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59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1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docx

太兴铁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施组

 

太兴铁路xx至xx段指导性施工组织

1.编制依据

1.1.本工程相关审批文件

1.1.1xx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相关图纸、资料。

1.1.2《关于新建太兴铁路xx至xx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铁计函〔2008〕1432号)。

1.1.3《新建铁路太原至兴县线xx至xx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审查意见—初稿》。

1.1.4铁道部《关于新建太兴铁路xx至xx段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9]1856号)。

1.1.5铁道部《关于新建太兴铁路xx至xx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铁计函[2009]1426号)。

1.1.6《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调查与设计方法》(铁道部铁建设[2000]95号)。

1.1.7本工程招标文件及现场调查资料。

1.2本工程执行国家现行的各个建筑施工验标、标准、规范以及指南。

1.3本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依据铁道部现行的各项施工验标、标准、规范以及指南等。

1.4本工程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5现行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1.6铁道部现行文件

1.6.1铁建设[2007]140号、[2007]1212号文。

(均为砼耐久性内容)

1.6.2铁建设[2007]102号文;铁建设函[2007]1007号文。

(均为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内容)

1.7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1.8有关会议决定

 

2.编制原则

2.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法令;

2.2遵照招标文件约定条款;

2.3认真执行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设计和建设规范、标准、规程和规则;

2.4根据现场调查的资料,全盘考虑,合理安排,精心组织。

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对既有线正常运营的干扰。

 

3.编制范围:

3.1太原至兴县铁路xx至xx段:

从太岚线汾河站西咽喉(太岚K3+850)至静游(DK91+450),全长87.6km。

3.2相关联络线工程:

西三联络线:

5.0km。

以上范围内全部设计工程项目。

 

4.工程概况

4.1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

太原至兴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

设计单位:

xx咨询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山西xxxx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xx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

xxx局集团公司;xxxx局集团公司;

4.2工程概况:

4.2.1线路概况:

本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地区,线路经过太原市的尖草坪区、古交市、娄烦县。

太兴线xx至xx段由既有线太岚线汾河至镇城底段增建二线和新建镇城底至静游铁路组成。

起点太原北编组站的汾河站,终点静游站。

线路正线全长87.6km,其中改造太岚线52.65km,新建铁路34.95km。

隧道共计44556.9m,桥梁共计6714.31米;桥隧比例为58.71%。

4.2.2太古岚既有线简况

太岚铁路建设于1972-1979年,现为单线电气化铁路,线路自太原铁路枢纽的汾河站引出,向西北经西张、土堂、溯汾河河谷前行,经河口、古交到达镇城底,全长55.2km,其余的镇城底-岚县段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下马后一直未建设。

4.2.2.1既有线主要技术标准

①铁路等级:

国铁Ⅱ级

②正线数目:

单线

③最小曲线半径:

R-390m

④限制坡度:

重车6‰,轻车12‰

⑤牵引种类:

电力机车

⑥机车类型:

SS1、8G

⑦牵引质量:

4000t、4500t

⑧到发线有效长度:

850m

⑨闭塞类型:

半自动

4.2.2.2既有线路概况

①既有线路基基本稳定,状况良好。

存在的主要路基病害是路基宽度不足,边坡危岩,个别高路堤稳定性差。

②既有线桥涵,由于建设年限已久,既有桥涵虽然基本功能仍然具备,并不影响使用,但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无碴梁桥,配件老化、孔径淤积等。

③全线既有明洞3座,隧道19座,衬砌大部分为整体式衬砌,衬砌采用标准图专隧(0001)设计,后在1996-1998年间对本段隧道进行过维修、整治,部分隧道对洞口落石等病害进行了接长棚洞、明洞的措施,并对隧道内排水设施进行过整治,个别隧道存在病害,但情况尚未危及既有线运营安全。

④太岚线全长55.2km,其中曲线长19.1km占34.1%,曲线中R<400m为434.4m占0.8%;400m≤R≤800m为13394m占23.9%。

全线紧坡地段主要集中在西张下行进站前以及西张至土堂区间,最小坡段长度200m。

⑤全线有8站7区间,最大站间距10km,最小站间距5.8km,平均站间距仅7.4km,站点布局过密不利于安全生产及减员增效。

本线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与周边路网不协调,满足不了组织整列5000t重载货物列车运输。

⑥太岚线线路铺设钢轨为60kg/m,部分无缝线路,枕木为钢筋混凝土Ⅱ型、69型,每公里铺设1760根或1840根。

横岭1号隧道(长2240m)、2号隧道(长2264m)、柏崖隧道(长1276m)采用整体道床;K9+705处2-5.5m钢筋混凝土桥、K10+942处1-8.0m钢筋混凝土桥、K23+127处1-64m钢衍梁桥为无碴桥,除以上地段外均为普通碎石道床。

