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791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太和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事实上,当时思想界对卢梭的批判并不鲜见。

这主要是因为他(  )

A.提出“社会契约论” 

B.倡导“人民主权说”

C.反对“人生而自由” 

D.质疑“理性精神”

7.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

屠呦呦温习中

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

这说明(  )

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8.“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一部《道德经》,逍遥函谷行;

一篇《将进酒》,饮者留其名;

一卷《漱玉词》,云中叹飘零……”这是歌手李玉刚的2015开年作品《李》,木到200字的歌词竟化用各类诗词和典故多达32处,被称作“史上最牛神曲”,令无数网友叹为观止。

下列关于该歌词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姓氏的演变和宗法制有直接关系 

B.《道德经》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C.唐诗的繁荣受科举考试影响较大 

D.词的出现是北宋市井生活的需要

9.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

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

京剧的形成过程反映出(  )

A.北京城戏剧创作水平全国领先 

B.专制统治抑制了文化的多元性

C.政治中心对文艺的集聚与融合 

D.地域特色文化不适应时代需

10.对某部著作的出版,赫胥黎评价说:

“C它)对于当时科学家,好象黑暗中的一道电 

光。

……不但如此,它还有一个极大用处,那就是使我们脱离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

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

”该著作的出版(  )

A.使科学发展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B.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C.继承与发展了伽利略力学成就 

D.动摇了上帝造物说的传统观念

11.19世纪的物理学领域,建立了“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殿堂”,其基石是(  )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光电效应

12.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著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

这一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3.鸦片战争后,传教士纷纷来华开办学校。

但招生之难,超乎他们的想象。

如1850年保灵夫人在福州创办女校时,前三天没有一个人同意上学,原因是害怕传教士将女孩杀害去制药,在承诺每天给学生10文钱后才勉强招来两名学生。

这反映(  )

A.传教士开办学校的出发点是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B.传教士的行为彻底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

C.近代中国民众思想观念改变困难

D.近代中国民众顽固不化、唯利是图

14.孙中山曾讲:

“现在是民国,是以民为主的,国家的大事人人都可以过问。

这就是把国家变成大公司,人人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公司内无论什么事,大家都有权去管理。

这便是民权主义的精义。

”(孙中山选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1)这反映了孙中山(  )

A.具有直接民主倾向 

B.学习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具有现代企业思想 

D.主张社会精英治理国家

15.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

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16.文革十年给我国科学技术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在老一辈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中国亦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成就。

下面属于文革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①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②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的国家

③人工合成结晶 

牛胰岛素 

④袁隆平“南优2号”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7.如表 

1975~1990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统计表(单位:

%)

时间

高等教育

中等技校

中等师范

中学

小学

1975

32.6

34.4

/

39.3

45.0

1980

23.4

37.2

26.0

39.6

44.6

1985

30.0

38.6

40.2

44.8

1990

33.7

42.4

52.4

41.9

46.2

对表的解读可知(  )

A.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大幅增加 

B.“科教兴国”推动女性教育进步

C.女性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D.“双百”方针促进女性教育发展

18.瓦西里•康定斯基在《关于艺术的精神方面》评价某艺术家说:

“在他最近的作品中,实现了对物质逻辑上的破坏,然而他并不是釆取瓦解的方法,而是把物质的各部分分开,然后建设性地四散各处”。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石工》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19.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

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

“只要我们的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有事。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罗斯福借助秀兰•邓波儿推行新政 

B.电影可以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

C.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D.当时的电影主要是以经济危机为题材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

A.扩大民主权利 

B.打破贵族世

袭特权

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21.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

上,生者著,死者削。

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说明其主要目的是(  )

A.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 

B.加强基层管理

C.调配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D.建立中央集权

22.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

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

”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23.“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

A.青苗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24.英国哲学家指出: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B.“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25.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道: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此处“皇帝的方向”是指()

A.实现政体改革,顺应民情 

B.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D.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同光中兴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计50分)

2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

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

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

位有何影响?

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4分)

(4)据材料四概

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

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27.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光年间票号产生。

票号又称票庄或汇兑庄,是晋商在全国贩销商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传最早经营这项业务的是西玉成颜料庄,它在北京、天津、四川等地均设有分庄。

起初,在京的山西同乡常把现银交给西玉成北京分庄,再凭北京分庄写的信,到西玉成总号取款。

后来,西玉成总经理雷覆泰发现这种现款兑拨是一个生财之道,便开始专营这一业务,号名改为“日升昌”。

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

“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

中国亟宜仿办,毋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

……所谓挽外溢以足国者。

”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

1980年4月,邓小平在与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的会谈中提到:

“我们很穷,我们同世界失去了联系。

我们需要世行帮我们赶上去。

”同年5月15日,中国在世行的合法地位正式恢复。

2010年世界银行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材料四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

