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662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7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7页
亲,该文档总共2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2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F.“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

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

答:

(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

(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如何使用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

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3)读:

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

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4)记:

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

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长(cm)

宽(cm)

厚(cm)

探究二 如何较准确的测出一元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

(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

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1(卡尺法):

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

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

 

方法2(滚轮法):

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

方法3(替换法):

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

方法4(化曲为直法):

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

(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

纸的厚度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

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

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教师点拨】

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

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

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 

【跟进训练】

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

被测长度的特点:

①曲线;

②规则(圆).测量方法:

①直接用卷尺测量;

②化曲为直:

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

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

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

①上网查找;

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

说明:

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知识点三 时间的测量

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min和h.

2.1min=60s 1h=60min=3600s

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

探究三 时间的估测

活动:

(集体活动):

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探究四 (2人一组):

停表的使用.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1)调:

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

(2)按:

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

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

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

1.长度的测量

(1)常用测量工具.

(2)长度单位.

2.时间的测量

(2)时间单位.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误 差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1.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

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

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

2.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知识点 误差

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错误与误差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D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

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

1.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2.错误:

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3.两者区别:

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2-1“形形色色的运动”,观看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

让学生想想看,这些物体是运动的吗?

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由此引入这一节的学习。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

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

这些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总结:

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奔驰的火车、天上飞的飞机……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7,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都市中人流的移动、大自然中江河的奔流、浩瀚太空中天体的运动、令人震撼的地壳运动等都是机械运动吗?

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过渡:

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典例解读

【例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二·

九运动

B.电梯上升

C.飞机的飞行

D.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解析】判定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要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其他的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上升的电梯和飞行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下沉的潜水艇相对于水面,位置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

一二·

九运动属于历史运动事件。

【答案】A

(二)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

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

×

物体是静止的呢?

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

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我们说房屋、树木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而言的。

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

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

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

(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

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为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的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例2】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解析】鸟类飞行时,若以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具有很大的能量,足以撞毁飞机,因此D选项正确。

【答案】D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问题探究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

问题分析:

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

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提问:

你认为课本图1.2-4运水稻的车辆的运动情况怎样?

(1)选取地面为参照物,运水稻的车辆是运动的;

(2)选取收割机为参照物,运水稻的车辆是静止的。

教师总结: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课本图1.2-5的各种物体的运动状况。

【例3】在观光电梯上,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长沙市区的美丽景色。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解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答案】C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探究在线·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定义,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充分体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知识点一 速度

阅读课本P19-20,完成以下问题:

1.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速度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v=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4.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

s-1.

探究一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观察下面表格,有四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行驶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

20

100

B.自行车

10

C.火车

500

30

1250

D.飞机

2500

1.如何比较A和B的运动快慢?

通过路程相同,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如何比较B和D的运动快慢?

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3.如何比较B和C的运动快慢?

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大小.

探究二 速度

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

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2.速度的公式及其单位.

速度的公式:

.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

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

h-1.单位换算:

1m/s=3.6km/h;

1km/h=

m/s.

速度的计算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速度单位的读法. 

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最明确的是( B )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姗姗来迟D.风驰电掣

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阅读课本P20-22,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探究三 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观察比较下面甲、乙两图中的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有什么特点?

甲图中小汽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乙图中小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2.能否由此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能.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能否由此总结出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能.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如何描述?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

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1.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

①运动的路线是直线;

②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

2.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某段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进行计算.

例 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爱好者,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要坚持慢跑30min.如果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时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m,用时10s,求:

(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

(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

=3m/s.

(2)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

s=vt=3m/s×

30×

60s=5400m.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察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2-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m/s.

1.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

(2)比较在通过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2.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

3.速度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

(3)单位:

即m/s或m·

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

h-1.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培养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知识点一 测量平均速度

阅读课本P23,完成以下问题: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

2.实验器材:

小车、长木板、垫块、金属片、铅笔、刻度尺、停表.

探究 有一斜面长1.6米,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t1;

再将金属片装在斜面的中点,如图所示,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的时间t2;

根据测出的时间,在下表填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

s-1)

s1=1.6

t1=

v1=

s2=0.8

t2=

v2=

s3=s1-s2=

t3=t1-t2=

v3=

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

2.要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

3.小组间的同学如何分工合作,才能使时间的测量比较准确?

将一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

“5、4、3、2、1、0”;

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这种操作方法使学生分工协作的准确性更高.

1.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