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4357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53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

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③其它要素:

主要有地形、积雪、火及人为因素等。

二、中国高山林线高度分布规律

①在30°

N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

下降速率为112m/度左右。

②在30°

N以南,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

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③在藏东南一带(约29°

N——32°

N,94°

E——96°

E)达到4600米,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三、林线分布举例分析

全球来讲,纬度越高,林线越低;

同纬度情况下,降水量少的地区林线的高度较高(与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干热的焚风等相关)

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

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

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在同一斜面池沼方面也比山脊有更高的倾向,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

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1000米附近.在森林界线以上或以北,乔木疏生,并即将达到乔木界线,而无乔木生长。

连接于高位沼泽的水湿地区的森林也表现出一种界线,这是在高纬度地区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现象。

【高考例析】

(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

“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

2.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1.B 阿尔泰山的垂直带谱是从下到上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和冰雪带。

教授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这说明他位于山地针叶林带。

2.D阿尔泰山处于在大陆的内部,东面与太平洋之间有重重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过。

西面地形比较平坦,再加上阿拉山口可以有西面大西洋的水汽到达,所以南坡降水多。

【名师点睛】解答山地垂直自然带时,要分清山脉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山体的高度,因为纬度位置和山体的高度决定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多少和类型。

坡向不同,自然带谱也不同,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山地,南坡(阳坡)比北坡(阴坡)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尽管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

潮湿气流如果与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例如我国东部山地,夏季因气流来自东南方向,所以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海拔水热状况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带有明显差异。

同是一个山地,南北坡坡麓可以分属不同的气候带和自然带。

例如,我国秦岭南坡坡麓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坡麓则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

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

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呈现茫茫一片冰原景观,就谈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带。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读图7,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有()

①气温②降水量③土壤④风⑤山地海拔高度

A.①②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关于我国林线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林线高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我国林线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海南省

C.同纬度地区,西北比东北林线高

D.林线高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3.关于我国林线高度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北方林线低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B.青藏高原南部林线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

C.西北林线比东北高是因为西北干旱

D.图中有些地区的林线高度只是理论高度

1.B由材料可知,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有气温、降水量、风、土壤。

海拔高度不影响林线理论高度。

2.C我国林线高度大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最大值出现在藏南地区,一般干旱地区比湿润地区高。

3.C由题干可知,林线高度是由平均气温最高值决定的。

西北地区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所以林线高。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

图8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6题。

4.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A.从30°

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

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50°

N-70°

N之间纬度每升高1°

,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

5.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②湿度③坡度④坡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有关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B.横断山脉是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C.安第斯山脉西侧沿岸洋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

D.喜玛拉雅山脉是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4.C根据图示:

图中30°

N附近的林线海拔高度最高,低纬度林线分布高度相差不大;

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N之间纬度海拔升高,林线降低。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5.A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为温度和湿度。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6.B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横断山脉是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安第斯山脉西侧沿岸的秘鲁寒流的流向是自南向北。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8.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7..D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易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故答案为D。

8.C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涝渍现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故答案为C。

有学者认为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夏季风 

D.海陆位置 

10.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石漠化 

B.乙地——沙漠化 

C.丙地——水土流失 

D.丁地——土壤盐碱化 

9.B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的最高界线由南向北海拔越来越低,可以得出是由于纬度的升高热量降低引起的。

10.C 

甲地位于太行山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丁地位于三江平原。

丙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正确的。

11.(2017北京卷)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读图, 

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11.C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气温大于0°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而这四个站点海拔低于4000米,所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获取图中信息,根据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可以判断出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减,另外还需要掌握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在青藏高原上,北坡海拔起点高,从而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影响森林生长和分布的因素很多,如气温、降水、土壤等。

森林在高山地区向上攀升到某一高度会突然终止,由高大乔木变成低矮灌木,这一界限称为林线,全球林线的分布高度随纬度而变化(左图)。

另外森林向下生长也会因某种因素受到限制,如呼伦贝尔的森林大多生长在地势降起的地方,河谷和平地上反而难觅树木踪影(右图)。

据此完成12~14题。

12.古长城大部分位于我国森林带与草原带分界线上,其地理意义有()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②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④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3.影响林线分布高度随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年平均气温B.年降水量

C.生长季气温D.雨季降水量

14.呼伦贝尔地区未见明显林线却有森林下限的原因分别是()

A.海拔低于该地林线高度;

河谷排水不畅且形成冻土层

B.地形抬升形成丰富丰富降水;

河谷平原深受人类活动影响

C.山地和缓土壤含水丰富;

高山寒冷气流下沉汇聚谷地

D.降水较少太阳辐射充足;

