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703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docx

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

1.赤兔之死

蒋昕捷(2001年高考作文,江苏南京考生)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

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

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

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

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

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

“昔日曹操作《龟虽寿》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吾心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

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

“予尝闻: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

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

“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

“公言差矣。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

‘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

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

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

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

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

‘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

’其人诚信如此。

常言道: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

“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

“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

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

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乎?

”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后奏于孙权。

权闻之亦泣:

“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之。

 

【点评】

此篇是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临场作文,作者为南京考生。

此篇读罢令人拍案称奇。

一是故事新奇。

作者熟谙三国故事,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是丰富。

二是立意高远。

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坚守诚信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

三是语言老到。

通篇遣用《三国》式浅易文言,整散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滴水不漏,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一般考生难以望其项背的。

 

【作者简介】

蒋昕捷,南京人,原南京十三中理科班学生。

2001年以文言文作文《赤兔之死》获满分,尽管他的高考成绩只有527分达不到江苏省理科本一的最低省控线。

但南师大决定破格录取他,并让他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后可自己选择专业。

他选择了广播与电视新闻专业。

2005年7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报工作,做过3年教育新闻报道,现为冰点特稿部记者。

 

2.转折

耿亮(2003年高考作文,北京考生)

尝闻一说曰:

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

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

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

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

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

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

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

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

此泉之转也。

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

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

此风之转也。

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

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

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

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

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

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

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

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

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

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

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点评】

此篇是2003年以“转折”为题的临场作文,作者为北京考生。

从具体内容和写作技巧来说,本文可谓引用传说,开篇不凡;以“志”立论,意义深远;纵横捭阖,开掘非浅;巧妙收束,题旨毕见。

“文言是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古代人怀着敬仰的回顾,是对他们精神的继承。

”本文作者——北京考生耿亮如是说。

学理科的又有如此之志趣,“全才”乎?

“怪才”乎?

 

【作者简介】

耿亮,西安人,原北京一O一中学理科实验班高三

(一)班学生。

耿亮的母亲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父亲耿中行先生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后,后来到北京空军第一研究所工作。

他在高三的时候从西安交大附中转到北京101中学的,2003年高考以文言文作文获满分,他在总分为750分的考试中,最终获得670分,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实现了他“上清华工科”的梦想。

 

3.吊屈原赋

柳存定(2003年高考作文,陕西考生)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

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

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

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戮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

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点评】

此篇是2003年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临场作文,作者为陕西考生。

全篇用文言文写就,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

《史记》里,司马迁为屈原和贾谊合写一传,可见这两位历史人物相似之处颇多,此文作者即以“贾公”开头,贴切而自然;而“我”的作赋,则顺理成章。

主体部分紧紧围绕“以感情亲疏作为用人的标准,必将造成历史悲剧”这一中心,纵论历史,深入剖析,很具说服力。

娴熟的文言笔法,读来韵味十足。

文中可见《屈原列传》《谏太宗十思疏》《伶官传序》等课文的影子,足见考生对语文课本是熟悉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运用灵活,相关历史知识掌握也很不错。

从对“赋”这种文体的要求来说,且不说汉赋,就是唐宋的赋,句式和声韵都应该“合律”——即多用骈句并讲究平仄。

而这首赋在形式上还不大像,因为作赋太难,考生在考场上能作到这个程度就难能可贵了。

不过后来者的借鉴宜审慎一些。

 

【作者简介】

柳存定,原陕西庄浪一中理科考生。

柳存定家住西去县城十里的柳坪村,父母亲都是农民,他是老大,还有一个妹妹,他的家庭属于当今农村最贫困的家庭。

2003年参加理科高考,获得总分598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

作文《吊屈原赋》得满分60分,为当年全国六个作文满分之一,全省两个作文满分之一。

柳存定大学毕业以后,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读研究生。

 

4.戍妇歌

(2004年高考作文,贵州考生)

妾对隆中坐,思君盼归颜。

唧唧槐上雀,飞上五铢钱。

深秋十三载,经冬夏历年。

年年望乡关,日暮孤棹边。

坞城埋青草,青冢塞上寒。

自幼同连理,两小无猜疑。

青梅傍竹植,竹马两相依。

山西共植树,山东采菊归。

郎言不效古,但此常年期。

至今东篱下,人面对菊花。

菊花犹未改,陶潜归何处。

十六入君门,妾自君家人。

朝耕南山陲,夜伴读书声。

不求官侯达,不求门楣盈。

只愿长此往,携手不分离。

自为君家妇,出入守门庭。

为晓三重制,度化四德遗。

居家理机务,出家念家居。

尊贵亦尊贵,贫贱不能移。

君夸妇贤德,虽苦亦有余。

只求家和气,上下无相欺。

草堂三秋叶,深阁四时春。

皇庭一纸书,征戍到梓门。

门前凄凄草,门外犬吠声。

官吏苦无何,老母跪致词:

“家中无男子,独此不幸人。

若为从戍去,一去无消息。

”官吏苦无何,贱妾前致词。

妾至夫君前,临未无呜咽:

“君妇自此别,相期更何年。

临别无甚言,数语君须记。

一言征戍苦,朝晚自相顾。

无妾侍君身,衣食亦间疏。

二言塞上寒,不似在家园。

行军车马后,烟火戍城前。

三言男儿坚,勿以家为念。

男儿须自强,效古作前贤。

自此别离后,天海各一边。

天海虽相距,亦有心相连。

何年秋雁过,足雁系平安。

君行复迟迟,妾怀惟君知。

三步一回首,步步歩相思。

行行复顿足,顿足复行行。

疾趋至君前,凝噎已无音。

执手看泪眼,一语谓夫君:

“愿做湘神女,伴君塞上征。

”⑧

日暮鸣鸦晚,人归颐草深。

自此一别后,音书无通往。

妾在岭南住,年年登高处。

望穿湘江水,望断岭南路。

杂草蓬丛生,荒骨遗野路。

君戍守边疆,夜夜尽望乡。

一声茄笛怨,痛断几人肠。

夫君愁肠断,妾亦断愁肠。

此时南山下,处处遍菊花。

花开人不在,花萎人自伤。

对话人憔悴,对人花凄凉。

人花两相映,迷惘共彷徨。

一载盼君归,对镜容颜失。

鸾凤已飞去,空留题镜诗。

二载盼君归,旦暮念君痴。

独坐楼台夜,黎衣俱已湿。

三载盼君归,妆临泪又垂。

湘妃竹下逸,断肠花上飞。

四载盼君归,两鬓渐依稀。

依稀鬓发里,依稀阑梦中。

五载盼君归,西山横翠微。

本是妾妇泪,洗却山色嵬。

六载盼君归,燕雀也无声。

冥冥枝上雀,黯黯隔年期。

七载盼君归,流水更无音。

无情悲花落,多情度伤悲。

别来十三载,载载念君归。

雁落添残影,水流著江清。

人归人散后,月下月痕深。

与君歌戍妇,凭古可堪今。

一曲歌未尽,自看古今人。

 

【注释】

①李白《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②典出陶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无”通“勿”,不要、别的意思。

④南朝齐宝月《估客乐》诗之二: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⑤苏武牧羊,十九载,后系书与雁足,汉人见之,乃迎返。

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⑥前两个“步”字作名词,意“脚步”;第三个“步”字作动词,意“生,出”。

⑦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⑧宋玉《高唐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

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

玉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

巫山之女临去时说: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⑨传楚王得一明镜,纹有鸾凤,一日凤离镜飞升,绕梁三日而去。

李商隐《鸾凤》:

“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鸾镜:

装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

鸾鸟是古代传说的神鸟。

据《异苑》载“鸾睹镜中影则悲。

”后人在诗中多以鸾镜表示临镜而生悲。

⑩湘妃竹:

即斑竹,亦称“泪竹”,竿部生黑色斑点。

这种竹子生长在湖南九嶷山中。

《阵物志》:

“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挥,竹尽斑。

”断肠花:

花名,其上多红色血斑,相传昔有一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名曰断肠花。

李白《古风》之十八: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作者自述】

这是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考试作文,作文要求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这首《戍妇歌》采用了五言古诗的风格,类似于《孔雀东南飞》的叙事形式,以一个丈夫被征召从军的“戍妇”的口吻,讲述了一段被封建战争摧残的爱情悲剧。

女主人公“戍妇”与丈夫从小青梅竹马,结为连理之后夫妻更是恩爱甚笃,然而好景不长,无情的战火打破了家庭幸福与宁静,丈夫被朝廷的“一纸诏书”征召从军,从此“一去无消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在十三年的守候中被不断放大。

