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433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docx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

日本企业实现自我产业升级、深化和拓展的案例

    【案例1】从零开始的挑战精神

【公司信息】

社名:

山阳精工株式会社

成立:

1963年

资本金:

2500万日元

年销售额:

10亿日元(2009年度)

员工人数:

70人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山梨县

业务内容:

高精度加工,高技术加工,产品开发,各种装置装配(机械,电),各种制造

核心技术:

开发、设计、精密部件加工、装置装配一贯性的综合技术

公司网站:

http:

//www.sanyoseiko.co.jp/company.html

【公司大事件】

1963年,山阳精工株式会社成立,开始加工光学产品的精密零部件

1973年,小泽工厂建设投产

1988年,为了自主研发,设置开发部门

1996年,被认定为山梨县示范工厂;导入国家技能检定制度

自主开发技术事业部生产管理系统;导入技能进修制度

1998年,被认定为山梨县信息化示范企业

1999年,公司内部导入技能考试制度

2002年,引进三次元测量机

2003年,引进CAD/CAM,取得ISO90001,自主研发产品—高温观察装置“SMT-Scope”展开海外销售

2004年,经济产业省“经营革新法”认定

2005年,被认定为“IT活用经营革新示范企业”

2007年,“制造支援队”活动开始

【公司的经营特色】

1963年公司成立,时任社长购买了两台机械之后,开始带着几名员工开始了遭人嫌、工作性质单一的切削加工。

当时,所有的加工人员都是没有切削加工经验的门外汉。

从一级转包商那里能拿到订单主要是一些批量小、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的其他企业不愿意接的订单。

1970年开始,公司开始直接从大型光学机械制造商那里接到订单。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对多品种小批量加工的产品的品质以及交货期的对应力有了大大的提高,订单数量也开始增多。

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很多的制造商向海外发展,订单量开始变得没有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开始寻求通过自主开发产品求生存的活路。

1994年,公司了解到市场对“高温观察”将会有很大的需求,开始着手倾力开发“高温观察装置”,1991年制造出了第一台样机。

在东京展览会上展示的时候,受到大型电气机器制造公司的瞩目,并接到了第一个订单。

现在,该产品已经占日本国内市场份额的80%,并出口到亚洲和欧洲等国家。

公司总结“高温观察装置”的开发成功主要有以下三大要素:

第一,从社长传承到每一位社员的从零开始的挑战精神。

第二,“有不懂的地方,马上向外部的机构、组织请教,并且到学会为止”的执著和谦虚。

第三,为了加强开发管理能力,向外部招聘“技术、经验、热情集一身的人才”,并且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构筑增强企业体质,重视利润率(而非销售额),以商品的开发为中心;对将来的市场性显著的技术进行投资。

【案例2】从一颗小螺丝发展到世界市场份额的30%

【公司信息】

社名:

株式会社堀尾制作所

成立:

1968年

资本金:

2000万日元

年销售额:

6亿日元(2009年度)

员工人数:

53人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宫城县石卷市

业务内容:

精密锌压铸件零部件的加工销售

公司网站:

http:

//www.horioss.co.jp/

 

【公司的经营特色】

株式会社堀尾制作所自1968年创业以来,一直从事精密锌压铸件零部件的加工销售。

公司刚刚创立时,产品比较单一,主要加工生产锌压铸件的几种特殊的螺丝,并且只是日本一家大型电气商的零部件供货商,对电气商的依存度为100%。

从1981年开始,该公司的社长决定要摆脱只做上述大型电气商的零部件供货商的局面。

经过协商之后,该公司派遣社员到上述大型电气商的工具课学习,在经过8年半的努力,该公司终于成功的培养出了一批技术优秀的员工,并且实现了从产品的设计、模具的加工、产品的成型、精加工的一贯型加工。

并且,优秀的技术员工将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灵活地运用到加工设备的改良,最终生产出了该公司独有的加工生产设备。

1990年以后,日本泡沫经济开始崩溃。

大型电气商的订单开始大幅度的减少,具有日本传统特色的大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下包制体系也开始瓦解。

在公司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刻,身为第2代经营者的堀尾社长开始主动地联系、开发新客户,每天都站在销售的第一线。

结果,他们拿到了40多家来自不同行业的订单。

因为该公司拥有从产品的设计、模具的加工、产品的成型、精加工的一贯型加工的实力,所以和其他同行业的公司比,很快他们就设计、制造出了能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并且,因为他们的精湛工艺,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随后,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势和变化,该公司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在中国大连和深圳成立了独资公司,建成了两条大的生产线。

