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45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各位领导:

1、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统计时间截点为: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

2、2013年特色总结为:

“双创教育”、“全员育人”、成立专门教师培训机构三方面;

3、2013年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转型发展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规划有待加强;

(2)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建设效果不够显著,建设思路不够明确;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缺乏深度和厚度。

初步定于星期一教学例会讨论,烦请各位领导审阅。

教务处2015-11-13

 

2014年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前言4

第一部分本科教学基本情况4

一、人才培养目标4

二、专业设置情况4

三、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5

四、生源质量情况5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7

一、师资概况7

二、教学条件7

(一)教学经费投入7

(二)教学用房7

(三)图书资料8

(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源8

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9

一、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型发展开局良好9

二、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9

三、课程建设方面9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及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情况9

(二)课程开设情况9

(三)网络课程建设10

三、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立项建设10

四、实践教学改革11

(一)开展“百名企业高管、工程师进校园、上讲台”的双百工程11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11

(三)落实本科论文综合改革11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2

第四部分质量保障体系12

一、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质量标准12

(一)教学质量保障决策指挥系统12

(二)教学管理组织系统13

(三)教学质量目标系统13

(四)教学质量标准系统13

二、教学质量运行及监控系统13

(一)数字化教学监控系统13

(二)听课制度13

(三)开展问卷调查,实施教学调研14

(四)学生评教14

(五)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制度14

(六)建立班级学习委员会制度14

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15

一、毕业与就业15

二、本科生体育测试达标率15

三、校园文化建设15

四、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16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16

第六部分特色发展16

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16

(一)与时俱进,牢固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16

(二)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17

(三)强化师资保障17

(四)强化基地保障17

(五)强化服务保障17

(六)正确引领,精心培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17

二、抓服务,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共建产教融合平台18

第七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1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8

二、主要对策18

(一)强化品牌意识,坚持特色发展,主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18

(二)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19

前言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湖北省第一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大学。

建校2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严谨、自强、求是、创新”的校训,秉承“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共同进步”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014年,是我校认真落实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机会,开拓创新的一年;2014年,我校获批湖北省首批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这一年来,学校以转型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教育教育改革,学校各项事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骄人成绩。

第一部分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共有2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农、文、管、教、艺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理学4个专业、工学13个专业、管理学4个专业、教育学1个专业、农学2个专业、文学2个专业、艺术学4个专业。

学校设有12个院(系),3个教学部。

表1: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14年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所属院(系)

1

071002

生物技术

理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083001

生物工程

工学

3

101001

医学检验技术

理学

4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食品工程系

5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6

081302

制药工程

工学

药学院

7

100801

中药学

理学

8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9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学

10

080903

网络工程

工学

11

090502

园林

农学

园林系

12

090102

园艺

农学

13

050201

英语

文学

外国语学院

14

050206

商务英语

文学

15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管理学院

16

120202

市场营销

管理学

17

120204

财务管理

管理学

18

120601

物流管理

管理学

19

082502

环境工程

工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20

070302

应用化学

工学

21

081001

土木工程

工学

建筑工程学院

22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学

体育系

23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24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工学

25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

26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艺术系

27

130503

环境设计

艺术学

28

130310

动画

艺术学

29

130504

产品设计

艺术学

三、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截止9月30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9567人,其中,本科学生11615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9.36%。

表2:

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全日制在校生

人数

比例(%)

本科

11615

59.36%

专科

7952

40.64%

总计

19567

100%

四、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工作,不断规范招生行为,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坚持实施阳光招生,社会声誉好,生源充足,本科生报到率、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2014年,本科29个专业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新生到校2861人。

表3:

各专业招生计划及录取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所属院(系)

招生计划数(个)

实际录取数(个)

实际报到数(个)

1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系

30

23

20

2

动画

艺术系

30

24

23

3

环境设计

艺术系

55

84

79

4

产品设计

艺术系

30

20

19

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系

110

110

97

6

生物工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

273

247

7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90

100

88

8

医学检验技术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0

112

108

9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工程系

70

80

73

10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工程系

80

66

64

11

制药工程

药学院

200

207

199

12

中药学

药学院

50

66

65

13

园林

园林系

110

114

109

14

园艺

园林系

50

27

26

15

环境工程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80

76

69

16

应用化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50

50

48

1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90

123

118

18

网络工程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50

49

46

1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210

260

251

20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50

44

42

21

汽车服务工程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70

35

31

22

土木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265

357

342

2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70

56

55

24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院

100

33

30

25

市场营销

管理学院

100

136

130

26

财务管理

管理学院

170

316

305

27

物流管理

管理学院

100

93

90

28

英语

外国语学院

100

63

62

29

商务英语

外国语学院

50

25

25

合计

2710

3022

2861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概况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91人(含校外专聘),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95%;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584人,占73.8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607人,占76.74%;45岁以下的教师643人,占81.29%。

