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540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 P2.docx

初一下册生物试题P2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3、研究生物的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4、调查步骤:

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P11

第一节生物圈

5、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

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探究的步骤:

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

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

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

(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

第四节生态系统

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

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

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

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

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

(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1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是主要的成分,因为生产者数量最多。

食物链中越往后数量越少,积累的有毒物越多。

(终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毒素最多)

1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表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6、在生态系统示意图中,环境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为:

环境与生产者打双向前头,分解者前头只指向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指向分解者。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7、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8、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P36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1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0、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镜柱、镜壁、反光镜、遮光器、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物镜、转换器、镜筒、目镜、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

21、实验室光线较暗,应使用大光圈、凹面镜;实验室光线较亮时,应使用小光圈、平面镜。

2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

从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左右倒、上下倒)。

[实在不理解就把书反过来看就行了]

23、顺时针(向外)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

24、显微镜下的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得到。

25、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涂片、装片。

26、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①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液体(清水、生理盐水)③取材料、放置材料(叶内侧、内侧壁)④盖盖玻片(避免出现气泡)⑤染色(一侧滴,另一侧吸引)

27、动植物都有的细胞结构为: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有叶绿体。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P51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8、细胞中的物质有:

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主要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主要有水、无机盐、氧等。

29、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的物质进入,废物(尿素、二氧化碳)排出。

30、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能量“发动机”,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1、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父母遗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

32、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供核母羊提供细胞核,供卵细胞母羊提供细胞质,克隆羊像供核母羊。

33、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是一个大分子,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34、基因是DNA上的小片段。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特征。

35、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且是成对的。

多或少会引起遗传疾病。

36、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7、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的。

(细胞体积的增大和数量的增多)

38、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数量加倍,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

新细胞和原细胞中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P62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39、动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器官,并以其中一种组织为主。

40、动物的八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泌尿、内分泌、生殖系统。

4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4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3、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能不断产生新细胞,再重新分化形成四种组织,分生组织一般存在于芽和根尖中)

4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45、单细胞的生物有: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线虫。

46、草履虫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

还有其他结构如:

纤毛、口沟、食物泡、胞肛、收集管和伸缩泡。

47、草履虫靠吸收外界的有机物生活。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P72

48、病毒根据寄生细胞不同分为: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49、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50、病毒对人的利处:

①疫苗②以病毒治虫③用于基因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P78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5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淡水中单细胞藻类是衣藻,多细胞是水绵。

主要作用是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另外还有食用、药用价值。

52、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还有假根(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生活在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或树干上,一般比较矮小。

主要作用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批示植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另外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53、蕨类植物具有根、茎(根状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主要用于食用、药用,作为绿肥和饲料,观赏和产生煤(经济意义)。

54、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靠孢子(一种生殖细胞)繁殖后代。

其中蕨类植物已经形成孢子囊(褐色隆起)。

第二节种子植物

55、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有的还有胚乳。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

56、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57、种子植物比苔藓和蕨类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

58、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

子叶和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所以我们吃的一般是植物种子里的子叶或胚乳。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P90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5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60、种子不能萌发的三种情况:

①干瘪或被虫咬的②储存时间过长,胚已经死亡的③正在休眠期的。

61、食用豆芽的部分是由胚轴发育而来的。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62、从下向上,根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组成。

6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故根伸长区生长最快。

64、枝条是由茎、叶和芽组成,枝条由芽民育而成,因为芽中有分生组织。

并不是所有的芽都发育成枝条,有的芽发育成花,发育成花的芽叫花芽。

6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包括水和无机盐(根吸收),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

66、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缺氮-叶片黄化,缺磷-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缺钾-搞病能力弱、易倒伏。

67、过度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污染环境,建议多用农家肥。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68、花的基本结构为:

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69、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的过程叫做传粉。

70、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

71、传粉很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传粉不足会影响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故当传粉不足时,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107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72、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①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可以保持植株硬挺、直立姿态③有利于光合作用④帮助无机盐的运输。

73、水影响植物的颁布。

不同植物,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74、根吸收水的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的根毛。

根吸收水在茎内靠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

75、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

76、植物的茎能不断长粗,主要是因为茎中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77、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叶肉、叶脉、下表皮、气孔。

78、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79、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带动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②使二氧化碳进入叶片③降低叶片的温度④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P119

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80、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可使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完。

用黑纸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做对照实验。

81、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

叶绿素还有吸收光能的作用,故没有叶绿素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8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说明光全作用产生了淀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8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主要表现在:

①用来构建植物体②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用式子表示为: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供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84、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8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叶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用式子表示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86、在农业上要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过稀会造成光照的浪费,过密又会使叶片相互遮挡)

87、每年的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七年级历史复习要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3.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二部族构成华夏族的主体。

4.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禹是传说时代治水英雄。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夏朝——时间:

约公前2070年,建立者:

禹,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主要内容:

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②奖励生产。

③奖励军功。

④承认土地私有。

⑤推行县制。

⑥统一度量衡。

作用: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识图: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秦统一文字表、秦统一货币示意图)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识图:

张骞出使西域图)4.丝绸之路:

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

(识图:

丝绸之路示意图)作用: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

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知道三国的名称及相对位置。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结婚。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隋唐科举制度:

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3.唐与吐蕃的交往:

吐蕃是今藏族祖先。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

说明中外文化交流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识图鉴真东渡示意图、玄奘西行示意图)5.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唯才是举;调整赋役制度,减少百姓的劳役负担;完善隋代的科举制及“三省六部制”;唐朝的法律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尊称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天可汗”;加强汉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关系。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强化皇权:

明废丞相、清设军机处等。

(2)八股取士。

(3)大兴文字狱。

2.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戚继光抗倭:

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联系地方史)4.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末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5.雅克萨之战:

清朝时与沙俄进行了两次雅克萨之战。

6.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远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识图、表: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消耗国力,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废止。

7.“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

闭关锁国并非完全断绝对外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八、科学技术1.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识图:

都江堰示意图)2.长城:

是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3.四大发明:

①造纸术: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识图:

造纸术外传时间表)②印刷术:

唐朝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指南针:

宋朝时期发明,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④火药:

唐朝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

我国四大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4.大运河:

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识图:

隋大运河示意图)九、思想文化1.孔子: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教育方面,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2.佛教传入: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3.《史记》:

西汉司马迁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地里、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友谊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千米;赤道周长:

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公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运动周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旋转中心地轴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二)地球仪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三)地图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

①比例尺的计算: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①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二、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①七大洲:

(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拉马运河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③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阿尔卑斯山(欧洲):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红海将扩大: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三、气候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会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气温的变化:

①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②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世界的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

寒带气候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影响:

a)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海陆位置影响:

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

a)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c)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

②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③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四、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

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

(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原因:

社会经济条件: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