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420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化检验项目临床意义3Word格式.docx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

62

LDH或LD

110~240

乳酸脱氢酶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

2-4天可达到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称:

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测定

66

CK-MB

DGKC优化比色法

g/L

<25

CK由B及M两种亚型构成,有三种同工酶即:

MM型、MB型、BB型正常人血清中主要为MM型。

在急性心梗4~8小时内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48~72小时后恢复正常,若72小时后此酶仍保持高值,说明梗塞在扩散,预后不良;

若72小时后恢复正常后,又再度升高,说明心梗复发。

血清镁测定

71

Mg

偶氮砷比色法

nrmo1/L

0.67~1.04nrmo1/L

见于急慢性肾衰、多发性骨髓瘤、甲状腺机能减退、阿狄森氏和糖尿病昏迷。

见消化道丢失、尿路丢失、某些内分泌疾病。

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测定

65

HBDH

80~220

α-羟丁酸脱氢酶增高:

作为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一个指标,与LDH大致相同。

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2周左右。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61

CK或CPK

25~170

肌酸激酶增高:

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60

ALP或AKP

婴儿:

50~240儿童:

20~220成人:

20~110

碱性磷酸酶增高:

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骼系统活跃,可使碱性磷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59

GGT或γ-GT

8~50

γ-谷氨酰基转移酶增高:

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58

AST或GOT

酶法:

8~40

此酶增高:

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57

ALT或GPT

5~40

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指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血清磷测定

56

IP

磷钼酸直接比色法

mmo1/L

儿童:

1.5~2.0成人:

0.8~1.6

血磷增高:

常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

血磷降低:

常见于甲亢、代谢性酸中毒、佝偻病、软骨病、肾功能衰竭、长期腹泻及吸收不良。

血清钙测定

55

Ca

磷钾酚酞铬合酮比色法

2.1~2.7

血清钙增高见于: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肠道过量吸收钙。

血清钙减低见于:

甲状腺机能减退、尿毒症、佝偻病、吸收性不良

血清钾测定

52

K

离子电极法/干化学法

 新生儿:

3.7~5.9 婴儿:

4.1~5.3

 儿童:

3.3~5.6  成人:

3.5~5.5

血钾增高:

1、经口及静脉报入增加

2、钾流入细胞外液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

3、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

4、尿排泄障碍、肾功能衰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毛地黄素大量服用

血钾降低:

1、经口报入减少

2、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IRI分泌增加

3、消化道钾丢失频繁呕吐腹泻

4、尿钾丧失肾小管性酸中毒

血清钠测定

53

Na

135~145

血钠增高常见于:

①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血钠降低常见于:

①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

②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

③抗利尿激素过多。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51

TG

酶法

成人:

0.56~1.70

甘油三酯增高:

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TG值2.26mmo1/L以上为增多;

5.56mmo1/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甘油三酯降低:

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血清载脂蛋白AI测定

48

apoAI

免疫比浊法

1.0~1.6

载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它是反应HDL-C的水平的最好指标。

载脂蛋白降低:

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名称:

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49

apoB

g/L

参考值:

成人﹤1.0

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蛋白,主要代表LDL-C的水平。

成人﹥1.0g/L为轻度偏高;

﹥1.2g/L明显增高。

病理状态下apoB的变化往往比LDL-C明显。

载脂蛋白B增高:

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

载脂蛋白B降低:

见于肝实质性病变.

血清载脂蛋白AI/B

序号:

50

apoAI/B

计算法

1.0~2.0

血清载体蛋白AI/B比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在高脂血症、冠心病时,比值明显降低。

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指标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45

TC或CHOL

酶法

脐带血平均1.8新生儿:

1.0~2.6幼儿:

1.8~4.6

青年平均:

4.14成人:

3.90~5.72

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醉脂(2/3)+游离胆固醇(1/3)。

测定血清TC意义:

①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②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③TC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发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当TC值在5.72~6.47mmo1/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

6.47~7.76mmo1/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

>7.76mmo1/L为动永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

<3.1mmo1/L为低胆固醇血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46

HDL-C

0.91~1.55

低HDL-C血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功能不良时HDL-C降低。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47

LDL-C

1.82~3.64

同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当LDL-C值在3.64~4.14mmo/L时,为危险缘;

>4.12为危险水平。

血清总胆红质测定

42

TBIL

改良J.G法

umo1/L

脐带:

<34

1-2天:

早产儿<137足月儿<103

3-5天:

早产儿<274足月儿<205

6-8天:

早产儿<34足月儿<3.4~17

成人:

2.0~25.7

肝脏疾病见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

肝外疾病见于:

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闭塞性黄疸、胆石症、胰头癌、输血错误。

血清直接胆红质测定

43

DBIL

μmo1/L

0~8.6

直接胆红质增高:

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血清间接胆红质测定

44

IBIL

1.7~11.97

间接胆红质增高:

常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血清尿酸测定

41

UA

尿酸酶法

μmol/L

120~320男:

210~410女:

150~350

尿酸增高:

常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病肝病、铅及氯仿中毒等。

尿酸降低:

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血清尿素测定

39

Urea

脲酶法

7.5~14.2早产儿:

1.0~8.8婴儿:

1.3~4.2

儿童:

1.8~5.6成人:

2.2~7.2>60:

2.8~7.8

尿素增高: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Urea浓度在8.2-17.9mmo1/L时,常见于Urea产生过剩(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等),或Urea排泄障碍(如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少尿等)。

Urea浓度在17.9-35.7mmo1/L时,常见于尿毒症前期、肝硬化、膀胱肿瘤等。

Urea浓度在35.7mmo1/L以上,常见于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血清肌酐测定

40

CR

27~62成人男:

53~106成人女:

44~97

肌酐增高:

常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等

肌酐降低:

常见于营养不良、高龄、多尿等。

血清总蛋白测定

33

TP

双缩脲法

正常参考值:

早产儿:

36~60新生儿:

46~70成人:

6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