同时学校还聘请了来自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外聘教师326人,折合教师数954人,生师比为20.52:

1。

在保障数量和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学校以转型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较好地满足了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截至2014年底,学校拥有“楚天学者”2人,“黄鹤英才”1人,“武汉市创新人才”3人,“新洲区拔尖人才”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2人,市级优秀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7人,湖北省编钟奖1人。

学校开设课程732门,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到100%,教授本科课程占全校课程总数的7.6%。

二、教学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始终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在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始终坚持教学经费优先的原则,保持教学经费的逐年稳定增长。

2014年我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2899.49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经费1481.83元,学校实践教学支出350.02万元,其中实验经费支出176.08万元、实习经费支出173.94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107.87万元。

(二)教学用房

2014年,学校占地面积1157492平方米,新增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生活指导中心、艺术系教学楼、建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软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一大批教育教学用房。

学校总面积1157492M2,生均占地面积59.15M2/生

教学用房总面积275735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09M2/生

学生宿舍总面积290124M2,生均宿舍面积14.69M2/生

 

表4教学用房统计表

指标名称

指标值

生均占地面积(M2/生)

59.15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M2/生)

14.09

生均实验室面积(M2/生)

6.6

生均宿舍面积(M2/生)

14.69

(三)图书资料

2014年,学校图书馆面积2万余平方米,阅览座位3500余个。

图书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和信息服务的职能,做到了图书资料经费、场地有保证,管理制度规范,开放充分,利用率高。

为贯彻“读者满意,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图书馆实行了“全年候、全天候、全开架”开放模式。

2014年,图书馆日开放时间达到15小时,周开放时间达到98小时,网上资源开放时间24小时/天。

纸质文献读者平均外借量为20册/人,图书外借率为40%。

同时开展文献传递、代检代查等多种形式的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组织开展读书月、悦读沙龙、读者质量服务月等全民阅读活动,为学校师生及社会读者自主自由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截止2014年底,馆藏文献总量达169万余册(种),其中纸质图书107万余册,当年新增79012册;纸质报刊1015种;电子图书62万册,电子期刊13578种,馆藏文献涵盖了22个学科门类,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园林,建筑等重点学科馆藏特色突出。

2014年文献购置经费共279万元,生均新购置纸质图书4册。

(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源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19394台件,总价值达11511.1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5797.40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162.91万元。

2014年底,我校“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2014年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学校12个院系级实验中心,42个教学实验室,23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面积达13万平方米,生均面积6.6平方米。

近三学年,实验室每年开设的实验项目平均为1900多个,实验开出率年平均达98%以上。

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型发展开局良好

2014年,学校制定了《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扎实推进转型发展工作,在食品工程系、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艺术系4个院系召开了转型发展现场会,编印了4期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转型发展简报,邀请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田随明等三位专家评审了我校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开展了“2014年度转型发展先进单位及两风建设先进单位”的评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4年,学校拥有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学科”1个,生物工程“品牌专业”1个,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5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药工程、生物工程2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制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授权专业”2个。

2014年,我校“湖北省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入选湖北省工程,新增医学检验技术、商务英语、机械电子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撤销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两个本科专业,新增化学工程与工艺1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新增制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双学位授权专业.

2014年,我校恢复专升本招生工作,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财务管理、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个专业招生215人。

三、课程建设方面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及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情况

学校重视课程建设工作。

目前建有生药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3门湖北省精品课程,43门校级精品课程。

201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批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分子生物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基础》3门课程获批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二)课程开设情况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校大力推行“课程超市”工程。

鼓励教师在建好必修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

表5:

不同学科门类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统计表

总学分

学科门类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公共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规范为185学分

工学

29.16%

8.33%

20.83%

理学

31.09%

8.48%

22.61%

农学

27.5%

8.5%

19%

管理学

30%

8.57%

21.43%

文学

16.5%

8.6%

7.9%

艺术学

26.2%

7.9%

18.3%

教育学

26.7%

8.4%

18.3%

(三)网络课程建设

为了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一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学校要求专业课(包括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本专业的就业岗位需求;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应服务于面向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

课堂教学目标应同时体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有与之配套的考核形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水平。