⑦既有信号设备:

太岚线(汾河至镇城底)设有TDCS分机设备,属于太北枢纽调度台管辖指挥,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现为CTCS-0级列控系统,分别采用JT1-A(SJ-93)型和JT1-B(SJ-94)型通用机车机号及列车运行监控装置;区间闭塞为64D单线半自动闭塞设备;车站联锁系统是汾河站、土堂站、柳林河站、扫石站、古交站为650Z联锁制式,西张站、古东站、镇城底站为JD-IA型计算机联锁制式。

⑧既有通信设备:

太原至镇城底间2001年已开通622Mbit/s传输及接入网系统(中兴);电话交换系统是沿线各站通过接入网接入太北通信站交换机,古交通信站设有500线专网程控交换机,调度通信系统为铁路数字专用通信系统(佳讯),沿线各站调度电话接入太原铁路局调度所枢纽调度台;无线列调通信为B制式,区间弱场用光纤直放站+漏泄电缆方式解决;通信线路干线路为20芯光缆和4*4对称电缆,另太北通信站至镇城底间设有12芯光缆主要为区间光纤直放站使用。

⑨太岚线现有10KV电力贯通线一条,沿线8个车站生产用电由贯通线路接取;10KV配电所2各,汾河所为一路电源供电,古交所为两路电源供电。

⑩太古岚单线电气化于1996年投入运营。

供电方式为带回流的直接供电方式,牵引供电设施有古交牵引变电所一座,主变容量为2*25MVA,主变接线形式为Y/△-11;接触网悬挂类型为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正线选用线材为GLZC-120+GLCN-250Ⅱ;接触网区间支柱采用横腹式钢筋混凝土支柱,其中大多为H38型。

4.2.2.3线路改建情况简介

自太原枢纽西南环线汾河站引出,利用既有太古岚铁路增建第二线,保留西张、古东、古交、镇城底四个车站,到发线延长至1050m。

4.2.2.4汾河至西张段

汾河至西张增建二线按照太原枢纽西南环线预留线位进行。

增建二线从汾河站预留车挡接出,起点里程为太岚K3+850。

K3+850至K4+820段为路基地段,K4+820起新建三线特大桥(此部分由西南环工程承建)。

三线桥为西南环左线单线桥及还建太岚线及预留太兴二线双线桥,太兴左线(还建的太岚线)沿既有太岚线线位,太兴右线采用一组反向曲线下穿西南环右线后并行接入西张站,利用进站曲线调整线位,西张站在既有正线左侧增建二线。

4.2.2.5西张至镇城底段

1.封闭既有的土堂、柳林河、扫石三个车站,柳林河站预留旅客乘降条件。

2.西张站在既有线左侧增建二线,西咽喉移位新建双线。

西张至土堂段并行既有线在左侧增建二线,土堂至柳林河段在既有线左侧增建二线。

3.在柳林河站换边后,K23+800-K34+100段在既有线左侧增建二线,在K36+400处换边,在既有线右侧并行增建二线,利用既有古东站东咽喉的牵出线位置引入古东站。

4.古东站在既有线右侧增建二线,西咽喉利用曲线换边至左侧增建二线。

5.古交站在既有线左侧增建二线,在K48+400处利用曲线换边后,增建二线在既有线右侧,直至镇城底车站。

4.2.3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①铁路等级:

国铁Ⅰ级

②正线数目:

双线;西张至三给联络线为单线。

③曲线半径:

一般地段1200m、困难地段800m。

特别困难利用既有线地段维持既有;

④限制坡度:

上行6‰;下行13‰;西站至三给联络线:

重车方向:

6‰;轻车方向:

13‰,下坡最大16.6‰;

⑤牵引种类:

电力机车;

⑥机车类型:

SS系列;

⑦牵引质量:

5000t

⑧到发线有效长度:

1050m

⑨闭塞类型:

自动站间闭塞;

⑩建筑限界:

建限-1.

