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14051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之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调查Word下载.doc

附录---------------------------------------------------------------18

调查背景:

多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大家还历历在目,一位老太太摔倒了,好心的彭宇去扶她,送她去医院、帮她垫医药费。

却被老太太告上法庭。

法院没有依法维护好人的权利却说出了“既然人不是你撞的,你干嘛去救?

”的冷漠话语。

使人们纷纷感慨好人不好做;

而今“小悦悦事件”更反映了当今社会对他人普遍冷漠的心理,2岁的小女孩遭两辆车碾压、18个路人路过却无一人伸出援手;

上海的钓鱼执法、张海超的开胸验肺、中界断指以及富士康接连9起悲叹的跳楼事件无不深刻地暴露了人们温情的缺失.....不对称的高昂房价、社会的不公平因素、贫富悬殊的加剧、飞速发展下人民沉重的生活压力再加上社会人情的冷漠、笑贫不笑娼、互相攀比、拜金主义、投机主义的加剧,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大多数人并不幸福,甚至痛苦的活着。

这不禁令人对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产生质疑。

而大学生是祖国和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群体朝气蓬勃,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他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创造中,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所以,当代大学生仍肩负着祖国不断发展、繁荣、强盛的重任。

要肩负这个重任,就需要当代大学生要有强硬的素质。

在这种素质中,价值观就充当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价值观的正确合理科学的发展,无疑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这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我们的此次调查,旨在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之一——温情观的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能让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不断完善到位。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能促使大学生有更好的温情观。

调查时间:

2012/04/26

调查地点:

贵州大学新校区

调查人数:

100人

调查对象:

贵州大学新校区在校本科生

调查目的:

研究社会事件对中国大学生温情观的影响;

并针对其积极、消极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研究温情观的表现;

以便更好地进行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能让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不断完善到位。

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智慧力量。

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

“我就是我”成为这一代大学生人的生活逻辑。

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他们过分注重个性发展的倾向,往往易于割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无视个人对社会依赖的一面,不顾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合力对个人的制约作用。

过分笃信“人的价值在于个人自身”,只讲求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忽视了个体在社会中应履行的责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个人发展与社会、集体发展相冲突时,便无法依据集体主义原则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以致使个人发展与集体、社会发展相脱节,致使社会温情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是当代以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领先者和改革者。

从长远来看,当代大学生这种价值取向,对于大学生一代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大学生时期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正处在生理、心理全面发展成长的高峰时期。

大学生时期人脑的发育基本完成,脑重量和神经系统结构已达到成熟,这为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随着生理方面的变化,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学生身体的发展促使其内心深处萌发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产生强烈的“成人感”。

大学生往往热衷于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别人证明自己是生活的强者,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

所以怎样引导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当代社会道德法制的关注并为此作出实际行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开放,西方文化依附于各种载体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

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外,声像技术和通讯技术更是大大丰富了西方文化的物质载体。

特别是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和经济社会信息化加速了其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一些关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和信息经过电脑的加工和网络的传播,更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城市、地区及国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改变着其价值观和社会观。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国家提倡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人生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是以社会本位、集体本位为基本内容,以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重视个人利益为必要条件的。

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处理好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集体主义与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离开集体就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和发展,而作为个体,只有遵循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才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途径。

因此,当代大学生应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坚持集体本位、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使个人的思想、行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而为了我们现在和将来能够更好的生活着,能够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赋予我们的权利与自由。

我们就得关注社会问题,以主人翁的身份去面对和改变当前的社会现象。

现在我们通过数据来分析当下中国社会里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温情观”。

下面是我们小组对我校新校区随机调查的结果:

1.你是否关注对于弱势群体(如残疾人,突发不幸等状况)的报道?

所占比例

比例(男)

比例(女)

备注

A.一直关注

3%

B.经常关注

30%

25%

5%

C.偶尔关注

65%

34%

31%

D.从没关注过

2%

E.从不去关注

2.对“小悦悦事件”,你身边的朋友有什么反应?

A.一味指责路人,悲叹世态炎凉

14%

9%

B.质疑社会道德法律机制及政策制度

53%

19%

C.重在自我反思

13%

6%

D.关注与之相关社会舆论和新闻报道

3.请问,如果你遇到类似事件会如何处理?

A.主动上前帮助

B.立即报警或拨打急救电话

63%

37%

26%

C.先观察情况,再做决定

15%

10%

D.先找人做证,再进行救助

7%

E.视而不见

4.面对沿街乞讨的人,你的看法是?

A.他们很可怜,我可以把钱给他们

B.他们很可怜,但我经济拮据

50%.

16%

C.他们都是专业的,不可信

28%

D.这事与我无关

1%

E.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

12%

5.你有过几次因为好心而被骗的经历?