干旱的河谷形成盐渍化土地

12.B古长城的地理意义包括是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②对。

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④对。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并不经过古长城,而是经过阴山-贺兰山一线,①、③错。

13.C结合图示曲线形态,年平均气温曲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错。

水平带的森林与草原界线主要受降水一线,但很多高山林线处的降水量并非森林生长的最低限,B、D错误,在高山地区生长季节气温较低易使针叶林受到冻伤而无法存活,研究表明,全球林线与植物生长期的5.5-5.7℃等温线大致重合,所以影响林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是生长季气温,C对。

14.A呼伦贝尔地区林线海拔约1600米,而该地却几乎没有海拔超过这一高度的山峰,所以未形成高山林线,河床两侧排水不畅制约了乔木的生长,同时地下冻土阻挡了水分的下渗,也阻止了树根的深扎,使河谷平原难以生长树木,从而形成明显的森林下限,A对。

B、C、D错。

(四川省遂宁市2018届高三三诊考试)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

这是由于山体中央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T1)远高于山体外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

研究表明,形成山体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另外,山体越大,和周围环境差异越大;

山体效应在山体内部比边缘地区明显。

据此完成15~17题。

15.下列山地中,山体效应最显著的是()

A.泰山B.华山

C.阴山D.横断山

16.山体效应的形成不是因为()

A.地形闭塞,同外界的热交换少B.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

C.晴天多,光照强D.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

17.与山体效应最吻合的地理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由山麓向山顶的垂直分异D.非地带性

15.D由材料分析可知,由 

“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

“山体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降水和山体的大小。

泰山位于我国的山东,华山位于我国的山西,阴山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山脉的山体较小,而且降水较少,因此“山体效应”并不强显著,横断山脉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成南北走向,山体高大,而且来自印度样的湿润气流可以进入山谷,降水较多,因此,该山脉的 

“山体效应”最为显著,故答案选D。

16.B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内部的气温高于山体外部的气温,主要是由于山体内外热交换较少的原因,A正确;

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温度较高是由于山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转换成长波热能的原因,并非大气的保温作用,B错误;

晴天多,光照强,山体才容易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C正确;

而且,基面高,空气稀薄,大气易被加热,D正确。

故答案选B。

17.B由山体效应的现象可知,与低地相比,山地的气压、气温和湿度都有所降低,而日照和辐射则有所增加,到一定的高度时有较大的降雨量、在山坡上,多种不同气候带的分布,类似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故答案选B项。

点睛:

山体效应:

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

巨大山体(山系或高原)创造其周围的气候,在任给定的海拔高度上,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大。

山体作为突起的热岛,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远高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

山体越大,其气候和低地上空的自由大气相比变化也越大。

在建立山体和热量平衡间的相互关系时,应考虑其纬度位置,大陆度、云量、风、降水及地表状况。

一般来说,较大山体的气候效应类似于大陆度增加,其温度变幅比小山体大。

山体越大,植物生长的上限越高,垂直自然带的相应界线也越高。

山体效应在山体内部比边缘地区明显,如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森林上限自边缘向内部递升(相同纬度比较),作物种植上限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

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

巨大山体(山系或高原)创造其周围的气候,在任何给定的海拔高度上,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越大。

二、综合题

18.下图为“安第斯山脉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

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林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最高的自然带)。

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请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

(2)请说出图中林线和雪线的高度,并分析东坡比西坡雪线更低、林线更高的原因。

(3)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

【参考答案】

(1)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

(2)林线的高度为3100米,雪线的高度为4800米。

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脉东坡位于东北(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更丰富,所以东坡比西坡雪线更低、林线更高。

(3)山麓地带的气温为28.8℃

19.林线高度是一地区森林带分布的最高界线,高山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

林线植被生长在其生态适应的极限附近,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而且受到人为的干扰少,是研究植被——气候关系很好的场所。

读“中国林线海拔高度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坐标图中作出沿AB线的林线海拔变化曲线图。

(2)描述图中3800米等值线的走向。

(3)简述沿AB线和AC线林线分布高度的变化特点,并据此分析影响林线高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⑴作图如下:

⑵3800米等值线东半段大致为南北走向(与经线平行);

该等值线西半段接近于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⑶AB线:

林线高度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显著升高。

AC线:

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

①纬度较低,林线分布的高度越高。

②降水越少,林线分布的高度越高。

20.(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

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7);

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

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

图6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图6图7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4分)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8分)

(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

(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

20.【答案】

(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氕湿度大;

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

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

气温低,热量少;

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

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

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

(3)变化:

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白西向东降低)。

原因:

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白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

(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

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

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

生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