马尔萨斯提出的问题。

这种观点的提出,是与马克思一直想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寻求人类、工人的解放分不开的。

马克思提出,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中所包含的价值在下降。

这种价值的计量是以劳动时间来计算的,单个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在减少;

也可以说,单个企业的商品价值在下降,而该商品的社会价值未变。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运用的问题:

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的分析与我国现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较相适应,对我国指导作用巨大,但我国仍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说,东亚模式与发达国家不一样,就是因为东亚是极权制国家,运用西方理论体现了各国特色,也就是注重了社会资本的问题。

社会资本不仅指货币关系,还包括血缘关系、裙带关系,即文化内涵。

东西方价值观相距甚远,西方经济理论直接运用到我国,一定要保持我国的特色。

所以,马克思理论虽能解决我国的一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