4.2.4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概述:

(见附件8:

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

从太岚线汾河站西咽喉(太岚K3+850)至静游(DK91+450),全长87.6km;西三联络线:

5.0km。

4.2.5拆迁征地:

拆迁建筑物99734m2及改移道路4970m。

以不影响施工为准,尽快完成。

迁移通信线路161.44km:

迁移电力线路258.8km,314处;土地征用5336亩。

4.2.6工程特点

4.2.6.1路基:

新建太兴铁路汾河至静游段正线(含西三联络线)区间路基总长25.535km,占线路总长度的比例为27.0%;其中,路堤长9.977km,占区间路基总长度的比例为39.1%,路堑15.558km,占区间路基总长度的比例为60.9%。

个别路基工点79处,主要有路堤坡面防护、高路堤、路堑坡面防护、深路堑、陡坡路堤、挡土墙等。

其中路堤坡面防护9处,计1202m;高路堤3处,计219m;路堑坡面防护33处,计2715m;深路堑22处,计5200m;陡坡路堤2处,计334m;挡土墙10处,计2845m。

沿线黄土基本均具有湿陷性,除上述工点范围外,沿线还分布有湿陷性黄土路堤6948m、黄土路堑5158m,根据湿陷性黄土路基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2.6.2桥涵:

太原到静游段有特大桥2座,其中单线桥1座,980.6单延米,双线桥1座,1466.8双延米;大中桥30座,合计4663.849横延米,其中单线桥19座,2721.739单延米,双线桥14座,1942.11双延米;小桥3座单线桥,79.2单延米;框架桥15座,6587.1顶㎡;涵洞共78座(其中:

盖板涵20座,框架涵56座,倒虹吸管2座,接长涵计47座),3769.7横延米;公路桥3座,1644㎡。

占线路总长度的8.12%(见附件十:

桥涵表);桥型有:

连续梁、简支梁、系杆拱桥;其中小河沟大桥为水中桥墩施工。

4.2.6.3隧道:

全线新建隧道30座,总长44556.9m,占线路总长的45.38%(见附件九:

隧道表);

其中双线隧道共13座,合计长25320m,单线隧道共17座,合计长19236.9m。

全线隧道分布情况见下表,

隧道分布表

隧道长度(m)

L≤500

500

3000

10000

座数

8

17

5

0

长度小计(m)

1890

19217

23449.9

0

合计

30座,总长44556.9m

4.2.6.4轨道:

正线铺轨134.86km;铺粒料道床m3;轨下基础13.74Km;拆除线路7.41km;拨移线路1.27km;换轨15.97km;换枕25393根;补充道碴28594m3;铺设站线34.52km;铺设新道岔127组;其中特种道岔13组;上面碴18987m3;底碴8487m3;拆除线路25.37Km;拆除道岔104组;清除废道床18086m3。

全段采用换铺法施工无缝轨道。

序号

站名

中心里程

距离(km)

正线(条)

到发线数(条)

到发线有

效长(m)

车站性质

布置形式

备注

1

汾河

K2+768

2

10

1050

太北Ⅵ场

太兴线接轨站

6.38

2

西张

K9+145

2

3

1050

中间站

横列式

西三联络线接轨站

5.68

28.3

3

土堂

K14+828

1

2

850

会让站

横列式

封闭

8.87

4

柳林河

K23+700

1

2

850

中间站

横列式

6.17

5

扫石

K29+870

1

2

850

中间站

横列式

7.55

6

古东

K37+421

2

4

1050

中间站

横列式

6.93

7

古交

K44+354

2

7

1050

中间站

横列式

10.09

8

镇城底

K54+448

2

4

1050

中间站

横列式

9

三给

西山K10+219.98

2

4

1050

中间站

横列式

西三联络线接轨站

4.2.6.5站场:

全线既有线涉及车站共计9个,其中改建既有车站7个,列入西南环线改造工程的接轨站2个。

汾河站为本线接轨站,三给站为西三联络线接轨站;改造既有中间站4个,分别为:

西张站、古东站、古交站及镇城底站;封闭既有车站3个,分别为:

土堂站、柳林河站及扫石站(见附件十三:

车站表)。

全线既有车站分布表

全线新建线共计2个车站,均为中间站,分别为:

娄烦站、静游站。

新建车站平面布置均采用横列式站型,改建车站维持既有站型不变。

4.2.6.6电气化:

牵引网供电方式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本段线路利用太原枢纽的太北牵引变电所、利用既有太岚线古交牵引变电所,新建娄烦牵引变电所,新建柳林河、罗家曲分区所。

接触网悬挂类型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正线、站线承力索采用铜合金绞线;接触线采用铜银合金接触线。

4.2.6.7给排水

新设生活供水站2个,分别为娄烦、静游站。

娄烦站生产、生活给水接娄烦县自来水管网,接管点定在娄烦县污水处理厂,接管点给水管经为De110(PE管材),管网压力0.5MPa;静游站:

新设1眼自备水源管井,取地下水;管井规格:

D300mm,预计井深H=150m。

供水方式采用机械供水,在管井内设200QJ20-200-22型深井潜水泵,N=22Kw(380v/50Hz),设置给水自动控制系统。

西张站、古东站、古交站、镇城底站维持既有水源。

镇城底站增设水处理设备一套。

消防给水均采用低压消防方式。

4.2.6.8通信:

通信网由基础网和业务网构成,基础网由传输网系统和通信光电缆线路构成;业务网由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等构成。

新建长途干线光缆106.65km;长途干线电缆10km;光缆、电缆沟22.8沟km;敷设地区及站场光缆、电缆41.3条km;集群移动通信天线铁塔19座。

4.2.6.9信号:

4.2.6.9.1行车调度指挥系统

(1)既有线(汾河~镇城底)改造所涉及各站的TDCS分机设备均利旧,并在既有基础上修改软件。

相关软硬件设备尽量利旧改造,对于既有为6502联锁的车站增加与计算机联锁间的数据通信接口,并修改数据库。

(2)新建铁路涉及娄烦和静游站的TDCS分机设备全部新设,并纳入太北枢纽调度台管辖指挥。

(3)太原铁路局调度中心的TDCS总机设备结合本工程进行相应的扩容改造。

4.2.6.9.2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本工程新增本务机车一体化机车信号设备

4.2.6.9.3区间及闭塞系统

(1)双线区段

本线区间共有89.479km的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其中34.052km的区间线路为非并线区段,55.427km的区间线路为并线区段。

(2)单线区段

西张至三给间区间闭塞方式设计为64D单线半自动闭塞;古东至东曲矿、古交至马兰、屯兰间区间维持既有64D单线半自动闭塞设备。

闭塞外线由通信专业提供。

4.2.6.9.4车站联锁系统

本工程车站联锁设备全部设计为硬件安全冗余结构的计算机联锁设备;

全部采用智能型电源屏,区间与站内电源屏分别设置;室内设备统一采用柜式安装;各站均采用97型电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正线轨道电路采用开气隙扼流变压器加适配器;轨道电路引接线采用防混、防腐材料;对个别分路不良的轨道区段采用3V化技术进行解决。

新铺或移设的联锁道岔,转辙机及其安装装置均新设,全部采用交流电液转辙机。

本工程涉及的非联锁道岔(镇城底站46#道岔),采用带柄道岔表示器。

沿线各站信号机械室均设综合防雷接地系统;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在线路一侧设贯通地线,采用环保型贯通地线。

桥梁上护轮轨两端装设钢轨绝缘;在长大桥上,每隔200米装设1组绝缘

4.2.6.9.5新建电缆沟76.25沟km;敷设电缆655.15条km;敷设贯通接地铜缆166.78条km;连锁道岔176组。

4.2.6.10信息:

在汾河、西张、静游站设车号自动识别设备(AEI),所采集的信息传至本站机房,并复示到相应列检所,由车辆专业负责设计。

车号信息利用FTMS网络传至太原铁路局信息中心,纳入国铁ATIS系统。

行车安全监控系统

沿线车站设红外轴温探测站,古交站设置TFDS系统

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

沿线各站设电力变、配电所设远动及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入太原局相应系统。

客票发售与预定系统(TRS)

新建娄烦客运站设置TRS系统,既有西张站增加TRS系统。

结合既有车站改造情况,对既有古东、古交、镇城底站TRS网络设备进行补强改造。

既有古东站、镇城底站客运服务系统(PTSS)增加旅客客运广播、引导显示、时钟及车站电视监控子系统;古交站增加引导显示、时钟及车站电视监控子系统;西张站增加客运广播及旅客携带物品安全检查设施旅客服务信息子系统。

公安管理信息系统(PSMIS)

对古交站铁路派出所既有信息网络基带调制解调器拨号接入方式升级改造成2Mbit/s专线数据通道接入太原铁路局公安系统网络,改造既有PSMIS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4.2.6.11电力:

既有古交配电所,更换贯通调压器,新设自闭有载调压器1台,增加4面高压开关柜

新建汾河至静游10kV自闭线路,新建镇城底至静游综合贯通线路,使该段实现双回路供电。

新增加西张、柳林河、古东、古交、镇城底站专用自闭信号变压器,新设娄烦、静游站自闭信号变压器。

4.2.6.12生产、生活房屋建筑面积总量:

11944m2。

其中站房建筑面积:

4353m2,其它房屋建筑面积总量:

7591m2。

4.2.6.13暖通:

各站新建采暖锅炉均采用电热水锅炉,提供95/70℃低温热水集中供热、机械循环,采用散热器采暖方式。

对新建集中供暖系统室外热网采用半通行地沟敷设或直埋敷设方式。

各站点的10kV配电所和35KV变电所的主控制室、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械室、行车室、计算机室、电源屏室等对生产工艺有洁净度、温湿度要求的房屋,分别设置不同型号的分体壁挂空调机或柜式空调机。

4.2.7控制工程和重点难点工程

4.2.7.1控制工程:

策马村隧道

策马村隧道为本段最长的隧道,全长6872米,该隧道围岩条件较差,无辅助坑道,是全段控制铺轨工程的重点,也是全段的控制工程。

按照铺轨设计,该隧道必须在2012年9月20日具备铺轨条件。

含大临工程和辅助工程施工的实际总工期工期为30个月。

4.2.7.2重点工程:

涧河特大桥;

古交汾河特大桥;

策马村隧道;

长足上隧道;

新横岭隧道;

新峙头隧道.

尹家窑隧道;

涧河特大桥(DK80+333.66)2×(5×32+(40+64+40)+35×32),全长1466.8米,桥面宽12.4米;该桥墩高普遍在50米左右,钻孔桩和圬工工程量较大,要予以认真的组织和安排。

该桥为全段最长特大桥。

古交汾河特大桥(DK41+281.21)27-32+3-24m预应力混凝土梁,该桥全长981.04,跨越古交市区、滨河路以及滨河公园。

该桥紧邻既有汾河特大桥,施工条件狭窄,干扰较大,且有2个墩处于汾河水中。

必须取得当地政府的有利支持,精心安排,合理组织,做好施工安排。

新横岭隧道和新峙头隧道的进出口位置均处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段,要克服地形的恶劣,合理布置,安排施工大临。

长足上隧道、尹家窑隧道围岩较差,基本为黄土隧道。

施工单位要调派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队伍,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采取各种预报和超前探测手段,安全的完成施工。

 

5.自然特征

5.1概况

5.1.1本段线路穿行于太原盆地西部,位于山西台隆北西部,晋西黄土高原。

新建铁路经过地段由于地质构造及河流的切割、剥蚀、侵蚀作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势高差悬殊。

测区最高点位于吕梁山黑茶山,地面高程2203.0米,最低点位于新建铁路起点附近,地面高程为800.0米。

区内海拔标高一般为1050~1600米,最大相对高差500.0余米。

5.1.2气象特征:

xx至xx沿线属暖温带半干旱区,沿线地处太原盆地气候区、静乐古交气候区、云中山芦芽山气候区,为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沿线地区主要气象要素见附表:

新建太原~兴县铁路主要气象资料汇总表。

根据沿线近10年气象资料,按铁路工程气候分区标准划分,全线属寒冷地区。

按照对铁路工程影响气候分区为寒冷地区。

新建太原~静游铁路主要气象资料汇总表

台站名称

太原市

古交

娄烦

代表里程及地点

DK000+000-DK27+900

DK27+900-DK57+500

DK57+500~DK93+150

数值及统计年限

数值

统计年限

及出现时间

数值

统计年限

及出现时间

数值

统计年限

及出现时间

平均气压(hpa)

927.24

1999-2008(10年)

902.12

1999-2008(10年)

884.9

1999-2008(10年)

(℃)

年平均

11.05

1999-2008(10年)

10.08

1999-2008(10年)

7.7

1999-2008(10年)

极端

最高

38.7

1999-2008(10年)

39.8

2005年6月22日

36.6

1978年7月7日

最低

-23.3

1999-2008(10年)

-21.5

2002年12月27日

-26.8

1978年2月16日

最热月平均

24.5

1999-2008(10年)

23.6

1999-2008(10年)

21.7

1999-2008(10年)

最冷月平均

-4.5

1999-2008(10年)

-5.2

1999-2008(10年)

-8

1999-2008(10年)

年平均

日较差

12.4

1999-2008(10年)

13.3

1999-2008(10年)

13.4

1999-2008(10年)

湿

相对

平均

56.6

1999-2008(10年)

55.6

1999-2008(10年)

56

1999-2008(10年)

(%)

最小

2

1999-2008(10年)

0

1999-2008(10年)

0

1999-2008(10年)

(mm)

年平均

397.94

1999-2008(10年)

389

1999-2008(10年)

434.5

1999-2008(10年)

日最大

75.5

1999-2008(10年)

53.7

2007年9月26日

69.2

1978年7月27日

时最大

67.7

1999-2008(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