A.1-3次

51%

22%

29%

B.4-6次

C.6次以上

D.从来没有

6、你会不会因为被骗一次就再也不会帮助别人了?

A.不会,献爱心没有条件

40%

11%

B.会,骗子太可恶了

C.不清楚

35%

D.其他

7.下列哪个因素影响你是否见义勇为?

A.事情的危险程度

24%

B.事情的必要程度

20%

8%

C.对自己是否有利

4%

D.伤后的保障

E.自己的能力

18%

F.事后是否会惹祸上身

8.你认为发生无人主动搀扶摔倒老人等类似现象的主要原因何在?

A.“围观心态”,觉得总会有人出手相助

B.担心好心没好报,会惹祸上身

46%

C.曾经上当受骗,存在心理芥蒂

D.其他

9.你认为此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家庭、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

B.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引起的

55%

36%

C.害怕损失自己的物质利益

D.纯属个人原因,事件也是个别现象

E.其他

10.你参加志愿活动的频率是?

A.经常

B.偶尔

54%

41%

C.很少

21%

D.从不

11.你参加过以下哪些活动?

A捐款

58%

43%

B.捐物

23%

C.献血

D.义务劳动

E.支教

F.去敬老院

G.其他

12.当你做了一件好事之后,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A.在奉献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B.奉献了但并不感到快乐

C.所谓的奉献很假,是在作秀

0

D.希望别人能有所回报

E.觉得合理就做,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44%

13.你觉得雷锋精神对大学生是否已经过时?

A.是,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经济市场化,全球化,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

17%

B.不是,在道德缺失的当代社会更加需要雷锋精神

75%

49%

C.其他

14.你觉得学校应该如何加强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的教育?

A.开设必修课程

B.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活动

C.提高学生参加人文讲座的积极性

D.增加图书馆人文教育类书籍

E.效仿北大给予学生法律支持和学校领导的鼓励

F.其他

17.社会出现道德下降,温情缺失是司法的不健全和司法判决的不公吗?

A.是

45%

B.否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当代大学生中关于“爱心”状况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关注对于弱势群体(如残疾人,突发不幸等状况)中表示一直关注的只有3%且全部为男生,经常关注的占30%且有25%为男生;

大约65%的人表示偶尔关注,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只有2%的表示从未关注过。

而对于现在社会中缺乏爱心的事件的看法,有14%的人认为这一味指责路人,悲叹世态炎凉,有53%的人质疑社会道德法律机制及政策制度,而19%的人表示重在自我反思,而14%的认为关注与之相关社会舆论和新闻报道,男女的看法很接近。

在对于如果自己遇到类似事件中,只有仅仅5%的人表示主动上前帮助且全为男生,大部分的人表示立即报警或拨打急救电话。

对于乞讨的这类事件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很可怜,但是我经济拮据,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都是骗人的。

对于自己的受骗经历调查中,大多数都有上当经历,只有25%的从没有上过当。

在对于影响人们见义勇为的因素中,有44%的表示要看事情的危险程度和必要程度且多为男生,有37%的人要看自己的能力,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事后是否会惹火上身,在当今社会热点“救助老人”事件中有65%的人担心会惹祸上身其中大多数为男生。

而对于参加爱心活动的频率调查中有54%的人是偶尔且多为男生,经常参加的仅为6%。

对于参加的爱心活动中58%的人会捐款,另外一部分人表示会捐物、鲜血和义务劳动等。

在对于“雷锋精神”是否过时的调查中有17%的人表示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经济市场化,全球化,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但是也有75%的人认为不是,在道德缺失的当代社会更加需要雷锋精神。

对于这次调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在社会爱心问题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失去爱心。

随着各种“诈骗”事件,民众诚信的缺失等现象的发生,人们对爱心活动有点谈虎色变了,害怕在献爱心的过程中上当受骗,故越来越少的人会献爱心。

一、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积极帮助或支持态度。

社会呼吁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我们开展此次调查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进行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为此,此次的调查问题我们选取了最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就大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挖掘出来,而在设计问题时,为了更直观的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温情观”的真实想法,在设计问题时,我们不仅设有主观问题,更设有客观问题,以调动所调查学生的思维,达到一种不是被动的被调查而是主动被调查的主人翁意识,使调查结果更真实客观,打破传统全部是客观问题的问卷模式,达到了在调查过程中使所有被调查者一起参与制作完善这份“社会温情观”调查问卷的效果。

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三个主观问题,先现总结如下:

1、你对最近社会频繁发生的“彭宇案”和“小悦悦事件”之类的现象有何看法?

