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688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用法汇总Word格式.docx

——《夸父逐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仓鹰击于殿上。

/何至于此!

——《唐雎不辱使命》

  然

  1.(代词)这样,那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父利其然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何时而乐耶?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谓为信然。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公输》

  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是的,对的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3.(助词)作词尾,表状态,相当于“……的样子”,也可以不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为之怡然称快/不觉呀然一惊。

  生气莽莽然/则黯然缥缈。

——《山市》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咏雪》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欣然起行。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小石潭记》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者。

  娟然如拭/悠然自得——《满井游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秦王怫然怒。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4.(连词)然而,但是

  然数年恒不一见。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胡不已乎?

——《公输》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之

  1.(动词)去,往;

  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饲中。

  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2.(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①相当于“他”。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

  借旁边与之。

  或置酒而招之。

  楚人怜之。

/令辱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长跪而谢之曰。

  将军岂愿见之乎?

/贤能为之用。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愿借子杀之。

——《公输》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②相当于“他们”。

  问所从来,具答之。

  杀之以应陈涉。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公将驰之。

/跳往助之。

  ③相当于“它”。

  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而时习之。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传一项秀才观之。

/受之天也。

  复投之。

/又数刀毙之。

  渔人甚异之。

  箬篷覆之。

/闭之。

/石青糁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弗之怠。

/走送之。

——《送东阳马升序》

  乃记之而去。

  明之者谁?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第二个“之”)——《醉翁亭记》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愿终守之。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④相当于“它们”。

  昂首观之。

《童趣》/忽啼求之。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⑤相当于“这件事”。

  余闻之也久。

  闻之,欣然规往。

  属予作文以记之。

  然足下卜之鬼乎?

  固以怪之矣。

  时人莫之许也。

  再拜,曰:

“请说之。

”——《公输》

  吾既已言之于王矣。

  肉食者谋之。

  暮寝而思之。

  3.(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

  项为之强。

/为之怡然称快。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心乐之。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

  故时有物外之趣。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爱莲说》

  能以径寸之木。

  春冬之时。

——《三峡》

  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益慕圣贤之道。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腰白玉之环。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览物之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第一个“之”)——《岳阳楼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山之僧智仙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山水之乐。

/山间之朝暮也。

而不知人之乐。

——《醉翁亭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皆布衣之士也。

  此用武之国。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荆之地方五千里。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大之狱。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惩山北之塞。

  5.(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心之所向。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当余之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之享。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而离之刺庆忌也。

  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6.(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8.(助词)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妇拍而呜之。

  卒之为众人。

  久之。

  处处志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怅恨久之。

  公将鼓之。

  9.(助词)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

  期年之后,虽有欲言,无可进者。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在乎山水之间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因

  1.(动词)顺着,就着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介词)依靠,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

  3.(连词)因此

  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副词)于是,就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因屏人曰。

  1.(形容词)众,各个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诸郡县苦秦吏者。

  2.(兼词)相当于“之于”

  投诸渤海之尾。

  3.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国君

  挟天子而令诸侯。

  4.人名中的字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唐雎不辱使命》

  5.姓中的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副词)况且

  且为众人。

  且秦灭韩亡魏。

  2.(副词)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乃

  1.(连词)于是,就

  蒙乃始就学。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乃入见。

  2.(副词)才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羽、飞乃止。

  3.(副词)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4.(副词)应该,是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副词)乃,就是。

用以加强肯定语气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副词)表示顺承

  楼愈高,则明渐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两小儿辩日》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核舟记》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则有去国怀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作则飞沙走砾。

  不效,则治臣之罪。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相当于“那么”。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童趣》

  然则何时而乐耶?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副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连词)表示假设,想防御“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连词)表示让步,想防御“倒是”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6.(助词)无意义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

  1.(动词)像,好像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山市》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右手攀石趾,若啸呼状。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皆若空游无所依。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逐浪排空。

  2.(动词)及,比得上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3.(代词)你

  庸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代词)此,这样的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5.(连词)假如,如果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

  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

  6.(助词)用于词尾,可译为“……一样”

  舍其粱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公输》

初中语文中考常见文言文词语的用法:

  1.(代词)这,那

  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中往来种作。

  其船背稍夷。

  一狼洞其中。

  2.(代词)他,他们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既出,得其船。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问其姓氏。

——《湖心亭看雪》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代词)它,它的

  则题名其上。

/其色墨。

/其色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飞漱其间。

  及其日中屠乃奔倚其下。

(代词,指柴草堆)——《狼》

  帝感其诚。

(代词,指愚公)——《愚公移山》

  屠自后断其股。

(代词,指狼)——《狼》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代词,方仲永)——《伤仲永》

  并自为其名。

(代指自己)——《伤仲永》

  亲旧知其如此。

(他,代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代指千里马)

  ——《马说》

  其岸势犬牙差互。

(它,代小石潭)

  ——《小石潭记》

  增其旧制。

(它,代岳阳楼)

  ——《岳阳楼记》

  醉能同其乐。

(代词,代宾客)

  ——《醉翁亭记》

  百姓多闻其贤。

(代词,代扶苏)

  ——《陈涉世家》

卜者知其指意。

(代词,代陈胜、吴广)

  皆刑其长吏。

(当地的)

  其乡人也。

(他的。

指曹刿)

  ——《曹刿论战》

  下视其辙。

(代词,指齐军)

  望其旗靡。

(他,代古仁人)

  谓其妻曰。

(他的,指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妻献疑曰。

(他的,指愚公)

  ——《愚公移山》

  5.其中

  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也。

  6.(副词)表语气

  其真无马邪?

(难道)——《马说》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马说》

  安陵君其许寡人。

(加强语气,一定)——《唐雎不辱使命》

  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愚公移山》

  一、读作yǔ时

  1.(动词)给,给予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连词)和,及(注:

连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为并列关系,顺序可以颠倒)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松武判官归京》

  吾与汝毕力平险。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介词)跟,通

  (注:

介词前后的几个事物不构成并列关系,顺序也常常不可颠倒)

  蹲其身,使与台齐。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夸父与日逐走。

  与儿女讲论文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蒙论议。

  神情与苏、黄不屑。

  遂与外人间隔。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念无与为乐者。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似与游者相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而此地适与余近。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出师表》

  4.(副词)相伴,一起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二、读作yú

  5.通“欤”,表疑问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