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685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答案】C

材料中的“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这次会议应该是亚非的万隆会议,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所以答案选择C项。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外交·

万隆会议

3.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说: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

盟国,是的。

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这表明

A.两极格局已经被多极格局取代

B.美国与西欧、日本由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

C.美国已经不再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趋势

【答案】D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引用尼克松的一段话,意在说明美国的霸主地位日益受到挑战。

其中日本、欧洲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作为新的力量与之抗衡。

A选项说法错误,1971年两极格局并未瓦解;

B、C选项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产生

4.周恩来说: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答案】B

材料引用周恩来的话,说明了中国的对外政策。

旧中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屈辱的;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C、D都是其具体方针或表现,答案为B。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菲力普·

肖特在《毛泽东传》中说:

“在当年(1970年)国庆节那天,周恩来带着埃德加·

斯诺(美国记者)夫妇,去和毛在天安门上拍照。

这是一种空前的姿态:

从未有一个外国人获得过如此殊荣。

‘很不幸’,基辛格以后承认,‘他们的表达方式太曲折了,我们西方人粗疏的心灵完全错失了这一关键点’,在过了一段长时间后,他才意识到……。

因此,第二年春天,毛做出一个甚至连鲁笨的美国人都能够理解的姿态“。

材料表明

①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即将打开

②与美国的对话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存在一些障碍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既有渐进性,也有曲折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材料给出的是毛泽东在一定程度上亲近美国却没有被理解,这在基辛格访华后才得以明白。

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70”,这是中国正处在外交困难时期,毛泽东向美国示好对中美关系正常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多次接触才取得的。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缓和

6.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

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

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

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

”这表明()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万隆会议”、“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等,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相关内容。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核心意思不相关,排除;

C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排除。

进一步可知,B项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万隆会议上的中国

7.【改编】《新浪·

文史观天下》第35期主题是:

NO!

八张否决票告诉世界“中国态度”。

其中记载:

“1955年12月3号,中国在‘安理会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反对票”。

针对这一外交记载的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出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权坚持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

B.材料表明当时的外蒙古还没有完全独立

C.《雅尔塔协定》为外蒙古的独立提供了依据

D.外蒙古的独立反映出大国沙文主义仍存在社会主义阵营

首先根据实践来看,1971年新中国被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也就是说在此之前都是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行使权力,而当时代表中国的国民党政权在安理会上行使否决权是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表现,故A正确,《雅尔塔协定》规定:

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

故C正确。

正是由于斯大林的逼迫故蒋介石和毛泽东才先后同意割让外蒙古。

故D正确。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下的两大阵营对峙

8.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

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

由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时期建交最广泛的地区是东欧。

结合此时期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可知,作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关系上,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9.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

“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

……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

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

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时,万隆会议尚未召开,所以不可能是在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是反映新中国不干涉别国的内政,“我们就不好去了”反映的是别国也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

另外,材料不是反映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而是反映互不干涉内政、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10.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寻求共同利益”、“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意思衔接不紧密,不准确。

而C项,中美敌对关系开始改善,是题干材料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准确体现。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11.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

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

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C.马歇尔计划的实行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

注意把握这个历史阶段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逐渐中断。

因此选择B。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美贸易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上逑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已学史实可知A是对“另起炉灶”的理解排除;

C是对“三大改造和1954年宪法颁布”历史意义的阐述,不合题意,排除;

D与“一边倒”政策相一致,与题意无关,排除。

分析材料可知其主要强调的是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故本题答案选B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3.周恩来总理强调:

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从材料中“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出发点。

从材料中“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目的。

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史实。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总原则。

14.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D.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说明新中国承认其“总领事”得身份,这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原则,即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公民

15.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

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

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

这表明中国()

A.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B.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时间1969年,此时中苏关系恶化,再抓住“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和“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故A项正确;

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突破了意识形态外交的局限,故C项中开始的说法不正确,排除;

D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变·

60年代后期的新中国外交

16.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

“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

”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0年代的德国军国主义并没有复活,也没有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也可排除;

B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说法与史实不符;

结合60年代中国的阶级斗争的背景与两极格局的国际背景分析,C项正确,所以本题选C项。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苏争锋·

冷战的表现。

17.自1950年1月始,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如下措施:

先后收回了美、法、荷、英等在中国的兵营;

宣布由中国政府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证;

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是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

”这一措施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方针

A.另起炉灶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

所谓“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先要彻底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清除其在华的残余势力,然后再与之建交;

所谓“一边倒”,即宣布中国要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战线一边,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中得关键信息是“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是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就是先要彻底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然后再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因此答案为C。

18.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注:

自治领是殖民地制度下的特殊国家体制),……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殖民地状态可以保持不变。

这表明中国政府()

①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

②尊重英国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③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一国两制”政策

④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原则性与灵活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阴谋,正在策划中”、“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殖民地状态可以保持不变”等,本题考查新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相关智慧。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②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不正确;

③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错误,此时“一国两制”方针还没有提出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周恩来总理1976年逝世了)。

进一步分析可知,①④两项的表述正确,体现新中国政府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智慧与灵活性。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提出的时间;

香港问题·

解决香港问题的智慧

19.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法国1964年与中国建交)。

从中可以看出

A.欧共体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新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已得到恢复

C.中美关系的缓和对中法关系影响很大

D.法国与新中国关系正常化走在西方大国前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图形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东德不是欧共体成员国,故A项错误;

B、C项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C项错误;

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得知此时期和中国建交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东德、波兰、匈牙利),因此,在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国走在前列,故D项正确。

中法关系

20.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

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

这一政策()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C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AC;

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率先为印度和缅甸两国接受;

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D项表述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平共处五项原则

21.1969年7月,美国取消其公民前往中国旅游的限制。

随后,尼克松总统通过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

这表明美国

A.放弃了孤立中国的政策B.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平衡

C.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D.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时间——1969年7月,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在“1969年7月”美国并未放弃了孤立中国的政策,也没有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美国这样做只能表明美国为了扭转美苏冷战中的不利地位而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当然也不能打破美苏两极格局的平衡,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改善中美关系

22.1979年4月3日,新华社发电指出,“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

这反映出()

A.中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B.中国已转向与美国正式建交

C.中国外交走上独立自主道路D.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答案】D

我国在建国后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为期30年。

1979年条约即将到期,中国宣布期满后不再延期,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方针由结盟转变为不结盟,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故选D。

中苏关系完全破裂是在20世纪50、60年代,A错误;

B项不是中国不结盟的主要原因;

C项错误,中国外交一直以来都是独立自主的,并未改变。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

23.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的态度。

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的基本特点。

根据材料,中国参加了维和行动。

参加维和行动体现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其他三个选项描述都不准确

改革开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多边外交

24.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示意图,图中显示出中国与外国建交的三次高峰。

下列对90年代出现的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分析错误的是: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中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建立和平的周边境

D.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许多国家的信任,故积极与中国建交,A正确,但不符题意,不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其不能成为90年建交高峰的原因,故B错误,选B项;

中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引发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C是原因,但不符题意,不选;

两极格局解体是1991年,时间与史实都符合,但D不符题意,故不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90年中国的建交高潮

25.一位学者认为:

“从一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