全诗通过对戍妇形象的塑造和戍妇对丈夫思念的描写,控诉了封建战争对平民百姓的摧残,讴歌了戍妇坚贞不渝的爱情。

全诗共154句,770余字。

 

【作者简介】

姓名不详,贵州省织金县人。

据作者介绍:

“我在贵州省织金县参加了这一届的高考,以这篇“古诗体”的诗歌《戍妇歌》获得满分。

本人从小就对旧体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以来坚持学习并且尝试着进行创作,至今写过百余首不同体裁、风格的旧体诗词作品。

鉴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且希冀与志同道合的人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5.永远的谭嗣同

唐汉霖(2005年高考作文,四川考生)

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永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

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

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

何处犹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苍夷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

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

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

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

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

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

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

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

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点评】

这是一篇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作文借谭嗣同还魂,成就了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考场佳作。

佩服作者的真情,他将谭嗣同的一腔爱国情,一腔爱家意渲染得令人落泪;佩服作者的深厚文学功底,他化诗用典,巧用修辞,不但使诗歌音韵铿锵,雍容华贵,而且使诗歌极有历史厚重感,极富文学的底蕴。

诗前小序,高度概括,巧妙入题;诗末后记,巧扣话题,凸现主旨,使诗歌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作者简介】

唐汉霖,2005年四川考生。

在高考中以一篇《永远的谭嗣同》获得满分。

并因此获得“2009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作者周海洋的欣赏。

 

6.珍珑

(2006年高考作文,福建考生)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

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蕃。

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反。

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入棋,则物我皆忘。

年过半百,不欲默默无闻于后世,遂穷毕生心血,布一残局,望后人破之。

局成之日,呕血而亡,双目凹陷,发尽白矣。

千载百岁后,境随时迁,局已失传,世人寻之,均不得。

时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现于清觉寺。

帝弘历好弈,闻之,欣然前往。

清觉寺建于孤峰之巅,终年积雪,鸟兽不至。

帝叹曰:

“地势且险如此,则复棋局耶?

”全寺上下,陈设简陋,人止一老僧而已。

僧引帝至局前,见局虽古而不污,莹白光亮。

帝执白,僧执黑,局开矣。

帝见局中白子似通未通,似死非死,甚怪。

思忖良久,落子于“去”位七九路。

僧赞曰:

“吾皇不争小而争大,不落‘上’位落‘去’位,智也!

”遂以黑子应之。

帝落子于“去”位八八路,笑曰:

“朕君临天下,岂为锱铢必较之人?

”僧应黑子,曰:

“请恕老僧之韪,吾皇可谓之‘智’者,而不可谓之‘慧’也。

”帝曰:

“何也?

”对曰:

“佛祖之修证法门为‘戒、定、慧’,《楞严经》云:

‘摄心为戒,因戒而定,因定发慧。

’吾皇之棋,张扬有余而收敛不足,此无‘戒’也。

既无‘戒’,何来‘定’,何来‘慧’?

”帝不语,颇不以为然,落子“去”位七六路。

如此十余回合,“去”位白子尽死矣。

僧曰:

“《法句经》云:

‘胜者生怨,负者自鄙,去胜负心,无诤自安。

’吾皇以为如何?

”帝曰:

“喏。

帝低首苦思,反击‘平’位七三路。

僧赞曰:

“不入旁门,直攻要害,妙!

”遂应黑子,以攻势化攻势。

良久,帝不落子,僧问曰:

“吾皇何故踌躇?

”帝曰:

“若攻,则七三路白子必死;若保,则失先手。

是故踌躇。

”僧曰:

“何不弃此子?

”对曰:

“此子乃进攻关键,弃之,则攻势不存。

”思忖再三,落子七四路,保子。

然帝先手已失,止十余回合,‘平’位白亦尽死矣。

僧曰:

“经中有云:

‘或有来求手足耳鼻,头目肉血,骨髓身分,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悉能一切欢喜施与。

’此大善也!

白子只求自保,此无‘善’。

无‘善’,焉能胜?

”帝弃子认输。

僧曰:

“吾皇非破此局之人。

”帝问:

“然则何人可破此局?

”僧不答,反问曰: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为人生八苦。

吾皇以为,何为最苦?

”帝曰:

“求不得。

”僧笑曰:

“八苦之源,皆为人也。

人有欲,则有苦;人无欲,则无功。

世人求有功亦求无苦,均不得,诚不知其无‘空’也。

所谓‘空’者,心中之空,人中之空,世中之空,无张无敛是为空,无胜无负亦是为空。

留空于心,则明得失;留空于人,则无胜败;留空于世,则无苦有功皆可并存也。

破此局之道,盖留‘空’耳!