该公司生产的DVD光学零部件(用激光读取信息的零部件)月产1000万台以上,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其产品的90%以上就是在深圳工厂加工的。

因为日本国内市场的进一步萎缩,近几年该公司又再次调整了其经营生产战略。

将日本的总部工厂定位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中心以及面向日本国内的小批量生产供货功能。

将中国的两家工厂作为大批量生产、加工的基地,并面向中国以及其他海外国家和地区供货。

同时,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株式会社堀尾制作所越来越把中国作为其发展的最佳平台。

【案例3】日本缝纫机行业的先锋—从山形县走向世界

【公司信息】

社名: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成立:

1953年

资本金:

6500万日元

年销售额:

20亿日元(公司自产商品占75%)

员工人数:

103人(2010年)108人(2009年)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山形县

业务内容:

小型缝纫机和包装机械的开发、制造、销售

公司网站:

http:

//www.suzuki-ss.co.jp/information/message.html

 

【公司的经营特色】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自1953年创业以来,一直从事小型缝纫机的开发和销售。

从1953年开始到随后的12年间是日本的家庭用缝纫机从开始普及到最畅销的年代。

铃木制作所将其母公司之前积累下来的汽车配件的加工生产技术应用到缝纫机机械的设计和开发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随后,该公司一直致力于公司内部的技术研发,从1990年“导入空气式系统”的缝纫机的开发成功以来,该公司不断地开发出世界第一领先的缝纫机,充当了日本缝纫机制造行业的先锋。

自动包装机械的开发是从1977年开始的,该公司的技术者将长年积累下来的机械制造技术、经验和相关原理相结合成功开发出了第一台高速全自动包装机。

现在,小型缝纫机和包装机械开发、制造、销售是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的两大支柱产业。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该公司又将采取什么样的经营生产战略呢?

该公司认为其成长发展的动力在于他们的“开发能力”。

所以,他们采取一方面培养公司内部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地从外面引进优秀的人才。

在市场战略方面,该公司考虑,将来在日本国内保留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向日本周边的国家转移生产线,生产符合当地市场要求的产品。

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也可以利用当地生产资源的价格优势。

【案例4】坚信技术是第一生命力

【公司信息】

社名:

大月精工株式会社

成立:

1969年

资本金:

2100万日元

年销售额:

31亿日元(2009年度)

员工人数:

100人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山梨县

业务内容:

精密切削部件、树脂成形部件、驱动机器等精密机器的制造

核心技术:

高精度产品的加工技术

公司网站:

http:

//www.ohtsuki.jp/profile.html

【公司的经营特色】

大月精工株式会社创立于1969年,当时公司受客户的委托开始从事齿轮传动电动机的生产。

因为电动机的组件当中需要非常小型的减速器,所以该公司在加工电动机的同时,学习和掌握了小型齿轮的制造技术。

70年代中后期,照相机产品开始大量的出现在市场上,并且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照相机的自动上弦器组件中一定需要用到减速器,所以该公司充实了自己的减速器供给体制,开始大量生产减速器以及其部件小型齿轮。

80年代开始,公司不仅给光学机器制造商供货,而且还用已有的金属加工技术,开始制造汽车用小型零部件。

特别是能加工制造燃料供给用的组装部件、燃料管等高精密的切削产品,使公司获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要生产高精度的产品,高性能的生产机器固然重要,如何使用同样的机器能够生产出更加高精密的产品,则需要在机器的操作上下功夫。

而该公司的核心技术正是在对生产机器的操作功夫上。

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受泡沫经济的影响一直徘徊在低迷状态。

正当公司处于订单急剧下降的危险期时,从成功进入海外市场的日系企业发来的订单,使公司有了新的希望。

之后,来自跨国公司的订单开始增加,大量生产高精度部件开始成为该公司的优势。

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大批量的生产加工高精度的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特别需要掌握大批量生产加工时机器的温度管理,切削技术,相关技术的提高考虑,洗净技术以及管理技术。

正是因为公司有了这些核心技术,才能区别并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也积极在海外选址建厂。

目前,公司已经先后在中国台湾地区及中国内地、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建成了工厂并投产。

公司始终坚信技术是第一生命力的理念,对于日本和海外工厂做了明确的分工。

日本国内的工厂主要集中于技术的提升、设备的更新、新产品的研发和对海外工厂的支援。

海外工厂主要集中生产,其中所有的技术人员必须先到日本工厂学习一年到一年半,直到掌握了日本品质的加工技术后才能回到原工厂工作。

并且公司还教育技术人员要有成本概念。

【案例5】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公司信息】

社名:

