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420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docx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专题

1、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修辞手法+内容+感情:

答题模式: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

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

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

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

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6)反复:

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7)对偶:

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8)设问:

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9)反问:

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例子:

(1)我们知道,优美的文章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无病呻吟,它是积极的修辞,是人性的闪光。

朱自清在《春》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春之图画。

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我很赞同这句话。

一篇优美的《春》,就是作者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所连缀而成的。

简要分析朱自清《春》里优美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3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

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角度+内容/特点+情感)

/

②“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

此句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们对春的盼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之信使驾着东风来了,春姑娘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来。

③“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答案:

此句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对春天来临时大地苏醒的情状和山水太阳的变化作了一个宏观的勾勒,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万物变得生机无限,活力无比。

(2)“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五猖会》)

答案: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案: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4)“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一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答案:

“阳光”暗喻了美好生活,“阳光没有照到小花身上”喻没有过上美好生活,但小花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

告诉我们只要看到美好生活,就有希望有梦想去追求奋斗。

方法:

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

(5)—

(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争先恐后开花的情态,以及花朵之多,颜色之艳,抒发了作者赏心悦目的欣喜之情。

(8)“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那树》)

答案:

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那棵树的树顶比作刚炸开的焰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棵树枝叶的茂盛繁密,表现了这棵树生命的壮美,抒发了作者对如此壮美的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9)“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

运用夸张的修辞,强调了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

传神地表达出“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情。

(也可从人物描写方法或用词角度赏析)

2、从字词的角度。

/

一个句子出彩,往往在乎一词,所以古人说,一字千金。

一个词用得生动准确而精当,一个句子就有了精气神,一个人物就因这一个词或一个字活了。

1、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

答题模式:

词的本义+语境义+情感(心理、性格、心情)

2、例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案:

“争”、“啄”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早早争向暖树,新飞来的燕子啄泥筑巢的情景,体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2)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鲁迅《孔乙己》)

答案:

运用“排”这个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动作的快速豪气,表现出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样子,表现出他在有了酒资之后的迂腐的性格。

运用“摸”字,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动作迟钝,变现了他生活拮据、每况愈下的悲惨境遇。

(3)“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卖伞姑娘》)

答案:

一个“裹”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的细密、缠绵;用“细雨”来比喻“思念”,写出了作者对卖姑娘思念之深切。

(4)比如《故乡》中描写宏儿之句: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

一个“飞”字,写尽少儿活泼和欢快,一个孩子,少不更事,他并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也不理解搬家的意义,他的欢快与大人们的沉重形成一个鲜明对照。

(5)又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冲破”和“横渡”两词用得准确精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冲破”写出我军进军速度之快,其势税不可当,“横渡”写出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所向披靡。

再用换词比较法试试,如“冲破”换成“突破”,“横渡”换成“渡过”,学生一经比较其表达效果立显。

可以说,一个好词就是这个句子的精髓所在,理解了一个词语,就也领悟了一句之深意。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

1、

(1)人物描写手法: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

答题模式:

描写角度+内容+情感(性格、心情、形象、品质)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

……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

#

语言描写:

……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

神态描写:

……的神情,细腻刻画了……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

(2)从感官描写的角度:

听、视、嗅、味、触觉。

答题模式:

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2、例子:

(1)“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父亲的雨》)

答案: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雨水的形态。

②运用了动作描写,“跑”、“拾”、“甩”,表现出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

③动词使用生动,例如“飘”字,形象写出了斗笠在空中旋转的样子。

④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纷纷点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

⑤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的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

(2)“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着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孔乙己》)

答案:

这几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孔乙己穷困潦倒的形象,暗示了他的生活遭遇,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之心。

(3)“指甲里全是黑泥,五个手指头像刚从炭灰里抽出来。

而那手背上,食指、小指上,已经绽开了好多裂口,有的结成了血痂,又蒙上一层黑色,有的还可以看到红红的血口。

”(《你震撼我的心灵》)

答案:

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他手的脏、不卫生和粗糙干裂的特点,表达了我对他的同情,为下文我态度和情感的转变作铺垫。

(4)“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到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

答:

本句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店主对我的质疑表示惊讶,难以理解,突出店主的诚实守信。

(5)“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选自《春》)

答:

本句从触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风柔和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的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答:

通过触觉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的幸福感受。

四、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入手。

1、自然环境描写四步分析法:

①概括,先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背景等)。

②气氛,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④结构,和上文……相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2、例子:

“盛夏的阳光,火一样地炙烤着大地。

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

5、从深层含义的角度入手。

作家写文章手法不一,艺术风格各异,语言特色也大相径庭。

有的通俗质朴,有的含蓄隐晦,话里有话,言外有意,这就有必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

