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6665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Word文档格式.docx

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一般应如何解决各市场失灵问题?

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现象,是市场机制本身所克服、不能解决的,特别是在社会公共需要领域,只能由政府机制解决。

从而产生了国家弥补市场机制失灵,干预现代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3、区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公共产品的判定)

4、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

5、简述萨缪尔森的纯公共产品的概念及其所体现的基本特征。

萨缪尔森:

纯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具有充分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6、简述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

(1)以市场失灵为标准构建公共财政职能框架;

(2)以公共需要为标准构建公共财政支出框架;

(3)以规范化、法制化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收入框架;

(4)以民主化、科学化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决策框架;

(5)以合理分权为原则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6)以稳定、发展为目标构建公共财政政策框架;

六、论述题

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并联系实际谈谈财政职能在我国当前的发挥。

(1)资源配置: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动员社会资源,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物品,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的功能(能力)。

机制和手段:

1、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

税收、国债(FN/GDP)2、产业行业之间:

财政投资(结构);

税收、财政补贴3、地区之间:

转移支付、财政补贴、财政投资;

税收

(2)收入分配: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征税或不征税、多征税或少征税;

从事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支出项目,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的能力。

1、个人收入分配不公:

税收、转移支出;

2、企业收入分配不公:

税收

(3)稳定经济和发展:

经济稳定职能:

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赤字财政,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期实行财政盈余政策,熨平经济波动的能力。

经济发展职能:

是指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功能。

1、预算政策(人为稳定器):

AD>

AS,结余政策;

AD<

AS,赤字政策;

AD=AS,中性政策。

(逆经济风向行事)--税收;

购买支出2、内在稳定器(制度性安排):

转移支出(失业保险、财政补贴);

累进所得税制。

2、试述减税政策的财政职能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

地区之间

3、试述财政补贴的财政职能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产业行业之间;

第二章

1、提供与生产:

消费和交换(提供—谁付费、谁买单)生产(谁制造、谁建造)

2、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

公共提供(publicprovision)指政府免费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消费者可以不受个人经济约束,无偿取得产品的消费权或享受这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

公共生产(publicproduction)是以政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生产,其组织形式是政府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

公共生产是政府在生产领域所从事的活动。

3、公共定价:

是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一般来说,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请解释其理由。

2、简述财政领域民主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内容。

(1)确定国家预算收支规模,实现国家预算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按国家的方针政策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

(3)通过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资方式和制度,即确定税种、税率、纳税人和合法收费等事项。

(4)对预算执行实施日常财政监督,审核国家决算。

3、简述成本—效益分析法。

(1)基本原理:

根据政府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运用恰当的评估方法,从各备选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确定政府投资项目

(2)适应范围:

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的用货币计量的项目评价(经济建设投资--电站投资)。

(3)评估方法:

净效益现值法(NPV法)

第三章

1、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

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从性质上看,购买性支出反映着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关系。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的所有权,无偿地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

而受益者在获得这笔资金之后,脱离了政府的控制,因而对社会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财政支出按期限分类经常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行政、国防、公共事业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

(补偿:

税)

资本性支出是指政府投资并形成资产的支出。

(补偿:

税;

债)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一)经济建设领域,有进有退—进基础退竞争。

(二)公共支出方面:

有保有压--保民生压行管。

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增大教育科研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资金保障。

向公共卫生、扶贫、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

(三)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按照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方针,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重点安排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支出。

第四章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2、统账结合

3、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与部分基金制: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按社会保障资金储蓄与否,筹资模式主要有三种:

完全基金制是一种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

部分基金制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

当年筹集的基金,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的需要,另一部分采取积累式以满足未来支付的需要。

1、简述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1、理由:

(1)医疗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预防医疗服务存在外部效应;

(2)减少和减轻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3)医疗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垄断现象,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或无效。

2、范围

(1)公共卫生服务;

(2)基本医疗服务。

2、简述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思路。

(1)人人享有基本卫生医疗服务;

(2)政府主导、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

(3)“三重”保障机制

(4)公共定价、药品购销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5)统一、精简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为什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实施?