OTIS株式会社

成立:

1987年

资本金:

3000万日元

年销售额:

日本国内53亿日元、海外集团总和81亿日元(2010年度)

员工人数:

248人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冈山县

业务内容:

液晶部件的保护膜(缓冲材)的制造

核心技术:

多层张力粘合加工技术

公司网站:

http:

//www.otis-

【公司大事件】

1988年,开始向夏普株式会社供货—电子产品用双面胶

1992年,被日立制作所认定为指定加工工厂

1994年,在马来西亚成立了合资工厂

1999年,和泰国进行技术合作,成立工厂

2000年,轮转印刷机印模切割装置开发

2001年,在中国青岛成立了合资公司(青岛三昌有限公司)

2003年,OTIS香港公司成立;胶卷横向移动卷机的开发成功;应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合资方的要求解散了在当地的工厂

2004年,成立了OCP株式会社;轮转网版印刷机的开发成功;东京办事处成立;中国苏州以及东莞工厂的建成;日本久世工厂的建成,以及总部的搬迁;成立OSP株式会社,开始了印刷业务

2006年,注册自主品牌MAYFIT商标,并开始销售;被认证为SONY绿色合伙人OTIS泰国独资工厂建成;树脂连续成型印刷机的开发成功

【公司的经营特色】

OTIS株式会社是从一家叫“佐山制作所”的个体户发展起来的。

佐山社长于1985年,凭借其大学时代四年打工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和人脉关系,创立了“佐山制作所”,于1987年正式注册为OTIS株式会社。

创业初期,该公司从加工生产音响机器的填充材料开始,慢慢地将加工产品扩展到电子记事本用双面胶、无绳电话的绝缘部品、传真机的配件等。

佐山社长始终坚持在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保持和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差异化的姿态。

佐山社长首先想到了需要开发和其他厂家不同的“模板”。

所以,该公司开始着手自己开发制造模板加工的机械,并于2000年成功开发了轮转印刷机印模切割装置。

随后,该公司又连续成功开发了其他类型的印刷以及加工机械。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该公司又率先实现了将客户的CAD数据直接下载到加工机械上进行生产,实现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现在,该公司的社长正在考虑如何解决检查工序的数字化。

关于该公司最初进军海外市场的背景,主要还是因为其订货商的大型弱电产品制造商向海外的扩展需要。

现在该公司的海外公司发展得也很成功。

佐山社长把这些成功归功于提供给他们订单的那些日本大型弱电产品制造商,他认为,如果单凭该公司自己的意识进军海外市场,不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功。

并且他还进一步分析说,在日本国内使用的商品在海外制造是会有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但是如果是在海外市场(比如中国)使用的商品,即使在海外制造加工,考虑到和当地厂商的竞争因素,生产成本上的优势就很可能不存在了。

所以,今后公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还是不得不受到日本大型弱电产品制造商的意向的影响。

【案例6】从纺织业转行到半导体产业

【公司信息】

社名:

秩父电子株式会社

成立:

1967年

资本金:

8000万日元

年销售额:

30亿日元(2009年度)

员工人数:

110人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琦玉县

业务内容:

半导体基板用玻璃研磨、化合物半导体片研磨、硅片内面研磨加工、化合物半导体片金属膜镀加工等

公司网站:

http:

//www.cec-kk.co.jp/#lv4-3

 

【公司的经营特色】

秩父电子株式会社自1967年创业以来,一直从事半导体基板用玻璃研磨、化合物半导体片研磨、硅片内面研磨加工、化合物半导体片金属膜镀等的加工。

然而公司的前身却是秩父地区的一家丝绸产品织造企业。

这么大跨度的行业转换是因为当时当地的一家硅整流器的生产厂家下了OEM的订单给了秩父电子株式会社。

并且,该生产商还提供了整套的生产设备,加工工艺,生产经验。

于是,秩父电子株式会社就开始变成了一家半导体产业公司,拥有一整套将半导体材料经过加工后变为最终产品—硅整流器的加工流程。

之后,随着受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影响,现在该公司保留并深化了其中几项最关键的“研磨技术”和“洗净技术”。

该公司在日常的技术管理上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对技术人员不进行硬性的管理。

公司给员工提供自由的工作环境,实行目标管理制。

对达成目标的员工进行表扬;对没有达到目标的员工进行鼓励,激励他们下次要努力实现目标。

新员工一律要到加工现场学习,积累经验。

第二,研磨机是向厂家专门订购的,并且搬入工厂后,还要根据以往的加工经验对机械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这些都是该公司的核心机密。

