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40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六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20.《一天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气温、降水、降水量有关天气的概念,认识到同一时段内不同环境下的气温是有差别的,归纳总结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2.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来描述。

3.明确比较降水量方法和单位。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利用百叶箱、风力风向仪、雨量器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能汇总整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一天的天气情况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了解百叶箱、风向仪和雨量器等常见测量天气的工具和仪器以及使用方法。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气温计、风力风向仪制作材料、雨量器制作材料等。

教师准备:

课件、音视频资料、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3出示]教师播放视频《天气预报》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在视频中预报员从哪些方面对第二天的天气做了预报?

我们要记录一天的天气情况应该从哪些方面记录?

2.教师板书课题:

一天的天气。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测量和记录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

1.[PPT4出示]教师提出问题:

一天之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呢?

教师出示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进行必要的指导和互动。

小组汇报交流,将交流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教师小结:

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比较凉爽,气温会比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出来后会越来越热,气温会逐渐升高,到了下午或晚上,太阳落山了,这时候越来越凉快,气温会慢慢降低......

2.为了研究一天之内气温变化的具体情况,我们往往要测量和记录从早到晚每隔一段时间的气温,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气温呢?

多久测量一次比较合适?

教师出示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交流。

(1)教师出示要求,小组展开讨论。

(2)教师巡回指导,对小组讨论进行引导和提供帮助。

(3)[PPT5出示]汇报交流,形成共识。

在室外空旷、空气流动良好、不受太阳直射的情况下测量气温,一般利用百叶箱和气温计测量气温。

(4)设计观测记录表。

可参考课本气温记录表,明确多久测量一次气温。

(5)布置课下测量气温的任务:

1-3组负责利用百叶箱测量一天内气温变化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记录。

1.探究如何分析气温记录。

(1)提出问题:

如果一天的气温都已测量并记录,我们应该怎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形成共识。

(4)[PPT6出示]教师小结:

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展示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把气温绘制在折线统计图上。

利用折线统计图直观的了解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活动三:

观测风向。

1.[PPT7出示]探究什么是风向。

(1)出示问题,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对风向的认识。

(2)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引导。

(3)汇报交流。

(4)让学生阅读课本63页下面的内容,了解风向的具体内容和八个风向。

教师小结:

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从东边吹来的风叫东风,从北边吹来的风叫北风,一种风向对应一个方位,数学上我们学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这八个方位对应的风向分别是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北风。

2.探究怎样观测风向。

(1)出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交流观测风向的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交流内容进行适当指导。

(3)汇报交流,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认为可能的观测风向的方法。

(4)[PPT8出示]教师小结,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红旗飘动的方向、风吹树叶动、撒土观察灰尘的飘向等来推断具体的风向。

(5)介绍测量风向的仪器------风向标。

(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仪器。

一般安装在四周空旷、离地较高的杆子上。

在风的作用下,风向标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

风向标外形可分为尾翼、平衡锤指向杆、转动轴四部分。

(6)布置任务:

课下以小组为单位(4-6组),通过查阅资料详细了解风向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它来测量某一时间的风向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

记录降水量。

1.交流生活中人们怎样粗略估计降水量的多少和怎样获得降水量信息的。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可以利用放在院子里的水盆积攒了多深的雨水来估计降水量,获得降水量多少的信息可以通过及时收听当地新闻广播、利用手机天气app软件等途径获得详细的降水量信息。

2.[PPT9出示]研究人们是怎样测量降水量多少的。

(1)阅读课本64页内容,认识雨量器。

(2)布置任务:

课下以小组(7-9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详细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制作雨量器并根据课本65页“方法指导”介绍的方法,用它来测量某一时间的降水量(或模拟降雨的降水量)并记录下来。

(四)明确研究任务:

通过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描述一天的天气需要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和云量等方面进行描述,希望大家根据布置给自己小组的任务积极动手、动脑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把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也记录一下,争取在下一节课的活动展示中有更好的表现。

活动五:

描述一天的天气。

1.[PPT10出示]总结回顾:

我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可以用气温、湿度、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来描述天气。

2.[PPT11出示]通过游戏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途径。

(1)游戏:

做天气预报主持人。

(2)要求:

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介绍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

3.回忆你看过的天气预报,除了以上信息,你还想补充哪些方面的信息?

4.学生小组讨论:

还包括穿衣指数、降水概率、紫外线指数以及空气质量指数、雾霾等。

三、拓展活动-----连续记录一周的天气。

[PPT12出示]同一个季节,每天的天气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虽然不能像气象学家那样详细而准确的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但我们可以连续测量每天早上7时的气温,并把它记录下来。

让我们坚持一个月,然后根据记录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借助统计图了解我们学校附近这一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

【板书设计】

一天的天气

记录方法今天的天气

气温

风向

风力

降水量

连续记录一周的天气

 

21.《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风是由于冷热温度造成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在小组讨论的前提下根据猜想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利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风对于人类生活及自然环境的两面性。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大饮料瓶、蜡烛、蚊香、记录单。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2出示]风吹树叶图片,并利用谜语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谜底。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

风的形成。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那里有风?

1.[PPT3出示]生活中与风有关的图片。

2.学生思考并寻找生活中哪里有风,并利用自己的方法制造风。

3.总结风的基本特点: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活动二:

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

1.[PPT6、7出示]模拟风的形成实验。

2.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PPT9出示]

教师总结:

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

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活动三: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PPT10、11、12、13、14出示]自然界与风有关的图片(风力发电,帆船运动员利用风的力量鼓动帆船前行,一家人一起放风筝,台风过后树木被连根拔起砸到汽车的情景图)。

2.学生分析风与人类生活的好处与坏处。

三、拓展活动-----了解海陆风的成因。

[PPT15出示]

在海边,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板书设计】

风的形成

热空气轻↑好处

空气流动→风

冷空气重↓坏处

22.《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

3.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多日气候,了解气候的定义。

2.能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的不同特点。

3.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景物特点对当地气候特点作出合理的推理。

4.能举例说出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天气和气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上网搜集本地多年本季节气象数据等。

教师准备:

课件、音视频资料、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3出示]通过海南和黑龙江2月的美景,引入课题。

2.学生描述两地的天气情况,引发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本地区多年的天气情况。

1.[PPT4出示]引导学生描述去年、前年、大前年甚至更长时间本地区这个季节的天气情况。

2.比较本地区多年本季节的天气情况。

3.对比本季节与其他季节的天气情况。

4.[PPT5出示]气候的定义。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

“气候”。

6.对比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活动二:

[PPT6出示]不同地区的气候。

自己去过的其他地点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总。

1.[PPT7出示]教师出示海口和哈尔滨年平均气温,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两地气温变化特点。

2.[PPT8出示]教师出示上海和罗马年平均气温,引导学生分析两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点。

3.学生交流自己去过的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4.师生交流,总结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活动三:

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吗?

你有这方面的体验吗?

1.[PPT9出示]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4幅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2.恶劣气候给人们带来了灾难,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恶劣气候对人类也有有利之处,你了解吗?

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影响生活的气候现象。

3.从季节、地域、危害等方面分析恶劣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进而交流人们的应对措施。

三、拓展活动-----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1.[PPT10出示]教师出示拓展活动内容:

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气候

气候天气

区别

描述

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