1、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

2、“内在稳定器”作用;

3、私人保险的局限:

(1)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及“免费搭车”问题;

(3)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

(4)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4、简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成就。

(一)改革的重大进展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骨干,以低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为辅助,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

1、我国社保制度与国企改革相辅相成:

两个确保

2、创建了统帐结合的部分基金制: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3、推进农村社保改革:

新农保、新农合

4、多层次、多种类、多渠道,覆盖面不断扩大

5、通过并实施社保法(2011.7.1)

5、简述我国财政部门在社保制度实施中的职责。

1、经费支持:

政府补贴2、税收优惠

第五章

1、基础设施:

是指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共同需要的服务

2、财政投融资:

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和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称“政策性金融”。

1、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政府投资的特点:

以宏观效益为目的,可投资于不盈利或低利的项目;

财力多半无偿,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社会效益项目。

1、安全战略性投资(非盈利性投资):

包括造币工业、重要军事工业、战略物质储备系统、战略高新技术产业等的投资。

如航空、航天、卫星、核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开发等领域。

政府投资

2、公益性投资(非盈利性投资):

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育、行政、环保、生态等领域的投资。

3、基础性投资(低盈利性投资):

包括农业、交通、运输、通讯、能源、原材料、供水、供电等的投资。

特别是非国有资本无力或不愿进入的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

政府投资为主,引导私人参与

4、竞争性投资(盈利性投资):

包括竞争性支柱产业、命脉产业、规模产业等领域的投资。

如:

金融、保险、国际贸易、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

私人投资为主,政府选择参与

1、试述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必要性和政策措施。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部门的特殊性

(三)发展农业的资金在营运上都有局限性,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部门的某些投资只适宜由政府来解决。

政策: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多予少取放活;

支农资金稳定增长。

表现:

增收;

减负;

提供农村公共产品

2、试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政策取向。

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2、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

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第六章

1、财政补贴:

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2、可诉补贴与不可诉补贴:

WTO的分类:

(1)禁止性补贴;

(2)可诉补贴(黄箱补贴)(3)不可诉补贴(绿箱补贴)

3、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

4、税收支出与税收优惠: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改革内容。

1、基本思路:

总量上,减少项目,压缩规模;

结构上,规范补贴方式,调整分配结构。

2、改革补贴方式,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

(1)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粮棉生产贷款贴息基金和价格风险基金;

农产品储备基金;

新的农业补贴政策(直补);

(2)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

(3)改革公用事业补贴;

(4)增加科研补贴;

(5)增加环保补贴;

(6)增加中小企业补贴。

3、配套改革:

(1)建立市场价格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

(2)转换国企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3)改革农副产品流通体制;

(4)改革工资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

(5)改革工资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简述税式支出形式。

(一)税收豁免:

免除关税和货物税;

免除所得税

(二)纳税扣除:

定额扣除;

定率扣除

(三)税收抵免:

投资抵免;

国外税收抵免

(四)优惠税率(五)延期纳税(六)盈亏相抵(七)加速折旧

(八)退税:

出口退税;

再投资退税

第七章

1、狭义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指政府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财政年度或预算年度),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一定量货币收入的结果或活动。

狭义财政收入:

预算内(我国)广义财政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

政府收入

2、广义财政收入:

3、政府性基金收入:

政府性基金的官方定义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央有关文件的规定,为支持某项事业发展,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

4、土地财政:

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是市县人民政府依法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主要是以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取得的收入,也包括向改变土地使用条件的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收入、划拨土地时依法收取的拆迁安置等成本性收入、依法出租土地的租金收入等。

1、简述我国非税收入所包含的内容。

分设8款:

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2、简述税、租、费的区别。

税和费

(1)税统筹安排使用,费专款专用;

(2)税是政府的一般筹资手段,费是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3)税是预算内收入,费是预算内、外收入;

(4)税法治性和规范性强,费相对较差。

3、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最综合、最基础的因素):

正比(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二)政府职能范围(直接因素):

正比(西方国家收入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高于资本主义国家)

(三)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集权集利;

放权让利(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

提高城镇职工工资水平;

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4、根据教材数据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和政府收入中税、费比例的情况。

六、材料分析题

1、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

中国大陆搞城市经营和土地财政,最早是从香港学过来的。

但香港是土地私有制,政府要先收购私有土地,进行初步开发后才能出让。

而大陆是土地国有制,往往凭借公权力和专政机关力量强行征地拆迁,低价收购他人的土地使用权,并不是公平交易,以此牟取暴利,造成民怨沸腾。

其行政执法依据是国务院的《拆迁条例》,而不是全国人大的《物权法》。

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在“土地财政”上,这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

根据上述资料简要分析我国土地财政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作业)

土地财政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土地财政是指政府利用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系。

土地财政所涉及到的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均表现出公共品的性质,其本质是要满足广大社会公众的共同需求,而满足广大社会公众的共同需求就意味着这些土地及其收入承载着涉及广大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因此,土地财政应秉持公共利益至上的理念,并以此来指导土地财政的行事。

当然,土地财政的正确行事也可以取决于自利的动机,在自利动机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相关因素的正确激励与约束就显得非常重要。