第三,积极地和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研磨技术。

并且还从早稻田大学的理工学部接受他们关于研磨剂再利用的建言。

【案例7】社长原来是军工厂的一名生产加工人员

【公司信息】

社名:

株式会社久保田铁工所

成立:

1938年

资本金:

1200万日元

年销售额:

日本国内49亿日元(2009年度)

员工人数:

250人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广岛县

业务内容:

汽车零部件的制造

核心技术:

金属的切削、塑性加工,装配经验技术,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的开发技术,空中轴形成技术,冷锻造加工法等

公司网站:

http:

//www.kubota-iron-

 

【公司的经营特色】

株式会社久保田铁工所创立于1938年,创始人的久保田社长在独立之前,一直是日本一家军工厂的一线生产人员。

因为他掌握了军用炮弹的金属精密切削加工技术,所以他有机会成为了该军工厂的炮弹部品精密加工下包单位。

随着战争的结束,军用品加工工厂的存在自身变得没有价值。

久保田铁工所也经历了5年之久的靠加工一些民用品来勉强维持生计的日子。

但是,即使在其最困难的时候,至今为止积累下来的“铁工所名门”的评价和口碑一直没有被遗忘,所以在1949年久保田铁工所遇到了转机,他们接到了马自达株式会社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的订单。

一开始,只是按照马自达提供的材料和加工要求进行变速器部件的切削加工,渐渐地创始人融合其以前加工军用舰艇用部件的经验,成功地接下了水泵部件的加工和组装订单。

现在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用水泵部件产品的加工已经成为了该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

随着业务内容的不断扩大,久保田铁工所于1957年从个体经营户改制为株式会社。

但是,该公司的成长发展一直依存于马自达公司的发展。

直到80年代后期,公司订单的90%以上还是来自马自达公司。

创始人久保田社长在感觉到公司的这一危机后,一直积极地努力开拓新的客户。

该公司的第二代社长曾经就职于日本一家大型产业机械制造商。

在他出任久保田铁工所的社长之后,明确提出了该公司的发展方向,即成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中心,摆脱来料来样加工的处境。

1988年,该公司成立了开发部门,开始研究水泵的设计技术和评价技术,并且在马自达和广岛工业大学教授的建议下,在马自达系内首次自主成功地开发并制造出了水泵专用实验设备。

之后,公司又投入巨资从德国购入滑轮加工装置,开发了滑轮一体成型技术。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公司终于成功转型,摆脱了来料来样加工的处境。

进入90年代以后,公司决定融合现有的技术和加工设备,开发制造单版驱动齿轮产品。

这项产品的开发花费了该公司10年的时间,并且该产品的开发并不是因为先有客户的需求才进行的,所以即使该技术已经成型,也没能马上投入量产。

但是该公司坚信其开发的产品是会有市场的,所以在销售人员的不折不挠地努力下,该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得到市场的认可,开始有了销售业绩。

现在,该产品已经成为汽车引擎配件的核心零部件,并且还在2009年获得了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表彰科学技术奖。

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依托将现有技术的融合,实现企业的价值体现,并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的领域、新的市场。

【案例8】对市场有敏锐直觉的经营者

【公司信息】

社名:

共同技术有限公司(KYODOKY-TECCORP.)

成立:

1950年

资本金:

2亿4千万日元

年销售额:

112亿日元(2009年度)

员工人数:

310人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东京都

业务内容:

输配电系统(母线槽)、自由通路地板(网络地板)、屋顶园艺(广场草坪)

公司网站:

http:

//www.ky-tec.co.jp/profile/profile.html

 

【公司的经营特色】

共同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

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位从日本电线管制造商退休的董事。

成立初期,先开始代理销售电线管并生产一小部分附属品。

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公司在电线管以及附属品销售领域也发展到了业界第一、第二的位置。

此时,美国发布了新电路资材实用化的消息,引起了公司创始人的注目。

经过一番研究,该公司成功地自主开发了母线槽,并于1958年首次在日本开始销售。

60年代开始,母线槽开始被广泛地用在除了建筑物、工厂以外的船舶、防火等方面。

直到日本泡沫经济的到来,日本国内一共有包括共同技术有限公司在内7家厂商生产母线槽。

在泡沫经济之后,很多厂家结束了母线槽加工事业。

而共同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其多年的生产经验、信誉,以及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服务,不仅将该事业坚持了下来,而且发展到了如今占有日本国内市场70%的份额。