(一)双关句:

1、答题模式:

一要答出本义,二要答出深层含义;

(二)富有哲理的句子:

1、方法: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

2、例:

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答:

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

它告诫人们:

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

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

虽然实践“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能走前人所没有走出的路,创造前人所未经的生活,鼓励人们为实现新生活而奋斗。

(3)言外之意句: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

2、例子:

第二天,邻居表扬小强说:

“你真是个勤奋的孩子呀,都晚上十一点了,你还在练琴。

答:

邻居的意思是,小强练琴太晚影响了大家的休息。

6、从句式的角度入手。

1、

(1)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

语气平稳,不温不火。

疑问句:

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

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句:

加强语气。

感叹句:

抒情强烈。

排比句:

层层深入,增强语势(气势磅礴)。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答题模式:

这是个……句,……(内容+表达效果),表达了……

2、例子:

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候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了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

岳飞他瞻仰武候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夜读岳飞》)

句子以反问的形式,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在夜读岳飞时深深投入、心醉神迷的状态,强调了作者对岳飞高贵灵魂的理解与赞美。

七、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

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注:

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

学生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如: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赏析:

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

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摹海潮。

“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

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

(2019年安徽中考)

1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

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

我妈说:

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看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2 …

3 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

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

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

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

摔饺,原来是我和土地

举行的见面礼:

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4 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5 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

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

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

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

沟渠送过来。

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

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

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6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二行的,问我:

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

我说:

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

父亲说:

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

7 你听见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

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

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只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辟辟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

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手里的,全是好诗。

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8 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

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裹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自:

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有删改)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5分)

【解析】运用了拟人(比拟)、排比的修辞手法。

把葱行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行为,更生动、优美,充满了诗意。

排比句式的运用,表现了菜地里的葱的整齐优美,把作者对乡村常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4分)

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

【解析】“固执”一词在这里是“执着”的意思,写出了父亲对土地的不舍,表达了父亲及世代农民对乡村田园的热爱、依恋。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

(6分)

【解析】作者回忆的是已逝去的乡村生活,相对现在而言,那确是“远去的”了。

“远去的乡村”留有作者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城市文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文章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和正在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担忧、失落,引发人们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④标题新颖,吸引读者,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四人同室的软卧票。

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

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轶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枢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舉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

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

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

“请各位注意:

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

’’妇人转头对我说道:

“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

”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1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

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

“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领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修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

“吃,你们吃,不要客气!

”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

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

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

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

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

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啊,我记不清啦!

”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

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

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

“我要换房!

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

”稽查员说:

“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

不会有问題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

”老编辑生气地说。

“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

”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竞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

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著.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吸她喝。

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

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

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

“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

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

“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

”女人微笑着说:

“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6分)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3分)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2.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4分)

:

优点:

缺点:

3、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三点)(6分)

参考答案:

1、

(1)(3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多种零食的味儿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各种令人不快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引人反感。

(意思对即可)

(2)(3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意思对即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4分)优点:

开朗大度心地善良热情体贴乐于助人不计前嫌等(2分)

缺点:

不句小节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做事马虎)举止粗俗等(2分)

3、(6分)示例:

①不中“以貌相人”。

②对与自己不同阶层或不同类型的人要宽容以待。

③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文明。

④要做一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人。

⑤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一时误解,坚定地做一个“好人”。

(言之有理即可)

3一杯温开水

①这是朋友对我讲的故事。

②10年前,他还在深圳打工,整天帮人家掏下水道,身上总有一股下水道的异味,让人侧目。

所以,他一般不到热闹的地方去。

那个城市的繁华和优雅是那个城市的,装不进他兜里一点点儿,他住工棚,倚墙角,吃冷馒头。

③一日,天下着雨,是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他当时已掏好一家酒楼的下水道,雨大,回不了家,就倚在酒楼的檐下躲雨,掏出了怀里的冷馒头吃。

④冷。

他抱臂,转过脸,隔着酒楼玻璃的窗,望着里面蒸腾的热气和温暖。

一些人悠闲地在吃饭,他想,若是有一杯热热的茶喝,多好。

他在心里面笑着对自己摇头,我怎么可以那样奢望呢他看天,只等雨歇,好回他的工棚去。

⑤这时,酒楼的门忽然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服务员,服务员径直走到他跟前,彬彬有礼地对他说:

“先生,您请进。

”他愣住了,结巴着说:

“我……我……不是来吃饭的,我……只是躲会儿雨。

”服务员微笑着说:

“进来吧,外面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