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64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docx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1

  《秋天》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

(教师)

  3.大雁图片。

(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相机板书:

秋天)

  4.小结:

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

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

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

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

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

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水空()()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

(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

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

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

认识偏旁:

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

“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

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

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

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

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

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

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

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

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

一片()一片()一片()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

(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

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

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

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

象形字。

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

“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

(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

组词:

飞机、飞鸟。

  会:

认识“人字头”。

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

人+云=会。

组词:

开会、学会。

  个:

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

“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

一个()。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

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

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

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

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

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

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

(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

秋天可真美呀!

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啊!

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

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

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

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

组词:

秋天、秋季。

  了:

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

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

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

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

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2.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

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

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

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

强调书写规则:

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

要先写长横,再写“人”。

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

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指导,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天天练。

本环节继续指导书写,完成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的书写训练,同时注重对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迁移法来书写生字,为书写更多的生字做好准备。

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

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

  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

秋树叶会)

  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设计意图:

创设了丰富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识记词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生字。

这对学习生字的读音、生字的组词、新学部首都起到了巩固、复习作用。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

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

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

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

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

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

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重视背诵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教学中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方法来提高背诵质量。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五篇2

  《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天、只、儿、两、见”5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联系,发挥想像,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屏幕显示:

配乐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

一个小女孩儿张开双臂坐在月亮上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用自己的话说说。

  评:

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这一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2.揭示课题。

  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

(小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小小的船》。

  3.读课题。

  看到课题,齐读,然后师问:

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

师再问:

课文真的是写船吗?

请同学们看课文、看彩图,读课文找依据,释题:

实际上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

  评:

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

  评: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互相检查读,当个小老师,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3.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去掉拼音认读,通过开火车读,当小老师带读,及时表扬。

  4.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轮流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评: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这样做,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和合作,让学生当小老师,形成生生互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全诗。

启发想像:

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用自己最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

然后想一想:

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组成?

  评:

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挑战读。

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后问:

谁向他挑战?

  评:

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4.齐读。

边看课件边模仿着读,要求读流利。

  5.小组比赛读。

由4人学习小组合作读,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小组,奖小红花。

  评:

有助于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6.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那句诗读给大家听,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

  评:

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7.说话训练,填空。

  ()的月儿()的船,

  ()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的船里坐,

  只看见()的星星和()的天。

  评:

加强语言的感受和积累,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四、书写生字,指导识记

  1.做采蘑菇的游戏。

  

(1)每个蘑菇都有一个名字,一定要叫出它的名字,它才真正属于你,知道吗?

谁愿意来采?

  评:

用采蘑菇的游戏来促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生字的兴趣。

  

(2)在三个蘑菇的后面分别贴上本课的五个生字中的三个“天”、“只”、“儿”,然后请3名同学到前面来做采蘑菇的游戏,其他的同学可以唱《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

(边采蘑菇边播放歌曲。

  (3)采完之后,师问:

呀,你采的蘑菇真大呀!

请你告诉同学们,你采到这个蘑菇的名字是什么吗?

告诉大家:

“我采到的蘑菇叫某”。

这个蘑菇想让大家一起来喊一喊它的名字,它就会笑了,一起来喊,再喊一声。

  (4)师问:

你是怎样记住这个蘑菇的名字的?

告诉同学们好不好?

其他同学有更好的方法来记这个字的,也可以到前面来说。

  评:

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识字,增强识字的兴趣,体现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

  (5)给蘑菇找朋友。

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朋友可以和这个字组成词语呢?

如果你不能组成词语,或者你想到的词语让别的同学说了,那你可以用它说一句话,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多又好!

  评:

练习组词说话,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写字教学分散在两个课时安排,可以调节学生身心,也可以落实写字要求。

  (6)让学生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让学生描红,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谁来告诉大家,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请同学们再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同学们,上节课,你初步学习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2.配上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想像,一边学着飞的样子。

老师描述:

让我们飞起来吧!

飞到美丽的蓝天上。

看,许多星星一闪一闪的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快飞吧,飞吧!

飞上蓝天坐在小船上。

(贴出小女孩的图片)

  评:

让学生回忆课文,再现情境,使学生集中精神,配上音乐闭上眼睛,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1.学习一、二行诗。

  

(1)师问:

我们坐在哪儿了?

(小船上)这小船不是真的船,它就是月儿。

(贴出月亮的照片)师问:

你们看,这是一张月亮的图片,你们说,图片上的月亮像什么?

大胆的想想看。

  

(2)自由读,个别读,当小老师评。

  (3)指导划出写“月儿”、“船”的词语。

  (4)设疑:

为什么用“弯弯的”、“小小的”,而不用“弯的”、“小的”?

  投影句子比较弯的月儿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评:

加强对词语的理解,促进语言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指导朗读。

  “小小的”、“弯弯的”读出小和可爱。

  (6)这月儿除了是“弯弯的”,还是怎么样的?

指导学生自读自画,画出月儿的形状——两头尖。

屏幕出示月儿的形状,并引导学生知道,这里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了小小的船,写的是月儿的形状,而不是真的船的样子。

  评:

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7)齐读。

读出月亮的可爱,以满怀喜悦的心情去朗读。

  2.学习三、四行诗。

  

(1)我们一起划船在蓝天上面到处走走,哟,你们看到了什么?

(星星、天空)张贴:

星星、蓝天

  评:

这样说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兴趣浓,热情高。

  

(2)课文写的星星是怎么样的?

(闪闪的),天空呢?

(蓝蓝的)

  (3)设疑:

为什么用“闪闪的”和“蓝蓝的”?

  投影句子比较只看见星星和天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评: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比较记忆有较大的优势,这样教使学生便于理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学生的思维。

  (4)指导朗读。

  读出星星、天空的美丽可爱。

  3.语言训练,感受夜空的美。

  课件出示:

  星星很像,多美呀!

(钻石、珍珠、小眼睛、明亮的灯)

  月亮很像,真好看啊!

(小船、眉毛、镰刀)

  蓝蓝的天空像。

(写比喻句)

  评:

通过设计练习,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促进了学习思维的扩展。

  4.语言激情:

夜空真美啊!

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我看着、想着,入迷了,陶醉了,在我的眼里,那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突然间就像一只小小的船,(音乐声起)教师范读课文后叫同学向老师挑战。

  5.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

  6.学生表演读。

  评:

以读为主,学生通过自主理解、体会、设计动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了能力。

  三、感情朗读,展开想像

  1.配乐唱《小小的船》,加动作。

  2.讨论“只看见……”的“只”是什么意思?

“只看见”和“还看见”有什么不同?

  3.我们继续往前走吧!

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进行说话训练。

“我看见了”。

可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

例:

我看见了校园、北京、外星人、嫦娥、玉兔……

  评: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充分练习说话,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4.指导背诵。

  让学生伴随着轻松、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