但恰恰在这方面,土地财政出现了问题,土地财政没有很好地秉持土地作为公共品所引申出的广大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至上的动机,即未将土地作为公共品所引申出的广大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而是将公共利益置于次要位置,相反,将自利的动机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但相关的因素却没有起到很好的正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一、土地财政的成因

(一)对于公共品旳认识存在不足,进而对公有土地及其收入所承载的公共利益没有清晰的认识

以国有土地为例,对于国有土地是公共品或不是公共品的命题,一些学者认为国有土地是公共品,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国有土地不是公共品,如果再继续追问为何是或为何不是,由于中西方学者的公共品定义所存在的不足,结果就是学者们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存而不论,最终导致在理论方面,给人造成一头雾水的状况,使人们对于国有土地或者公有土地的公共品性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然,也就对于公有土地之上存在的公共利益表现为一种模糊的认知。

(二)自利动机主导之下的相关制度的负向激励

土地财政所涉及的有关主体未能将公有土地作为公共品所引申出的公共利益至上的动机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而是将公有土地作为公共品所引申出的公共利益至上的动机置于次要位置,相反,将自利的动机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此时,土地财政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对自利的动机进行正向的激励,但相关制度却进行了负向的激励。

二、土地财政的影响

土地财政也带来了其他的种种负面效应,主要包括:

土地财政收入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土地财政所导致的土地资源的低效率的利用、土地财政所导致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土地财政所滋生的腐败、土地财政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阻碍等等。

三、土地财政治理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对于公有土地的公共品性质的认识

首先,应该对公共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即基于满足方式的多样化,能够满足共同需求的物品。

同时基于满足共同需求的方式不同,又可以将公共品划分为消费型公共品和投资型公共品,消费型公共品通过能够满足群体共同需求的最终产品的形式来直接被群体所消费,以满足共同需求,而投资型公共品以投资品的形式,通过所产生的收益间接地被群体所消费,以满足共同需求。

在上述对于公共品全新认识的的基础之上,应进一步认识到公有土地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当然,公有土地既可以表现为消费型公共品,也可以表现为投资型公共品,即公有土地及其收入承载着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地方政府的事权主要是提供公共品,不应该把地方政府能够高效率地提供公共品作为想当然的假设前提,否则,会使得支出责任增大,反映为地方政府事权增加。

为了使得地方政府能够高效率地提供公共品,对于某些公共品,应借鉴新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其实践经验,釆取市场提供的方式,如私人部门参与、民营化、外包、公私合作伙伴等方式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效率。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首先,我国应尽快出台《财政转移支付法》,对转移支付的相关事项予以明确规定,如目标、原则、形式、分配方法、监督管理等,为转移支付的有效运作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我国应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转移支付的管理,同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该机构的职责,如审批转移支付的申请,监督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情况。

再次,我国目前的五级政府财政设置表现出层次过多的特性,使得转移支付的链条过长,容易导致转移支付效率损失,应减少政府层级,可以考虑设置三个层级,即中央财政、省级财政以及市县级财政,使得基层政府成为转移支付的真正受益者。

第八章

1、纳税人与负税人纳税人(Tax Payer):

法律上的纳税主体。

负税人(Tax Bearer):

经济上的纳税主体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即随着征税对象数额增大而提高的税率,累进税率的确定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等级再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的等级,税率越高。

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

3、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

4、起征点与免征额

5、流转税与所得税:

6、价内税与价外税:

税与价的组成关系分类:

价内税:

是指税款在应税商品价格之内,作为商品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税种,如营业税。

价外税:

指税款在应税商品价格之外,不作为商品价格的一个组成商品的税种,如增值税、车辆购置税。

7、直接税与间接税: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

是指纳税人本身承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的税种。

(所得税、财产税)间接税:

是指纳税人本身不是负税人,使得税负转嫁于他人的税种。

(流转税)

8、馒头税与月饼税:

9、税收中性:

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10、税收超额负担:

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11、前转与后转:

税负转嫁方式分类

(一)前转(顺转);

(二)后转(逆转);

(三)消转;

(四)税收资本化

1、简述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核心)

(三)税收的固定性

2、简述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1)计算简便/计算复杂;

(2)税负重,累进程度高/税负轻,累进程度低;

(3)临界点上,不公平/相对公平。

3、简述现代税收原则。

(一)公平原则1、受益原则普遍征税2、能力原则平等征税: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二)效率原则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2、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便利原则

(1)征纳费用最小化

(2)确实(3)便利

1、试述税负转嫁的概念、方式和一般规律。

税负转嫁:

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售价或压低进价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方式:

(一)前转(顺转);

(四)税收资本化。

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反之转嫁困难。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第九章

二、名词解释及概念辨析

1、税收的收入效应与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

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

是指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