2014年学校开展了以“微课”、“微视频”在教学应用的第七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鼓励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是网络课程利用情况。

2014年,学校联合超星尔雅公司共同开设《个人理财规划》、《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创业管理实战》、《创业精神与实践》、《魅力科学》、《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创新创业》共8门MOOC课程,其中《创业管理实战》、《创业精神与实践》作为“双创”教育必修课程供给全校学生学习。

为确保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制订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慕课运行管理条例》(试行),对在线教育课程进行教学监控管理。

三、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立项建设

2014年,学校继续组织开展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本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13项校本教学改革项目予以立项,4项入选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围绕构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开展研究,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特色。

2014年,对2012年立项的22项校本课题及进行结题验收,对2013年立项的60项校本课题进行中期检查。

四、实践教学改革

(一)开展“百名企业高管、工程师进校园、上讲台”的双百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转型发展,搭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平台,完成2014年度转型发展工作目标,学校启动“百名企业高管、工程师进校园、上讲台”的双百工程。

主要内容包括:

1、开拓新的校企合作基地,拓宽现有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每个院(系)至少新增2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其中至少有1家进行实质性合作(学生实习、产学研合作、师资培训、双师型队伍建设等),吸收企业作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价。

2、各院(系)选拔优秀博士和骨干教师(可分批分期)前往专业对口企业开展参观学习、挂职锻炼、横向课题等形式深入企业,邀请企业高管或工程师以客座教授、讲师、专家学者的身份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课程教学、素质拓展等活动,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3、探索并建立校企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实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工作,争取建立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各院(系)已结合专业设置和企业行业领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各类合作。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2014年,学校修订《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标准》,从而激发了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2014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7项湖北省学科竞赛,省部级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6人次,团体奖1次。

组织了校级美术与设计大展、校园摄影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视频公开课制作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学科竞赛,将学生兴趣和特长与专业建设和学校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落实本科论文综合改革

落实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科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和制度,稳步推进分层教学、重在应用的教学教育改革,集中校内骨干教师开展科研型和实验型论文指导,引入实习实训(调研)型论文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指导模式,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共计2585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或实习报告,通过率为99.16%,2014年,学校获批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30篇,截止目前学校共获批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80篇。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学用结合、工学交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湖北省和校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兴办各类特色人才实验班。

2006年药学院联合九州通集团,开办“九州通”班,实现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蝶变;

2007年,园林系联合武汉市风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开办园林工程经营与管理特色班;

2011年,新广厦建筑公司联合建筑学院和艺术系开办“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实验班和“室内装饰设计与施工管理”实验班”;

2012年建筑学院联合湖北弘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开办了“弘毅实验班;

从2013年开始在其他专业全面推开,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机电学院与黄石东贝集团联合开办实验班,面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三全体学生,在企业实习3个月,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开设2-3门专业课;

食品工程系与仟吉食品集团联合开办“仟吉实验班”,由企业投资10万元,在学校成立焙烤工作坊,由学生担任店长和店员,仟吉集团提供焙烤半成品,学生在企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雕花、销售等环节。

2014年,药学院联合健民药业集团开办“建民实验班”;联合上海量健集团有限公司开办“量健实验班”;

2014年,管理学院联合武汉华之泰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开办“华之泰实验班”;

2014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联合武汉软帝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武汉光谷软件人才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朋电子(武汉)有限公司、武汉百捷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办“战略性新兴IT产业人才实验班”等。

第四部分质量保障体系

一、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质量标准

学校从组织机构、体系建设、质量标准、过程监控、信息收集反馈等方面初步构建了适合本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质量保障决策指挥系统

学校组建由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构成的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教学质量领导与组织系统。

通过召开学校理事会会议、教学工作会议、校务办公会议和教学委员会会议等方式,进行民主议事和领导决策,为保障教学质量提供科学决策。

(二)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学校建立校、系(部、中心)两级监控体系,常务副校长主管教学,教务处负责,教育教学督导室重点参与,院(系、部、中心)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为实现教学管理有序、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并发挥主导作用。

(三)教学质量目标系统

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成教学质量保障的目标系统。

(四)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制定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教育教学督导工作规程》等明确规定了督导员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督导员对提高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如《关于系(部、中心)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多媒体教学评价标准》、《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及毕业综合训练质量评价体系》等,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标准可依,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有规范可循,确保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二、教学质量运行及监控系统

为保证教学质量,制定并严格执行“三检查制度”(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公开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等,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

(一)数字化教学监控系统

2014年,我校投入近五百万元兴建数字化教学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不仅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