在泡沫经济到来之前,共同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想到应该要将事业多元化发展。

1982年,日本开始流行办公室自动化。

在输配电系统施工中,创始人注意到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地板的空间来铺设线路。

于是在1987年,该公司开发的“自由通路地板”问世了。

现在“自由通路地板”在日本国内的市场份额为12%,占该公司年销售额的40%。

1997年,一篇关于屋顶绿化今后将会大有商机的报道,引起了公司社长的注意。

加上社长本人又喜爱大自然和绿色。

所以该公司决定发展屋顶绿化事业,利用生产自由通路地板的真空成型技术,开发了屋顶用草坪系统。

现在该事业的销售额虽然才占到公司年销售额的5%,但是该公司确信今后能将其培育成支撑公司健康发展的第三个支柱。

【案例9】技术升级和事业多元化拓展才是公司发展的硬道理

【公司信息】

社名:

山胜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成立:

1973年

资本金:

7000万日元

年销售额:

20亿日元(2009年度)

员工人数:

85人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神奈川县

业务内容:

产业用高密度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制作;应用电子机器设计、开发、制作;LED直管型照明的开发、制作

公司网站:

http:

//www.yamakatsu.co.jp/profile.html

【公司的经营特色】

山胜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产业用高密度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制作和应用电子机器的设计、开发、制作,但是该公司并不拥有自己的加工工厂。

山胜电子工业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是一位非常具有先见的人。

早在1984年,CAD(自动作画机)刚刚被引入日本市场的时候,创始人就意识到通过导入CAD,公司的技术能够发生一次大的飞跃,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购入了CAD设备。

当时在日本导入这套设备,需要花费1亿日元,即使像日立、奥林巴斯等这样的大企业也只有少数几家购买了CAD设备。

通过导入CAD后,该公司的关于产业用高密度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制作技术不断得到升级,始终保持在行业的优先地位。

另外一个,在该公司发展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一页是,在1989年公司创始人制定了新的发展事业的方向,开发、设计电子机器以及电子机器系统。

90年代,公司设计开发的DVD激光部件系统,检查设备用电子机器系统受到市场的广泛注目,订单也稳定增长,现在该事业的销售额已经占到公司总额的三分之一。

2010年,该公司又开始拓展新的事业—LED直管型照明的开发、制作。

该技术的核心也是在原有的产业用高密度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和制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升级而来的。

该公司的创始人一直强调,对于大的技术变化(升级),不能用短期的利益来衡量,而是应该用中长期的目光来看待。

【案例10】努力提高生产效率的触摸屏生产商

【公司信息】

社名:

DMCCo.,Ltd.

成立:

1973年

资本金:

7560万日元

年销售额:

31亿日元(2010年度)

员工人数:

157人(2010年度)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福岛县

生产工厂:

日本国福岛县、马来西亚工厂

业务内容:

触摸屏以及相关产品的制造、销售

公司网站:

 

【公司的经营特色】

DMCCo.,Ltd.自1973年创立以来,一直从事打印机基板材料的加工、销售和各种工业设备的操作按钮的加工。

1988年开始触摸屏以及相关产品的制造、销售。

1996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公司在马拉西亚成立了合资公司。

马来西亚的工厂于2000年开始正式运营投产。

2004年,该公司和世界上最早开发了触摸屏的美国大公司进行了资本成面的合作,结束了打印机基板材料的加工、销售和各种工业设备的操作按钮的加工,将所有的资源集中到触摸屏的生产加工上。

2006年,在马来西亚增设了第二工厂。

直到2006年,触摸屏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但是2007年iPhone的出现,引起了触摸屏世界的革新。

触摸屏的应用不再局限在工业领域,开始广泛的被应用到生活领域(比如,餐饮店的触摸式点菜系统、卡拉OK的触摸式点歌系统等)。

随着触摸屏的市场不断扩大,DMCCo.,Ltd.公司制定了以下战略方针:

1.            和日本国内的大学、材料制造商、软件开发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高附加价值的商品。

2.            提高马拉西亚工厂的生产效率。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能缩短生产周期,实现多品种,中批量的生产。

3.            保证产品的品质,减少不良产品的发生率。

【案例11】从标准产品到生产适用细分市场的专用产品

【公司信息】

社名:

株式会社吉野机械制作所

成立:

1948年

资本金:

1500万日元

年销售额:

10亿日元(2009年度)

员工人数:

35人

总公司所在地:

日本国千叶县

业务内容:

板金冲床、冲力压槽机、自助式打铆机动力发生器

公司网站: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