(1)依据材料一,指出票号的职能。

结合所学,说明票号产生的条件。

(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盛宣怀办银行的目的。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世界银行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结合所学,谈一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4)

28.制度的选择

材料一:

“善为政者,必暗中为舆论之主,而表面自居舆论之仆,夫是以能有成。

今后之中国,非参用开明专制之意,不足以奏整齐严肃之治。

” 

——1912年2月梁启超致袁世凯书

材料二:

“据闻,即使德高望重的人物也在无所顾忌地谈论君主政体。

……对于敌人而言,这将为他们的一大胜利……他们竟然发现,我们无能管理自己,建立于平等自由基础上的各项制度不过是一种空想和无稽之谈。

但愿能及时采取明智措施,以免发生我们深以为忧的后果。

——178

6年华盛顿致杰伊的信

材料三:

“我国的皇统是和国体相依为命绵延至今的,……如果能去其虚饰迷惑而存其实际效用,逐渐改革政治的面貌,则……与现代文明长期共存。

譬如,现在的俄国,如果今天改革政治,明天就效仿英国的自由风尚,这不仅实际上行不通,而且立刻会招致国家的大祸。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俄英两国文明进步的程度不同,人民的智愚互异,现在的俄国,实行现在的政治,正适合于它的文明程度。

但是,如果让俄国永久墨守旧制,不顾文明的得失,一味尊奉固有的政治,也不是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也只是要详察文明的进展,文明前进一步,政治也随着前进一步,使文明和政治步调一致。

——1875年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⑴根据材料,三位作者选择制度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6分)

⑵指出当时三国政治制度的走向,谈谈你对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进行制度选择的认识。

(10分)

太和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答案】

1.C 

2.C 

3.A 

4.C 

5.D 

6.D 

7.C 

8.D 

9.C 

10.D 

11.A 

12.D 

13.C 

14

.A 

15.D 

16.C 

17.C 

18.D 

19.C 

20.B 

21.C 

22.D 

23.A 

24.B 

25.C 

26.

(1)从材料“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礼”.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二小问它对儒学的地位的影响与第三小问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的措施需结合已学知识即可.

(3)根据材料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4)第一小问从材料“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概括出观点:

是反对君主专制;

工商皆本.第二小问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可结合已学知识即可.

故答案为:

(1)核心思想:

“仁”、“礼”.(2分)

(2)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或独尊地位).改革:

设立太学.(6分)

(3)核心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

格物致知.(4分)

(4)主要观点:

反对君主专制;

工商皆本.经济因素: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6分)

27.

(1)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第一小问职能从材料一“票号又称票庄或汇兑庄”即可总结出来,第二小问产生的条件可根据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来回答.

(2)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中国亟宜仿办,毋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所谓挽外溢以足国者.总结出答案.

(3)根据材料三“1980…我们很穷,我们同世界失去了联系…2010年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可以看出这个地位的变化,原因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方面回答即可.

(4)根据材料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方面回答即可

(1)职能:

经营汇兑业务.条件:

清朝商品经济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快,货币流通量增加;

地域性商人群体(晋商)发挥了作用.(4分)

(2)目的:

银行是贸易畅通、工商业发展的枢纽;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办银行榨取利润;

盛宣怀认为中国应自建银行,防止外国资本入侵,维护国家利益.(4分)

(3)变化:

从恢复世行的合法地位到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需要资金技术的支持;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实力增加,综合国力增强.(4分)

(4)影响:

加强亚洲区域内经济合作,推动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洲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进而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4分)

28.

(1)选择的依据:

中国,整齐严肃的传统;

美国,

自由平等的理想;

日本,文明和政治步调一致的现实。

(2)三国制度走向:

中国,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年号洪宪,以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整齐严肃的大一统。

美国,1777年确立松散的邦联体制,1787年组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既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又保障自由平等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首先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二十年后的1880年代才设立内阁、颁布宪法、成立议会,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制度选择的认识:

要处理好传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既看世界文明发展趋势也看本国文明发展程度。

(4分)(两个维度:

传统与时代,本国与世界。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

1.根据史实,历史不会倒退,北宋司马光不可能主张恢复西汉的察举制,故A错误;

材料反对“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即反对礼教虚伪僵化,故B错误;

宋明理学兴起,重申懦家伦理道德,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北宋的时代潮流,故C正确;

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清时期提出来的,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2.商鞅反对“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故A错误;

B体现了墨子的提倡节俭、反对挥霍浪费的主张,故B错误;

C是韩非的思想,故C正确;

D是道家思想,故D错误.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根据体感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是明朝的李贽.A项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BCD三项都是李贽的思想主张.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李贽的思想主张.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4.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