帝默然,有所悟。

遂回宫,下旨拨款修寺。

然峰巅已空,止余白雪。

人寻寺,皆不得。

 

【点评】

这是2006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颇具才情。

作者用《桃花源记》的手法,用文言文作叙事载体,诠释话题“留一点空白”。

作者一挥而就,写得精警深刻,文采斐然。

不用说,这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写作功夫的考生。

作者将历史知识、围棋战法、佛教思想、哲理思考、辩论技艺巧妙地融于一炉,使自己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作者在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题旨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乾隆皇帝弘历与一深居山林的善弈者的一场对弈的故事。

可谓是细腻入微,绘声绘色。

那流畅精练的文言语言、充满刀光剑影的弈棋场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精彩的人物对话、栩栩入生的人物形象、别致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得文章如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

2006年福建考生。

 

7.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乐语文赋

傅亘(2007年高考作文,江西考生)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鹤氅而登台。

揽清风以盈袖兮,乐语文而开怀。

乐语文也,胜景每览,好怀常开。

若夫春也,初雷数声,残冰几块;近郊紫红,远山青黛;飞絮竞逐,游丝相赛;粉蝶恋花,黄蛱绕菜;帘外燕舞堪怜,柳底莺穿可爱;鸟鸣春眠不觉,花落未扫犹在。

夏也,朝雨迷蒙,暮云叆叇;叶浮飘萍,波翻细麦;浅涧水灵,深林天籁;东海涛惊,北泽浪骇;芰荷覆水景致,牛鹭留人风采;西园草盛径迷,南岭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云梨白;薄雾可织,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凉槐;静菊独傲,过雁相排;丹枫烂漫之极,白鹤野闲之太;碧落爽朗无云,银河澄莹如带。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苏幕密遮,红樱轻摆;寒烛影煌,暖日杳霭;丝竹冬丁,舟桡欸乃;翠竹环绕地阁,腊梅暗发山脉;凉风遍地骤驰,瑞雪漫天扑盖。

语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养人之态。

语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后之宅;高朋座满,雅客常来;美韵众和,佳酿频酾;歌阑箸落,宴罢冠歪。

语文者,如同窗旧交,忘机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气概;可与登楚岫,渡秦淮,游阆苑,醉蓬莱,攀绝壁之青松,抚穷乡之古柏;指杏酒以约沽,临陂路而议买。

语文者,如绮阁绿眉,雕楼青睐,雾寰杏眼,云鬓桃腮;可与之泛舟江南,系马河外;尽历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边塞。

无语文也,则竞夜无眠,终宵多 。

苔痕侵壁隐忧,蛛网挂檐叵耐,尽怀低落之情,更无高驰之态,若抑郁于前失,如唏嘘于新败,顾瘦影以自怜,遣愁怀而无赖。

以至伤途穷而路末,怨时蹇而命乖,向墙隅以流涕,闻画角而生哀。

嗟乎!

草木一秋,人生几载?

每登高临远,观云望海,必曰:

“不登象牙之塔,何爱鸡肋之才?

不付此生语文,何惜数尺病骸?

故出师访友,夜坐书斋;遗策常求,古书每猜;阅文沉醉,读诗尽呆;眼涩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诵心惟不怠。

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怀,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开怀。

 

【点评】

本文以赋名篇,竭尽铺排之能事,写尽语文的千姿百态,又用对比手法,说明有无语文对人精神的价值所在,也道尽学习语文的艰辛和追求的苦况。

最后归结到语文“洵(实在)为一泓清泉”,有可逸致可开怀的功能。

全篇对仗工整,一韵到底。

虽多有借鉴,但作者本人加工推敲的痕迹明显。

作者古文功底丰厚,用词造句老练,辞赋文体格式相当熟练,四六句式运用自如,一些生僻古雅的词藻也屡现笔端。

虽个别地方有以辞害意之嫌,如“青睐”一词似有不当,但一个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如此之热爱和积累,绝对不可小觑。

 

【作者简介】

傅亘,2007年江西考生。

 

8.智士程济小传

(2007年高考作文,成都考生)

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

“愿为忠臣。

”济曰:

“愿为智士。

”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

明年果反,人皆信服。

建文特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