通过对被调查者回答的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

(1)道德缺失,人性的缺失,做好事反被冤枉;

(2)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3)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法制不完善;

(4)应该是根据情况选择性帮助他人;

(5)我们不敢献爱心,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6)当下只重视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素质的培养,没有关注过,不清楚;

(7)与我无关;

请针对温情缺失的现象,请您提出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1)加强对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宣传;

(2)加强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司法体制的健全;

(3)国家政府机关人员以身作则;

(4)加强网络的管理;

(5)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和建议中,主要是两点:

1、加强教育,完善教育制度;

2、完善法律机制和社会制度。

二﹑调查过程的心得体会:

此次问卷调查为了保证数据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我们对各个学院的学生采取了随机调查的方式,并发放调查问卷时当场发当场收,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调查的过程是为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做基础,必须保证调查的严谨性和真实性,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当一个课题选定后,后面的调查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等这些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而通过此次调查,面对一系列社会现象,引起了当下我们的反思。

司法判决不公正导致国人道德观滑坡。

“见义勇为”体现社会责任感,可是,现在的家庭更看重独生子女的生命安全;

究竟是用道德的温情来熏陶“拾金不昧”,还是用法律的戒尺来确立“拾金有昧”?

“要不要见义勇为”、“要不要拾金不昧”、“上下学,背着沉重的书包,上了车,是否该让座”都是两难问题。

“如何应对,是新时期德育课遭遇到的一个挑战。

”。

道德承担不起。

没有法律作后盾,法律不能制止碰瓷,讹诈,道德承受不起“见义勇为”、熏陶不了“拾金不昧”、熏陶不来“让座”温情

如何改变当下的社会现象,提高国人道德素质,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让中华人民挺起脊梁来,让当下和未来的中国人更好、更幸福、更有人情味的活着。

任重而道远。

不由使人想起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参考文献:

人民网强国论坛

附录:

二、调查问卷样卷:

您好!

我们是矿业学院安全101班同学,感谢您参与我们本次调查!

“社会温情观”是指当人们面对他人遭受的不幸突发状况时,所表现出的积极帮助或支持态度。

社会呼吁“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我们开展本次调查活动,对当代大学生“社会温情观”进行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真实看法。

1、你是否关注对于弱势群体(如残疾人,突发不幸等状况)的报道?

A.一直关注B.经常关注C.偶尔关注D.从没关注过

2、对“小悦悦事件”,你身边的朋友有什么反应?

A.一味指责路人,悲叹世态炎凉B.质疑社会道德法律机制及政策制度

C.重在自我反思D.关注与之相关社会舆论和新闻报道

3、请问,如果你遇到类似事件会如何处理?

A.主动上前帮助B.立即报警或打急救电话C.先观察情况,再做决定

D.先找人做证,再进行救助E.视而不见

4、面对沿街乞讨的人,你的看法是?

A.他们很可怜,我可以把钱给他们B.他们很可怜,但我经济拮据

C.他们都是专业的,不可信D.他们的事与我无关

E.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

5、你有过几次因为好心而被骗的经历?

A.1—3次B.4—6次C.6次以上D.从来没有

7、你会不会因为被骗一次就再也不会帮助别人了?

A.不会,献爱心没有条件B.会,骗子太可恶了

C.不清楚D.其他

7、下列哪个因素影响你是否见义勇为

A.事情的危险程度B.事情的必要程度C.对自己是否有利

D.伤后的保障E.自己的能力F.事后是否会惹祸上身

8、你认为发生无人主动搀扶摔倒老人等类似现象的主要原因何在?

A.“围观心态”,觉得总会有人出手相助

B.担心好心没好报,会惹祸上身

C.曾经上当受骗,存在心理芥蒂D.其他

9、你认为此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家庭、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B.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引起的

C.害怕损失自己的物质利益D.纯属个人原因,事件也是个别现象

E.其他

10、你参加志愿活动的频率是?

A.经常B.偶尔C.很少D.从不

11、你最近参加过以下哪些活动?

(可多选)

A.捐款B.捐物C.献血D.义务劳动E.支教F.去敬老院G.其他

12、当你做了一件好事之后,你的真实感受是?

A.在奉献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B.奉献了但并不感到快乐

C.所谓的奉献很假,是在作秀D.希望别人能有所回报E.觉得合理就做,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13、你觉得雷锋精神对大学生是否已经过时?

A.是,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经济市场化,全球化,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

B.不是,在道德缺失的当代社会更加需要雷锋精神.

C.其他

14、你觉得学校应该如何加强关于大学生“社会温情观”的教育?

A.开设必修课程B.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并给予学分奖励

C.提高学生参加人文讲座的积极性D.增加图书馆人文教育类书籍

E.效仿北大给予学生法律支持和学校领导的鼓励

E.其他

15、你对最近社会频频发生的“彭宇案”和“小悦悦事件”之类的现象有何看法?

16、请针对温情缺失的现象,请您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